第11章 西藏高原的星辰约定

当越野车碾过最后一段崎岖山路,海拔五千多米的观测站终于出现在眼前。江叙摇下车窗,刺骨的寒风裹挟着雪粒扑面而来,却难掩他眼底的雀跃。陆昭然伸手替他掖紧围巾,指尖不经意擦过他冻红的脸颊:"嘴唇都发紫了,还傻笑?"

观测站的负责人老周是位扎根高原二十年的天文工作者,布满皱纹的脸上刻着岁月痕迹。"设备都调试好了,但今晚可能有暴风雪。"老周递来两杯酥油茶,"年轻人,敢不敢赌一把?"

深夜十一点,江叙裹着厚重的防寒服,在陆昭然的帮助下爬上观测台。云层在头顶飞速流动,偶尔露出一片深邃的夜空。陆昭然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指向天际:"快看!"

一道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过,紧接着是第二颗、第三颗。江叙屏住呼吸,任由陆昭然将他揽入怀中。"小叙,你知道吗?"陆昭然的声音混着呼啸的风声,"这里的银河,比任何照片都震撼。"

突然,云层裂开一道缝隙,璀璨的银河倾泻而下。江叙感觉眼眶发热,不仅是因为寒风,更因为眼前壮丽的景象。陆昭然掏出相机,镜头对准并肩而立的两人,背景是永恒的星空。

暴风雪在凌晨两点如期而至。江叙蜷缩在观测站的帐篷里,听着帆布被风吹得猎猎作响。陆昭然将他搂进怀里,用体温驱散寒意。"后悔来吗?"陆昭然轻声问。江叙摇摇头,往他怀里蹭了蹭:"和你在一起,再大的风雪都不怕。"

学术会议的意外插曲

在国际天体物理年会上,江叙作为课题组成员首次进行成果汇报。当他站在讲台上,望着台下密密麻麻的国际学者,手心沁出冷汗。直到在观众席看到陆昭然鼓励的眼神,他才找回平静。

汇报结束后,一位金发碧眼的女学者主动搭讪。"江博士,您关于星云演化的观点非常新颖。"她递上名片,"我是剑桥大学的艾米丽,希望能有机会合作。"

陆昭然不知何时出现在江叙身边,不着痕迹地将他往自己身边带了带:"抱歉,江博士的时间已经排满了。"艾米丽意味深长地看了眼两人交叠的手指,笑着离开。

当晚庆功宴,艾米丽再次找到江叙。她端着香槟,眼神炽热:"江,你知道吗?在剑桥,像你这样的天才很受欢迎。"她伸手想触碰江叙的手臂,却被陆昭然拦住。

"艾米丽博士,"陆昭然的笑容带着寒意,"我们正在进行的课题涉及国家机密。"他揽过江叙的肩膀,"而且,他已经有最完美的搭档了。"

回酒店的路上,江叙靠在陆昭然肩头偷笑:"陆教授,你刚才吃醋的样子特别可爱。"陆昭然轻咬他的耳垂:"谁让某人这么招人惦记?"月光透过车窗,在两人相握的手上镀上一层银边。

家庭与事业的双重考验

春节前夕,江叙的父亲突然病倒。接到母亲电话时,他正在实验室调试设备。陆昭然二话不说订了机票,陪他连夜赶回老家。

医院的消毒水味刺鼻,江叙守在父亲病床前,眼睛熬得通红。陆昭然默默承担起照顾的重任,给老人擦身、喂饭,甚至和护工学习按摩手法。"昭然这孩子,比亲生儿子还贴心。"江叙母亲拉着陆昭然的手,老泪纵横。

这段时间,课题研究被迫中断。江叙心急如焚,却又放心不下父亲。陆昭然看出他的焦虑,每天晚上等老人睡下后,就在病房走廊用笔记本电脑处理数据。"别担心,"他摸着江叙的头,"我们的研究不会停,叔叔也一定会好起来。"

三个月后,父亲康复出院。临回学校前,老人把陆昭然叫到一旁:"小然,以后...多照顾小叙。"陆昭然红着眼眶点头,心里却涌起一股暖流——这份认可,比任何荣誉都珍贵。

十年之约的圆满兑现

十年后的同学聚会上,沈知夏已经是知名的科幻作家。"还记得我当年威胁要写你们的故事吗?"她举起酒杯,"现在我的畅销书《星轨恋人》,原型就是你们。"

江叙和陆昭然相视而笑。这些年,他们共同发表了二十多篇国际论文,参与设计的新一代射电望远镜即将落成。但最让他们骄傲的,是始终紧握的双手。

聚会结束后,两人漫步在曾经的校园。操场翻新了,教学楼加装了电梯,但老槐树上的刻痕依然清晰。"十年前,我们在这里拍了第一张合影。"陆昭然抚摸着树皮,"现在,该拍张新的了。"

他掏出手机,镜头里,两个穿着科研服的身影依偎在一起,身后是挂满星星灯的老槐树。"小叙,"陆昭然突然说,"下一个十年,我们去火星看星空好不好?"

江叙笑着点头,眼角却泛起泪光。夜风拂过,带着熟悉的皂角香,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蝉鸣阵阵的夏天。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