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陆蘅暂时放下了夜市的摊位,全身心地投入到玲珑鱼冻的准备工作中。秦先生果然信守承诺,按照她的要求,送来了最新鲜、品质上乘的食材:一条活蹦乱跳、鳞光闪闪的鳜鱼,几斤带着浓郁胶质的牛蹄筋,还有各种用于吊汤提鲜的辅料,如金华火腿、干贝、老母鸡等,无一不是精品。
看着这些优质的食材,陆蘅心中稍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好的原料,成功的把握便多了几分。
玲珑鱼冻的制作,堪称一场对耐心、技艺和经验的极致考验。其核心在于熬制出一锅清澈见底、不见一丝油星、却又富含胶质、能够自然凝结成冻的高汤。
陆蘅首先将鳜鱼仔细处理干净,取其最精华的背部嫩肉,切成薄如蝉翼的鱼片,用冰水浸泡备用。剩下的鱼骨、鱼头则与焯水后的老母鸡、牛蹄筋、火腿、干贝等一同放入一个巨大的不锈钢桶中——青铜甗还不够大。
接下来是吊汤。这道工序最为耗时耗力。她先用大火烧开,仔细撇去所有浮沫,然后转为最小的文火,慢慢煨炖。这个过程需要持续至少八个小时以上,期间不能盖盖子,要让汤汁在缓慢的沸腾中自然蒸发浓缩,同时还要不断地用细纱布过滤,去除汤中的所有杂质。
现代的煤气灶火力难以精准控制到古法炭火那般“微火”,陆蘅只能凭借前世的经验,时刻守在灶边,不断调整火力大小,观察汤色的变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出租屋里弥漫着浓郁而纯净的肉汤香气。陆蘅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眼睛也因为长时间专注而有些酸涩,但她的神情却异常专注,仿佛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八个小时后,原本满满一大桶的汤料,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精华。汤色呈现出淡淡的琥珀色,清澈得可以看见桶底。
但这还不够。要达到玲珑剔透的效果,还需要进行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扫汤”。
这是御厨的不传之秘。需要将打发好的鸡茸或猪肉茸,分次加入温热的高汤中,利用蛋白质吸附杂质的原理,将汤中最后一点微小的悬浮物彻底清除。这个过程需要反复进行多次,每一次都要极其小心,不能搅动过快,以免汤变浑浊。
陆蘅选择了更为清淡的鸡茸。她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将打发至雪白蓬松的鸡茸,用勺子轻轻地、一点点地拨入汤中。只见鸡茸如同有生命般,在汤中缓缓散开,将那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细微杂质吸附包裹,然后慢慢上浮。她再用密格的漏勺,将浮起的鸡茸彻底捞出。
如此反复三次。最后,桶中的高汤,真正达到了清可见底、宛如泉水的境界。
接下来,是如何让这锅高汤自然凝结成冻。古法是利用冬季的天然低温或冰窖。但现在是初夏,陆蘅只能借助现代科技——冰箱。
她将扫好的高汤倒入一个长方形的玻璃容器中,然后小心翼翼地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但她并没有直接用最低温冷冻,而是根据前世使用冰窖的经验,不断地调整冰箱的温度设置,模拟出那种缓慢而均匀的降温过程。她知道,只有这样,凝结出的鱼冻才能达到最佳的口感和质地,既要Q弹,又要入口即化。
这个过程又花费了数个小时。期间,她几乎没有合眼,时刻关注着冰箱的温度变化和鱼冻的凝结状态。
终于,在第二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房间时,玻璃容器中的高汤已经完全凝固,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晶莹剔透的“水晶”。
陆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最关键的一步,成功了!
她小心翼翼地将凝固好的鱼冻从容器中取出,放在干净的案板上。接下来,是造型。
她取出那把同样跟随她穿越而来的“七星刀”。这把刀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召唤,刀身在晨光下闪烁着幽冷的寒光。陆蘅深吸一口气,手腕轻抖,刀光闪烁,快如闪电。
只见她运刀如飞,在那块巨大的鱼冻上或切、或片、或雕、或刻。时而大刀阔斧,切出方正的冻块;时而精雕细琢,片出薄如蝉翼的冻片;时而又巧用心思,将之前备好的、用冰水浸泡得晶莹剔透的鳜鱼薄片,小心翼翼地嵌入鱼冻之中,仿佛游鱼戏水。
她的动作行云流水,充满了韵律感和美感,仿佛不是在做菜,而是在进行一场艺术创作。
最终,一块块大小均匀、形态各异的鱼冻,被她精心摆放在一个洁白的骨瓷大盘中。有的方正如印,有的薄如蝶翼,有的则内嵌鱼片,栩栩如生。整盘鱼冻在光线下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宛如一件精美绝伦的水晶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
“玲珑鱼冻”,这道失传已久的宫廷名菜,终于在她的手中,跨越千年时空,重现人间!
当天晚上,秦先生亲自开车来接陆蘅,并将她和那盘精心包装好的玲珑鱼冻,带到了本市一家顶级私人会所。
会所装修得富丽堂皇,低调奢华。陆蘅被安排在一个独立的备餐间等待。透过门缝,她能隐约看到外面宴会厅里的觥筹交错和欢声笑语。
不知过了多久,秦先生推门进来,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和赞赏:“陆小姐!太了不起了!您的这道玲珑鱼冻,让我的那位贵客赞不绝口!他甚至说,这是他这辈子吃过的最美味、最令人惊艳的菜肴!”
陆蘅心中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了地,脸上也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然而,就在这时,秦先生的表情却又变得有些古怪,欲言又止。
“秦先生,可是有什么问题?”陆蘅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
秦先生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是这样的,陆小姐。您的菜确实是完美无缺。但是……席间有位客人,对这道菜的形态提出了质疑。他说,这种如同水晶般剔透的效果,若非使用工业明胶,几乎不可能达到。他甚至当场拿出手机,搜索了一些关于‘人造鱼冻’的新闻……”
又是质疑!又是明胶!
陆蘅的眉头瞬间蹙紧。看来,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有那么一些人,因为无知或恶意,见不得别人的成功。
“那位客人现在在哪里?”陆蘅问道。
“还在宴会厅,似乎还在跟我的贵客争论……”秦先生有些为难。
“带我去见他。”陆蘅的语气平静,眼神却异常坚定。她绝不允许自己的心血之作,被人如此污蔑!
秦先生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她的意思,点了点头,带着她走出了备餐间。
宴会厅里,气氛确实有些微妙。主位上坐着一位气度不凡的老者,想必就是那位贵客,他面带微笑,似乎在倾听着什么。而他旁边,一个穿着名牌西装、油头粉面的年轻男子,正拿着手机,唾沫横飞地说着什么,脸上带着不屑和质疑的表情。
看到陆蘅走进来,年轻男子愣了一下,随即轻蔑地哼了一声:“哟,正主来了?我倒要问问你,你这鱼冻,到底加了多少明胶啊?能做得这么‘逼真’?”
陆蘅没有理会他的挑衅,而是径直走到主位老者面前,下意识地微微躬身行了一礼,然后朗声说道:“这位先生,您好。我是这道玲珑鱼冻的制作者,陆蘅。我听说您对这道菜的制作工艺有所疑虑?”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态度不卑不亢,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年轻男子还要再说些什么,却被主位的老者抬手制止了。老者饶有兴致地看着陆蘅,微笑道:“小姑娘,不必多礼。你的这道菜,确实是我生平仅见之美味,堪称绝品。只是……这位小友提出的疑问,也并非全无道理。如此剔透玲珑,确实匪夷所思。不知可否为我等解惑一二?”
陆蘅点了点头,环视全场,然后从容不迫地开口:“诸位贵客,玲珑鱼冻之所以能够凝结成冻,并非依靠任何化学添加剂,而是完全利用了食材本身的胶质,主要是牛蹄筋和鱼骨中熬出的天然胶原蛋白。至于其清澈剔透,则得益于一道极其繁复的古法工艺——‘扫汤’,以及对火候和温度的精准控制。”
她简明扼要地解释了吊汤、扫汤的关键步骤和原理。
然而,那个年轻男子显然不肯罢休,嗤笑道:“说得好听!谁知道你是不是在厨房里偷偷加了东西?口说无凭!”
“口说无凭?”陆蘅眼中闪过一丝寒芒,“那好办。”
她转向秦先生:“秦先生,能否借用一下这里的厨房,以及一部可以进行网络直播的手机?”
秦先生虽然有些惊讶,但还是立刻点头答应了。
很快,在会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一个简易的直播设备架设在了厨房的操作台前。陆蘅深吸一口气,对着镜头,开始了她的“自证清白”之旅。
从挑选剩下的边角料开始,到吊汤、撇沫、过滤,再到最关键的“扫汤”环节……她将制作玲珑鱼冻最核心、最能体现功力的步骤,一步不落地、清晰地展现在了所有观看直播的人面前。
她的动作娴熟而优雅,讲解专业而自信。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观看直播的人数却在飞速增长。会所宴会厅里的人们,也都通过大屏幕,或自己的手机,关注着这场特殊的“厨房直播”。
数个小时后,当一锅再次变得清澈见底的高汤呈现在镜头前时,所有的质疑声都消失了。直播间的弹幕早已被“惊叹”、“佩服”、“大师”之类的词语刷屏。
那个之前质疑的年轻男子,早已面红耳赤,悄悄溜走了。
主位上的老者站起身,带头鼓起了掌,看向陆蘅的目光充满了欣赏和赞许:“好!好一个冰心玉壶!小姑娘,你的技艺和这份坦荡,老夫佩服!”
掌声雷动。
这场意外的直播,不仅为陆蘅彻底洗刷了质疑,更让她在一夜之间声名鹊起!“神秘美女厨神”、“失传宫廷菜重现”、“直播证清白”等话题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第二天,陆蘅如愿以偿地拿到了秦先生支付的、足以支付奶奶全部手术费的丰厚酬劳。她第一时间将钱交给了医院。
然而,就在她以为终于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一个陌生的电话打了进来。
电话那头,是一个彬彬有礼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压迫感的声音:“请问是陆蘅小姐吗?我是米其林指南在本市的评选代表。我们对您精湛的厨艺和那口……据说很特别的青铜锅,非常感兴趣。不知是否有机会,和您谈谈收购的事宜?”
米其林?收购?还指明了要她的青铜锅?!
陆蘅的心,再次悬了起来。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