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废后之事大局已定 武氏贤妃有仇必报

在紫宸殿废后议事的消息被传出去之后,所有关注这件事的朝臣都已经明白,改立皇后之事的结果已是呼之欲出,这也就代表着这一次的皇相之争以皇帝李治的胜出收场,虽然不能说从现在开始皇权就大于相权,这么说还为时尚早,在朝堂经营多年的长孙无忌不会因为废后一事就被击倒,但这至少是个开始,长孙无忌代表的相权依然权势巨大,只是现在这个千里之堤已经有了裂隙。

纵观整个废后之事,结果是出人意料的:在事前没人会以为监国长孙无忌会成为废后事件的失败者,大唐朝堂被长孙无忌掌控久矣,权势根深蒂固,怎么会可能输呢?结果长孙无忌就是输了。

事件的过程也是残酷的,顾命三大臣之一,中枢七相之次席,长孙无忌权倾朝野的得力臂膀,右仆射褚遂良被贬,失魂落魄的被赶出了紫宸殿,要知道之前褚遂良在朝堂的威严仅次于长孙无忌,结果还是因为废后之事被贬,这就是朝堂之争的残酷,虽然传出来的消息说褚遂良是因为在安思定公主被谋害一案中冤杀了皇上的刘贤妃而治罪,但大家都明白废后之事才是重点,刘贤妃只是借口。

还有就是长孙无忌自己,他也没想到李治因为废后之事会跟自己把“官司”从长孙府打到朝堂,然后打到中枢,最终还赢了自己。

现在长孙无忌复盘李治和自己在废后之事上的斗法,一开始是李治私下来找自己,想要通过自己来低调的解决废后之事,是自己不同意,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自己同意了的话事情那就没有后来发生的所有事了,至少褚遂良不会因此被贬,长孙无忌真的想感慨一句何至于此啊!可惜他当时没有同意李治的想法,世间没有后悔药可吃。

反观李治对长孙无忌的应对也是环环相扣:在被长孙无忌私下拒绝废后之事后,李治筹谋的中策马上实施,就是暗中指使李义府在朝堂上首倡废后之事,这样就算是把废后之事从幕后拉到了台前,可惜的是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品阶低微,在朝堂上掀不起什么波浪,然后此时就是杨氏前去拜访先帝的杨淑妃和燕德妃,这样拉拢了一些前朝的旧臣势力和李姓的宗室势力,这些朝臣一起的声势下才堪堪在朝堂引起了长孙无忌的重视,把废后之事升入了中枢议事,而在中枢的三次议事中的前两次,都是褚遂良稳稳地掌控着议事的节奏,李治也被一众老臣教训的毫无还手之力,是如意“说皇上不敢说的话,做皇上不敢做的事”替李治挽回了局面,并且迫使褚遂良“自请罪责”,然后也是如意私下拜访司空李绩,还让自己的姐姐武顺去见自己“多情年少空余恨”的青梅竹马李思文,这才就有了李绩的“还政于朝”给了长孙无忌最重要的一击。

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刀光剑影却一样杀人于无形,因为这是面对强大的长孙无忌,而在李治看来这都是自己和如意一步一步艰难走出来的路,走一步算一步,步履维艰,就好像创业艰难。

至于权倾朝野长孙监国为什么会在这一次和李治的斗法中声望急转直下,似乎散失了对朝堂的控制,这就是他权倾朝野的反噬。

自太宗皇帝驾崩后,长孙无忌遗诏监国,位列群臣第一,这是位高权重,这种情况尤其在他击败高阳公主等人的宗室之后到达了顶峰,朝堂四品以上官职多出身陇西世族,可谓是陇西世族家的一条狗都能在长安城做保安的盛况。

诚然,这是长孙无忌在维护先帝的贞观遗产,所以对陇西世族就要加以重用,陇西世族子弟多有家族门荫小小年纪就能做官,就算长孙无忌在这件事情上没有私心,一门心思的就是举才不避亲,但他能保证其他人也和他一样吗?这是不可能的,庸碌之辈多矣,这也是李义府和许敬宗不得志的原因。

还有就是长孙无忌想要保持自己对朝堂的控制,多用忠于自己的人做官也是必然,朝官多出陇西自然对监国言听计从,这也是长孙无忌的无奈之举,但这样的结果就造成太宗皇帝贞观时的清明政治已经变成长孙无忌代表的陇西世族一家独大的利益格局。

长孙无忌的这种行为就是一把双刃剑,他为了维持朝堂的稳定,所以要多用陇西世族,但他越是重用陇西世族就抢占了其他人的机会,这样朝堂就怨气越大,只是有了一时的稳定,不安定的因素就像一座休眠的火山,只等待合适的机会爆发。

李治的废后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所以在李义府走投无路的站出来首倡废后之后,最先站出来的就是不怕死的庶族官员,李义府,许敬宗,王德俭,袁公瑜等人,然后就是被杨氏通过杨淑妃说动的更加不得志的前朝旧臣们,和燕德妃之子越王李贞代表的李姓宗室,前朝旧臣是前朝余孽,不得重用实属正常,但并不代表他们不想被重用,而越王李贞代表的宗室在荆王李元景和吴王李恪,高阳公主等人被长孙无忌所害后,早就心中憋着一股怨气,也就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这就是长孙无忌专横持权导致的众臣离心,因此在长孙无忌反对废后的斗争中,他失去了朝臣的道义支持,而是面对来自庶族官员,前朝旧臣,宗室宗亲集体站在了他的对立面,更重要的是长孙无忌不该把李治排除在自己之外,太宗皇帝要的他是辅政,而不是持政,这么一看长孙无忌输的不冤,但李治赢的也是不容易,在事前他也没想到自己和长孙无忌会闹到这一步,不然他一开始就不必私下去找舅舅,想要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废后之事了,没想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这一步,赢了。

废后只是大局已定。

所以在第二天的朝会上,还不等内侍监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众多的官员纷纷站出来上表表示支持皇上废后,就害怕落后于人,甚至有一些“冲动”的大臣已经喊出了“废王立武”的口号,这时候没人有胆做一个“逆行者”,就连长孙无忌都要保持沉默,谁敢站出来反对?君不见次相褚遂良被贬呼?

李治看着台下踊跃发言的朝臣胸中多了一股豪气,他的朝堂什么时候这么热闹过?自己也就在父皇朝时看到过这样的勃勃生机,他的心中多了一些欣慰,也多了一丝镇定,反而不太着急废后之事。

于是道:“此事稍后再议”,然后目光飘向了一个地方,大家随着李治的目光看了过去,是褚遂良的位置,褚遂良自请罪责还是在紫宸殿,那是初议,现在朝堂才是决议,也是褚遂良等圣旨的地方。

褚遂良明白了李治的意思,站出来道:“皇上,臣自请罪责之事。”

整个朝堂顿时安静下来,他们知道接下来就是决定次相命运的时刻了。

李治向内侍监点头,内侍监拿出一份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右仆射褚遂良在安思定公主被害一案中知法犯法,作弄刑狱,以至冤害皇上刘贤妃娘娘,本,法不可恕,但皇上念及褚大人多年为朝,劳苦功高,虽有过,功过相抵,因此特网开一面,责右仆射褚遂良为潭州都督,此令即圣旨宣召之后褚大人即刻启程赴任,钦此。”

褚大人接旨!

这是今日朝会的第一件事,圣旨出,褚遂良贬,从现在开始褚遂良就是潭州都督,不再是次相,下朝之后褚遂良就需要离开长安城,以后的朝议大家也不会再看到他,除非褚遂良再被召回。

然后才是刚刚的废后之事,实际上“废王立武”是两件事,废后和立后,眼看皇上已经处理了褚遂良,马上就有识趣的大臣站出来道:“皇上,臣有谏言,臣以为皇后娘娘执凤印多年,却始终没有为皇上诞下皇子,亦无其他开枝散叶所出,难堪皇后娘娘母仪天下之责,所以臣以为皇上应该废黜皇后娘娘,另在后宫诸妃嫔中选称职者立。”

听了这句话马上就有朝臣懊悔自己没有把握住这个拔得头筹的机会,也有人嗤之以鼻,因为这几句话就是拾人牙慧,之前李义府就已经说过这些话,可是这也不耽误大家马上站出来表示附议此事。

随着站出来表示赞同的朝臣越来越多,很多陇西世族出身的朝臣也逐渐难以抵挡来自身边的压力,本来他们还想看长孙无忌的脸色,但这时候就有人顾及不到看监国的脸色,也就随大流站了出来,可见长孙无忌重用的陇西世族在关键时刻也不见得团结。

这样的人有一个就会有两个,人传人就会有三个四个,直到差不多所有的朝臣都站出来,只剩三个四个没有站出来,比如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来济,这时候哪怕是崔敦礼和于志宁都已经站了出来。

又过了度日如年的一会,韩瑗和来济也站了出来,现在李治废后大势已成,他们知道自己挡不住。

最后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褚遂良看到长孙无忌站出来,他也就跟着站了出来,他这是与长孙无忌共进退。

眼看着所有朝臣都站出来同意废后之事,接下来就有人想要把立后的事拔得头筹,然后很多朝臣就不约而同的站了出来,大家心照不宣的互相看了一眼,其中一个人很显眼,首倡废后之臣,中书舍人李义府。

李治也看到了李义府,他倒是想把这个功劳给李义府,于是点名道:“李爱卿,你有何事要说?”

李义府朗声道:“皇上,臣要弹劾一事。”

李义府一句话把大家说了一个迷糊,从来都是弹劾人的,哪有弹劾事的,李义府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治也蒙在鼓里:“李爱卿弹劾何事?”

李义府道:“皇上,臣弹劾安思定公主被害一案,既然刘贤妃娘娘是被冤杀,那此案就必然还有元凶逍遥法外,所以臣以为应该重新立案侦查,为刘贤妃娘娘平反昭雪、洗脱冤屈,为安思定公主杀人偿命,归还公道。”

李义府一说大家才想起还有这件事,褚遂良因为在安思定公主一案上冤杀了刘贤妃,那可不就代表还有元凶,还是李义府脑子机灵,能想到这件事。

但李义府却不知道自己这句话把李治和长孙无忌说的脸色都是齐齐一变,李义府不知道真相是因为他品阶低,可是安思定公主被害一事的真相在李治和长孙无忌这里早就不是秘密,甚至李弘被谋害未果的真相都已经知道,但不管李治还是长孙无忌都默契的不想因为此时撕破脸,没想到却被李义府提出来。

李义府也是被逼无奈,他哪知道这件事该不该提,但是昨晚他却得到了武贤妃娘娘的暗谕,说是今天的朝议要提起这件事,李义府不知道这是武贤妃的意思,还是皇上的意思,但现在武贤妃和皇上就是一体,李义府无奈之下只能硬着头皮提出此事,可是看李治的脸色,李义府吓了一跳,难道这是武贤妃自己的意思?和皇上无关?

李治不知道李义府自己也在疑惑,因为李治也不知道李义府是受武贤妃之命才说的,这只是如意暗中命令李义府之事,李治并不知道,这是因为如意还要为自己的女儿安定公主报仇,她不适合和李治谈起此事,只能安排李义府说出来。

紧接着李治就想到了昨天晚上如意对他说过的一切话:陛下,以王皇后无所出作为废后的理由还是有一些牵强,只怕还是会有人说王皇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到时候反而是陛下的声名受连累。

李治本来就有这样的担忧,没想到李义府恰好就能提出这件事,自己现在要做的就是顺势而为,之前自己没有把皇后谋害安思定公主和李弘的事说出来是因为不想和长孙无忌闹崩,现在废后之事已经结束,再说了这件事也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其他朝臣查出来的,那就不能怪到自己身上了。

还有就是一旦查出王皇后是谋害公主皇子的幕后元凶,自己废后之举那就是名正言顺,不会受天下人龃龉。

李治看了还在皱眉的长孙无忌一眼道:“李爱卿果然才思敏捷,既然你察觉出了这件事,那就你来调查此事,还有许爱卿来配合李爱卿一起调查此事,早日还天下一个真相大白。”

长孙无忌闻言刚想站出来反对,可是自己那什么理由反对这件事,从褚遂良被贬开始自己就失去了这件事的控制权,只能叹一口气任由李治查下去。

长孙无忌以为这是李治和自己赌气,当初李治拿这个真相和自己交换废后一事,自己不许,所以现在李治不但赢了废后之事,还要赌气再拿出这件事报复自己,长孙无忌没办法和李治解释其中的误会,这就是君臣关系的微妙且不可言说,长孙无忌却不知道这是来自武贤妃的复仇。

这就是政治,在这废后这件事上输的不只是褚遂良和长孙无忌,还有看不见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失败者就是成功者的垫脚石。

两日之后李义府和许敬宗的调查就有了新的结果,事情并没有什么难度,在李义府二人找到还在狱中的萧淑妃的时候,一直被关在狱中的萧未央还不知道外面闹得沸沸扬扬的废后之事,萧淑妃还以为是自己求见李治,向李治哭啼卖惨的事有了结果,所以李治信了自己的话,就安排朝臣来从新调查李弘被害之事,于是萧未央就把自己和李治说过的话都说了一遍,李义府二人也都是做好了笔录。

然后李义府二人就按照萧未央的笔录找到了王皇后,王皇后看着可怜的萧未央到现在还想要苟且偷生,真不知道如果她知道没了自己这个王皇后,就会迎来一个武皇后,不知道萧未央知道了这个结果还苟且得下去吗?

但对于想要卖己求生的萧淑妃王皇后一样恨,如果当年不是萧未央和自己争宠,自己何必引狼入室?现在还想苟且偷生,想都别想,就把自己知道的萧未央的事都招供了出来,也是王皇后亲口告诉过李治的那些话,大家互相伤害吧,王皇后现在恨不得拖所有人下水。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们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