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银杏叶的第一百零一片约定》

李小雨把刚收进画袋的银杏叶标本又掏出来看了眼——叶脉上用细笔写的“运动会加油”还清晰着,是张宇上次偷偷夹在她素描本里的。窗外的风卷着几片新落的银杏叶贴在玻璃上,她刚伸手想去够,桌角就多了杯温乎的桂花拿铁,杯壁贴着张画着小银杏的便签。 “刚去食堂买的,你说过想尝桂花味。”张宇把书包往旁边椅子上一放,校服袖口还沾着点粉笔灰——刚帮老师搬完月考的卷子。他低头看见李小雨手里的标本,指尖轻轻碰了碰叶子边缘:“这是第九十九片了吧?再找两片,就能凑够一百片装罐了。” 李小雨咬着吸管点头,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翻出个透明小盒:“我周末在家压了片新的,你看。”盒子里的银杏叶边缘染着浅黄,背面画着个举着加油牌的小人,和运动会那天张宇举的一模一样。“算第一百片,”她把叶子递过去,脸颊有点热,“还差一片,等放学我们去操场捡好不好?” 张宇捏着那片叶子,耳尖悄悄泛红,把它小心夹进自己的数学错题本——那页刚好是李小雨帮他讲过的几何题,旁边还留着她画的荷花示意图。“好啊,”他抬头时,阳光刚好落在李小雨的发梢,“放学我等你,顺便把攒叶子的罐子带来,我们一起装。” 最后一节自习课,李小雨没怎么刷题,偷偷在草稿本上画起了装银杏叶的罐子——罐身上画满了四季的小图案: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花、冬天的雪,罐口还飘着片小小的银杏叶。画到一半,感觉有人碰了碰她的胳膊,转头就看见张宇递来张纸条,上面写着:“放学去捡最黄的那片,当第一百零一片,留着做纪念。” 下课铃响时,李小雨刚把草稿本塞进书包,张宇就拎着个竹编小罐走了过来——罐口系着浅棕色的绳,还挂着片干银杏。“我妈昨天刚编的,说装叶子透气,”他晃了晃罐子,里面的银杏叶发出轻轻的声响,“走,去操场找第一百零一片。” 两人踩着落叶往操场走,风把李小雨的发梢吹到脸颊,张宇伸手帮她别到耳后,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耳垂,两人都顿了一下,又飞快地移开目光。操场角落的银杏树下,落满了金黄的叶子,李小雨蹲下来翻找,张宇就站在旁边帮她挡着风,偶尔捡起片完整的递过去:“这片怎么样?边缘没破,颜色也亮。” 李小雨接过叶子,对着夕阳看了看——阳光透过叶脉,能看清每一根纹路。“就它了!”她把叶子递到张宇面前,“第一百零一片,我们一起装进去。”张宇打开竹罐,小心地把叶子放进去,又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标签,上面写着“高三·秋·和小雨”,贴在了罐身上。 “以后每凑够一百片,我们就贴个标签,”张宇把罐子递给李小雨,眼里带着笑,“等高考结束,我们数着标签,就能想起每个季节的事了。”李小雨抱着罐子,指尖摸着罐身的纹路,突然觉得,高三的秋天,因为这罐银杏叶,好像也没那么让人紧张了。两人抱着竹罐往校门口走,路过小卖部时,张宇突然停住脚:“等我两分钟。”没等李小雨回应,他就快步跑了进去,再出来时手里多了两袋桂花糕——包装袋上印着小小的银杏叶图案,和罐身上的很像。 “上次你说食堂的桂花糕总抢不到,”他把一袋递过来,指尖还沾着点包装袋的碎纸屑,“这个是刚上的,我问老板要了最新鲜的。”李小雨接过桂花糕,拆开尝了一口,甜糯的口感裹着桂花的香,和手里的拿铁味道刚好搭。走到公交站,李小雨的车先到。她把竹罐抱在怀里,弯腰跟张宇挥手:“明天记得把错题本带来,我还有道几何题没问你。”张宇点点头,突然从口袋里掏出片银杏叶书签,上面用细笔写着“明天见”:“夹在课本里,别又忘了带。” 李小雨接过书签,小心放进画袋,刚踏上公交车,就看见张宇还站在原地,朝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车开起来时,她从车窗往外看,他的身影慢慢变小,手里还攥着那袋没拆开的桂花糕,风把他的校服衣角吹得轻轻晃,像画里的人。回到家,李小雨把竹罐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又从画袋里拿出那张草稿纸——上面画的银杏叶罐还没上色。她找出彩笔,仔细给罐身上的四季图案填色:樱花涂成浅粉,荷花染成淡白,雪花描上银灰,最后在罐口添了圈暖黄,像裹了层夕阳的光。刚画完,手机就响了,是张宇发来的消息:“错题本我放书包外层了,明天一早就给你。对了,桂花糕别一次吃完,留两块明天当课间零食。”李小雨看着消息,忍不住笑,回复他:“知道啦,你也别熬夜刷题,记得早点睡。” 放下手机,她又看向桌上的竹罐,伸手轻轻碰了碰罐身——里面的银杏叶好像还带着操场的风的味道。李小雨拿起那片“明天见”的书签,夹进明天要带的数学课本里,指尖划过书签上的字迹,突然开始期待明天的早自习了。第二天早自习前,李小雨刚走进教室,就看见自己的桌角放着瓶温牛奶,旁边压着张便签——是张宇的字迹,写着“先喝牛奶,错题本在我抽屉里,等下给你”。她拿起牛奶,指尖碰到瓶壁的温度,刚好是她喜欢的温热,没等她转头,张宇就抱着书包跑了进来,额发沾着点晨露的湿意。 “刚去食堂买的,怕凉了就揣在怀里捂了会儿,”他把错题本递过来,封面贴了片小小的银杏叶贴纸,“昨天把那道几何题又理了遍思路,写在最后一页了,你看不懂的话随时问我。”李小雨翻开错题本,最后一页果然画着详细的辅助线,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了步骤,连容易错的地方都画了个小星星提醒。早自习的铃声响起时,李小雨刚把牛奶喝完,张宇又悄悄递来块桂花糕——是昨天那袋里的,还带着点包装纸的甜味。“课间再吃,现在先背单词,”他压低声音说,眼神却带着笑,“昨天你说这糕甜,刚好配早自习的豆浆。”李小雨捏着桂花糕,放在课本旁边,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桂花香,连背单词的枯燥都少了几分。课间休息时,李小雨拿着错题本去找张宇,刚想问那道几何题,就看见他正低头在草稿纸上画着什么。“你在画什么?”她凑过去看,纸上是片银杏叶的轮廓,旁边还写着“第一百零二片”。张宇愣了一下,把草稿纸往她面前推了推:“想着今天放学再去捡片,凑够一百零二片,等周末我们一起压成标本。” “好啊,”李小雨立刻点头,手指轻轻点在草稿纸上的银杏叶上,“我们可以在标本旁边写日期,这样以后翻起来就知道是哪天捡的了。”张宇看着她眼里的光,笑着点头:“没问题,到时候我带吸水纸,你带素描本,我们在操场边捡边画。” 上课铃响前,李小雨把桂花糕分了一半给张宇,看着他咬下一口,嘴角沾了点糕粉,忍不住掏出纸巾递过去。张宇接过纸巾,低头擦嘴角时,耳尖悄悄泛红,等他抬头,刚好对上李小雨的目光,两人都忍不住笑了,赶紧转头坐好,却在课桌下悄悄把没吃完的桂花糕推来推去,最后还是一起分着吃完了。下午的美术课,老师让大家自由创作,李小雨刚铺开画纸,就看见张宇把自己的调色盘推了过来:“我调了点暖黄色,你画银杏叶的时候能用,比你之前用的颜色更像秋天的光。”他说着,拿起画笔,在她的画纸上轻轻点了几笔——细碎的暖黄色落在银杏叶的轮廓上,真的像晒了太阳的样子。李小雨握着画笔,突然想起昨天画的银杏叶罐,忍不住在画纸角落添了个小小的竹罐,罐口露出几片银杏叶的尖。张宇凑过来看,在竹罐旁边画了个举着画笔的小人,眉眼像极了李小雨,还在小人手里添了块桂花糕:“这样就像我们现在的样子了。”两人对着画纸笑,阳光从窗户斜进来,落在画纸上,把两人的影子都叠在了一起。美术课结束时,老师路过两人的课桌,停下脚步看了眼画纸,笑着说:“你们这画里的小细节很暖啊,银杏叶和小罐子搭配得刚好。”李小雨听着,脸颊有点发烫,刚想把画纸往抽屉里收,张宇却先一步按住,对老师说:“我们想把这张画留着,以后凑成四季系列。”老师点点头,临走前还夸了句“想法不错,继续加油”。等老师走远,李小雨才小声问张宇:“真要凑四季系列啊?”他把画纸小心叠好,放进她的画袋里,指尖碰到她的手背,轻轻缩了缩:“嗯,秋天画银杏罐,冬天就画雪天捡松针,春天画樱花书签,夏天画荷塘边的草稿本,这样我们高中的四季就都在画里了。”李小雨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像被暖风吹过,悄悄把画袋往怀里抱了抱。放学时,两人没直接去操场,而是先去了小卖部——张宇说要买点零食,结果拎了袋烤红薯出来,递了一个给李小雨:“刚出炉的,暖手,等下捡叶子的时候不怕冷。”李小雨接过红薯,外皮还烫得要换手拿,张宇见状,又从口袋里掏出张纸巾,帮她把红薯包好:“慢点拿,别烫到。” 走到操场的银杏树下,夕阳已经把叶子染成了金红色。张宇蹲下来翻找银杏叶,李小雨就捧着红薯站在旁边,偶尔递片完整的给他。“这片好,”张宇举起一片叶子,叶脉清晰,边缘没一点破损,“算第一百零二片,今天就能压进标本册。”李小雨凑过去看,阳光透过叶子,在他手背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两人坐在操场的看台上压标本,张宇从书包里掏出吸水纸,小心把银杏叶铺平,李小雨就负责按住纸的边角。“明天要不要带个小本子来?”张宇突然说,“把每天捡叶子的事记下来,以后翻标本册的时候,还能想起当天的事。”李小雨点头,咬了口红薯,甜糯的热气裹着桂花香——是早上没吃完的桂花糕,她偷偷揣在口袋里,刚才和红薯一起热了热。 “给你尝这个,”她把桂花糕递过去,“热过之后更甜了。”张宇接过,咬了一小口,眼睛亮了亮:“比昨天的还好吃,下次我们可以带个小保温盒,把桂花糕装着,课间就能吃热的。”两人边吃边聊,夕阳慢慢沉下去,把看台的影子拉得很长,怀里的吸水纸还带着银杏叶的清香,连风都变得慢悠悠的。等把标本压好收进书包,天已经擦黑了,操场的路灯亮了起来,暖黄的光洒在落叶上,像铺了层碎金子。张宇把李小雨的书包往自己肩上挪了挪——她怀里还抱着那罐银杏叶,腾不出手。“我送你到公交站,晚上风凉,别冻着。” 两人并肩走在路灯下,影子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李小雨低头看着脚下的落叶,突然想起早上的几何题,随口问:“你昨天画辅助线的时候,怎么想到要连那个点的?我看了半天都没头绪。”张宇放慢脚步,伸手在空气里虚画了个图形:“你看,那个三角形的高和底边垂直,连那个点刚好能补成矩形,算面积的时候就简单了。”他怕李小雨没听懂,又从口袋里摸出笔,在路边的石墩上画了个简易图,标注得清清楚楚。李小雨蹲在石墩旁看,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这么简单!我之前总盯着斜边看,没往矩形上想。”张宇蹲下来,用手背轻轻碰了碰她的额头:“下次别钻牛角尖,想不通就问我,别自己熬到半夜。”李小雨抬头,刚好对上他的眼睛,路灯的光落在他眼底,像盛着星星,她赶紧移开目光,假装看石墩上的图,耳尖却悄悄红了。到了公交站,李小雨的车刚好驶来。她接过张宇递来的书包,又想起什么,从画袋里掏出片银杏叶——是下午美术课上,用剩下的颜料涂了色的,边缘染着暖黄和浅粉。“给你,”她把叶子递过去,声音有点小,“昨天你帮我画辅助线,这个当谢礼。” 张宇接过叶子,小心夹进自己的课本里,抬头时笑容里带着暖意:“我会好好收着的,明天给你带新的草稿纸,你上次说你快用完了。”李小雨点点头,踏上公交车,还没站稳就赶紧往窗外看,张宇还站在原地,手里捏着那片涂色的银杏叶,朝她挥手。车开远后,李小雨从书包里拿出那本错题本,翻开最后一页的几何题,看着上面详细的步骤,又想起石墩上的简易图,忍不住笑了。她把脸贴在错题本上,还能闻到淡淡的银杏叶香——是张宇夹在里面的书签味道,心里暖乎乎的,连明天要面对的月考,好像也没那么让人紧张了。第二天一早,李小雨刚到教室,就看见抽屉里放着一叠崭新的草稿纸——纸的边缘印着细细的银杏叶纹路,是她上次在文具店没买到的款式。她转头看向张宇的座位,他正低头整理课本,晨光落在他的发梢,侧脸的轮廓软乎乎的。 “草稿纸是你放的?”李小雨走过去,指尖碰了碰纸页,质感比普通草稿纸更厚实。张宇抬头,眼里带着点笑意:“昨天路过文具店,看见这个图案就想起你画的银杏叶,就多买了两本。”他说着,从书包里又掏出一本,“这本给你当笔记本,里面的格子间距刚好,你记笔记不用挤着写。” 李小雨接过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就看见扉页上贴着片小小的银杏叶标本——是之前两人一起捡的第一百零一片,被压得平平整整,旁边还用细笔写着“小雨的笔记”。她捏着笔记本,突然觉得喉咙有点发紧,只能小声说:“谢谢,我很喜欢。” 早自习的课间,李小雨拿出那道没弄懂的几何题,张宇立刻凑了过来,从笔袋里掏出两支不同颜色的笔:“我再给你讲一遍,这次我们从结论往回推,你跟着我的思路走。”他边说边在草稿纸上画图,红色的笔标辅助线,蓝色的笔写推导步骤,每讲一步就抬头看李小雨的反应,生怕她没跟上。 “原来这里要补个平行四边形啊!”李小雨突然明白过来,笔尖在草稿纸上点了点,“我之前总想着补三角形,绕了好多弯路。”张宇看着她恍然大悟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下次遇到这种题,先看有没有能补成特殊图形的边,别着急下笔。” 两人正聊着,上课铃突然响了,李小雨赶紧把草稿纸和笔记本收起来,刚抬头就看见张宇偷偷递来块薄荷糖——包装纸是绿色的,像刚长出来的银杏叶。“等下数学课容易困,含着这个能精神点。”他压低声音说,眼神里藏着小小心思。李小雨接过薄荷糖,偷偷放进嘴里,清凉的味道瞬间驱散了困意。她看着讲台上老师写的板书,又转头看了眼旁边认真记笔记的张宇,突然觉得,高三的日子虽然紧张,却因为这些小小的温暖,变得格外值得期待。午休时,两人一起去食堂吃饭,刚走到窗口,张宇就抢先说:“两份番茄炒蛋盖饭,一份多放番茄,一份多放蛋。”李小雨愣了一下,才想起自己昨天随口提过喜欢吃番茄,张宇居然记在了心里。找座位坐下时,张宇从书包里掏出个小保鲜盒,里面装着切好的苹果:“我妈早上刚切的,说吃苹果能补充维生素,你学习累,多吃点。”他把盒子推到李小雨面前,又拿出两双一次性筷子,“用这个吃,干净。” 李小雨拿起一块苹果,咬了一口,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看着对面认真吃饭的张宇,突然觉得,有个人能记住自己的小喜好,能在琐碎的日子里给自己递上温暖,大概是高三最幸运的事了。吃完饭,两人没急着回教室,沿着教学楼后的小路慢慢走。路边的银杏树叶落了一地,踩上去发出“沙沙”的轻响,像细碎的脚步声跟着两人。李小雨踢着脚边的落叶,突然发现一片形状特别的叶子——边缘有点卷,像个小小的扇形,叶脉里还藏着一点没褪尽的绿。 “你看这个,”她弯腰捡起来,递到张宇面前,“像不像你上次画的那个小扇子?”张宇接过叶子,对着阳光看了看,指尖轻轻抚过卷边的地方:“还真像,这个可以当标本的‘特别款’,单独放一页。”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透明小袋子,把叶子小心装进去,又在袋子上写了“卷边小扇·10月”,才放进自己的书包夹层。走到小路尽头的长椅旁,两人坐了下来。张宇从书包里拿出历史笔记,翻开递给李小雨:“你上次说历史的时间线总记混,我把重要的事件按年份整理好了,还标了易错点。”李小雨接过笔记,只见页面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得清清楚楚:红色是时间,蓝色是事件,黑色是影响,连容易和其他事件混淆的地方,都用波浪线画了出来,旁边还写着“别和XX事件弄混!”的提醒。 “你花了多久整理这个啊?”李小雨翻着笔记,心里暖暖的。张宇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就昨晚熬夜整理的,想着今天给你,你月考就能用得上。”李小雨抬头看他,发现他眼底有点淡淡的青黑,显然是没睡好,忍不住皱了皱眉:“以后别熬夜了,笔记可以慢慢整理,身体重要。” 张宇笑着点头,从书包里又掏出一瓶温水,拧开瓶盖递过来:“刚接的温水,你早上总忘了喝水,现在补点。”李小雨接过水瓶,喝了一口,温热的水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心里都觉得暖暖的。她把历史笔记抱在怀里,又想起早上的草稿纸和笔记本,突然觉得,张宇好像总能把她的小事都放在心上,连她自己都没在意的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休息了一会儿,两人准备回教室。路过宣传栏时,李小雨停住脚,看着上面贴的月考时间表,忍不住叹了口气:“还有三天就月考了,我感觉好多知识点都没复习好。”张宇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伸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着急,我们每天抽半小时一起复习,你哪科弱就补哪科,肯定能行的。”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翻开给李小雨看:“我已经列好复习计划了,每天晚自习后,我们在教室多待半小时,先复习数学,再背历史,你看这个时间安排行不行?”李小雨凑过去看,本子上的计划写得很详细:几点到几点复习什么内容,每科复习哪些知识点,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标了出来。 “你连这个都准备好了?”李小雨有点惊讶。张宇点点头,眼里带着认真:“我怕你着急,就提前列好了,要是你觉得不合适,我们再改。”李小雨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觉得心里的紧张少了很多,她笑着点头:“就按这个来,有你一起复习,我好像没那么怕月考了。” 两人并肩往教室走,阳光透过银杏树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小雨抱着历史笔记,张宇手里拿着那个装着“卷边小扇”的透明袋子,两人的影子在地上慢慢拉长,偶尔会叠在一起,像分不开的样子。李小雨偷偷看了眼身边的张宇,他正低头踢着落叶,侧脸的轮廓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柔,她突然觉得,高三的日子虽然紧张,但有这样一个人陪着,好像也充满了期待。回到教室,李小雨把历史笔记放在书桌最上面,又拿出张宇给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的银杏叶标本,忍不住用指尖轻轻碰了碰。她拿出笔,在标本旁边写了“和张宇一起复习的第一天”,然后翻开数学课本,开始按照复习计划复习。旁边的张宇也拿出了数学题,偶尔会抬头看她一眼,两人相视一笑,又低下头继续学习,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落叶声,安静又温暖。晚自习的铃声刚落,教室里的同学陆续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李小雨却抱着数学题凑到了张宇的座位旁——按照复习计划,今晚要攻克函数的难点。张宇早已把草稿纸铺好,还从抽屉里拿出个小小的台灯,拧亮开关,暖黄的光刚好罩住两人的桌面,隔绝了周围的昏暗。 “先看这道题,”张宇指着题目的图像,笔尖在抛物线顶点处点了点,“你之前总错在求最值的时候忘了定义域,这次我们先把x的范围标出来,再算顶点坐标。”他边说边在草稿纸上画了条竖线,把定义域和函数式分开写,连数字的大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李小雨盯着草稿纸,突然发现他把易错的步骤用红笔圈了起来,旁边还写着“这里别漏!”,像个细心的小老师。两人对着题目琢磨了十几分钟,李小雨终于理清了思路,拿起笔在草稿纸上一步步推导。张宇没说话,只是安静地看着她的笔尖,偶尔在她卡顿的时候,轻轻提示一句“再想想顶点式的变形”。等李小雨把答案算出来,抬头看向张宇时,他眼里带着明显的笑意,伸手在她的草稿纸上画了个小对勾:“对了!这次没漏定义域,进步很快。” 李小雨看着那个小对勾,心里有点雀跃,刚想再说下一道题,肚子却不合时宜地“咕噜”叫了一声。她脸一红,赶紧低下头假装翻书,张宇却笑着从书包里掏出个小面包——是她喜欢的奶香味,还带着点余温,显然是下午特意放在保温杯旁边温着的。 “早上看你没吃多少早饭,就猜你晚上会饿,”他把面包递过来,又拧开一瓶温水,“先垫垫肚子,不然一会儿思路该飘了。”李小雨接过面包,咬了一口,松软的口感裹着奶香,连带着刚才解题的疲惫都散了大半。她边吃边看张宇的草稿纸,发现他不仅标了题目的关键点,还在空白处写了类似题型的解题思路,甚至备注了“下次遇到这种图像题,先找特殊点”。等吃完面包,两人又投入到复习中。这次换李小雨主动提出疑问,她指着一道三角函数题,眉头皱着:“这个辅助角公式我总记混,不知道什么时候用sin,什么时候用cos。”张宇放下笔,从笔袋里掏出支荧光笔,在公式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直角三角形:“你看,把a和b当成直角边,斜边就是√(a? b?),然后根据角的范围判断用sin还是cos,比如这道题里角在第一象限,两个函数值都是正的,就可以随便选一个。” 他怕李小雨还是没懂,又找了三道类似的题,让她试着用这个方法解题。李小雨拿着笔,按照他说的步骤一步步来,果然没再记错公式。等她把三道题都做完,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已经快九点半了——比计划的复习时间多了半小时,却一点没觉得累。 “该回去了,不然宿舍要关门了,”张宇收拾着草稿纸,把写满解题思路的那几张折好,递给李小雨,“这个你拿着,晚上睡前再看一眼,记牢易错点。”李小雨接过草稿纸,指尖碰到他递纸的手,两人都顿了一下,又飞快地移开目光。她把草稿纸小心放进书包,又想起早上没吃完的苹果,从抽屉里拿出个苹果递过去:“这个给你,明天早上吃,别总空腹去买牛奶。” 张宇接过苹果,放进自己的书包里,又帮李小雨把台灯关掉,两人并肩走出教室。走廊里的灯已经灭了大半,只有尽头的安全出口灯亮着微弱的绿光,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走到楼梯口时,张宇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片银杏叶——是下午在小路上捡的“卷边小扇”,已经压得更平整了,他把叶子递过来:“今天复习累了,这个给你当书签,明天看数学书的时候能轻松点。” 李小雨接过叶子,指尖触到叶片上细腻的纹路,心里暖暖的。她把叶子放进课本里,抬头对张宇说:“明天早上我早点来,给你带杯热豆浆,你别再去食堂排队了。”张宇点点头,眼里的光比走廊的灯还亮:“好,我在教室等你。” 两人在教学楼门口分开,李小雨往宿舍走,张宇往校门口的方向去。她回头看了一眼,他的身影在夜色里慢慢变小,手里还攥着那个苹果,走几步就会回头望一下,直到两人的目光在夜色里对上,才挥挥手继续走。回到宿舍,李小雨把那片“卷边小扇”夹进数学课本的函数那一页,又拿出张宇给的草稿纸,躺在床上借着手机的光看。草稿纸上的字迹工整,红笔标注的易错点格外醒目,她突然想起晚自习时,暖黄的台灯下,他低头讲题的样子,睫毛在脸上投下淡淡的阴影,像画里的场景。睡前,她给张宇发了条消息:“草稿纸我看完了,易错点都记下来了,明天的豆浆我会买甜的,你别担心。”没过几秒,张宇就回复了:“好,你也早点睡,别再想题目了,明天还要早起。”李小雨看着消息,忍不住笑了,把手机放在枕头边,闭上眼睛时,脑海里全是和张宇一起复习的画面,连梦里好像都飘着银杏叶的清香。第二天一早,李小雨果然起得很早,去食堂买了两杯热豆浆,还特意多要了两个茶叶蛋——知道张宇早上喜欢吃点咸的。她抱着豆浆往教室走,刚到门口就看见张宇已经坐在座位上了,手里拿着昨天的历史笔记,正低头在上面补充知识点。 “豆浆买来了,还热着,”李小雨把豆浆递过去,又把茶叶蛋放在他的桌角,“快吃吧,一会儿早自习要开始了。”张宇接过豆浆,拧开瓶盖喝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刚好合他的心意。他抬头看向李小雨,眼里带着笑意:“谢谢,我昨天把历史笔记又补了点考点,一会儿给你看。” 早自习开始后,两人各自忙着复习,偶尔会抬头对视一眼,不用说话,就知道对方在为了月考努力。李小雨看着桌角的豆浆和茶叶蛋,又想起昨晚的复习时光,突然觉得,高三的日子虽然紧张,却因为有这样一个人陪着,连枯燥的知识点都变得可爱起来。她拿出那片“卷边小扇”书签,夹进历史笔记里,指尖划过叶片,心里悄悄期待着,和张宇一起度过的高三,能像这片银杏叶一样,留下满满的温暖回忆。月考的前一天,晚自习的复习格外安静,连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都比平时轻了几分。李小雨对着一道物理题皱着眉,手里的笔转了好几圈,还是没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她悄悄转头看了眼旁边的张宇,他正低头算着数学题,侧脸在台灯下显得格外专注,连额前垂下来的碎发都没在意。犹豫了几秒,李小雨还是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把物理卷子推了过去:“这道电路题,我总分不清串联和并联,你能帮我看看吗?”张宇立刻放下笔,把卷子拉到两人中间,又从笔袋里掏出一支蓝色的笔,在图上轻轻画着:“你看,这个开关闭合后,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会分成两条路——一条经过灯泡A,一条经过灯泡B和开关S2,最后又汇合回负极,所以A和B是并联的。” 他怕李小雨还是没明白,又找了张草稿纸,画了个简化的电路图,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电流的走向:“你记住,只要电流有两条以上的路径,就是并联;如果只有一条路径,就是串联。”李小雨盯着草稿纸上的电流箭头,突然恍然大悟,拿起笔在卷子上按他说的方法标注,果然很快就算出了答案。 “原来这么简单!”她忍不住小声欢呼,抬头时刚好对上张宇的目光,他眼里满是笑意,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别着急,你只是暂时没找到方法,慢慢来肯定能学会。”李小雨的脸颊瞬间热了起来,赶紧低下头假装看卷子,却没发现张宇的耳尖也悄悄红了,赶紧转回头继续看自己的数学题,只是手里的笔顿了好几秒才重新动起来。复习到九点多,李小雨的眼皮开始打架,她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小小的哈欠。张宇抬头看见,从书包里掏出一颗薄荷糖,剥了糖纸递到她嘴边:“含着这个,提提神,再坚持半小时我们就回去。”李小雨顺从地张开嘴,清凉的薄荷味瞬间驱散了困意,她看着张宇手里的糖盒,发现里面全是她喜欢的青柠味,显然是特意为她准备的。剩下的半小时,两人一起复习了历史的时间线。张宇拿着自己整理的笔记,把容易混淆的朝代按时间顺序列在草稿纸上,还编了个简单的口诀:“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乱,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代。”李小雨跟着念了几遍,发现果然好记多了,忍不住跟着他一起念,声音越来越大,连旁边收拾东西的同学都忍不住看了他们一眼,两人赶紧捂住嘴,相视一笑。到了该回宿舍的时间,张宇帮李小雨把卷子和笔记收拾好,又把自己的物理错题本递过去:“这里面有几道和你刚才问的类似的电路题,你明天早上看看,巩固一下。”李小雨接过错题本,发现封面贴了张新的银杏叶贴纸,比之前的那个更大,颜色也更鲜亮。“这个贴纸是我昨天在文具店看到的,觉得和你的错题本很配,就买了下来,”张宇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希望你明天考试能顺顺利利的。” 两人并肩走出教室,夜晚的风有点凉,张宇把自己的校服外套脱下来,披在李小雨的肩上:“晚上风大,别着凉了,明天考试要注意身体。”李小雨裹紧外套,鼻尖萦绕着他身上淡淡的洗衣粉味,和银杏叶的清香混在一起,格外让人安心。她抬头看了眼张宇,发现他只穿了件单薄的毛衣,忍不住把外套往他那边拉了拉:“你也别冻着了,我们一起穿。” 张宇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伸手把外套的另一边往自己肩上拉了拉,两人就这样披着一件外套,慢慢往宿舍走。月光洒在地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会有落叶从树上飘下来,落在他们的肩上,像小小的祝福。走到宿舍楼下,李小雨把外套还给张宇,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幸运符——是她中午用彩纸折的,上面画了片银杏叶,还写了个“过”字。 “这个给你,”她把幸运符递过去,声音有点小,“明天考试带着,希望我们都能考个好成绩。”张宇接过幸运符,小心地放进自己的笔袋里,眼里的光比月光还亮:“我会一直带着的,明天早上我在食堂等你,我们一起吃早饭。”李小雨点点头,转身跑进宿舍,刚上楼梯就忍不住回头看,发现张宇还站在原地,手里拿着那个幸运符,朝她挥手。回到宿舍,李小雨把张宇的物理错题本放在床头,又拿出那个幸运符的边角料,折了个小小的银杏叶,夹进自己的历史笔记里。她躺在床上,想起晚上张宇讲题的样子,还有他披给自己的外套,心里暖暖的,连对明天考试的紧张都少了很多。她拿出手机,给张宇发了条消息:“错题本我明天早上就还给你,你也早点睡,别熬夜了,晚安。” 没过几秒,张宇就回复了:“晚安,你也早点睡,明天我给你买你喜欢的肉包和豆浆,我们一起加油。”李小雨看着消息,忍不住笑了,把手机放在枕头边,闭上眼睛时,脑海里全是和张宇一起复习的画面,她悄悄在心里祈祷,希望明天的考试能顺顺利利,也希望以后的日子里,能一直和他这样一起努力,一起进步。第二天一早,李小雨刚到食堂,就看见张宇已经坐在靠窗的位置了,桌上放着两个肉包、一杯豆浆,还有一个茶叶蛋——全是她喜欢的。“我怕来晚了肉包卖完,就早点来了,”张宇把豆浆推到她面前,“还是热的,快喝吧,一会儿要进考场了。”李小雨拿起豆浆,喝了一口,温热的感觉从喉咙滑到胃里,格外舒服。吃完早饭,两人一起往考场走。路上遇到很多同学,大家都在紧张地复习,只有他们俩,手里拿着小小的复习资料,偶尔会互相提问一个知识点,气氛轻松又愉快。走到考场门口,张宇从笔袋里掏出那个幸运符,晃了晃:“你看,我带着呢,我们肯定能考好。”李小雨笑着点头,也从口袋里掏出那个小小的银杏叶:“我也带着,我们一起加油。” 监考老师开始检查准考证时,两人互相说了句“加油”,才走进各自的考场。李小雨坐在座位上,拿出笔和橡皮,突然发现笔袋里多了一张小小的便签——是张宇的字迹,写着“别紧张,相信自己,我在外面等你考完”。她看着便签,心里暖暖的,之前的紧张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考试开始后,李小雨看着卷子上的题目,发现很多都是她和张宇一起复习过的,尤其是物理的电路题,和张宇给她讲的那道几乎一模一样。她拿起笔,胸有成竹地开始答题,笔尖在卷子上飞快地移动,连遇到难点都没慌,按照张宇教她的方法一步步推导,很快就得出了答案。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李小雨自信地交了卷子,走出考场,一眼就看见张宇站在考场门口的银杏树下,手里拿着一瓶温水,正朝她挥手。“考得怎么样?”张宇快步走过来,把温水递过去,“我刚才在外面等你,紧张得一直看表。”李小雨接过温水,喝了一口,笑着说:“考得很好,很多题都是我们一起复习过的,尤其是物理的电路题,一点都不难。” 张宇听了,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他伸手揉了揉李小雨的头发:“我就知道你能行,走,我们去食堂吃午饭,下午还有数学考试,吃完午饭我们再复习一会儿。”李小雨点点头,跟着张宇往食堂走,阳光透过银杏树叶的缝隙,落在他们身上,像撒了一层金粉,两人的脚步声轻快又坚定,仿佛连未来的路都变得格外清晰起来。午饭时,食堂里满是讨论考题的同学,李小雨和张宇找了个靠窗的角落坐下,面前摆着两盘番茄炒蛋盖饭——张宇特意让阿姨多放了番茄,是李小雨喜欢的酸甜口。“下午考数学,你记得把我给你整理的函数错题再看一遍,尤其是求导的易错点,”张宇扒了口饭,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个小本子,“我早上把常考的题型公式抄在这上面了,你吃完饭拿着,考前再翻两眼。” 李小雨接过小本子,翻开一看,里面的公式按题型分类得清清楚楚:三角函数公式用荧光笔标了重点,导数的运算法则旁边画了小例子,连她总记混的圆锥曲线离心率公式,都用红笔写了“记住!e=c/a!”的提醒。“你也太细心了吧,”她忍不住笑,指尖划过纸页上工整的字迹,“有这个,我下午肯定不慌了。” 吃完饭,两人没回教室,而是去了教学楼后的银杏林。午后的阳光透过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风一吹,落叶就“沙沙”地响。张宇找了块干净的石头,让李小雨坐下,自己则蹲在她旁边,拿着小本子帮她梳理数学重点:“选择题最后两道别死磕,先做后面的大题,数列和立体几何是你的强项,先把能拿的分拿到手。” 李小雨点点头,把公式在心里默背了一遍,突然想起早上考试时笔袋里的便签,抬头问:“你什么时候把便签放进我笔袋的啊?我都没发现。”张宇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就是早上在考场门口,你整理东西的时候,我趁你不注意塞进去的,怕你紧张,想给你打打气。” 两人在银杏林里待了半小时,张宇帮李小雨过了一遍易错点,李小雨则给张宇讲了道他没弄懂的历史论述题,直到离考试还有二十分钟,才收拾东西往考场走。路上,张宇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片银杏叶——是早上捡的,边缘还带着点露水的湿气,他把叶子递过来:“这个给你,下午考试带着,就像我在旁边给你加油一样。” 李小雨接过叶子,小心夹进数学课本里,指尖触到叶片的纹路,心里格外踏实。走进考场前,她回头看了眼张宇,他正站在不远处的走廊里,朝她比了个“加油”的手势,阳光落在他身上,像镀了层暖光。数学考试开始后,李小雨翻开卷子,先扫了眼大题——数列题和立体几何题果然是她熟悉的题型,心里瞬间松了口气。她按照张宇说的,先跳过难的选择题,从大题开始答,笔尖在草稿纸上飞快地移动,数列的通项公式、立体几何的辅助线,都顺利推导出来,连之前总错的导数题,都按照小本子上的步骤算出了正确答案。离考试结束还有十分钟时,李小雨终于把所有题都答完了,她检查了一遍,发现之前跳过的选择题也有了思路,赶紧动笔写完。交卷时,她特意看了眼桌角——那片银杏叶还安安静静地夹在课本里,像个小小的守护者。走出考场,李小雨一眼就看见张宇站在银杏树下,手里拿着瓶冰镇汽水——是她喜欢的橘子味,瓶身还挂着水珠。“考得怎么样?”他快步走过来,把汽水递过去,“我猜你肯定能答完,特意去小卖部买了冰镇的,解解暑。”李小雨接过汽水,喝了一口,清甜的橘子味在嘴里散开,连考试的疲惫都消失了大半:“都答完了,好多题都是你帮我复习过的,导数题也没出错!” 张宇听了,眼睛一下子亮了:“我就知道你可以!走,我们去操场走走,放松一下,明天还有最后两门考试。”两人并肩往操场走,汽水的凉气混着银杏叶的清香,格外舒服。走到操场的看台上,张宇从书包里掏出个小蛋糕——是他早上特意从家里带来的,用保鲜盒装着,还带着点奶油的甜味:“我妈昨天烤的,说给我们当考试后的奖励,你尝尝。” 李小雨拿起一小块蛋糕,咬了一口,奶油的香甜裹着水果的清爽,好吃得眼睛都亮了。“太好吃了!”她忍不住说,又拿起一块递到张宇嘴边,“你也吃,辛苦你这几天帮我复习了。”张宇张嘴咬下,看着李小雨满足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心里觉得,这几天熬夜整理笔记、陪她复习,都是值得的。两人坐在看台上,边吃蛋糕边聊考试的趣事,偶尔有风吹过,落叶飘落在他们的腿上,张宇就帮李小雨把叶子捡起来,夹进她的书包里:“攒着,等考完试,我们一起把这些叶子做成标本册,记录我们的月考时光。”李小雨点点头,把叶子小心收进书包,心里开始期待考试结束后的日子——可以和张宇一起去捡更多的银杏叶,可以一起整理标本册,还可以一起去图书馆复习。聊了一会儿,夕阳开始下沉,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张宇看了眼时间,站起来说:“该回宿舍了,明天还要早起考语文和英语,晚上早点睡,别再想今天的考题了。”李小雨跟着站起来,两人并肩往宿舍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偶尔会有落叶从他们身边飘过,像在为他们的努力鼓掌。回到宿舍前,张宇把明天要带的英语笔记递给李小雨:“里面有常考的作文模板,你晚上睡前看一眼,明天写作文能省点时间。”李小雨接过笔记,发现封面贴了张新的银杏叶贴纸,和之前的那个不一样,这个是心形的,格外可爱。“这个贴纸是我中午在文具店看到的,觉得很可爱,就买了下来,”张宇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希望你明天英语考试也能顺顺利利的。” 李小雨看着心形的银杏叶贴纸,心里暖暖的,她抬头对张宇说:“明天早上我在食堂等你,给你带热豆浆和肉包,我们一起加油,考完试我们就去银杏林捡叶子做标本册。”张宇点点头,眼里的光比夕阳还亮:“好,我等你,我们一起加油!” 回到宿舍,李小雨把英语笔记放在床头,又拿出今天的银杏叶,夹进笔记本里。她躺在床上,翻看张宇给她整理的作文模板,发现里面不仅有模板,还有他写的例句,连容易写错的单词都标了拼音提醒。她想起这几天张宇为她做的一切——整理笔记、讲题、买零食、递温水,心里像被灌满了温水,格外温暖。睡前,李小雨给张宇发了条消息:“笔记我看完了,作文模板都记下来了,你也早点睡,别熬夜了,明天我们一起加油,考完试就去捡叶子。”没过几秒,张宇就回复了:“好,晚安,明天见,我已经把捡叶子的袋子准备好了,就等考试结束了。”李小雨看着消息,忍不住笑了,把手机放在枕头边,闭上眼睛时,脑海里全是和张宇一起捡叶子、做标本册的画面,连梦里都飘着银杏叶和奶油的香味。第二天一早,李小雨刚到食堂,就看见张宇已经坐在座位上了,桌上放着两杯热豆浆和四个肉包,还有两个茶叶蛋。“我怕你不够吃,就多买了两个肉包,”他把豆浆推到李小雨面前,“还是热的,快喝吧,一会儿要考语文了,先暖暖胃。”李小雨接过豆浆,喝了一口,温热的感觉从喉咙滑到胃里,格外舒服,她拿起一个肉包,咬了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是她最喜欢的那家窗口的。吃完早饭,两人一起往考场走,路上遇到很多同学,大家都带着点紧张又期待的表情,李小雨却一点都不慌——有张宇在身边,有那些整理好的笔记,还有那些银杏叶的陪伴,她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走到考场门口,张宇从书包里掏出个小小的袋子,递给李小雨:“这个给你,考完试我们就用这个装叶子,我特意选了个大的,能装很多。”李小雨接过袋子,发现上面印着银杏叶的图案,格外可爱,她忍不住笑了:“谢谢你,这个袋子真好看。” 监考老师开始检查准考证时,两人互相说了句“加油”,才走进各自的考场。李小雨坐在座位上,拿出笔和橡皮,突然发现笔袋里多了一张小小的便签——是张宇的字迹,写着“别慌,发挥出你的水平,我在外面等你,等考完试我们就去捡叶子”。她看着便签,心里暖暖的,之前的紧张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语文考试开始后,李小雨看着卷子上的题目,发现作文题是“温暖的瞬间”,她一下子就想起了这几天和张宇一起复习的时光——他讲题的样子、递过来的温水、披给自己的外套、写满知识点的笔记,还有那些带着温度的银杏叶。她拿起笔,毫不犹豫地开始写,把那些温暖的瞬间一一记录下来,笔尖在卷子上飞快地移动,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平时写作文总卡壳的她,这次居然写得如此顺畅,仿佛有说不完的话要写。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李小雨自信地交了卷子,走出考场,一眼就看见张宇站在考场门口的银杏树下,手里拿着那个印着银杏叶图案的袋子,正朝她挥手。“考得怎么样?作文写的什么?”张宇快步走过来,把袋子递过去,“我刚才在外面等你,一直在想你会不会写我们一起复习的事。”李小雨接过袋子,笑着说:“考得很好,作文写的就是‘温暖的瞬间’,我把你帮我讲题、递温水的事都写进去了,写得可顺了!” 张宇听了,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他伸手揉了揉李小雨的头发:“我就知道你会写这个,走,我们去考最后一门英语,考完试我们就去银杏林捡叶子,做标本册!”李小雨点点头,跟着张宇往英语考场走,阳光透过银杏树叶的缝隙,落在他们身上,像撒了一层金粉,两人的脚步声轻快又坚定,仿佛连未来的路都充满了温暖和期待。英语考试也很顺利,李小雨按照张宇给的作文模板,很快就写完了作文,听力和阅读题也答得很顺畅。交卷时,她特意看了眼桌角——那片心形的银杏叶贴纸还贴在英语笔记上,像个小小的祝福。走出考场,李小雨深吸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月考终于结束了,她可以和张宇一起去捡叶子、做标本册了。张宇早已在考场门口等她,手里拿着两瓶冰镇汽水,还有一个装满零食的小袋子。“考试结束了,我们先去银杏林捡叶子,然后去操场边做标本,”他把汽水递过去,“我带了吸水纸和硬纸板,我们可以现场压标本,这样叶子不容易坏。”李小雨接过汽水,喝了一口,清甜的橘子味在嘴里散开,忍不住欢呼:“太好了!我们赶紧去,不然好叶子都被别人捡走了!” 两人手牵手往银杏林跑,风从他们身边吹过,带着银杏叶的清香,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暖又明亮。走进银杏林,满地都是金黄的叶子,像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李小雨蹲下来,小心翼翼地捡起一片形状完整的叶子,递给张宇:“这个好看,我们把它放在标本册的第一页。”张宇接过叶子,小心放进袋子里,又捡起一片边缘有点卷的叶子:“这个像小扇子,和我们之前捡的那个很像,可以放在一起。” 两人在银杏林里捡了很多叶子,有的形状完整,有的颜色鲜亮,有的带着独特的纹路,很快就把袋子装满了。他们找了块干净的草坪,铺好硬纸板和吸水纸,把叶子一片一片铺平,再盖上吸水纸和硬纸板,最后用石头压好。“等明天我们再来拿,到时候叶子就压平了,可以放进标本册里了,”张宇坐在草坪上,看着满地的银杏叶,对李小雨说,“我们可以在标本册上写日期,写我们捡叶子的地方,以后翻起来,就能想起今天的事了。” 李小雨点点头,靠在张宇的肩膀上,看着远处的夕阳,心里格外踏实。她想起这几天的月考时光,想起张宇为她做的一切,想起那些带着温度的笔记、便签和银杏叶,突然觉得,高三的日子虽然紧张,但因为有张宇的陪伴,变得格外温暖和值得期待。她伸手拿起一片银杏叶,放在阳光下看,叶脉清晰,颜色金黄,像一颗小小的太阳,照亮了她的高三时光,也照亮了她心里的每一个角落。夕阳慢慢下沉,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银杏林里的叶子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李小雨和张宇收拾好东西,手牵手往宿舍走,袋子里的银杏叶发出轻轻的“沙沙”声,像在为他们的美好时光伴奏。他们知道,未来的高三还有很多挑战,但只要他们一起努力,一起陪伴,一起收集这些温暖的瞬间,就一定能度过一个充实又美好的高三,就像这些银杏叶一样,在时光的沉淀中,留下满满的温暖回忆。第二天一早,李小雨和张宇约好一起去银杏林拿压好的标本。刚到草坪,就看见压在石头下的硬纸板被风吹得微微翘边,张宇赶紧跑过去,小心翼翼地掀开——里面的银杏叶已经压得平整干燥,金黄的颜色比昨天更鲜亮,连叶脉的纹路都清晰得能数出来。 “你看这片,”李小雨拿起那片像小扇子的卷边叶,指尖轻轻碰过叶片,“压平了更好看,边缘的卷度刚好,像特意设计的一样。”张宇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准备好的标本册,翻开第一页——封面是他昨天特意贴的银杏叶贴纸,内页还夹着张小小的便签,写着“我们的第一本标本册·高三秋”。他把卷边叶放在第一页,又拿出胶水,小心地在叶子边缘涂了一点:“别粘太牢,以后想拿出来看也方便。” 两人坐在草坪上,一页一页地整理标本。李小雨负责把叶子摆好位置,张宇就拿着笔在旁边写备注:“10月15日·操场角落·和小雨一起捡的第一百零一片”“10月17日·教学楼后小路·卷边小扇款”“10月20日·月考结束·夕阳下的金黄叶”。每写完一片,他都会念给李小雨听,两人偶尔会因为叶子的摆放位置小声争论——李小雨想按颜色深浅排,张宇想按捡叶子的日期排,最后还是折中了:把同一场合捡的叶子放在同一页,再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标注日期。整理到一半,李小雨突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掏出个小铁盒——是她上周在文具店买的,盒盖印着银杏叶图案。“我把我们之前写的便签都收在这里了,”她打开盒子,里面整齐叠着十几张便签,有张宇写的“先喝牛奶”,有她画的小银杏,还有两人一起复习时随手写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把便签夹在标本册里,和叶子对应上,以后翻起来更有纪念意义。” 张宇眼睛一亮,立刻接过铁盒,拿出一张写着“函数易错点:定义域别漏!”的便签,夹在那片月考复习时捡的叶子旁边:“这个对应得上!那天我们就是为了讲函数,才在操场捡的这片叶。”两人一边回忆,一边把便签和叶子一一对应,标本册的每一页都渐渐变得丰满,不仅有金黄的银杏叶,还有带着温度的字迹,连空气里都飘着回忆的甜味。收拾完标本册,已经快到早自习时间。两人抱着标本册往教室走,路过小卖部时,张宇突然停住脚:“等我一下,有个东西要给你。”他跑进店里,很快手里多了个小小的钥匙扣——是银杏叶形状的,金属表面还刻着“小雨”两个字。“昨天看到这个,觉得和你的钥匙很配,”他把钥匙扣递过来,指尖有点发烫,“以后你拿钥匙的时候,就能想起我们的标本册了。” 李小雨接过钥匙扣,挂在自己的书包拉链上,轻轻晃了晃,金属碰撞的声音清脆又好听。“我也有东西给你,”她从口袋里掏出个编织的小挂坠,是用浅黄的绳子编的银杏叶形状,“昨天晚自习编的,有点歪,你别嫌弃。”张宇立刻接过来,挂在自己的笔袋上,低头看了又看,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怎么会嫌弃?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以后做题的时候看到它,就有动力了。” 走进教室时,同学们还在陆续进来,有人注意到他们手里的标本册,凑过来好奇地问:“这是你们捡的银杏叶做的标本吗?也太好看了吧!”李小雨笑着点头,翻开第一页给同学看,里面的叶子和便签立刻引来一阵惊叹:“你们也太用心了吧,连日期都标了,以后毕业翻起来肯定很有感觉。”张宇把标本册小心放在两人课桌中间的抽屉里,轻声对李小雨说:“以后我们每个季节都做一本,春天捡樱花,夏天捡荷叶,冬天捡松针,毕业的时候就能凑齐一套了。” 早自习开始后,李小雨看着桌角的钥匙扣,又想起标本册里的叶子,心里格外踏实。她拿出数学课本,刚想复习,就看见张宇递过来一张便签,上面画着一片小小的银杏叶,旁边写着:“下周末我们去图书馆复习吧,听说那里的窗边能看到银杏林。”李小雨忍不住笑,在便签背面画了个笑脸,递了回去:“好啊,到时候我们带上标本册,看完书还能去捡新的叶子。” 课间休息时,两人一起趴在桌上翻标本册,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页上,把银杏叶照得像镀了层金。李小雨指着一片边缘带点绿的叶子,对张宇说:“你还记得这片吗?那天我们在小路捡的,你说它像刚睡醒的小叶子,舍不得让它被风吹走。”张宇点点头,指尖轻轻划过叶片:“当然记得,你还说要把它放在最中间,因为它是最特别的。” 正聊着,班长突然走过来,手里拿着一张运动会的报名表:“下周要开运动会,你们俩要不要报个项目?比如接力赛,或者双人跳绳?”李小雨愣了一下,看向张宇——她体育不算好,有点怕拖后腿。张宇立刻接过报名表,笑着说:“我们报双人跳绳吧,我之前练过,我们这几天课间可以一起练。”他转头对李小雨眨了眨眼:“别怕,我带你,肯定能拿奖。” 李小雨看着张宇自信的样子,点了点头:“好,那我们就报双人跳绳!”班长笑着把报名表填好,又递过来两张运动会的贴纸:“这个给你们,提前预祝你们拿好成绩!”贴纸是银杏叶形状的,和他们的标本册格外配,李小雨立刻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张宇则贴在了标本册的封面上,刚好和之前的贴纸凑成一对。接下来的几天,课间休息时,李小雨和张宇就会去操场练双人跳绳。刚开始的时候,两人总踩绳,李小雨有点着急,张宇就放慢速度,轻声说:“别慌,跟着我的节奏,1、2、3,跳!”他还特意找了根长度合适的绳子,把手柄处缠了层软布,怕磨到李小雨的手。练了两天后,两人渐渐有了默契,能连续跳几十下不踩绳,连路过的同学都忍不住为他们鼓掌:“你们跳得越来越好了,肯定能拿第一名!” 运动会那天,天气格外好,阳光明媚,操场上飘着彩色的气球。双人跳绳比赛开始前,张宇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披在李小雨肩上:“别紧张,就像我们平时练习一样,跟着我的节奏来。”他又从口袋里掏出颗薄荷糖,剥了糖纸递过去:“含着这个,放松点。”李小雨接过糖,含在嘴里,清凉的味道驱散了紧张,她看着张宇坚定的眼神,深吸了一口气:“我们一起加油!” 比赛开始后,两人站在绳子中间,随着裁判的哨声,张宇轻轻喊着节奏:“1、2、3,跳!”绳子在他们脚下飞快地晃动,两人的脚步默契地配合着,没有踩错一下。周围的同学都在为他们加油,李小雨听着欢呼声,看着张宇认真的侧脸,突然觉得,不管能不能拿奖,和他一起努力的过程,就已经很开心了。比赛结束后,裁判宣布他们得了第一名,李小雨忍不住跳了起来,张宇也笑着把她抱了一下,又赶紧松开,耳尖红了:“我就知道我们能行!”班长跑过来,把奖牌挂在他们脖子上——奖牌是圆形的,上面刻着一片小小的银杏叶,格外精致。“这个奖牌和你们的标本册太配了,”班长笑着说,“以后可以把它夹在标本册里,当纪念。” 运动会结束后,两人拿着奖牌,又去银杏林捡了几片新的叶子——这次的叶子带着运动会的热闹气息,边缘还沾着点阳光的温度。他们把叶子压进标本册,旁边夹上运动会的门票和奖牌的照片,张宇在旁边写了句备注:“10月28日·运动会双人跳绳第一名·和小雨一起的小胜利”。夕阳西下时,两人坐在银杏林的长椅上,抱着标本册,看着远处的操场。李小雨靠在张宇的肩膀上,轻声说:“高三的日子好像因为这些小事,变得一点都不枯燥了。”张宇点点头,伸手握住她的手:“以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小事,我们一起复习,一起考试,一起捡叶子,一起拿奖,等到毕业的时候,我们的标本册肯定会装满满满的回忆。” 李小雨抬头看他,夕阳的光落在他脸上,温柔又明亮。她想起这几个月的点点滴滴——那些带着温度的笔记、便签、银杏叶,还有一起复习的夜晚、一起捡叶子的午后、一起跳绳的操场,突然觉得,高三最幸运的事,就是遇到了张宇,遇到了这个能和她一起收集温暖、一起对抗困难的人。晚风轻轻吹过,银杏叶落在他们的肩上,像小小的祝福。李小雨和张宇手牵手站起来,抱着标本册往宿舍走,袋子里的叶子发出轻轻的“沙沙”声,和他们的脚步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温柔的歌,唱着属于他们的高三时光,唱着那些藏在银杏叶里的温暖与期待。他们知道,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但只要他们一起走下去,就一定能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带着银杏香的美好时光。运动会结束后的周末,李小雨和张宇约好去图书馆复习。早上八点,两人在食堂门口碰面,张宇手里拎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复习资料、标本册,还有两个温热的肉包和一杯豆浆——特意给李小雨带的。“昨晚我妈烤了点饼干,我装了点在包里,饿了可以吃,”他拉开拉链,露出里面的玻璃罐,饼干是银杏叶形状的,金黄酥脆,一看就很用心。李小雨接过豆浆,咬了口肉包,甜糯的肉馅在嘴里散开,是她喜欢的味道。“你也太细心了,连饼干都做成银杏叶的形状,”她忍不住笑,指尖碰了碰玻璃罐,“我们复习累了,就拿出来当零食,刚好配图书馆的热水。”张宇点点头,伸手帮她把被风吹乱的头发别到耳后,两人并肩往图书馆走,晨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连脚步都变得轻快起来。图书馆的窗边位置果然能看到银杏林,金黄的叶子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一幅流动的画。李小雨把标本册放在桌角,刚想拿出数学题,就看见张宇递过来一张写满字的纸:“这是我整理的数学压轴题解题思路,分了好几种题型,你先看看,有不懂的我们再一起讨论。”纸上的字迹工整,每种题型都标了重点,还举了具体的例子,连辅助线的画法都画得清清楚楚。 “你花了多久整理这个啊?”李小雨翻着纸页,心里暖暖的。张宇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就昨晚熬夜整理的,想着周末有时间,我们可以把压轴题攻克一下,以后考试就不怕了。”李小雨抬头看他,发现他眼底有点淡淡的青黑,显然是没睡好,忍不住皱了皱眉:“以后别熬夜了,身体重要,复习可以慢慢來。” 张宇笑着点头,从包里拿出热水壶,倒了两杯温水,递了一杯给李小雨:“刚接的热水,你早上总忘了喝水,现在补点。”李小雨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温热的水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心里都觉得暖暖的。她把数学题摊在桌上,按照张宇整理的思路开始做题,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圈出来,等张宇做完一道题,就凑过去问他,两人头挨着头,小声讨论着解题步骤,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们身上,连时光都变得慢悠悠的。中午的时候,两人去图书馆楼下的食堂吃饭,张宇特意点了李小雨喜欢的番茄炒蛋和糖醋排骨,还买了一份水果沙拉。“多吃点水果,补充维生素,”他把沙拉推到李小雨面前,“你昨天练跳绳肯定累了,今天要多补补。”李小雨拿起叉子,叉了一块苹果,清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她看着对面认真吃饭的张宇,突然觉得,有个人能把自己的喜好放在心上,能在琐碎的日子里给自己递上温暖,大概是高三最幸运的事了。吃完午饭,两人没立刻回图书馆,而是去了楼下的银杏林散步。周末的银杏林格外安静,只有偶尔的风吹过,叶子“沙沙”作响。李小雨弯腰捡起一片形状特别的叶子,边缘有点像爱心,她递到张宇面前:“你看这个,像不像爱心?我们把它压进标本册里,当爱心叶。”张宇接过叶子,对着阳光看了看,笑着点头:“像!等下回去我们就把它压好,放在标本册的中间,当最特别的一页。” 两人在银杏林里逛了一会儿,张宇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小盒子,递给李小雨:“这个给你,上周去文具店看到的,觉得很适合你。”李小雨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支钢笔,笔身是浅黄的银杏叶图案,笔尖还刻着小小的“雨”字。“你怎么知道我想要一支新钢笔?”李小雨有点惊讶,她之前只是随口提过一句自己的钢笔不好写了。张宇笑着说:“上次你说的时候,我就记下来了,刚好看到这支,觉得和你很配。” 李小雨握着钢笔,笔尖的温度透过指尖传到心里,暖暖的。她拿出笔记本,用新钢笔写了几个字,字迹流畅又好看,她抬头对张宇说:“以后我就用这支笔做笔记,写作业,看到它就想起你。”张宇看着她眼里的光,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好啊,以后你用这支笔写的笔记,我都帮你整理,我们一起把学习变得更有意思。” 回到图书馆,两人把那片爱心叶压在标本册里,张宇还在旁边写了句备注:“10月29日·图书馆楼下银杏林·小雨发现的爱心叶”。整理完标本册,他们又开始复习,李小雨用新钢笔做笔记,字迹比之前更工整了,张宇则在旁边帮她检查错题,偶尔会在她的笔记本上画个小小的银杏叶,作为鼓励。下午的时候,图书馆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周围都是翻书和写字的声音,安静又专注。李小雨做累了数学题,就拿出历史笔记背知识点,张宇则在旁边默默陪着她,偶尔会提问她几个问题,帮她巩固记忆。等到夕阳西下,图书馆的窗户被染成了橘红色,两人才收拾东西准备离开。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李小雨抱着标本册,张宇拎着帆布包,两人的影子在夕阳下被拉得很长。“今天真开心,”李小雨轻声说,“不仅复习了很多知识点,还捡了爱心叶,收到了新钢笔。”张宇点点头,伸手握住她的手:“以后我们每个周末都来图书馆,复习累了就去银杏林散步,捡新的叶子,慢慢把标本册装满。” 李小雨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心里格外踏实。她想起这几个月的日子,从刚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熟悉,从一起复习到一起参加运动会,从收集银杏叶到制作标本册,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温暖和回忆。她知道,未来的高三还有很多挑战,但只要有张宇在身边,有这些温暖的回忆陪伴,就一定能度过一个充实又美好的高三。回到宿舍前,张宇把帆布包递给李小雨:“里面还有点饼干,你晚上饿了可以吃,明天早上我在食堂等你,我们一起去教室复习。”李小雨接过帆布包,点了点头:“好,明天见,我会把今天的笔记整理好,明天给你看。”张宇笑着点头,看着她走进宿舍,才转身离开。回到宿舍,李小雨把标本册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又拿出那支新钢笔,放在笔记本旁边。她打开帆布包,拿出一块银杏叶形状的饼干,咬了一口,酥脆的口感裹着淡淡的奶香味,好吃得眼睛都亮了。她拿出手机,给张宇发了条消息:“饼干很好吃,钢笔也很喜欢,今天谢谢你,明天见。” 没过几秒,张宇就回复了:“喜欢就好,你也早点休息,别熬夜整理笔记了,明天我们一起弄。晚安。”李小雨看着消息,忍不住笑了,把手机放在枕头边,闭上眼睛时,脑海里全是今天和张宇一起在图书馆复习、在银杏林散步的画面,连梦里都飘着银杏叶和饼干的香味。第二天一早,李小雨刚到食堂,就看见张宇已经坐在座位上了,桌上放着两杯热豆浆和四个肉包,还有一份水果沙拉。“我怕你早上没胃口,就买了沙拉,”他把豆浆推到李小雨面前,“还是热的,快喝吧,一会儿要去教室复习了。”李小雨接过豆浆,喝了一口,温热的感觉从喉咙滑下去,格外舒服,她拿起一个肉包,咬了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是她最喜欢的那家窗口的。吃完早饭,两人一起往教室走,路上遇到很多同学,大家都在讨论着周末的复习进度,李小雨却一点都不慌——有张宇在身边,有那些整理好的笔记,还有那些带着温度的银杏叶,她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走到教室门口,张宇从包里掏出一本新的笔记本,递给李小雨:“这个给你,封面是银杏叶的图案,你可以用它记历史笔记,之前的笔记本快满了。” 李小雨接过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就看见扉页上贴着片小小的银杏叶标本,旁边还用细笔写着“小雨的历史笔记·高三秋”。她抬头对张宇说:“谢谢你,我会好好用它的,以后我们一起把历史知识点都记牢,月考肯定能考个好成绩。”张宇笑着点头,眼里的光比晨光还亮:“好,我们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走进教室,两人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李小雨拿出新笔记本,用那支银杏叶图案的钢笔开始整理历史笔记,张宇则在旁边做数学题,偶尔会抬头看她一眼,两人相视一笑,又低下头继续学习。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落叶声,安静又温暖,仿佛连时间都停留在了这一刻,停留在了这个充满回忆和期待的高三秋天。日子在书页翻动和银杏叶飘落间悄悄溜走,转眼就到了十一月,天气渐渐转凉,教室的窗户上开始凝起薄薄的水汽。李小雨早上到教室时,总发现自己的桌面被擦得干干净净,桌角放着一杯温好的牛奶——不用想也知道是张宇提前来准备的。这天早自习,课代表抱着一摞月考成绩单走进来,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变得轻了些。李小雨心里有点紧张,指尖无意识地攥着笔袋上的银杏叶挂坠,直到张宇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小声说:“别慌,不管结果怎么样,我们都一起分析错题。” 成绩单分到两人手里时,李小雨看着自己名次栏里的数字,惊喜地睁大了眼睛——比上次进步了二十多名,数学和历史的分数尤其亮眼。她转头看向张宇,发现他也在看自己的成绩单,眼里带着笑意:“你看,我们一起复习的效果是不是很好?”张宇的成绩也稳在年级前十,物理和数学都是满分,他把成绩单折好,放进标本册的夹层里:“以后每次考试的成绩单都夹在这里,毕业的时候就能看到我们的进步了。” 课间,班长拿着一张文艺汇演的报名表走过来:“月底要办文艺汇演,每个班要出两个节目,你们俩要不要试试?比如合唱,或者乐器合奏?”李小雨愣了一下,她唱歌不算好听,有点不好意思地看向张宇。张宇却接过报名表,笑着说:“我们试试合唱吧,我会弹吉他,可以伴奏。”他转头对李小雨眨了眨眼:“你声音很好听,我们练几次肯定能行。” 接下来的几天,每天放学后,两人都会去音乐教室排练。张宇抱着吉他,指尖在弦上轻轻拨动,熟悉的旋律慢慢流淌出来——是首温柔的民谣,歌词里写着“落叶、晚风、并肩的人”,和他们的日子格外契合。李小雨刚开始有点紧张,声音放不开,张宇就停下来,耐心地帮她调整气息:“别紧张,就像我们平时聊天一样,把情绪放进去就好。” 练了几次后,李小雨渐渐找到了感觉,两人的声音也越来越默契。有次排练到天黑,窗外的银杏叶被路灯照得像金色的碎片,张宇突然停下吉他,看着李小雨说:“我们在歌词里加一句‘银杏树下的约定’吧,就当是我们的小秘密。”李小雨笑着点头,轻声跟着吉他的旋律唱出来,那一刻,音乐教室里的空气好像都变得温柔起来。文艺汇演那天,后台挤满了准备表演的同学,李小雨有点紧张,手心都出了汗。张宇递过来一瓶温水,又帮她理了理衣领:“别慌,就像我们在音乐教室排练一样,我在你身边呢。”他把吉他背好,指尖轻轻碰了碰李小雨的手背,给了她一个坚定的眼神。轮到他们上场时,聚光灯落在两人身上,台下传来阵阵掌声。张宇坐在椅子上,拨动吉他弦,温柔的旋律瞬间填满了整个礼堂。李小雨深吸一口气,跟着旋律唱起来,当唱到“银杏树下的约定”那句时,她转头看向张宇,两人相视一笑,眼里的光比聚光灯还亮。表演结束后,台下的掌声久久不息,连班主任都笑着鼓掌:“你们俩配合得太好了,简直是我们班的王牌组合!”走下台时,李小雨还没从激动中缓过来,张宇递过来一块巧克力:“奖励你的,你今天表现得特别好。”她接过巧克力,剥开糖纸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在嘴里散开,心里满是暖暖的幸福感。文艺汇演结束后,天气越来越冷,银杏叶渐渐落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李小雨看着窗外的景象,忍不住有点失落:“叶子都落完了,以后不能捡新的叶子做标本了。”张宇却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几片晒干的银杏叶,还有一些松针和干花:“我上周去后山捡的,虽然不是银杏叶,但也很好看,我们可以做一本‘冬日标本册’。” 两人利用周末的时间,一起制作冬日标本册。张宇负责把松针和干花摆成好看的形状,李小雨就用彩笔在旁边画小小的图案——有戴着围巾的银杏叶,有飘着雪花的窗户,还有两人并肩走在雪地里的剪影。张宇在标本册的扉页上写下:“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到来,我们的约定也会一直都在。” 期末考试前的日子变得格外忙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卷子和背不完的知识点。但李小雨却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因为每天都有张宇的陪伴——早上的温牛奶,课间的错题讲解,晚上一起在教室复习的时光,还有偶尔递过来的小零食,都让紧张的复习生活充满了温暖。有天晚上,两人在教室复习到很晚,窗外下起了小雪,细小的雪花落在玻璃上,很快就融化了。张宇看着窗外,突然说:“等放寒假,我们一起去看雪吧,听说后山的雪景特别美,还能看到挂着雪的松树,我们可以捡点松针回来,补充我们的冬日标本册。”李小雨笑着点头,在草稿纸上画了个小小的雪人,旁边写着“寒假·后山·看雪”。期末考试结束那天,天空放晴,阳光洒在积了点雪的地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两人抱着整理好的复习资料,一起走出教室,李小雨看着手里的成绩单,开心地说:“我们都考得很好,这个学期的努力没有白费!”张宇点点头,伸手握住她的手:“这只是开始,下学期我们还要一起努力,一起迎接春天的樱花,一起做更多的标本册。” 放寒假的前一天,两人一起去后山看雪。雪后的后山银装素裹,松树挂满了白雪,像一个个白色的巨人。李小雨弯腰捡起一根带着雪的松针,递到张宇面前:“这个可以放进冬日标本册里,上面还有雪的痕迹呢。”张宇接过松针,小心地放进袋子里,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雪球,轻轻放在李小雨的手心里:“给你,冬天的小礼物。” 两人在雪地里慢慢走,脚印深深浅浅地留在雪地上,像一串长长的省略号,预示着未来还有很多美好的日子。李小雨看着身边的张宇,突然觉得,高三的日子虽然紧张,但因为有他的陪伴,因为有那些装满回忆的标本册,因为有银杏树下的约定,变得格外有意义。寒假里,两人偶尔会用手机聊天,分享各自的复习进度,还有看到的好看风景。张宇会给李小雨发后山的雪景照片,李小雨则会发自己画的春日樱花草稿,约定着开学后一起去看樱花。有次聊天时,张宇突然说:“等高考结束,我们一起去看真正的银杏林吧,听说有个地方的银杏林特别大,秋天的时候全是金色的,特别好看。”李小雨笑着回复:“好啊,到时候我们带上所有的标本册,在银杏林里拍很多照片,留下我们的回忆。” 开学的时候,天气渐渐变暖,校园里的樱花树开始冒出花苞。李小雨和张宇一起把冬日标本册放进抽屉里,又拿出新的笔记本,准备制作春日标本册。张宇从书包里掏出一包樱花种子:“我妈给我的,说春天种下去,秋天就能开花,我们把它种在教室后面的花盆里吧,等它开花了,我们就用它做标本。” 两人一起在教室后面的花盆里种下樱花种子,李小雨每天都会去浇水,张宇则会记录种子的生长情况——哪天冒出了芽,哪天长出了新叶,都仔仔细细地写在笔记本上。看着种子慢慢长大,李小雨心里充满了期待,她知道,就像这颗樱花种子一样,他们的努力也会在未来开出美丽的花。日子一天天过去,樱花树渐渐开花,粉色的花瓣飘落在地上,像一层薄薄的地毯。两人一起捡粉色的樱花瓣,制作春日标本册,张宇在扉页上写下:“春天来了,樱花开了,我们的约定还在继续。”李小雨看着标本册里的樱花瓣,又想起秋天的银杏叶,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她知道,不管是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叶,还是秋天的银杏,冬天的松针,只要有张宇在身边,每个季节都会充满温暖和回忆。高考越来越近,教室里的学习氛围也越来越浓,但李小雨和张宇却一点都不慌。他们一起制定复习计划,一起攻克难题,一起在疲惫的时候互相鼓励,一起在课间的时候看看窗外的樱花树。有次模拟考试后,李小雨有点沮丧,觉得自己的成绩没有进步。张宇递过来一张便签,上面画着一片小小的银杏叶,旁边写着:“别着急,慢慢来,我们一起努力,一定会等到花开的那天。” 李小雨看着便签,心里的沮丧渐渐消失,她知道,只要和张宇一起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她把便签夹进春日标本册里,又拿起笔,在旁边写了句:“和张宇一起,加油!”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周末,两人一起去看了校园里的樱花树,花瓣已经开始飘落,像粉色的雪。张宇看着樱花树,对李小雨说:“等高考结束,我们再来这里,看看它结的果子,到时候我们再捡点叶子,补充我们的标本册。”李小雨点点头,伸手握住张宇的手:“好,我们一起等高考结束,一起迎接新的开始,一起把我们的标本册装满每个季节的回忆。” 夕阳西下,粉色的樱花花瓣在风中轻轻飘落,落在两人的肩上,像小小的祝福。李小雨和张宇并肩站在樱花树下,手里握着装满回忆的标本册,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他们知道,高考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还有很多美好的日子在等着他们——有春天的樱花,夏天的荷叶,秋天的银杏,冬天的雪花,还有永远不会变的,银杏树下的约定。高考前的最后一周,教室里的倒计时牌翻到了“7”,讲台上堆着厚厚的试卷,窗台上的樱花盆栽却开得正好,粉色的花瓣偶尔会飘落在翻开的课本上。李小雨早自习时整理错题本,发现每一页的角落都有张宇画的小银杏叶——有的带着笑脸,有的裹着小围巾,像是藏在字里行间的小惊喜。 “这些都是你什么时候画的?”李小雨举着错题本问,指尖划过一片画着腮红的银杏叶。张宇正在写数学压轴题,闻言抬头笑了笑:“每次你不注意的时候,比如你低头背单词,或者认真算题的时候,觉得可爱,就忍不住画了。”他说着,从笔袋里掏出一支浅粉色的笔,在错题本新的一页上画了朵小樱花:“快高考了,换个花样,祝你像樱花一样顺利绽放。” 最后一节班会课,班主任给每个人发了一张明信片,让大家写下对自己或对朋友的祝福。李小雨趴在桌上,认真地在明信片上写:“希望和张宇一起,考上想去的城市,一起看秋天的银杏林,一起把标本册装满每个季节。”写完后,她悄悄把明信片推到张宇面前,张宇看完,眼底亮得像有星星,他拿起笔,在明信片背面画了两个并肩的小人,手里捧着标本册,旁边写着:“一定能实现。” 高考前一天,学校放了假,让大家回家调整状态。李小雨收拾书包时,张宇帮她把所有的复习资料整理好,又把那本春日标本册放在最上面:“带着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别紧张。”他还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香囊,里面装着晒干的银杏叶和樱花瓣,“这个是我妈昨天做的,说能安神,你放在笔袋里。” 李小雨接过香囊,放在鼻尖闻了闻,淡淡的清香瞬间驱散了心里的紧张。两人在校门口分开时,张宇反复叮嘱:“晚上别熬夜,早点睡,明天记得带准考证和身份证,考试的时候仔细读题,别慌。”李小雨点点头,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路口,才转身回家。高考那天,天很蓝,阳光温和得不刺眼。李小雨走进考场前,在人群里一眼就看到了张宇,他穿着简单的白T恤,手里拿着两瓶温水,正朝她挥手。“加油!”两人异口同声地说,相视一笑,所有的紧张好像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考试很顺利,每一门科目结束后,张宇都会在考场外等她,递上温水,听她吐槽题目难度,或者分享做得顺手的题。最后一门英语考完,李小雨走出考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张宇笑着走过来,递给她一个冰淇淋:“庆祝高考结束,我们终于可以去做想做的事了!”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忙着估分、填志愿,每一次讨论都充满了期待。他们选了同一个城市的大学,虽然不在一个校区,但坐地铁只要半小时。填完志愿的那天,他们一起去了之前约定好的银杏林——虽然不是秋天,叶子还是绿色的,但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依然让人觉得安心。 “等秋天叶子黄了,我们就来这里捡叶子,做一本‘高考后纪念册’,”张宇蹲下来,捡起一片翠绿的银杏叶,递给李小雨,“到时候我们带着所有的标本册,在这里拍很多照片。”李小雨接过叶子,夹进手机壳里:“好啊,还要把我们的准考证、明信片都夹进去,做一本最特别的标本册。” 暑假里,两人一起去了图书馆打工,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在后山的小路上散步。有次下雨,他们躲在凉亭里,看着雨水打在树叶上,张宇突然说:“我把我们的故事写进了日记里,还贴了很多叶子标本,等开学了,我把日记给你看。”李小雨笑着点头,靠在他的肩膀上,听着雨声,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八月底,录取通知书寄到了家里,两人拿着录取通知书,在校园的樱花树下拍了照片——樱花树虽然没有开花,但枝叶茂盛,像在为他们祝福。张宇把录取通知书复印件夹进春日标本册里,在旁边写着:“我们的约定,第一步实现了。” 开学前一天,两人一起整理标本册,从秋天的银杏叶,到冬天的松针,再到春天的樱花瓣,每一页都充满了回忆。李小雨翻到最后一页,发现张宇贴了一张他们在运动会上的合影,照片里的两人戴着奖牌,笑得格外开心。“以后我们还要拍更多照片,贴满每一本标本册,”张宇握住她的手,眼里满是期待,“大学四年,还有以后的很多年,我们一起收集更多的温暖瞬间。” 开学那天,张宇送李小雨到学校门口,帮她拎着行李,反复叮嘱:“记得按时吃饭,别熬夜,周末我来陪你去图书馆,或者去看新的风景。”李小雨点点头,眼眶有点红,却笑着说:“你也是,别总只顾着学习,记得想我。” 两人分开时,张宇从口袋里掏出一片压好的银杏叶,递给她:“这个是我上周在银杏林捡的,提前压好了,想我的时候就看看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李小雨接过叶子,小心放进钱包里,看着张宇的身影渐渐远去,心里却充满了力量——她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未来还有很多美好的日子在等着他们,还有很多叶子要捡,很多标本册要做,很多约定要一起实现。大学的日子很充实,两人每周都会见面,一起去图书馆复习,一起去城市里的公园捡叶子,一起去吃喜欢的小吃。秋天的时候,他们如约去了银杏林,金黄的叶子铺满了地面,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两人捡了很多叶子,制作了“高考后纪念册”,还在银杏林里拍了很多照片,贴在标本册里,旁边写着:“第一个大学的秋天,和你一起。” 寒假的时候,他们一起回了高中母校,看到教室后面的樱花树已经长得很高了,花盆里的樱花种子也长出了小小的树苗。他们在高中的银杏树下散步,回忆着高三的日子,那些一起复习、一起考试、一起制作标本册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 “你还记得吗?高三那年的运动会,我们一起跳双人跳绳,拿了第一名,”李小雨笑着说,“那时候我还很紧张,怕拖你后腿。”张宇点点头,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我记得,你当时跳得特别好,是我见过最厉害的搭档。” 时光慢慢流逝,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两人都顺利考上了研究生,依然在同一个城市。他们的标本册已经有了厚厚的一摞,从高中的四季,到大学的每个重要时刻,每一页都记录着他们的故事,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他们的回忆。研究生毕业那天,两人穿着毕业服,在学校的银杏林里拍了毕业照。张宇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盒子,里面装着一枚银杏叶形状的戒指,他单膝跪地,对李小雨说:“从高三那年在银杏树下捡第一片叶子开始,我就想和你一起走过每个季节,一起收集更多的回忆。你愿意嫁给我吗?让我们一起把未来的日子,都写成属于我们的故事。” 李小雨笑着点头,眼泪却忍不住流了下来。她伸出手,看着张宇把戒指戴在她的手上,戒指上的银杏叶在阳光下闪着光,像他们一起走过的那些日子,温暖又明亮。很多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小家,家里的书架上放着一摞厚厚的标本册,从高中到大学,从恋爱到结婚,每一本都记录着他们的幸福时光。他们依然会在每个季节去捡叶子,制作新的标本册,依然会在银杏树下散步,回忆着那些美好的日子。 “你看,这是我们高三那年做的第一本标本册,”李小雨翻着最旧的那本,眼里满是温柔,“那时候的我们,还在为高考努力,却已经悄悄约定了未来。”张宇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肩膀上,轻声说:“是啊,幸好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一起走过来了,以后的每个季节,每个日子,我们都会一起走下去,把我们的故事,写得更长,更温暖。” 窗外的银杏叶又黄了,阳光透过窗户落在标本册上,把那些金黄的叶子照得像镀了层金。两人并肩坐在沙发上,翻着标本册,偶尔会因为某一片叶子、某一张便签笑起来,空气中弥漫着银杏叶的清香,和属于他们的,满满的幸福。

写第三章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起高三那些“偷偷努力又悄悄温暖”的瞬间——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递过来的一杯温牛奶、草稿纸上标红的易错点,或是一起蹲在银杏树下捡叶子时,不小心碰到的指尖。 小雨和张宇的复习日常,藏着我对“陪伴”的小期待:不是互相催促着赶路,而是你怕数学难,我就把公式抄成小本子;你担心考不好,我就陪你在操场练跳绳,用一句“别怕,我带你”给足底气。那些夹在课本里的银杏叶、写满鼓励的便签,其实都是平凡日子里的小光,让紧张的高三也变得软乎乎的。 特意让他们一起攒银杏叶、做标本册,是想让这些小物件成为时光的“容器”——多年后翻起,看到的不只是一片叶子,还有那个秋天里,两个人一起为了目标努力,又偷偷藏起小浪漫的自己。 也希望读到这里的你,不管是正在为某件事努力,还是回忆着过去的时光,都能想起曾有人陪你走过一段路,哪怕只是递过一张纸巾、讲过一道题,那些温暖的瞬间,都值得被好好记住呀。[玫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银杏叶的第一百零一片约定》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