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仙人戏人间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汪洋一片,山水相间,其间多有神仙鬼怪出没。在这片神奇水域附近,有一小镇,名曰“通元”。

通元镇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山不甚高,水不甚阔,在这洞庭湖边多是“通元”这类小镇。通元镇说不上有多繁华,从那仅有的三家酒楼和两家客栈便可以看出,但这里的居民辛勤劳作,人来人往中,整个小镇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的气氛。

小镇上弯曲又狭窄的小路上铺满奇形怪状的黑、黄、灰三色砖石,路旁间或种着大大小小的枇杷树,屋檐高低错落其中。一个两层的茶馆下,一些穿着粗布衣裳的农夫、走卒围在外面,他们纷纷仰着头看着茶馆二楼,这时通元镇的唯一一家茶楼。茶楼栏杆下,一个又矮又胖的老头坐在一张桌子上,正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讲着一些故事,这个书生打扮的胖老头便是这里的说书先生。老先生的对面坐着一群身份显然比茶馆外面众人高出一些的人物,他们都是镇上的有头有脸的人。

紧靠官道的小镇入口,有块碎了一角的“通元县县碑”,破旧的大石碑显示它原来是一个繁华的县城。只是随着时间流逝,这里的人渐渐搬了出去,昔日的县城衰败成了小镇。县碑旁还有一个比普通土地庙大一点的土地庙,庙里里面只有一个矮小的胖土地公塑像,但奇怪的是,里面并没有土地婆的塑像。这个笑眯眯的白胖土地公塑像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奇怪的是并没有破损,上面一尘不染的像是新做的。土地公的神态活灵活现,仿佛正饶有趣味的打量着走过的行人。

在这个破旧的土地庙前,这时正有几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伙子在激烈的讨论着什么。

“仙童,你不是要出去闯荡吗?怎么还不离开?今日的天气又不好?”一个年纪较小的少年嬉笑着问道,他的话立刻引起了其他孩子的一阵嬉笑。

当中一个褐衣少年皱起了眉头,涨红着脸大声吼道:“我当然会离开这个小地方,去外面闯荡的,只是这几日还没准备妥当。一但时机成熟,便是我跟虞达乘风破浪之际。”

看来这个少年便是那个被叫做仙童的少年了,只是他的回答一出,众人的嬉笑声更大了。仙童这时却满不在乎了,他摇晃着脑袋道:“等我从外面学成归来,你们就知道我的厉害了。还是,我叫雷先通,不是仙童,你们给我记住了!”

“仙童,你又偷偷溜走了,夫子又要罚你去砍柴了。”一个跟雷仙童差不多大的灰衣少年从镇子里走出来对这群人喊道。

“虞达,你能不能不这么喊?你是想要所有人都知道我逃学的事?还有那个夫子,逃学不罚我抄书,却罚我去砍柴!还有没有天理啊!”这个被众人围着的雷先通气急败坏的冲那个灰衣少年大喊。

“好啦好啦,你不是存了几个山洞的柴火吗?足够让你再逃几次学了!”这个被称作虞达的少年跑过来道。

“算了,反正我们就快离开这里了,到时候一定要让夫子自己上山去砍柴。哈哈!”雷先通得意的笑了起来,然后拉着虞达向镇子里跑去。这群少年见雷先通跑了,也都大呼小叫的追了过去。

这个仙童,其实叫雷先通,他是镇上一个有身份的老爷捡来的孩子。捡回他的中年男子名叫唐回,乃是蜀中唐门的弟子。这个唐回本是蜀中唐门的嫡系弟子,是唐门中的壮年派的重要人物,因唐门大权被同辈唐奇所掌,便离开了蜀中唐门,来到了这个小镇上。唐奇在唐门那一代排行第六,江湖人称黑心毒狼唐六,而唐回排行第七。这唐回本来不重名利,不爱与人争斗,又看不惯唐六的霸道专横,便主动外出,离开了唐门。他虽没有叛出唐门,但也不为唐门做什么事,准确的说是不为唐六做事。

在通元镇定居下来后,唐家不满他的态度,唐六更是排挤他,导致他在唐门的地位一落千丈。于是唐回干脆只在每年除夕那段时间才回唐门一次,其余时间不与唐门有任何联系,因此也逐渐淡出江湖,不为世人所知。

十四年前,从蜀中唐门回通元镇的路上,唐回在洞庭湖边遇到了小仙童。当时雷声大作,闪电狂舞,大雨倾盆,湖水滔天,仿佛天神震怒。一个接一个的暴雷仿佛要把天炸破,在闪电的照耀下,唐回发现了这个孩子。被雨水打湿的婴儿,在小道上被唐回捡回,竟然在经过那么恶劣的情况下还是活了下来。

唐回根据那天电闪雷鸣的情况,给他取了雷姓。等他长大了几岁,顽皮的要掀翻小镇时,令镇上居民苦不堪言,都说他比山中的猴子还要讨人厌,于是唐回就给他取了雷候这个名字。

此后,唐回供他到镇上读书写字,先生给他取了先通的字,他便成了雷先通。而唐回也教了他一些拳脚功夫和唐门的轻功、暗器手法,虽然教给雷先通的武功不是什么十分厉害的绝技,但也能让他自保了。这些年来,唐回都未娶妻,一直孤身带着雷先通,虽然他曾是和唐六齐名的人物。

八岁的时候,雷先通遇到了在私塾门外偷听夫子讲课的虞达。这时的雷先通凭借着自己的机灵和拳脚功夫已经成为了镇上孩子们中的小霸王,在与虞达经过一番激烈的斗智斗勇后,雷先通很快接受了这个小伙伴。

虞达一家是从外地迁到这里来的,家里本来没有让虞达读书识字的打算,但是镇上的一些孩子都集中在私塾时,虞达没事干便也到那里晃悠,就这样跟雷先通碰上了。

和雷先通熟识交好后,虞达发现这个顽皮机灵的小霸王竟然十分讲义气,不仅说服了他的养父唐回资助虞达进了学堂,还让虞达跟着自己一起向唐回学习拳脚功夫。

就这样,虞达和雷先通白天一起在私塾学文识字,晚上跟着唐回学功夫,这时雷先通已学会了暗器轻功之类的真正唐门功夫了。因此两人在通元镇俨然成了恶霸,那些打不过的两人的孩子只好把他名字里的“先通”叫成“仙童”,时间一久,大家都习惯了叫他仙童而不是本名。

正当两人走到茶馆旁边,仙童突然扭头对茶馆对面一个摆摊算命的说道:“哎,老头,你是不是也听烦了楼上说书的老头说那些故事!”原来,那说书的老头每次讲的都是同一个故事,那故事从仙童识字起一直讲到现在,幸好这个说书的老头只是每个月出现在这个茶楼一次,否则仙童的耳朵都听起茧了。

“是啊是啊,贫道也不堪忍受这等凡夫俗子在此胡说八道、愚弄世人。”算命老头一脸痛心疾首的说道,这个至少有七八十岁的算命老先生倒是长的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仙童发现这个算命先生在通元镇出现的也不频繁,每月也只出现一两次的样子。

仙童看到这个算命先生打理他,也一脸痛心疾首道:“嗯,这胡说八道愚弄世人的生意本该道长您来做嘛!看把我们道长生意抢的,我这十几年来好像还没看到一个人来这请道长算过命。唉,唉!”

说完,雷仙童赶紧拉起虞达飞快离去,生怕这个老头恼羞成怒过来打他。

看着少年如此羞辱自己,这算命老头也不恼,抬头看了看楼上的说书老头,捋了捋胡须,自嘲的笑道:“原来这么多年了,我这算命老头还没开张啊!”

楼上的说书胖老头仿佛听到了道路对面的自嘲声,他不经意回头,朝外面会心一笑,然后又继续说了起来。

白白胖胖的说书老头的声音从楼上悠扬的传了出来:

“话说五百年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悟空偷吃蟠桃,大闹蟠桃会,金箍棒打得一众神仙们东倒西歪、仙家法宝散落一地,不少仙人被打乱仙识、掉落人间。功德深厚者,则经历种种劫难后再次修得仙根重返天庭;仙缘浅薄者,便迷失于人间,经历生老病死,投胎又转世直至与凡人无异。而那许多仙家法宝,则淹没人间,幸运的法宝便被凡人所识,凡人依靠仙器,悟得长生不死、飞天遁地、移山填海之术。更有甚者,悟道升天。有的仙器则彻底沦为俗物,或用于寻常百姓家里,或藏于荒山野水,不见天日。而坠落的仙禽灵兽,成妖成魔者有之,化为家禽家畜者有之,沉睡混沌者亦有之。掉落凡间的仙果仙兽不计其数,只有那遗落人间的蟠桃核,被天兵天将们尽数收回,而那些香梨、葡萄、枇杷则在地上生根发芽,从此留在了人间……”

“那时候江湖何等壮观,佛、道、儒、俗四家比肩而立,东有门人子弟遍布江湖的五行观,西有佛家圣地小雷音寺、南有佛家立寺最久的白马寺,北有气势恢宏的华清观,中有清心寡欲的白石观,还有众多高手、名门大派。这些呼风唤雨的奇人高手,在七十年前联手打败魔、妖两族,令魔、妖两族退出人间,一时间风头无量,也令天下太平一段时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