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双冕加身

四年的大学时光,对沃尔夫冈·莫扎特而言,并非艰苦的攀登,而更像是一场从容的巡礼。他穿梭于数学、物理、医学、哲学的殿堂,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以一种超越时代的速度,重新确认和系统化他(钟蔷)早已掌握,并在这个时代找到对应体系的知识。他的存在,对于维也纳大学的教授们来说,早已从最初的惊奇变成了习惯,甚至是一种激励——他们习惯于在课堂上看到那个小小的、专注的身影,习惯于他偶尔提出的、能引发深度思考的问题。

这四年里,他并未急于求成。他巧妙地控制着展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熟悉大学环境、充分汲取养分”为由,享受着皇室提供的丰厚奖学金,并从容地经营着与布兰迪尼、比斯特、泰谢尔、马丁诺维奇等学者的深厚友谊。他的“绩效”音乐创作也从未停止,时有佳作问世,维持着他在公众视野中的热度。

当时机成熟——当他认为自己已经在这个学术体系内建立了足够的信誉和人际关系,年龄也到了可以引起新一轮轰动的十二岁时——他向范·斯维滕和大学理事会提出了跳级并参加学位考试的申请。

申请几乎毫无悬念地通过了。没有人会怀疑这个能在各个领域与教授进行平等辩论的“怪物”学生的能力。

考试过程更像是一场学术展示。面对数学、自然哲学和逻辑学的考官,他应对自如,解答难题如同呼吸般自然,甚至在某些问题上提供了连考官都未曾想到的、更简洁优美的解法。他的论述条理清晰,引经据典,展现出与其年龄完全不符的、成熟而深邃的学术素养。

最终,维也纳大学庄严地授予了十二岁的沃尔夫冈·莫扎特 “哲学学士” 学位。这在当时,是一个含金量极高的头衔,代表着在“文科七艺”及相关高级学科上达到了精通水准。消息传出,整个欧洲知识界为之震动。音乐神童,如今亦是获得了官方认证的学术天才!

几乎与此同时,仿佛是命运的刻意安排,一项来自音乐领域的至高荣誉也向他招手。在列奥波尔得的运作和其本身如日中天的名声推动下,他前往意大利,参加了罗马教廷的音乐考核。在梵蒂冈,他精湛绝伦的演奏和即兴创作能力,尤其是他当场根据古老的《求主垂怜》经文歌旋律,仅凭记忆就完整默写出来的壮举(历史上莫扎特十四岁完成此事,现因钟蔷的记忆能力而提前),彻底征服了在场的所有枢机主教和音乐家。

为表彰其非凡的音乐才华,教皇克莱蒙特十四世亲自授予十二岁的沃尔夫冈·莫扎特 “金马刺骑士” 封号。这是教廷所能颁予音乐家的最高荣誉之一,意味着他被册封为骑士,享有极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耀。

在短短时间内,十二岁的沃尔夫冈·莫扎特,同时加冕了象征智识顶峰的“哲学学士”和象征艺术极致的“金马刺骑士”。这双重身份,如同两道交汇的强光,将他照耀得无比璀璨,也彻底重塑了欧洲对“天才”二字的认知极限。他不再仅仅是一个领域的翘楚,而是横跨智识与艺术两大巅峰的、活着的传奇。

列奥波尔得喜极而泣,他一生所追求的荣耀,以这样一种远超想象的方式,加倍地降临在他的儿子身上。范·斯维滕则倍感欣慰,他知道,自己当初的坚持无比正确。

莫扎特业绩进度: 99% (获得“金马刺骑士”封号,音乐成就获得教廷最高认可,声望达到世俗与宗教领域的双重巅峰。)

个人理想准备度:105% (获得“哲学学士”学位,学术能力得到官方认证,智识身份与社会地位完成质的飞跃,为其后续所有行动提供了无可辩驳的权威性和自由度。)

沃尔夫冈抚摸着象征骑士身份的徽章和代表学士学位的文书,脸上是超越年龄的平静。他知道,这两项荣誉,如同最锋利的宝剑和最坚固的盾牌,已为他扫清了一切前路的障碍。音乐的桂冠,他已提前摘取;知识的殿堂,他已登堂入室。接下来,他将挥舞这双重的权柄,去真正开创一个属于他——属于钟蔷与莫扎特融合体——的时代。少年的传奇已然写就,而巨人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