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举行了三次模拟考,而我的综合成绩是全乡第一。
于是,我可以去城里上初中。
怎么说呢,我似乎一直知道自己能去城里,没担心过。而当这件事被确确实实定下来后,仍然非常欢喜,同时也担忧。欢喜,是没有让絮儿失望;担忧,则是对未知世界的恐惧。
在这之前,去县城的次数屈指可数,就是地地道道的村里孩子,汽车都没有坐过几回。没钱没机会,也没有那胆子。
邻近出发的前一天,我妈给我收拾行李——也就是用个大的牛仔背包,装了两件衣服、一条裤子,本来要把那双泛了黄的小白鞋带上,被父亲否决了。
看起来很穷,其实也没有那么可怜,只是信息、交通闭塞的西南大山中的乡村,没有那么丰富的东西可供选择。甚至,跟许许多多小学同学比起来,我仍认为我是过得富足的那一拨人:有零花钱,买得起基本的零食,也不穿补丁衣服,不用去打松树籽卖钱......
但这一切,都限于没有去到更远的地方、看到更多的东西之前。
从家到县城的远近,应该要从319国道重庆段的通车论起。我们那叫二级公路,在它通车以前,去县城坐小巴车走县道,绕山而走,全程大概3个多小时,如果遭遇下雨下雪恶劣天气,则会更久;在它通车以后,3个小时就缩短为40分钟,主要是遇水搭桥、遇山打洞,把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给掰直了,也拓宽了。
这时已经是2004年,我爸骑着他的老嘉陵摩托车,天刚亮就载着我往县城走,走了快一个小时才到。我记得,最后穿过一个亮着路灯的隧道,拐了半个弯,看到一座大吊桥,通体是老旧的米黄色,桥面一左一右两个粗壮的弧形桥拱,自上而下倾斜地穿着数根大钢丝,拉着桥面;桥下是一条河,河不是很宽,河水不多,河水还很清澈,还长着很多杂草。穿过大桥就算进城了,沿着一条不是特别宽的街直走,不久就经过一个转盘,再直走;拐个弯,又是一座桥,这桥简单,没什么造型;再直走,不久就拐到了另一条街,这条街就很窄,街两边都是饭店,路边有些小摊,小摊下面的地上黑漆漆的。直到我爸停下,喊我下车,让我站旁边等,我这才意识到,我已经进城了。
这城,跟我在老家时从黑白电视机里看到的有高楼、有很多汽车的城市不一样,它甚至没有很高的楼,它的楼不仅矮,还很旧;它的街也不宽,也没有车来车往,大多数地方还很脏,跟乡下赶集的集市很像。
我想,絮儿应该不会在这里。我还想,可能我还得继续努力读书,去更大的城市才行,那种要坐火车才能到的大城市,有很多高楼大厦的城市,具体像什么呢?对,应该像奶奶说过的有电车的城市,坐上电车一会会,就能到屋门口。奶奶说的城市,是三伯一家在的地方。三伯开一个餐厅,听说很大,服务员就有好多个,一年能挣很多钱。奶奶还说,三伯家住在18楼,回家得坐电车,这电车有个门,没有司机;上车前要按一个按钮,等一会车就到了,开门人就进去,进去了还要按里面的按钮,门关了就往上走,到了就自动停,自动开门,人下去了就关门,又往上走,人在里面都感觉不到车在走,一会会功夫就到了。
听奶奶讲的时候,我就特别想知道这种车是什么车,它长什么样子,它为什么没有司机,它为什么能自己关门自己开门?那会,我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出它究竟什么样,因为我坐过的为数不多的小巴车,开门关门都是由售票员完成:她首先是要把车门上一个把手往上掰,再朝自己的方向拉,门往中间折叠,这才会开,关门的时候也要使劲推,折叠的门要展平,听到咔嚓一声响,才算关上。
就在街边站那一会会,我就想了大概一箩筐的东西。那同时,我爸从摩托车后架上卸洗得很干净的尼龙口袋,我知道里面装了一整条熏得发黑的腊猪腿,是得等到大年三十才能吃得到的猪腿,而且吃得部位还有限,猪脚是万万不能吃的,大人们说小孩不能吃猪蹄叉,也就是猪脚,吃了的话以后会找不到媳妇,找到都会被别人叉掉。猪腿被草绳绑得很紧,拆掉绳子后,我爸把猪腿放后座上,并让我稳住;然后再卸我的牛仔包,里面除了装着我的衣服,还装着一个小布包,里面包了我上学要用的钱;我爸把包递给我,原本我要背上,但被我爸阻止,让我抱在胸前,并示意我这很重要。
我们这是要去哪呢?去我大伯家。
送腊猪腿通常是逢年过节才送,送的对象通常是至亲的人,比如去外婆家就得送。但若是在平常日子送,则代表是有事要请别人帮忙。我爸给我大伯送腊猪腿则包含了这两种情况,一是看望许久不见的大哥,二是请求大伯看护我。
在这之前,我也来过大伯家几次。大伯年轻时候在邮电局上班,住的是邮电局家属院,分的房子。当时可以称为小区,尽管只有两栋楼,五层高,还很旧,大伯家在四楼,我唯一的印象就是楼梯很窄,楼道上堆着很多杂物,大伯家门有两道,一道是有镂空的铁门,一道是里面的木门。
跟着我爸到了大伯家门口,开门的是大伯母,见是我们很惊讶,说这么早就到了,见我爸扛着猪腿,又说拿这个干什么,我们这里好买新鲜肉,但又转折说你大哥就喜欢吃腊肉,这下高兴了。把我们迎进屋,就安排我们在沙发上坐下,打开彩电。大概是已经错过了早饭点,做午饭又太早,大伯母就说去买点包子回来。我爸忙说不饿,但大伯母说你不饿娃饿,你等着,我去买,我去把你大哥叫回来。大伯母说话间就已经在门边换好了鞋,出门去了,我能听到大伯母下楼的声音。电视里是新闻,我就想换台看其他的,就请求我爸去按电视。我爸说不好,不要乱动别人家东西,但又犹犹豫豫张望电视机。后来我知道,其实我爸不会。因为大伯家的电视跟家里的不同,有个接收机,得在上面按什么按钮才行。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听到上楼的脚步声,紧接着是开门,然后是大伯的声音,来了,一大早上就钓到两条鱼,正好中午吃鱼。我爸是应声站起来喊大哥,我也喊大伯。我们都很敬重大伯,大伯有文化,有作为,是编制内的领导,在县城定居多年。而且我爷爷已去世很久,长兄为父,自然得到我爸的敬畏。而我对大伯的敬畏,更倾向于他是城里人这一点。
大伯家是两室一厅,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不很大。大伯有俩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跟二女儿都已成家,在县城其他地方买了房子,小儿子已经成年,自己做生意,不怎么在家。由于第二天要送我去学校,我们在大伯家住一晚上。
入夜以后,我才终于感受到了跟乡村完全不一样的城市气息:路灯亮起,灯火通明,时而有车声,有人声;在阳台上看不到天,被对面的高楼挡住,但高楼里亮着的灯,像极了天上的星星。原来,这就是在城市的意义,至少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那也是我第一次完完整整的失眠之夜,辗转反侧,胡思乱想。
无论如何,不管离絮儿还有多远,终归是走出了第一步。如同当初絮儿带我买邮票往外寄稿子的时候,虽不知道哪张邮票能给我带回来好的消息,但只要寄出去了,就有盼头,就有希望,如若不做,那么一丁点的可能都不会有。
县城是很小,甚至可能絮儿并不在这里,而我至少需要在这里从初中上到高中,六年之后才能有机会往更大的城市走。
这也没有关系,我想找到絮儿,可我也有自己的人生。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