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佳节,解了宵禁的第一个晚上,安宁县就热闹了起来。
本朝历来重视上元节。太祖皇帝更是将上元节假期延长至前后十日,这十日宵禁解除,老百姓可以自由出行,尽情观灯赏玩。
于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趁着这难得的日子到街上尽情游玩。
最热闹的地方还数东街的灯市。
入了夜,街两边的花灯次第亮了起来,各式各样的花灯把整条街照得亮如白昼。
每家店铺前都挂着几盏花灯应景。有最简单的大红灯笼,还有荷花灯,螃蟹灯。
除了灯市尽头最大的那家严记灯铺,沿街还有摆摊叫卖的小贩在卖灯。
灯市不光卖灯。还有各种杂耍、变魔术、卖古玩字画和小吃汤食的,两边的绸缎庄、干果铺也灯火辉煌、迎来送往。
贺兰君小心地在人流中移动,提醒旁边的丫鬟莺儿跟紧自己,别走丢了。
小丫鬟难得见到这样热闹的场景。这边说书先生声情并茂地讲着奇闻异录,那边的杂耍师傅一口喷出冲天的火焰,赢得周围人的惊叹叫好。她只觉得自己一双眼睛都不够看。
听到贺兰君的提醒,小丫鬟紧跟两步。掩盖不住兴奋地道:“小姐,这街上好热闹呀。好多卖灯的呀,我们一定能买到一盏顶漂亮的灯。”
贺兰君没说什么,小丫头却停不住嘴了:“你说那李家小姐是什么意思?往年也没见她那么殷勤的邀请小姐赏灯。今年终于从严记灯笼铺订到了一盏花灯,就巴巴地请小姐十五观灯。我看就是想炫耀她花重金买的灯。”
小丫鬟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严记灯笼铺是本县数一数二的大灯铺。那儿的灯笼师傅做出来的灯笼精美,因此价格也比较昂贵。
但遇上上元节这样的日子也是供不应求。往往要提前几个月预定才能求到一盏。
这李家小姐今年好不容易买到了一盏。可不得在小姐妹们面前炫耀一下。
莺儿撇撇嘴:“咱们县那么多家卖灯笼的,我看那个严记也就是仗着名头响,做的灯笼也就那样嘛。我可打听好了,这条街上有个摊子卖的花灯比严记还漂亮。小姐我们去买一盏,把李小姐的比下去!”
莺儿和贺兰君从小一起长大,两人情同姐妹。贺兰君深知莺儿为人直率,没有什么心眼,忠心耿耿,才不愿看她落于人后。
因此对她的这番争强好胜的言论,贺兰均未置可否,只是笑着回:“李小姐好不容易得到一盏漂亮的花灯,我们何必要去扫她的兴呢?怎么就只许你快乐,不许其他人快乐了?”
贺家是开绸缎庄的,生意人以和为贵,讲究的是一个笑脸迎八方顾客。
虽然她爹无意让她接手家里的生意,但是在耳濡目染下,贺兰君知道在一些地方掐尖要强,并无益处。
“小姐,我不是这个意思!”小丫鬟着急起来。
“好了,我知道了,”贺兰君安抚她,“难得今日这条街这么热闹,我们好好逛一逛吧。你说的那个灯笼摊在哪呀?”
莺儿又不确定了:“应该就在前面。”
她也是听厨房帮工的大娘说,东街有个小摊,卖的灯又漂亮,价格还公道。
主仆俩边走边逛,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到了街中。
远远的看见一个摊,前面围了一圈人,看不清里面是什么光景。
莺儿好奇地指着那个方向:“小姐,那儿人好多啊。是做什么的?”
她向来是个爱凑热闹的。
贺兰君定睛一看,围着的人群上空,延伸的架子上面挑着几个灯笼。
莺儿也后知后觉的看到了那几个灯笼,眼睛一亮:“小姐,这是不是就是王大娘说的那个灯笼摊,你看有这么多人买呢。”
贺兰君:“我们也去看看吧。”
灯笼摊前围了一圈人。贺兰君和莺儿不方便挤进去,索性先在外围看着。
有买完灯笼的人出来,喜笑颜开的,手上提着一盏荷花灯。莲心的火光照亮重重叠叠的粉色花瓣,花灯栩栩如生。
买完花灯的人陆陆续续地离开,腾出了位置。主仆两人终于能进前观看。
原来这个灯笼摊不光卖灯,还可以猜灯谜。
摊主热情地招呼顾客:“随便看,随便挑。上元提花灯,来年五谷丰登。价格公道,猜灯谜便宜喽。”
声音清脆,带着笑,是一把招徕生意的好嗓子。
贺兰君的目光落在摊主的脸上。
那是一张很年轻的脸,在花灯的照耀下,带着笑意的圆眼,闪着狡黠的光,两道眉如墨画,显出些少年英气和灵动来。
摊主身边的一对小夫妻看中了摊子上的兔子灯,在问价。
少年笑着回:“一只三十文,猜中灯谜还可以便宜两成。”
那憨态可掬,做工精致的兔子灯身上还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灯谜。
那女子许是做新妇不久,脸上一片娇羞,用期冀的目光看着身旁的夫君,等他说出谜底。
那男子初时信心满满,在看完谜面之后,眉头紧锁,嘴里念叨起来。
贺兰君也看向那谜面,只见上面写着:上不在上,下不在下,不可在上,只宜在下[1]。打一字。
纸条上的字迹,飘逸洒脱,倒是见些功夫。
略一思索,她就猜出了谜底。
旁边的小夫妻还在苦思冥想。
贺兰君抬起手,轻掩嘴角,小声地跟那女子说:“谜底是“一”。”
少年自然注意到了贺兰君的小动作,眼神转了一圈,什么也没说。
在那对夫妻说出谜底之后,笑呵呵的把兔子灯摘下给了他们,便宜了几文钱。
围着的人陆陆续续的买好了花灯,满意而归。
贺兰君把这个摊子上的花灯都大致看了,的确是这条街上目前看到的最佳的。花灯色彩明丽,造型生动。只是大多是几十文钱的小花灯。
贺兰君没想把李小姐比下去,可是也不能差距过于明显。
等到摊前的人散的差不多了,少年开始招呼起站了多时的主仆两人:“两位姑娘想买什么样的花灯呢?”
贺兰君问道:“你这儿还有其他样式的花灯吗?”
莺儿接话道:“我们要最漂亮的花灯,比严记灯笼铺还要漂亮的那种。”
卖灯少年笑了:“这位姑娘,严记灯笼铺的灯最低也要二两银子一盏,元宵节更是要提前数月预定,我这儿的灯笼才二十文一盏,真是承蒙高看啊。”
虽然嘴里说着自轻的话,但是少年神情却是一片坦然,让人觉得兴许这个小灯匠真能拿出比严记灯笼铺还精美的花灯。
莺儿道:“小灯匠,你要是真有那好看的花灯,就拿出来给我们瞧一瞧,我们小姐可是贺家绸缎庄的小姐,岂会少了你银子。”
贺兰君也点点头:“几两银子我还是付得起的。”
少年听到“绸缎庄”的时候,眼睛微睁,若有所思,又抬眼打量了面前两人一番。
贺小姐举止娴雅,眸若静水,眉似新月,身上袄裙簇新。
连身边的那个扎着双髻的小丫鬟浑身穿着打扮也比街上其他人的质感看起来更好。
少年道:“实在是没想到,今日会卖的这么快。家里倒是还有其他样式的花灯。只是不知道小姐想要什么样式的。”
贺兰君也没有想好,只说:“小姐妹得了一盏严记灯笼铺的花灯,相约正月十五逛元宵。我想要一盏能拿得出手的花灯。”
总不能让她提着小小的莲花灯去吧。
少年静静地听着。跟严记灯笼铺比还要能拿得出手,自然不是现在摊上这些小花灯能驾驭得了。
“真能做的和严记的一样好看?” 莺儿又有点不相信眼前的这个,看着只有十几岁的少年了。
少年笑了:“在下祖传的花灯手艺。就算是为了小姐的这份高看,也一定会做出让小姐满意的花灯。况且,花灯再美也不如人美。美人执灯,风景更胜别处。”
这有些轻浮的话语,让贺兰君眉头皱了起来。
小丫鬟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指着少年骂道:“你这登徒子,竟然敢对我们小姐无礼。小姐,我们别在这买了。”
少年忙阻止,作揖讨饶道:“是在下唐突了,望两位姑娘莫要生气。明日上午花灯做好,我会亲自送到贵府。”
小丫鬟还想说些什么,被贺兰君拦住。
她的表情冷下来,对这个卖灯少年的第一面好感,已经变得有些不悦。但是这满街的花灯,她又的确只看上了这家。不想再惹出事端,于是吩咐莺儿取出银子交定金。
小灯匠却不收:“这盏花灯就当我送小姐的,权做赔礼道歉。”
“小姐......” 莺儿拿着银子,看着贺兰君,不知怎么办。
贺兰君看着少年诚恳的眼神,垂下眼眸:“那就多谢摊主好意。”
留了地址后,主仆俩离开,接着逛剩下的半条街。
待两人离开后,少年哭笑不得的拍了拍自己的额头。
活了十六年,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夸女子貌美竟然被当成调戏,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加留意。
小小的灯笼摊前不停的有人来问价买灯。
不久有一个挑着担子的老者奔着这边走来,两边筐里挂着的也是灯笼。
走到灯笼铺前他停了下来,矮身,将扁担卸了下来,问道:“韩昭,今日花灯卖的怎么样?”
被点名的少年快步走过来,帮着一块儿将框里的灯笼填补挂上去:“爷爷,今年的花灯卖的格外的好,我看我们还是得再做一些才够卖。”
韩建德欣慰的看着少年忙碌的身影。
韩昭自八岁起,跟他学做花灯手艺,今年的花灯几乎全是韩昭做的,卖的这么好,青出于蓝,老爷子也很是高兴。
韩家的花灯手艺是祖传的,到了他这一代的时候,恰逢圣上微服私访到这座江南小镇,盛赞他做的灯笼精巧。那是韩家花灯最巅峰的时候。
只是后来子嗣单薄,儿孙相继早逝。要不是有韩昭出现,韩家花灯可能就后续无人。
旁边相熟的摊主大叔跟韩建德打了招呼,笑道:“韩昭这是长成俊小伙了呀,我看老爷子今年能找孙媳妇了。”
刚刚旁边没有生意,他可是全程听到了韩昭和那位小姐的对话。
也不怪韩昭,那样标志的美人谁看了不想多看两眼。
韩建德:“孩子还小呢,不着急。”
大叔:“十六了,不小了,该想媳妇了。您老不着急,孩子不着急吗?”
老爷子看了眼韩昭,心下纳闷。说句为老不尊的话,就算他韩建德娶老婆,韩昭也不可能想媳妇。
当下就说两句话敷衍了过去。
夜深了,祖孙俩收拾东西,回到了住所。
把东西放在了堂屋,韩昭抬脚往偏房走。那是平时做灯笼的地方。
“韩昭,你前几日做的灯笼还剩很多,不用着急的。”
“爷爷,您先休息吧。今日有位客人订了盏灯,我给她赶出来。”
韩昭说着已进了偏房。
贺小姐还等着这盏灯呢,可不能让她失望。
偏房的灯亮了大半个晚上,韩昭满意地看看自己刚做出来的这盏花灯,找了一个盒子封起来。
贺府里,莺儿拎着个四四方方的盒子,脚步轻快的往贺兰君的房间走去。
刚刚门仆来报,说有个叫韩昭的送了盏花灯,说是小姐昨天在灯市定的。
莺儿估摸着就是昨天那个小灯匠。
“小姐,昨日定的花灯送来了。”莺儿说着把盒子放在了房间的桌子上。
花灯放置在一个正正方方的木盒子里,放在桌子上,完全看不见里面是什么样子。
贺兰君愈发好奇,吩咐莺儿道:“打开。”
韩昭:小姐长得真好看
贺小姐:登徒子!
韩昭:……不是,你听我狡辩!
[1]引自明代灯谜。
有存稿!走过路过,进来看一眼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庆元宵贺小姐寻灯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