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连环画与国庆节与露天电影

那天的麻酱面是熊幼美今年吃的最后一碗凉面。

空气渐渐染上凉意,熊幼美第一次觉得上班比上学好。

因为同样很冷的天气,同样需要早起,但是到了学校还要拿着书本读书,写字,但是上班就不一样了,两手一揣,没人的时候甚至能眯个回笼觉。

王大妈上了岁数,觉少,所以一般都是熊幼美补觉,王大妈看顾着废品站,有人来了,如果东西不多,她就搭把手给记上了。

熊幼美则负责带桃酥、江米条这些小零食贿赂大妈。因为熊桦在食品厂上班,家里买这些东西不费劲。

王大妈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每天来了废品站先烧上一壶热水慢慢地喝,吃着桃酥,看着今天的报纸,日子要多惬意有多惬意。

上班比上学还好的一点是,不仅能随时随地吃东西喝茶,还能跟人唠嗑,虽然在单位,大部分时候只能和王大妈聊。

但是熊幼美已经把王大妈的童年、少年、逃荒、嫁人……所有的人生轨迹都给捋清楚了。

王大妈又无奈又开心,年纪大了,总会忍不住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候的事,别的年轻人都不乐意听他们这些老家伙讲古,熊幼美就恨不得打听个明明白白。

听的多了,熊幼美打算把这个故事画下来投稿,她事先征求王大妈的同意。

王大妈没意见,她又不是什么人物,就算登上报纸,对她也没什么影响。但是这件事倒是挺有意思的,很能消磨时间。

因此,两个人既是同事又是创作伙伴,去废品站检查的同志看到两个人头碰头挨在一起说话,亲密无间的样子,险些以为这是王大妈的亲孙女呢。

“王大妈,这些日子过得还好吧?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跟我讲,咱们单位能帮的一定帮,帮不上的也会上报给其他单位,一定尽量替您解决。”

王大妈摆手:“没什么要帮忙的,吃饱穿暖就足够了。”

“那就好,那就好。”他看向熊幼美,“这里添了一个年轻同志,大妈您也能轻松一点。年轻同志要多干啊,积极地干,大胆地干,年底说不定能评个先进什么的。”

“是,领导。”熊幼美唰地起身敬了一礼,把人吓的后退一步。

他呵呵笑,眼神扫视一圈,说:“挺好挺好,你们忙吧,注意劳逸结合。”

他走后,熊幼美和王大妈对视一眼,扑哧一声乐了。

随即两人不再管他,继续研究她们的连环画,各种建筑细节,服装发型细节,还有人物性格特征,都需要细细琢磨。

这是熊幼美第一部完本的作品,她想要做到尽善尽美,加上王大妈本来就是一丝不苟的性格,所以这本连环画进程很慢。

当第一幅画成稿的时候,熊幼美激动。王大妈则是感动,童年岁月仿佛变成了一部电影在她眼前一帧帧放映。

“大妈,您别哭啊,这才是第一幅,等全画完再哭呀,如果这个故事没有报社要,那我们就自己出钱复印两本,一人一本。”

“行。”王大妈没有觉得难为情,她是发自内心的期待着。

日子就在一张张画稿里一天天地翻篇。

李虹霞透过门缝看到闺女又在点灯熬油,心疼又欣慰。

小美终于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业。

她转身去厨房做了三碗红糖荷包蛋,一碗给小美补身体。

一碗给熊桦补,他们是食品厂,每逢过节,尤其是中秋节,要做大量的月饼,因为各个厂子都会发月饼给工人当中秋福利。熊桦虽然不在车间,但是作为研究员要及时处理生产线上反映过来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算是一年里最忙最累的时候。

最后一碗他们老两口喝。

熊爱国做的是出力气的活,需要时常补身体。李虹霞自己也是,今天又去了几家调解,过几天过节,还要提前排几部样板戏下乡演出,虽然很有成就感,但是也真费嗓子。

马上国庆节就要到了,往年那些大厂子都会在这时候放露天电影给工人看,街道办排的戏则是到乡下演出。

妇联工作除了轮番的调解和口头教育,还要用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启蒙大众思想。

李虹霞抿着红糖水,琢磨着今年要演哪几出戏,今年有新同志接班,不如让她们发挥自己的才华,写几出新戏来,这样反响肯定更好。

……

熊幼美和王大妈创作的连环画本在国庆节之前终于完成。

这本故事,细节处刻画得精细考究,人物传神,故事也恰到好处。

年轻人会觉得震惊,一个人的命运怎么会如此多舛。经历过的人会觉得有共鸣,他们年轻时候也是这样啊,昨天还一起下河洗澡的人,第二天就走散了、没命了。

与听其他老人讲古不同的是,除了有视觉上的直观刺激,里面的人物更是有一种淡淡的幽默,以及让人心酸的豁达。

幽默属于熊幼美藏不住的画风,豁达则是王大妈的真情实感。

她亲自走过生命的长河,无论是逃亡拾荒的年轻时,还是结婚后的种种巨变,亦或是儿子的突然离世,甚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一具完整的身体,只留下她一个老婆子孤孤单单。

她依然活到了现在。

孤独可以吞噬一个人的灵魂,熊幼美对这种感觉更加敏感。所以她甚至无法想象,是什么东西支撑着她走过很多年的孤独岁月。

“等你老了你就知道了,不用怕孤单,你有几十年的记忆可以慢慢琢磨,只要你每天想着他们,那些人在你的回忆里就不会变暗。”

王大妈拍拍熊幼美的后背,“别哭,我说出来不是让你难受的,是想告诉你,就算一个人也不可怕,你总能找到新的方式活下来。”

“那你中秋节去我家过,我爸妈都想见见您。”熊幼美带着哭腔说。

王大妈真想看看这个小姑娘到底哭没哭,怀疑她是故意趁这个时候说的,她还怎么拒绝得了?

“行,到时候我带几斤肉过去,包饺子吃吧。”

“嗯!”熊幼美特别高兴,不是高兴有猪肉饺子吃,是高兴王大妈。具体高兴什么,她说不清楚,就觉得能点名吃饺子的王大妈让她好安心。

她们的作品在国庆节之前寄了出去,等待回复的日子,熊幼美又紧张又兴奋。

就这样一直到了国庆节当天。

李虹霞今天不在家,一早就跟着妇联的其他同志下乡了。

剩下的三个人吃了碗炸酱面,就各自活动了,晚上再一起去钢厂看电影。

唐虎薇进来,手里提着个编织袋,打量着屋内,问:“他们都走了?”

“走了走了,我们快开始吧。”

这话听着她们好像要干见不得人的事,实际上只是烘花生而已。

唐虎薇干民警干了好几个月,把周边的情况都摸清楚了。这次的花生是跟一个来走亲戚的老乡换的,从地里挖出来的生花生,还没去壳。

熊幼美搬两个马扎,蹲在厨房里和小虎面对面地剥花生。

“要是还有爆米花就好了。”她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晚上的电影做准备。

唐虎薇问:“你们家不是有糕点吗?”

“那东西跟电影不对味啊。”

“有道理。”

熊幼美转而说起与国庆节相邻的中秋节,好奇地说:“今年的月饼不知道是什么味的。”

“熊桦哥厂子里产的,他自己也研究月饼,你问他不就行了?”

“……我忘了,他平时不在家说工作上的事,我也给忘了。”

唐虎薇抬眼,这对兄妹好像有点不熟。

她们俩在厨房轮番炒花生的时候,熊桦回来了。

他手上也拎着一个布袋子,一进来就看见熊幼美跟个小狗似的无力地趴在椅子上奄奄一息。

熊桦稀奇道:“怎么了这是?你们在家烤火呢?”

“没有,炒花生呢。”她看见他手里的袋子,来了精神:“里面是啥?好吃的?”

熊桦敞开口,是爆米花。

“我刚才去找嘣爆米花的师傅了,排队的人那叫一个多。”

“大家想的都一样嘛。”

这时,唐虎薇举着锅铲从厨房逃命似得奔出来。

“不行了,小熊,我受不了了,该换你了,里面太热了。”说完她吨吨吨喝完了一杯凉白开。

熊桦把爆米花放到一边,拉住一脸英勇就义模样的熊幼美,自己挽起袖子,“把铲子给我吧,这才几度啊,这都受不了了,现在的女同志啊!”

熊幼美摸摸鼻子,只要不再进那个火炉,他爱说点啥就说点啥吧。

花生太多,分两次炒,期间要一直围在炉子边小火慢铲花生,炒第二锅的时候,小小的厨房温度上升,把人热得喘不过气。

等花生的功夫,熊幼美晾了一些白开水,然后再灌进水壶里,等晚上渴了再喝。

“你想的真周到。”瘫在木沙发里喘息的唐虎薇就这么看着她忙活。

“那当然啦,从准备开始,我好像就已经感觉到快乐了。”

出门前,小胖带着一口袋的零嘴来敲熊幼美家的门。

“小虎姐姐,小美姐姐,你们看,这是我爸妈给我炒的毛嗑儿。”

熊幼美和唐虎薇被他逗乐了,小小一个人说起这些虎里虎气的方言太可爱了。

“正好,我们这里有花生米还有爆米花,等会我们换着吃。”

小胖后面跟着他爸妈,他们一听,直说好。

“就让桐桐跟着你们吧,你们俩跟他玩的好,等看完我们直接在你家集合领孩子。”庞桐爸爸走前给小胖塞了点零花钱,让他请客买冰棍。

小胖半点不黏父母,爸妈走了,他把装瓜子的包挎在小肩膀上,两只手牵着他的小美姐姐和小虎姐姐。

“走走走。”小奶音让他喊出了千军万马的气势。

三大一小就这样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发了,别人看了以为是一家四个兄弟姐妹一起去看电影,心想这家的姐弟几个关系真好。

点点收藏,点点预收,点点专栏,看在脆皮作者勤奋更新的……想不出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啦。([害羞])

顺便问问大家作息都是怎么调整的啊,完全睡不着……[红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连环画与国庆节与露天电影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