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鸢尾纪年

霜降那日,苏念在阁楼角落发现了个上了锁的铁盒。

铜绿爬满盒身,钥匙孔里卡着片干枯的鸢尾花瓣——是陈屿去年夹在她画夹里的那朵。

“这是什么?”

她举着盒子下楼时,陈屿正在给鸢尾花盖防寒布,霜花在他发间凝成细白的晶簇。

他直起身的动作顿了顿,接过盒子的指尖有些发凉:

“大学时的速写本,画得不好看。”

钥匙在锁孔里转动时发出吱呀声,盒底躺着叠泛黄的信笺。

最上面那页画着简笔画:

撑伞的人弯腰递给抱画稿的女孩一块手帕,配字是2015年秋

“终于敢跟她打招呼了。”

苏念这才想起,那年画展结束后,确实有个男生红着脸递给她纸巾,当时她只顾着收拾画具,连谢谢都没说。

信笺按年份码放,2016年写着

“她在咖啡馆画鸢尾,笔尖停在花瓣第七道纹路”

2017年贴着《雨中曲》的票根,2018年夹着她画室门口的落叶标本......直到2025年那场雨,画着便利店屋檐下重叠的影子,旁边写:

“原来她记得我。”

“这些年......你一直在画我?”

苏念的声音有些发颤。陈屿蹲下来整理铁盒,睫毛在眼睑投下阴影:

“刚开始只是想看看,后来......就成了习惯。”

他指尖抚过2020年的信笺,上面贴着她不小心掉在画室的纽扣。

“怕吓到你,所以一直没敢说。”

窗外的霜花越落越密,苏念看着信笺上逐年变化的笔触,从青涩的速写到细腻的水彩,突然明白,自己早已是他未宣之于口的人生长卷。

冬至那天,陈屿的旧疾复发。

医生说长期攀爬脚手架导致腰肌劳损,需要卧床静养。

苏念把他的速写本搬到床头,却发现最新的本子里,画满了她照顾他的样子:

笨拙地换药的她,趴在床边睡着的她,对着食谱皱眉的她,每幅画角落都有行小字:

“2029年12月22日,她煮的姜汤太辣了。”

“你什么时候画的?”

她摸着画纸上未干的铅笔痕。

陈屿靠在床头笑,眼里带着病后的虚弱:

“你去厨房时。”

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他脸上,把鬓角的银丝染成金色,苏念突然想起他们初遇时,他藏在伞下的年轻侧脸。

父亲拄着拐杖来看他,把保温桶放在床头柜:

“当年你追我女儿时,我就知道你这小子实心眼。”

陈屿想坐起来,却被父亲按住:

“躺着吧,现在轮到你被照顾了。”

苏念看着两人相视一笑的模样,突然觉得,时光真是奇妙的设计师,把曾经的隔阂都打磨成了亲情的温润。

康复期间,陈屿开始教社区老人画画。

每周三下午,他坐在紫藤花廊下,指导退休教师们画静物,手腕上还戴着护腰。

苏念去接他时,常看见他蹲在地上给老人调颜料,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画纸上,像极了多年前那个在工地扛钢筋的青年。

“张爷爷说,他想画去世的老伴。”

回家路上,陈屿晃了晃手里的画具箱。

“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有想画的人,只是没拿过画笔。”

苏念看着他说起话来眼里的光,突然想起教堂穹顶的彩绘玻璃——他始终在做着修复的工作,只不过现在修复的是别人的记忆。

春分那天,陈屿带她去看新修复的老图书馆。

橡木书架上摆着她捐赠的画册,扉页题着

“赠给所有在雨天遇见光的人。”

二楼阅览室的窗台上,放着盆扦插的鸢尾,正是从他们院子里分株的。

“这里以前是我母亲常来的地方。”

陈屿摸着书架上的铜制书挡。

“她总说,文字和花朵一样,能记住时光。”

苏念看着窗外抽芽的梧桐,突然明白他为何执着于老建筑——那是时光的容器,也是爱的纪念碑。

入夏后的第一个雷雨天,苏念在画室听见敲门声。

陈屿站在门口,手里没撑伞,银发被雨水打湿贴在额角,怀里却抱着个防水袋。

“怕你忘了带伞。”

他把袋子递给她,里面是她常用的画具,还有块干净的手帕。

“傻不傻,自己都淋湿了。”

苏念拿出毛巾帮他擦头发,指尖触到他后脑的疤痕——那是去年爬脚手架时不小心磕的。

陈屿却抓住她的手,放在唇边轻轻吻了吻:

“习惯了,给你送伞的路,走了十几年了。”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地上砸出圆形的水洼。

苏念看着他眼里倒映的自己,突然想起铁盒里最早的那封信,画着撑伞的少年和抱画稿的女孩。

原来有些习惯,一旦开始,就成了贯穿一生的仪式。

秋分那天,他们的院子里举办了小型画展。

展出的都是陈屿社区绘画班的作品,最显眼的位置挂着他的《鸢尾纪年》:

画里的时间轴从2015年延伸到2029年,每个节点都插着鸢尾花,最末端是老两口坐在花廊下的背影,旁边写着:

“爱是把一个人的雨季,过成两个人的花期。”

“这是我见过最动人的时间轴。”

来看展的李奶奶红了眼眶。

陈屿扶着她坐下,苏念看见他悄悄把保温杯塞进老人手里。

阳光穿过葡萄架,在画框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鸢尾花仿佛在画布上轻轻摇曳。

画展开到第十天,下起了今年最后一场秋雨。

苏念撑着伞去收画,看见陈屿坐在花廊下,正在画最新的一页:

雨中的画展,观众们举着伞看画,远处的教堂尖顶在雨雾中若隐若现。

“在画什么?”她把伞倾向他。

陈屿抬头笑,雨水在他眼镜片上凝成水珠:

“画我们的纪年,要一直画到走不动为止。”

他笔下的鸢尾花被雨水洗得发亮,花瓣脉络清晰可见,像极了他们被时光冲刷后,愈发分明的爱意。

回家的路上,他们路过当年的便利店。

橱窗里换了新的海报,只有屋檐的弧度还是老样子。

陈屿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枚硬币:

“念念,还记得吗?第一次见你,我在这里换了零钱买手帕。”

苏念看着他把硬币投进募捐箱,突然笑了。

雨水落在伞面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像时光的私语。

她想起铁盒里的信笺,想起画室里的素描本,想起院子里的鸢尾花,突然觉得,所谓永恒,不过是无数个这样的瞬间,被爱串成了长长的线。

“陈屿”

她握住他的手。

“以后每年的今天,我们都来画一幅鸢尾吧。”

“好啊”

他收紧手指,掌心的温度透过雨伞柄传来。

“就用我们的方式,给时光记年。”

雨声渐密,两人共撑着一把伞,慢慢走在回家的路上。

身后的便利店屋檐下,仿佛又出现了当年那个抱画稿的女孩,和那个撑着藏青色伞的少年,他们的影子在雨幕中重叠,最终化作岁月里,一缕淡淡的鸢尾香。

而他们的故事,就像院子里那株德国鸢尾,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准时盛开,用不变的姿态,记录着时光的流转,和爱最本真的模样。

至于未来还有多少个雨天?苏念抬头看了看身边的陈屿,他正低头对她笑,眼里的温柔足以抵御所有风雨。

她知道,只要身边有这个人,每一个雨季,都会是花期的序章。

感谢你读完第九章!

写这章时总想把“时光的质感”揉进每个细节。铁盒里按年份码放的信笺、画满日常的速写本、社区画展的《鸢尾纪年》,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其实是想让“长久的爱”有了可触摸的载体。陈屿从“偷偷画下她”到“教老人画爱人”,身份的转变背后,是爱从“私人收藏”到“照亮他人”的升华,就像教堂碎玻璃最终磨成戒指,破碎的过往终成照亮时光的宝石。

“给时光记年”的概念贯穿全章,鸢尾花从“干枯标本”到“年年盛开”,象征着爱如何在时光里完成从脆弱到坚韧的蜕变。便利店硬币投进募捐箱的细节,是想让初遇的“交换”有了闭环——当年用硬币买手帕守护美好,如今用硬币传递善意,爱就这样在时光里完成了传承。

下一章若写晚年,或许会以“鸢尾标本册”为线索,看他们如何用一生的画稿拼出爱的形状;若停在此处,第九章已是完整的“时光胶囊”。你有没有发现,从第一章的“雨水洇开画纸”到第九章的“雨水洗亮鸢尾”,雨的意象从“破坏者”变成了“时光的洗礼者”?这正是爱穿越岁月的隐喻呀~ 感谢你陪他们走过这趟时光之旅~[爱心眼][加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鸢尾纪年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