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

【这进度也太慢了】

……可是,才开学第一天。

不。不是开学,是开始。正式的开学是军训之后、九月初。

拜小学语文老师的严谨的教学态度和严格要求所赐,凌柒习惯纠正自己的用词,力求准确而真实。

其实这是个好习惯,只是她太过于在意这些小事情了。

于是消耗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忽略了一些事情。

不过这些事情,是她很久以后、变得随随便便得过且过的时候才意识到的,在那之前她依然是死脑筋,显得刻板无趣又笨拙,同时被人羡慕她认真细致。

现在,认真细致的凌柒同学,在纠结“初中开始遇见的第一个人我到底要不要和她交朋友?看起来不好相处,可是如果一旦放弃开始就不会开始了吧?问题是她也不接受我的帮忙甚至忽略了我的存在那我要怎么开始啊!”这样的问题。

绕着绕着把自己绕了进去。如果是未来的凌柒,面对这样的人一定会微笑打招呼然后走开,如果再考虑上文尔亭之后对她做了什么事情的话,凌柒会翻个白眼扭头就走,甚至她再也没进过602宿舍。

但她是过去的凌柒。

所以她随着阿姨的话有问必答,在阿姨的连线下,两个人简略介绍了家乡和过往,凌柒在一旁等着阿姨帮文尔亭铺好被子,想伸手帮忙抖被子却被挤开,尴尬地继续安静围观。直到文尔亭开始自顾自收拾东西的时候,凌柒才松了口气,跟着阿姨的脚步出了602的门。

再次微笑送阿姨下楼,凌柒彻底放弃和文尔亭交流,回到自己宿舍平躺,望着上铺床板,脑海自动重播影子出现之后的内容。

整个过程就像是“毫无用处呆头呆脑的同学被阿姨领着串门”,尤其是加上文尔亭是“自己来学校的”而凌柒是“父母陪同来的”这个对比之后。

当时初初涉世的凌柒,把“自己来学校”与“独立”这样的褒义词画了等号。

在凌柒的世界里,“褒义词”是个美好的东西,与它有关,那么人也是好的。

由此,她把文尔亭的撒娇认为是能和阿姨处理好关系、变得更亲密的办法。

自己就学不会。

从小到大,凌柒就被父母认为是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类型,与人交流时不看对方的眼睛,和人打招呼的时候声音太小甚至不打招呼,在长辈面前木讷,不会交流。

凌柒自己对此的解释是,我看了,我叫了(是你刚好在说话所以没听到,按道理来说长辈在说话的时候晚辈怎么能大声说话,就算是打招呼也不行。而你一旦寒暄就很久,回过头来又责骂我不懂礼貌不打招呼是怎么回事?),我回答“嗯”了(长辈们的话要怎么接?不熟的都是寒暄的千篇一律的提点,相熟的也就是见得多却不交心,我多说两句是不懂事还顶嘴,我简单回答嗯就又成了木讷,相比之下,不如少说几句)。

括号里的那部分,是凌柒从来没有完整地说过的。

因为在大人的世界里,说了你就听着,听进去,照做,就是好孩子。

如果不听,不做,那就是坏孩子。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而你有他们想让你成为的样子。

你不需要自己想什么。至少十八岁前不需要。你还小,你什么都不知道。

如果你想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是不会听完的,可能在前两句就打断你,告诉你这不对,你应该怎么样,你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你以同样的方式,在他们说两句的时候就想打断,那可不行。首先他们不会被你打断,他们会继续说,你的声音会被淹没,最后当然是你放弃挣扎。其次,你的行为被定为顶嘴,如果只是一两次,那就还有救,你还能变好,如果次数太多屡教不改,那你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坏孩子。

在凌柒的认知里,人被简单地分成两类,好的和坏的。

那时候的凌柒有最基本的世界观,是非黑白对错的界限明显而简单。

文尔亭,因为有“独立”这样的褒义词作修饰,就这样被轻易划入了“好”的那一部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凌柒决定要与她打交道,学习与人交流的能力。

……然而一开始就因为“太阳太大不想下去被晒”拒绝了文尔亭一起出门的邀请。

一方面的确是下午两三点太晒了,另一方面是和文尔亭刚刚认识,不知本性,不敢随意和她到处游走。更何况父母“叮嘱在宿舍休息”,所以凌柒最后决定乖乖呆在宿舍无所事事。

文尔亭“嘁”了一声嫌弃凌柒娇气,自顾自走了。

我娇气?

凌柒有心反驳,最后不了了之。

——父母说她不善交际是真没说错,她对于不熟的人,抱着父母所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言语偏向于简单,有些话憋着不说。

因为说了对方也不一定听,但是一定会引起回应……谁知结果是好是坏?凌柒不想争执。

这种时候,孔老夫子所言“人不知而不愠”,凌柒还是记得的。

凌柒继续百无聊赖,时间下午两点半,所到人数:三(加上对面那个不认识的男生)。

时间过的也太慢了些。传说中的军训不是紧张紧凑的吗?

……还是姑且享受一下这份平静悠闲吧。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