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过来人

大概因为和老陈已经开诚布公地谈过了一次,林晓瑜现在在仓库的学习,老陈还是非常配合。她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结合老陈给他的材料明细和实物进行对照,熟悉各种元器件,一个个器件,看到实物能够叫出名字,知道这是什么,至于做什么用,只有到车间才能弄明白了。

林晓瑜的记忆力也挺好,基本上老陈给她说一次器件的位置,她都能记住,从车间过来人领材料的时候,林晓瑜还能帮老陈找出来。

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昨天和她开玩笑说叫她一起吃饭的方姐,下班的时候还真在仓库门口来了一下,叫她一起去食堂吃饭。

林晓瑜当然不会拒绝方姐的好意,和她一起到了食堂。今天中午在食堂吃饭的人不多,不到十个人,比起昨天满满的做了三桌差远了。同样,黄姐烧的菜也比昨天的分量要少许多。

林晓瑜和方姐一起打了饭菜,在电视机前的桌子上坐了。林晓瑜随口问了一句:“今天吃饭的人好像没有昨天多。”

“那是当然,”方姐说:“今天张总不是出差了吗?张总在公司的时候早中晚考勤都比较严。他不在公司,大家可以放松些。”

明白,趁老板不在偷个懒。林晓瑜心里默默的想,又有一点奇怪:“赵经理不是在公司吗?”员工偷懒,老板娘不管吗?

“赵经理没有张总那么严格,张总啊,他是随时以大公司大企业的标准来要求我们。”方姐吐槽。

难怪今天早上8点半上班,好多人都是快九点的时候才慢慢过来。说起来,大家消息都挺灵通的呀,张总一出门所有人都知道。

“方姐也是本地人吧,怎么不回家吃饭?” 林晓瑜问:“既然都知道张总出差了,时间管理没有那么严格。完全可以中午回家吃饭,下午慢慢再过来上班吧。”

“我老公在Z市上班,我女儿在陈县中学读高中住校,两个人都是周末才回来。我一个人在家,饭也不好煮。就在公司吃饭。”方姐说。

“天哪,方姐女儿都读高中了呀。一点也看不出来你女儿都这么大了。” 林晓瑜半真半假地恭维:“我以为你最多三十。”

方姐笑着说:“什么三十啊,都四十好几了,老太婆了。”每个女人都喜欢别人夸她年轻,百试不爽。

“你女儿的成绩一定很好,陈县中学可出名,这可是陈县的一张名片呢,我第一次到陈县,张总还专门给我介绍了陈县中学。”这句话林晓瑜说得是真心实意的。

“是挺又名的,不比Z市的几所知名中学差。每年的升学率在90%以上。好多Z市的人,还有其他县市的人专门来陈县中学读书。陈县中学旁边的房子租金是县城最贵的。”说起女儿,方姐挺自豪的。

“那孩子住校你放心吗?我们读高中的时候,好多家长也是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的,就怕孩子在学校吃不好,或者是跟其他的同学一起玩儿,把心给玩大了。”说起高中,林晓瑜也是过来人。

“没办法呀!我家离学校也很近,走路过去十几分钟就到,但学校要求的高二开始必须强制住校。学校统一管理。”方姐说。

林晓瑜一听立刻肃然起敬,名校就是不一样,连住宿都是统一要求的:“那孩子一定挺辛苦的。她周末回来,得给她多吃点好的,补一补。”

“唉,这孩子累,家长也累,就住校了,好多家长还是在附近租房子,每天到点给孩子送饭到学校门口。”方姐叹气:“我家孩子不愿意让我送饭,她每周只有周末上午才休息,周六放了晚自习回来,把一周的脏衣服带回来洗洗。早上让她多睡一会儿,休息休息。中午在家吃一顿饭,下午2点。又要回学校。这读书比我们上班累多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就这两年坚持一下,考上一所好大学就不愁了。” 林晓瑜想去自己高中的时候,每周还能休息一天,周六下午和周日上。

“话是这么说,看这孩子这么辛苦,哪个家长不心疼。”大概林晓瑜也是读高中的过来人,年级不比自己孩子大多少,张姐特别喜欢跟她讨论孩子高中的话题:“现在上了高中,孩子一天忙,连话也不怎么跟我们说。你们那个时候读书的时候也是这样子的吗?”

林晓瑜想了想说:“我们高中虽然也挺辛苦的,但是没有陈县中学这么严格。不过,高中时期的学习实在太累,有时候确实不想再和家长多说什么,尤其是家长老爱问,这个学的怎么样?那个学的怎么样?考试考多少分什么的,听着就觉得很烦躁。”

“是吗?”方姐有点疑惑。

“其实上高中的孩子跟家长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话题了,所以家长每次跟孩子聊天的时候,就只能找些学习上的话题,但是孩子其实最烦听的就是这些。” 林晓瑜完全是过来人的口气:“尤其是高三的时候,模拟考试特别多,不要老是去追问孩子考多少分怎么样。”

“不问成绩,我怎么知道她学习情况怎么样,孩子一天都待在学校我也接触不到。”

“老师比你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孩子成绩有什么波动或者其他什么情况,老师都会主动和家长联系。” 林晓瑜劝她:“孩子平常上学的时候,周围人全都是关心成绩的,特别好的学校,周围的氛围都是压力很大。你的孩子能够上陈县中学,本来就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家长做好后勤工作就是了,不要给孩子学习上太大的压力。”

方姐的表情有些不置可否。林晓瑜挺理解这个时期家长的心情的。毕竟她也从高中时期过来没几年。

“我高中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成绩特别好,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十名之内,尤其是她数学成绩,每次都是140分以上,妥妥的年级前三。对于我这种极其偏科的数学渣来说,简直羡慕死了。” 林晓瑜回想起自己高中时期:“而且他还属于那种成绩好又特别上进的学生,本来他就是住校生,学习的时间就比较长。他学习勤奋到哪种地步呢?连下课的10分钟他都不会离开座位。日常时间,除了上厕所和吃饭基本上都在教室学习。那个时候我们班主任老是让我们向他学习,人家比你聪明,成绩好,还比你更加努力和勤奋。”

“这也太辛苦了。”方姐感叹道。

“是啊,所有人都认为他肯定是考北大清华的人。班主任和我们的任课老师都对他寄予厚望。” 林晓瑜叹息一声:“可是到了高三下学期的时候,离高考也就三四个月。那个时候我们基本都是模拟考试、做卷子、刷题。他可能是因为压力实在太大,有些神经衰弱,考试的时候只要一看卷子,他就头疼,后来连看书都头疼。去了两次医院检查,医生要求他必须休息。后来他就休学了,我们那年的高考他都没有参加。”

“天呐,那也实在太可惜了,后来他怎么样了?”方姐问。

“后来听说他休息了一年多才继续复读,但是对他的影响也很大。最后虽然也考上了一本。但是肯定离当初清华北大的目标差了许多。”

“听你这么说,我都有点害怕了。”

“我不是吓你,高中的孩子,他不是缺少压力,而是压力太大。尤其是你的孩子读的还是陈县中学这种知名的学校。在这种学校的孩子和老师,都是奔着考重点大学去的,本身学校的氛围压力就非常大,回到家难得休息一下,就不要再给孩子增加压力了。而且你问她的学习怎么样,对她能有什么帮助?就算她成绩下降了,你除了说她几句你还能做什么,你又不能给她补课。还不如做好后勤工作,好好的关心她的生活。”

“谢谢你,小林,听你这么说,等孩子回来,我少问一些成绩,多关心她的生活,多给她做点好吃的。”方姐感谢地说。

“回家让她好好休息,放松一下!平常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如果有什么反常的变化,你一定要主动和孩子或者孩子老师沟通。” 林晓瑜说着,回想起自己的高中时期。她读的就是普通中学的普通班,到高三的时候,班上两极分化已经非常严重了。一部分被老师认为没有办法通过高考的学生,被一个一个的谈话劝去学艺术类。参加学校的美术提高班,争取走艺考生的途径上大学。而连成绩差得连参加艺考都没有资格的学生,在会考结束之后会被劝去进职业学校学习技术。这一番操作下来,学校实际参加高考的人数就下降了,与此同时,升学率自然也就提高了。以至于到了高三下学期的时候,班上就只有15位同学参加正式的文化考试。

林晓瑜虽然是参加的文化考试中的一员,但是她成绩偏科比较严重,老师对她并不抱以期望。高三的下学期,已经没有新课了,全部都是考试、复习、做题。上课都是自习课,老师会根据上一次考试的情况,把学生一个个分别叫到讲台上,给他们讲解做错的题。当然能被老师抽上去讲课的同学都是班上前几名,被老师认为有升学希望的学生。而林晓瑜一次也没被叫上去过,甚至有一次,15个学生有14个都被叫上去讲题,只有林晓瑜一个人在下面。

林晓瑜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的心情,那种羞耻而屈辱的心情。她甚至不敢跟自己的父母说,夜深人静这这时候,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的哭。正是由于这种羞耻感带来的强烈逆反心理,林晓瑜学习起来反而比平时更加用功。高考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林晓瑜反而超常发挥。连最偏科的一个科目,都比平常的模拟考试考得好。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天,林晓瑜挂上查分电话就哭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