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从衣帽间里挪出来时,腿还有点发软。
沈津珩已经完全拉开了卧室窗帘,秋日,星期六上午明亮却不灼人的阳光涌进来,驱散了攒满一室的紧张。
“去洗漱。”他指了指浴室,“新的毛巾和牙刷在左边第二个抽屉。”
许晓讷讷点头,慢慢朝浴室挪去。关上门,看着镜子里脸颊绯红、头发凌乱的自己,哀嚎一声捂住了脸。用冷水拍了好一会儿脸,才勉强镇定下来。
等她再磨磨蹭蹭走出浴室,食物的香气已经弥漫在空气中。沈津珩不在卧室,她循着味道走到厨房,只见餐桌上摆着两碗热气腾腾的鸡汤,旁边还有煎得恰到好处的太阳蛋和烤吐司。
沈津珩正背对着她,动作熟练地切着水果。
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他周身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他的头发被染成金色,看起来暖乎乎的。
这一幕过于家常和温馨,与许晓看的那些采访介绍中那个清冷疏离的沈总形象大相径庭,让她一时愣在原地。
不得不说,这样的沈津珩,让人心向往之。
他转过身,将一小碟切好的橙子放在餐桌上。
“吃早饭。”
许晓这才回过神来,挠挠头红着脸应了一声,便拘谨地在椅子上坐下,拿起勺子,小口小口地喝着汤。鸡汤浓郁,胃里暖了起来,连带着紧绷的神经也松弛了几分。她偷偷抬眼打量对面的男人,他吃相优雅,安静得几乎没有声音。
微妙的气氛缓和下来。许晓鼓起勇气,放下勺子,准备再次提起那个萦绕心头最大的疑问。
“沈先生,关于我为什么会……”
话音未落,一阵手机震动声突兀响起,打断了她的问话。沈津珩瞥了一眼手机屏幕,眉头微蹙,对许晓做了个“稍等”的手势,便拿着手机走向了书房。
“李教授,您说……”
他低沉认真的谈话声隐约从书房传出。许晓到了嘴边的话,只好又咽了回去。她百无聊赖地戳着盘子里的煎蛋,心里五味杂陈。
就在这时,她口袋里的手机也震动起来。是何青发来的微信,一连好几条:
“晓晓!醒了吗醒了吗!”
“采访大纲对方公司反馈了一些修改意见,发你邮箱了!”
“纪主编意思,让我们周末抓紧按意见调整一下,周一直接上会讨论!”
“附件:沈津珩AI伦理访谈修改建议.doc”
许晓点开附件粗略一看,头顿时大了。修改意见不少,涉及几个核心概念的阐述需要更精准,工作量不小。她下意识就想回家,打开自己的电脑干活。
这个念头一起,她立刻站起身。等沈津珩结束通话从书房出来,她便迎了上去。
“沈先生,”她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自然又急切,“不好意思,我工作上有点急事,得马上回家处理一下文件。”
沈津珩刚挂断电话,闻言,目光落在她脸上,停顿了两秒。
“什么文件?”他问。
“就是…周一采访您的提纲,您那边反馈了修改意见,比较急。”许晓老实回答。
“在这里改。”沈津珩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味道,
“书房有电脑,你可以用。”
“啊?这…不太方便吧?会打扰您工作。”许晓连忙摆手。
“不会。”他已经转身往书房走,“我正好也要处理一些邮件。书房安静,效率高。”
他走到书房门口,见许晓还愣在原地,回头看她,眉梢微挑:“还是说,许小姐家里的电脑,比我书房的更适合处理与我的采访相关的文件?”
这话轻飘飘的,许晓却听出了她必须留下来处理的意思。她一时语塞,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好硬着头皮跟了进去。
沈津珩的书房很大,几乎和她房子的小客厅差不多面积。整面墙的书柜塞满了各类书籍,大多以科技、经济、哲学类为主,还有一些外文原版著作。另一侧是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城市轮廓。两张书桌呈直角摆放,他示意许晓使用靠窗的那张稍小一些的。
“电脑已经开了,没有密码。无线网密码在显示器旁边。”他交代完,便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戴上了一副细框眼镜,专注地看向自己的屏幕。
许晓依言坐下。他准备的电脑配置极高,运行流畅。她登录自己的工作邮箱,下载附件,打开文档,开始沉浸式修改。
书房里异常安静,只有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和彼此轻微的呼吸声。阳光透过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窗外偶尔传来几声鸟鸣和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
许晓起初还有些不自在,但很快就被繁重的修改任务占据了全部心神。她皱着眉,遇到晦涩难懂的部分,便咬着嘴唇给何青发微信,偶尔需要查阅资料,便顺手拿起旁边的纸质笔记本记录。
不知过了多久,她感到脖颈酸胀,抬起头活动一下,目光不经意间掠过旁边的沈津珩。
他依旧专注地盯着屏幕,手指偶尔在键盘上敲击,或者拿起旁边的钢笔在文件上批注。细碎的阳光落在他浓密的黑发和轮廓分明的侧脸上,让他柔和了许多。戴着眼镜的样子,倒是减少了几分锐利,多了些温文儒雅。
似乎是察觉到她的视线,沈津珩忽然转过头。目光在空气中相接,许晓像被抓包的小偷,心脏猛地一跳,眼睛连忙瞥向一边。
他却只是极其自然地拿起自己手边的水杯,起身走到她桌边,将她那杯早已凉透的水拿走,很快换了一杯温水回来,轻轻放在她手边。
“谢谢。”许晓小声道,耳根有些发热。
“嗯。”他应了一声,回到自己座位,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这个小插曲过后,许晓感觉书房里的气氛似乎又有什么东西悄悄改变了。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与宁静。他们各自忙碌,互不打扰,却又奇异地能感知到对方的存在。她仿佛能闻到他身上气味,是今天早上太阳的味道,能听到他翻动书页的沙沙声,笔尖在文件上签字的声音...
明明看见他就惶恐,但眼睛却又在意,当看到他的那一刻,心脏也随之悸动。
为什么呢?
是因为发现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是因为有人陪自己一起,并且这种陪伴并不让人心烦意乱,反而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
人的情感,终是说不明,道不清。
当她终于敲下最后一个句号,保存好文档,长长舒了一口气时,才发现窗外的天色早已彻底暗了下来,整个城市华灯初上,玻璃窗上映出书房里温暖的灯光和他们的身影。
“弄完了?”沈津珩的声音从旁边传来。他不知何时也停下了工作,正静静地看着她。
“嗯,完了。”许晓点点头,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肩膀。
“饿了吧?”他站起身,“想吃什么?我订餐厅。”
许晓几乎是脱口而出:
“不想吃你们有钱人吃的那种又贵量又少的高级货。”
说完她就后悔了,捂住嘴,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沈津珩:
“我..我没有别的意思沈总。”
沈津珩明显愣了一下,随即,嘴角竟缓缓勾起,眼底也漾开些许笑意。这笑容不同于之前那种极淡的、转瞬即逝的牵动,而是真实带着温度的,瞬间冲散了他周身惯有的清冷,好看得让人移不开眼。
“那你想吃什么?”他语气里带着自己都未察觉的纵容。
许晓被他笑得晃了神,脑子一热,提议道:
“……夜市,你去过吗?”
半小时后,当沈津珩那辆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豪车停在夜市附近的路边时,他看着窗外灯火通明,人声鼎沸,烟火气十足的景象,眉头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
许晓有点心虚:
“那个…要不还是换个地方吧?”
“不用。”沈津珩已经解开了安全带,“就这里。”
他今天穿得很休闲,一件简单的深灰色羊绒衫,黑色长裤,褪去了西装革履的精英感,混在熙攘的人群里,虽然依旧身高腿长、气质出众,但总算有些人间烟火气了。
夜市里热闹非凡,各种小吃摊位的香味混杂在一起,吆喝声、谈笑声、食物在铁板上滋啦作响的声音不绝于耳。许晓如鱼得水,熟门熟路地穿梭在各个摊位间,买了几样自己最爱的小吃。
沈津珩跟在她身后,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不会让她感到压迫,又能在拥挤的人流中护着她。他显然极少涉足这种地方,对一切都带着点新奇,却并不排斥,只是眼神时刻锁住许晓,生怕一不留神看不住她。
路过一个烤红薯的摊子,甜香的味道格外诱人。许晓立刻被吸引了过去,挑了两个个头适中的。
"老板,要这两个!"
捧着热乎乎的烤红薯,表皮焦脆,掰开后,金黄色的瓤冒着腾腾的热气,在微凉的秋夜里显得格外温暖。
她递了一个给沈津珩。
他接过,学着她的样子,有些笨拙地剥开焦脆的外皮。
许晓已经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小口,烫得直呵气,却满足地眯起了眼睛:"好甜!你快尝尝!"
沈津珩看着她被烫得龇牙咧嘴又一脸满足的样子,低头,也小心地尝了一口。软糯香甜的滋味在口中化开,又融在心里,带着质朴的温暖。
“不错。”
他评价道,语气依旧平静,但眉眼间的线条似乎柔和了些。
两人就站在夜市喧嚣的角落,手里捧着热乎乎的烤红薯。暖黄的路灯灯光洒下来,将他们的影子拉长。周围的嘈杂仿佛成了模糊的背景音。
许晓吃完最后一口红薯,心满意足地擦了擦手,抬头看向身旁安静的男人。他正望着远处明明灭灭的灯火,侧脸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安静。
她忽然想起什么,笑着打趣道:“怎么样,沈总,还适应这种'民间'生活吗?”
沈津珩转回头,目光落在她带着笑意的脸上,夜市斑斓的灯火在他的眼底明明灭灭。他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在喧嚣中显得格外清晰:
"比想象中要好。"
太阳,红薯,爱人,是幸福[粉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章 定律五:红薯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