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第二十六章 余震与重构

危机看似平息,余震却在看不见的地方持续摇撼。

周屿和沈星共同出席了一个低调的行业慈善晚宴,这是风波后首次公开亮相。镜头前,他们举止得体,默契依旧,回答提问时避重就轻,只谈公益,不涉私事。

然而,行业内外的目光却变得更加复杂。欣赏他们“硬刚”勇气的人有之,认为他们破坏了“行业默契”而暗中排挤的人亦有之。一些原本洽谈中的合作,对方开始变得犹豫;一些过去的“朋友”,在社交场合的笑容里多了几分审视。

晚宴结束后,回程的车上,两人都有些沉默。

“感觉到了吗?”沈星望着窗外流动的霓虹,轻声说,“那堵看不见的墙。”

周屿“嗯”了一声,揉了揉眉心。他比沈星在这个圈子待得更久,更清楚“异类”需要付出的代价。打破规则的人,往往会被规则排斥。

“后悔吗?”她转过头,目光清亮地看着他。

他毫不犹豫地摇头,握住她的手:“从来没有。只是…我们需要重新规划一些东西。”

单纯的“硬刚”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在坚守真实的同时,他们需要更强大的资本、更不可替代的价值,才能赢得继续“真实”下去的权利。

第二天,周屿与林薇进行了一场长达三小时的深谈。

“我理解并尊重你们的选择,”林薇开门见山,语气是公事公办的冷静,“但作为你的经纪人,我必须提醒你,你们现在的商业价值处于一个微妙的节点。品牌方欣赏你们的话题度和‘真实’人设,但也担忧你们的不确定性。”

她推过来一份数据报告:“这是风波前后,你的粉丝构成和活跃度变化。核心粉更稳固了,但路人盘有所动摇。沈星那边情况类似。”

周屿仔细翻看着报告,神色平静:“所以,你的建议是?”

“巩固,提升,不可替代。”林薇吐出三个词,“你需要拿出更有分量的作品,不仅仅是《夜航》这种口碑栏目,还需要在主流市场有更强的号召力。沈星也一样。当你们的价值足够大,规则才会为你们让路。”

与此同时,沈星也在与杨莉进行类似的对话。

“公益的路子走对了,但不能只有公益。”杨莉指着行程表,“你需要一档能展现你专业深度和独特视角的节目,不仅仅是唱歌、聊天。你需要一个锚点,让‘沈星’这个名字,代表一种无可取代的价值。”

那天晚上,周屿和沈星在周屿的公寓里,摊开各自的笔记本和电脑。

“林薇建议我做一个跨界访谈节目,”周屿说,“不局限于文化圈,邀请科技、金融、甚至传统手工业的顶尖人物,探讨时代变迁下的个人选择。”

“这个想法很好。”沈星眼睛一亮,“杨莉则希望我策划一档聚焦‘非遗’新生的纪实综艺,不是简单的展示,而是深入探访,结合现代审美和传播方式,让传统真正‘活’起来。”

他们发现,彼此的想法不谋而合——都试图在娱乐至上的环境中,开辟一条兼具深度与传播力的路径。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考量,更是他们内心对内容价值的坚持。

“我们可以资源共享。”周屿拿起笔,在白板上画起来,“你的‘非遗’项目,可以成为我访谈节目的重要案例和素材来源。我的访谈嘉宾,或许也能为你提供新的思路和人脉。”

“联合,但不捆绑。”沈星补充,“我们各自拥有独立的、有影响力的品牌,然后在某些节点产生协同效应。这样,即使未来再有风浪,我们各自都有立足的根基。”

思路越来越清晰。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应对危机的伴侣,而是开始主动构思事业的新版图。这种并肩规划未来的感觉,比任何公开的告白都更让他们感到踏实和有力。

接下来的几周,他们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状态。周屿频繁飞往北京、深圳,与潜在的平台方、赞助商洽谈,组建新的制作团队。沈星则带着小团队深入西南的村落,进行“非遗”项目的初步调研。

他们常常在不同的城市,通过视频会议讨论到深夜,分享进展,解决难题。疲惫,但眼神里充满了光芒。

一个月后,周屿的跨界访谈节目《屿见》正式官宣,首批嘉宾名单堪称豪华,涵盖了多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引发了广泛关注。

几乎同时,沈星的纪实综艺《星火相传》也公布了概念海报和先导片,精良的制作和独特的视角,未播先热。

舆论的风向开始彻底转变。那些曾经观望、质疑的声音,被这两档高质量项目所展现的专业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所折服。人们谈论的不再是他们的恋情,而是他们作为内容创作者的实力和野心。

深夜,周屿和沈星终于能坐下来,好好吃一顿饭。

“感觉怎么样?”她问。

“像打了一场硬仗,但夺回了主动权。”他给她夹菜,眼神温和,“而且,是和你一起。”

她笑了,举起水杯:“为我们的新航路。”

“为新航路。”

玻璃杯轻轻相碰,声音清脆。危机的余震渐渐平息,而他们,已经在废墟之上,开始重构属于他们的、更加坚固的王国。真实的代价很高,但当他们拥有了守护真实的力量,这一切便都值得。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