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屿现象”引来的不只有赞誉,还有更深水域的暗流。
一份措辞严谨、数据详尽的匿名报告被同时递交至几个主要合作平台和赞助商的管理层。报告直指“星屿文化”财务不透明,质疑周屿和沈星利用公益项目和非遗合作“左手倒右手”进行利益输送,并影射其税务存在问题。
同时,网络上开始出现新一轮有组织的“考古”,专门挖掘周屿早年一些较为激进的言论,以及沈星刚出道时在社交媒体上不够成熟的发言,断章取义,拼凑出一个“伪君子”和“心机女”的形象。
这一次的攻击,不再局限于娱乐八卦层面,而是直接瞄准了他们事业的生命线——商业信誉和公众信任。
林薇和杨莉第一时间赶到工作室,脸色是从未有过的凝重。
“对方手段很专业,不是普通的营销号水军。”林薇将收到的匿名报告复印件放在桌上,“时机也选得很毒,正好在我们和几个国际品牌谈深度合作的关键阶段。”
杨莉补充道:“平台方那边虽然暂时表示信任,但也要求我们尽快给出明确的澄清和证据。赞助商那边……已经有两家表示需要‘暂缓’合作。”
空气仿佛凝固了。团队成员们面面相觑,刚刚还因作品成功而洋溢的喜悦,瞬间被担忧取代。
周屿拿起那份报告,快速浏览着,眉头微蹙。沈星则紧紧抿着唇,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些被恶意剪辑的早年言论。
“财务方面,我们所有的账目都是请顶尖事务所审计的,绝对清晰。”周屿放下报告,声音依旧平稳,“公益项目的每一笔资金流向,都有据可查,并且向合作方完全公开。”
“那些断章取义的言论,”沈星抬起头,眼神锐利,“我记得很清楚当时的前因后果。如果需要,我可以找到当年的完整记录和当事人作证。”
他们的冷静感染了其他人。短暂的慌乱后,团队迅速行动起来。财务团队整理所有账目和审计报告;法务团队准备律师函和澄清声明;内容团队则开始搜集整理能证明那些“黑历史”言论真实语境的原始资料。
周屿和沈星把自己关在会议室里,亲自撰写一份面向合作伙伴和公众的联合声明。这不是一份危机公关的敷衍之作,而是一份坦诚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说明。
“我们深知,信任一旦失去,难以挽回。”周屿在声明中写道,“因此,‘星屿文化’自创立之初,就将‘透明’与‘负责’写入核心准则。所有指控,我们欢迎任何相关机构与公众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进行调查核实。我们敢于将一切摊在阳光下,因为我们所做的事业,我们选择的道路,经得起最严格的审视。”
沈星补充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从不否认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青涩与不完美。但将这些成长的痕迹恶意扭曲,试图否定一个人当下的全部价值,这不仅是对我们个人的伤害,更是对‘成长’这个词本身的亵渎。我们相信,时间与持续的行动,是证明一切的最好方式。”
声明写完后,他们没有立即发布。周屿让林薇联系了所有重要的合作伙伴,安排一对一的视频会议,由他亲自向对方展示财务报告和项目细节,回答每一个疑问。沈星则与杨莉一起,逐一拜访平台方负责人,坦诚沟通,重申合作理念。
这种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推诿的态度,反而赢得了大多数合作伙伴的尊重与继续的支持。毕竟,在商场上,一个经得起查验的透明账本和坦诚的沟通,比任何公关话术都更有力量。
三天后,联合声明正式发布,附上了关键项目的资金流水截图(隐去敏感信息)和部分合作的审计报告摘要。同时,律师事务所再次出击,对几个编造税务谣言的账号发出严厉警告。
舆论在铁证面前再次转向。那些被恶意剪辑的早年言论,在完整语境被公布后,反而成了他们“真实成长”的佐证。
危机看似再次渡过,但周屿和沈星都清楚,他们已经驶入了更深、更复杂的水域。这里的对手不再明刀明枪,而是隐藏在暗处,攻击更加精准和致命。
深夜,工作室又只剩下他们两人。
“感觉怎么样?”沈星靠在沙发上,揉了揉太阳穴。
“像在雷区里走了一圈。”周屿实话实说,递给她一杯温水,“但我们的船没漏,龙骨还在。”
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以前觉得,做出好内容就够了。现在发现,要想守护好这些内容,我们需要更坚固的船,更精准的航海图,还要能识别水下暗礁的能力。”
沈星走到他身边,与他并肩。“那就把船造得更坚固些。我们可以引入更专业的财务和法律顾问,建立更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
“还要有我们自己的发声渠道,”周屿补充,“不能总是被动应对。”
他们的手握在一起,指尖都带着一丝凉意,但目光却比以往更加坚定。
深水区航行,危机四伏,但也意味着他们离开了浅滩,真正进入了能够承载他们更大梦想的广阔海域。每一次风浪,都在逼迫他们变得更加强大。他们的“星屿号”,正在这一次次的考验中,锤炼成真正的远航巨轮。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