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屿文化”与国际基金会合作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湖中,激起的不仅是赞誉的涟漪,还有深藏水底的暗流。
最先显现的迹象,是核心动画师赵磊的几次欲言又止。
在《屿见·星火》新一季的先导片制作会上,赵磊负责的片头动画效果屡屡未能达到沈星的要求。这很不寻常,他是团队里最有灵气和耐心的技术骨干之一。
“磊子,是不是最近太累了?”散会后,沈星关切地问。
赵磊避开她的目光,含糊道:“没…没事,沈老师,我再调整一下。”
与此同时,周屿察觉到项目总监李萌在汇报预算时的心不在焉。几个原本板上钉钉的供应商合同,流程也莫名卡顿。
“林薇,”周屿拨通电话,“最近业内有什么特别的风声吗?”
林薇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正要跟你说。‘新象传媒’那边,最近动作很大。他们刚刚融到一笔巨额资金,正在疯狂扩张,挖角…是他们的首要策略。”
“新象”,那个曾经试图复制《屿见·星火》模式的老对手,如今卷土重来,势头更猛。
几天后,赵磊和李萌一同敲开了周屿办公室的门。两人脸上都带着挣扎和愧疚。
“周总,沈老师,”赵磊先开口,声音干涩,“我们…我们想辞职。”
李萌补充道:“新象那边…开出了我们无法拒绝的条件。不仅仅是薪资翻倍,还承诺给我们独立的工作室和项目主导权。”
空气仿佛凝固了。周屿看着眼前这两位从“星屿”创立初期就并肩作战的伙伴,一时无言。沈星站在窗边,背影显得有些僵硬。
“能告诉我,除了钱和职位,还有什么原因吗?”周屿的声音出乎意料的平静。
赵磊和李萌对视一眼,李萌深吸一口气,说道:“周总,沈老师,我们非常感激这里的培养。但是…‘星屿’现在越来越大,规矩也越来越多。GCHI那样的项目固然好,但我们感觉…离最初那种纯粹做内容的快乐,好像有点远了。新象答应给我们更大的创作空间…”
明白了。不仅是高薪诱惑,还有对“星屿”日渐规范化、国际化后可能失去初心的担忧。
周屿沉默良久,然后站起身,走到他们面前。
“我尊重你们的选择。”他伸出手,分别与两人握了握,“感谢你们为‘星屿’付出过的一切。按照合同办理交接吧,祝你们在新平台一切顺利。”
他的大度和理解,反而让赵磊和李萌更加无地自容,几乎是仓皇地离开了办公室。
门关上后,沈星才缓缓转过身,眼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失落和一丝愤怒。“创作空间?他们难道忘了,没有‘星屿’建立的这套流程和标准,没有我们争取来的国际平台,哪来他们口中所谓的‘大项目’和‘影响力’?”
周屿走到她身边,轻轻按住她的肩膀。“别怪他们。追求个人发展和创作自由,本身没有错。这只是给我们提了个醒——当船越来越大,航向越来越远时,我们如何确保船上的人,还能感受到最初乘风破浪的激情?”
很快,赵磊和李萌的离职在团队内部引发了不小的震动。虽然周屿和沈星迅速稳住了局面,但一种微妙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开始在工作室弥漫。有人担心“星屿”的创作灵魂会因此受损,也有人暗自思量自己的前程。
晚上,周屿和沈星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回到了空无一人的工作室。仓库里只亮着几盏昏黄的灯,巨大的空间显得有些空旷。
“我们是不是走得太快了?”沈星靠在沙发的抱枕上,声音有些疲惫,“快到有些人跟不上了,或者…不想跟了。”
周屿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那面挂着“星屿”理念白板的墙前,拿起笔,在“财务阳光法则”和“决策避嫌原则”下面,缓缓写下了第三行字:
“内部孵化原则”
他转过身,目光在昏暗中依然坚定:“堵不如疏。既然有人渴望更独立的创作空间,那我们就 inside ‘星屿’,为他们创造这样的空间。”
沈星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你的意思是…”
“成立‘星屿创投’。”周屿走回她身边,“筛选团队内有想法、有能力的骨干,支持他们成立独立的工作室或子品牌。‘星屿’以资金、资源和平台入股,不干预具体创作,只把握战略方向和品控底线。让他们去试错,去开拓我们暂时无暇顾及的新领域。”
这个想法大胆而超前。这意味着将“星屿”从一个紧密的航母,转变为一个拥有核心主力舰的航母战斗群。
“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则,关于股权、资源支持、退出机制…”沈星的思维立刻跟上,职业本能被激发。
“对。但这能解决根本问题。”周宇看着她,“让理想主义者有地方实现理想,让实干家有空间施展拳脚。我们守护的,不只是一个‘星屿’,而是一个能让更多好内容生长出来的生态。”
暗涌袭来,没有击垮他们,反而促使他们思考更深远的结构性变革。这一次,他们要建造的不是一艘更坚固的船,而是一片能让更多船只安全航行的港湾。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