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的生活,像被调慢了节奏的胶片电影,每一帧都浸润着柔和的光晕与饱满的细节。
周屿的晨跑路线缩短了,终点固定在了家门口那家新开的豆浆铺子。他会拎着温热的豆浆和沈星最近偏爱的、撒了芝麻的饭团回来,开门时带着一身初夏清晨的微凉与朝气。
沈星的起床时间则变得规律,孕吐渐渐平息后,食欲变得格外敏锐。她会坐在洒满阳光的餐桌前,小口咬着糯软的饭团,听周屿说着晨跑时看到的趣事——河边新来了钓鱼的老人,巷口咖啡店的猫生了崽。寻常的晨光,因这琐碎的分享而变得格外温存。
“星屿家园”的工作依然忙碌,但节奏已然不同。周屿将更多需要外出的事务交给了团队,远程会议成了常态。他的书房里,除了书稿和相机,开始出现《育儿百科》和《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身影,书页间偶尔会夹着写有备注的便签。
沈星的办公室则多了一张舒适的躺椅和一条柔软的薄毯。她依然主持项目会议,审核《星火相传》的后期,但团队成员会默契地将会议控制在两小时内,并贴心地将需要久坐的工作分流。她的办公桌上,除了设计草图,也开始出现一些可爱的婴儿袜或柔软的小玩具,是伙伴们路过看到,顺手买来的心意。
午后,如果阳光正好,他们会一起在庭院的长椅上小坐。周屿会读一些舒缓的诗歌或散文,声音低沉平稳。沈星则靠在他肩头,闭着眼,感受着阳光透过眼皮的暖意,腹中的小生命偶尔轻轻动弹一下,像鱼儿在静谧的湖水中吐了个泡泡。紫藤花落了,栀子花的浓香又弥漫开来,时光在花香与书声里静静流淌。
晚餐常常是两人一起在开放式厨房里完成的。周屿的刀工精准,负责处理食材;沈星则站在一旁,掌控着调味的神来之笔。锅里的汤汁咕嘟作响,收音机里流淌着轻缓的古典乐,食物的香气与音乐交织,构成了最具烟火气的幸福。
有时,他们会邀请林薇、杨莉,或工作室的年轻伙伴来家里吃饭。餐桌上的话题,从行业动态、项目进展,很自然地滑向育儿经验、生活趣事。身份的边界在温暖的灯光下变得模糊,更像是家人老友的聚会。
产检的日子,周屿雷打不动地陪同。他在B超室里,紧紧盯着屏幕上那个模糊却有力跳动的小点,神情是前所未有的专注与震撼。当医生指着屏幕说“看,小家伙在挥手”时,他会下意识地攥紧沈星的手,那一刻的激动,胜过他获得任何奖项。
夜里,他们相拥而眠。周屿的手总是习惯性地、保护性地覆在沈星隆起的小腹上,仿佛能隔着肌肤,感受到那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小小宇宙。偶尔,沈星会因为抽筋或胎动而醒来,周屿总会立刻清醒,为她按摩小腿,低声安抚,直到她再次沉入梦乡。
这些日子,没有波澜壮阔的剧情,没有需要攻坚的难题,只有重复却不觉单调的日常。然而,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陪伴、等待与细微的关怀中,爱意沉淀得愈发醇厚。他们像两棵根系紧密交织的树,共同迎接阳光,也共同为即将到来的新生命,撑起一片最坚实、最温柔的荫蔽。
日常本身,便是最动人的诗意。在这诗意里,他们预习着父母的角色,也更深地,读懂了彼此。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