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的糖醋里脊还在舌尖留着甜香,路希把弟弟妹妹送回家,转身就钻进了自己的房间。窗帘拉到一半,阳光在书桌一角投下菱形的光斑,他摊开笔记本,指尖在键盘上敲出“莞城大学法学”几个字。
招生网的页面跳出来时,他忽然想起修泽佑的话,特意点开“实践学分管理办法”。文档里“法院见习3学分”“律所实习6学分”的字样被他用荧光笔标出来,铅笔在旁边写着“比中原财经政法大学多2学分”。浏览器标签页越开越多,从师资简介到学生宿舍,连周边的公交路线都记了满满一页。
手机在桌角震动时,他正对着莞城大学模拟法庭的照片发呆。是修泽佑发来的消息:“招生简章看了?”
路希的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突然想起早上没回的消息。“刚看完,”他快速回复,附带个吐舌的表情,“实践学分要求好高,不过模拟法庭看起来好酷。”
“他们的模拟法庭是按真实法庭规格建的,”修泽佑的消息回得很快,后面跟着个链接,“去年有个学生团队拿了华南区模拟法庭大赛金奖,我导师跟他们指导老师认识。”
路希点进链接,参赛团队的合影里,穿法袍的学生正举着奖杯笑。
“那…… 就业方向主要是哪些?”路希的心跳莫名快了些,指尖在笔记本上敲出“就业”两个字。
“外贸公司法务、商事仲裁委,”修泽佑列了一串,忽然想起什么,“对了,那边很多玉雕工坊,偶尔会有知识产权纠纷,你不是收玉吗?说不定能用上。”
路希握着笔的手猛地一顿。晨光从窗帘缝里钻进来,落在笔记本上“玉雕”两个字上,像突然被点亮的灯。他想起自己带的那块平安扣,想起修泽佑微博里的奖杯,两个毫不相干的画面竟在此刻重叠。
“哥你怎么知道我收玉?”他发过去个惊讶的表情。
“你微博发过收玉的照片,”修泽佑回了个笑脸,“石佛镇的玉雕很有名吧?我导师研究过非遗知识产权保护,还提过你们那儿。”说着,他顺手点进了路希的空间。
相册里基本都是风景照,偶尔夹杂着几张班级合影。翻到最新一条,是毕业聚餐前拍的集体照,一群人挤在教室门口笑闹,路希站在最靠边的位置,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阳光落在他半垂的眼睫上,侧脸线条干净得像块未经雕琢的玉。修泽佑的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风扇吹起的纸页声在耳边变得模糊,他忽然觉得这张照片里的少年,比微博里那个纠结分数的身影鲜活了许多。
路希看着屏幕,忽然觉得两人之间的距离好像拉近了些。他翻出手机里存的玉雕照片,有块糖玉雕刻的挂牌,是上次分开后王冠奕自己去收的。“这块怎么样?”他犹豫着发过去,“卖家说雕了三个月。”
修泽佑回过神,点开照片时,正喝着水。糖玉的蜜糖色在屏幕上泛着温润的光,梅花的枝干遒劲有力。“雕工不错,”他认真回复,“不过花瓣的线条有点硬,要是能再柔点就好了。”
“你还懂这个?”路希的眼睛亮了。
“略懂,”修泽佑发了个谦虚的表情,“我妈喜欢这些,家里收藏了不少。”
窗外的蝉鸣渐渐歇了,阳光在书桌上移了半寸。路希看着聊天记录里的玉雕照片,忽然觉得莞城大学的名字不再只是个冰冷的代号。那些关于实践学分的数字,关于模拟法庭的想象,都因为修泽佑的话变得鲜活起来。
“谢谢哥,”他发过去一行字,后面跟着个鞠躬的表情包,“感觉心里踏实多了。”
修泽佑看着消息笑了笑,刚要回复,就被师兄喊去拿竞赛证书。他抓起手机往外跑,临出门前回了句:“有不懂的随时问,别客气。”
路希盯着那句“别客气”,指尖在屏幕上轻轻划着。书桌一角的阳光慢慢西移,把莞城大学的招生简章照得暖暖的。他忽然想起早上修泽佑说的“玉雕工坊”,笔尖在笔记本上写下:“莞城,不仅有经济法,还有玉雕的故事。”
风从窗外吹进来,翻动着桌上的纸页,像在为这段悄然升温的联结,轻轻鼓掌。
志愿填报系统关闭的前一天,路希对着屏幕深吸了口气。鼠标在“提交”按钮上悬了又悬,最终还是稳稳点了下去。屏幕上弹出的志愿列表里,莞城大学的名字排在最顶端,像枚定海神针,郑市的两所学院紧随其后,苏市理工大学则被他放在了第四位。
他盯着那串排列整齐的校名,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着。老师说过,以他502分的成绩,莞城大学的法学专业虽有风险,但把握不小,只要今年的录取线不出现大幅波动,应该能稳稳录取。“肯定不会滑到苏市去的。”他低声对自己说,像是在给自己打气,可心里还是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忐忑。
填报志愿的那几天,家里格外热闹。路爸老路同志风尘仆仆地从外地回来,晒得黝黑的脸上带着掩不住的笑意,手里还拎着个崭新的手机盒子。“给你买的,上大学总得有个像样的通讯工具。”他把手机往路希手里塞,粗糙的手掌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听说你要学法学?好啊,这专业有前途,以后能当律师,能进法院,比爸强多了。”
王女士在一旁端着刚切好的西瓜,脸上带着点不舍:“我跟你爸还是想让你留在省内,离家里近,有个啥事也能照应着。”她见路希没说话,又赶紧补充,“不过你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尊重你。莞城那边气候潮湿,记得常给家里打电话。”
路希咬了口西瓜,甜丝丝的汁水顺着喉咙往下滑。“爸,妈,我知道了。”他笑着点头,心里暖烘烘的,手里的新手机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家人的期望。
把志愿表截图发到摆摊小群时,没过几分钟就收到了回复。王乐乐发来一串惊讶的表情:“小希,你报了莞城大学啊?那边分数太高了,我肯定去不了。”紧接着又一条消息跳出来,“我爸妈也想让我留在身边,我第三志愿填了苏市的嘉城学院,据说那边的金融专业还不错。”
路希看着消息,仿佛能想象出王乐乐在屏幕那头咋舌的模样,他回了个加油的表情,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曾经说好要在一个城市的两个人,终究还是要奔向不同的方向。
宋飞的志愿截图紧随其后,清一色的医学院校名,打头的是省内的乡市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我爸妈都是医生,非得让我子承父业。”他发了个无奈的表情,“不过临床医学虽然累,但能救死扶伤,也挺好的。”
刘露也冒了泡,说自己没选择复读,准备去读一所三本院校学会计。“会计好找工作,而且我对复读也没信心。”她的语气里带着点释然,似乎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王冠奕的消息则有些出人意料,他说开学就要回苏市,家里已经在那边给他找了个雕刻师傅,以后要专门学习玉雕。“等我学成归来,咱们的摆摊生意就能升级了,专做精品玉雕。”他发了个得意的表情,字里行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群里的消息还在不断刷新,路希一条条看着,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有对未来的期待,有对分别的不舍,还有对未知的些许迷茫。
就在这时,微信忽然弹出一条新消息,是许博发来的:“报的哪个学校?”
看到许博的名字,路希的心猛地一缩,像是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他盯着那行字,愣了半天,指尖悬在屏幕上方,迟迟没有落下。毕业聚餐上许博牵着周雨欣的画面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淡蓝色的连衣裙、交握的双手、温柔的眼神…… 每一个细节都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让他一阵阵地疼。
他想起自己曾经偷偷在笔记本上写过许博的名字,想起无数个想表白却又退缩的瞬间,想起得知许博有女朋友时那种心如刀割的感觉。现在,许博主动发来消息,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心里乱得像一团麻。
犹豫了片刻,他还是回复道:“莞城大学,学法学。” 发送之后,他紧紧盯着屏幕,既期待又害怕许博的回复。
过了好一会儿,许博才回了消息:“莞城挺好的,那边气候不错,经济也发达,很适合年轻人发展。我报了郑市的学校,离家里近点。”
路希看着消息,心里五味杂陈。原来许博选择了郑市,和自己要去的莞城相隔千里,他们之间的距离,不仅仅是空间上的,更是心理上的。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回了个 “嗯,挺好的”。
许博又发来一条:“那以后可能很少有机会见面了,祝你在莞城一切顺利,学业有成。”
“你也是,祝你在郑市一切都好。” 路希回复道,手指有些颤抖。发送完消息,他默默地退出了聊天界面,仿佛这样就能逃离那些复杂的情绪,重新看向窗外。阳光正好,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路希知道,从按下“提交”按钮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无论前方是坦途还是陡坡,他都要勇敢地走下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