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 19 章

戚雯这话说得太笃定,姜婵一时间反倒不好反驳。

她倒是有心想反问一句:知道还问我?

但是她没有。

但是她的沉默在戚雯眼里就是默认了。

她不说话,戚雯一时间也后悔,两人僵持了好半晌,才各自歇下了。

这回两人没住一个屋。

姜婵回到自己那间屋子,边走就边想,戚雯这人有时候也怪怪的。

总是问她这些莫名其妙的问题。

姜婵无声地叹口气,只能逼自己不去想这些,早早洗漱了休息。

反正这一路过来,她不是在赶路就是在睡觉了。正经赶路的时候毕竟歇息不好,还真要好好睡一觉。

于是姜婵一觉睡到了第二天,她睁开眼睛的时候,外头天还没亮。

耳边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声,衬得凌晨的夜越发漆黑。她估摸着戚雯还没醒,也就不着急起身。

睡不着了,就静静地躺在床上听雨。思绪也飘得越来越远。

自从那天在小镇说起小妹过后,这几天她就时常想起家里人。活泼可爱的小妹、温柔善良贴心的娘亲、一般见不着但也算关心自己的父亲。

如今这些人都不在了…

其实她想,也并不是多么思念一个人,只是从前相处的画面不断在脑中闪过。有时候碰见一件东西,一个场景,就能叫她想起一些事,就像一切都发生在昨天一般。

就像现在这淅淅沥沥的雨。

她想起小时候,大约只有五岁的样子,也是一个下雨天,她一定要出去玩。

不是去花园玩,就是要去踩水。

但是娘亲不许啊,踩水就会湿了鞋子,鞋子湿了脚就要受凉,受凉了她就要风寒。

但是不管怎么说,她一定要去。最后拗不过她,只好给她穿了小羊皮鞋,叫小丫头撑伞带她到院子里玩,娘亲就在廊下看着她蹦蹦跳跳,又高兴又担心。

黑暗中的姜婵无声笑了笑,那时候太小了,还不懂事…

一晃都这么多年了。

所以,她怨戚雯吗?

问题又转回来,姜婵想,应该还是有一点,但也没有特别多。

毕竟,造成这一切的不是戚雯。她怨她,只是为了那些刻意的刁难。

姜婵就这么听着雨直到天亮,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她起身洗漱过后转到隔壁屋子,戚雯已经洗漱好了,客栈的小丫头正提着食盒过来。

见她过来,戚雯示意她坐下:“等会儿我要出去一趟,你在客栈好好待着。”

姜婵知道她要去看看,就道:“我跟您一起去吧。”

戚雯点头:“也好,随你。”

早膳上来,两人再也不开口,都默契地没有提昨天那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用过早饭洗漱过后,讲真正要出门,刘知府和李县令就来了。

就几条街道,也不远,戚雯拒绝了马车,选择走路过去。

刘知府一脸纠结,倒是李县令立马就跟着戚雯动身了。

戚雯走在中间,姜婵和侍卫长一左一右,刘知府和李县令大约也能察觉到姜婵对他们的不喜,丝毫不敢有怨言地跟在后头。

侍卫长一早摸清了路线,此时一边走一边给戚雯讲。

这几条街道本来是有人居住的,不过因为和集中病人的村子挨得近,衙门为了保险起见,就让人先搬进了城东的安置房里。如今这边街道也有零星的几个人,要么是不愿意搬的,要么就是临时住在这边的太医和衙门的差役。

一边走一边能遇到洒陈醋和生石灰的差役,戚雯点点头,聊胜于无嘛。

一行人到村口的时候,只见村口架起了三口大锅,里头都是熬煮的药材,预防的,治病的,都有。

药味中混杂着腐烂的味道,令人心中很不舒服。

见戚雯过来,三位太医吓了一跳,连忙问安。

百姓三三两两一起坐在地上,偶有低声交谈,大多面带愁容。原本就疑惑地偷偷看几人的百姓见县令大人也在后头就更疑惑了。更疑惑了。

他们倒是知道朝中有位公主,但是根本没想过这位公主会到这儿来。

不过在听清几位太医的称呼后,百姓们看向戚雯的眼神就变了。

有怒目而视的,但更多的是突然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了。

姜婵看在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戚雯也看在眼里,她朝刘知府看了一眼,刘知府立马会意,他朝京城方向拱手:“各位父老乡亲们,受苦了!”

“陛下于宫阙之中听闻镇江江河泛滥,沃野成泽,百姓陷于水火,陛下日夜焦灼,寝食难安,想亲自来看望大家,又有山河阻隔,国事缠身。”

“所以,陛下特地派大长公主殿下代圣驾前来察看灾情。”

见众人反倒因为这番话有了些愤恨之色,刘知府就跟没看见一样连忙补充:“大家也不要怕,如今有太医院神医在此,定能为大家治好。殿下也说了,此次所有赈灾粮米、医药汤剂,必足量发放至每位乡亲手中。等天气放晴,本府也会帮助大家重建房屋,发放粮食和种子,必助各位乡亲度过难关。”

听闻县令大人和知府大人来这边了,不少百姓也过来看热闹,正好听见最后一句,顿时满面感激,原本有着愤恨的百姓们脸上也浮现出感激之色,不少人也朝着京城方向下拜。

戚雯看了一眼笑容满面的刘知府,亲手将身前一人扶起来:“诸位都起来吧。本宫与陛下的心都是一样的,此番前来,定会看大家好了才走。”

刘知府的笑容一顿。

好了才走?

戚雯这是打算在这里待多久?

见情况差不多了,戚雯就让大家都忙自己的,她倒是不介意,偶尔同百姓说几句话,一圈下来,百姓们的惶恐不安也少了许多,对太医和官府也更加相信了。

倒是姜婵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

一旁的侍卫长却比她看起来轻松,还笑着问一旁的刘知府:“刘大人,看来你们衙门口碑不大好啊?”

刘知府后知后觉有些害怕,闻言打哈哈道:“您说笑了,百姓多多少少还是敬畏衙门…”

侍卫长也就笑笑不说话了。

不过,戚雯和姜婵可都没有放过先前百姓脸上的愤恨。

为什么呢?

姜婵回头看了一眼刘知府和李县令。

姜婵走这一遭本就是来安百姓的心,如今该说的都说了,那番话百姓自然也会传出去。目的达到了,她们反倒不好继续留在这。

主要是她身份高,众人真的怕她出意外。

一行人准备回去,因为听到消息跑过来的百姓越来越多,怕冲撞了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回去还是坐马车。

刘知府和李县令在后头的马车上,待马车缓缓启动,姜婵才跟戚雯说:“这些百姓瞧着都是染了疫病,不过我仔细看了看,有些百姓手心发黑,有些则没有。我问过几位大人,他们也早就发现了,只发现这些人还得了其他的病,但是一时还没查出来。”

毕竟和疫病的表现太像了。除了手心发黑这一点,其他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侍卫长此时也想起来一件事:“昨日我探路时打听过,那些被集中在一起的百姓并不都是同一个地方的。有附近几个村子里的,也有街上的。”

姜婵也疑惑了:“这不稀奇,许是病情发现的时间不一样。”毕竟隔离的话,也没人管你是不是在你们村了。

侍卫长也点头:“是啊,这不稀奇,可这不还没说完嘛。我听说,这边几条街是三年前才建起来的,住的都是前几年被招去修河堤河道的百姓。”

姜婵觉得有些不对,但一时没想起哪儿不对,见戚雯没有开口的意思,侍卫长只好自己解释:“一般修缮河道这事,都是从附军户和附近的村子里征人的。”

也就是说,那些留在镇子上的人大多都是军户和农民。

她这么一说,姜婵也就明白了。军户还好,但是大多数农民都守着那一块地呢,不回去的话,家中的地怎么办?

皇帝登基可没说减免三年赋税。

况且,这身份和地址都是在衙门里上了户籍的,不是你想改就能改的。

“不是说每人给五两银子…”姜婵说到一半突然不说了。

五两银子看着是多,但也确实干不了多少事,至少不能指望这五两银子过一辈子。

想到这里,其实问题已经很明显了。

姜婵去看戚雯,戚雯刚才一句话也不说,不知道心中如何想的。

只是刚才这些,戚雯肯定也想到了,不说话怕是已经有了打算。

姜婵默默想着。

“公主殿下为小民做主!”

“请殿下为小民做主啊!”

马车突然停下,姜婵没坐稳晃了晃,还没反应过来,外头一阵哭喊。

侍卫长已经率先下了马车:“怎么回事?”

车夫正因没驾好车担惊受怕呢,此刻听她问,连忙道:“是这位妇人突然冲出来拦车。”

他指了指地上跪着哭喊、正要起身冲过来的妇人。

侍卫长连忙将人拉住。见戚雯出来,更是死死将人拉着。

可不能让她冲到戚雯边上去了。

这时,后头听了动静都刘知府和李县令也赶忙过来,一见有人拦车哭喊,顿时怒道:“人呢!都哪去了!还不赶紧把她拉下去!”

立马就有几个人过来要拉着妇人离开。

妇人的哭喊声越来越大,姜婵看了刘知府一眼,无法,对方只能放人。

“你有何冤,要本宫给你做什么主?”戚雯问。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