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 22 章

立冬过后,天气愈发寒冷。青云古庙的屋檐下结满了冰棱,清晨推开庙门,总会带起一阵刺骨的寒风。范阳早早来到厢房,往土灶里添了几把柴火,看着火苗渐渐将屋子烘得暖和起来,这才开始整理昨晚翻阅的古籍。

这天,庙外来了一队特殊的客人。领头的是个面容和蔼的老奶奶,身后跟着十几个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每个人手中都提着沉甸甸的包裹。"听说你们在做利国利民的好事,"老奶奶拉着范阳的手,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笑意,"我们老年手工队也想来出份力。"

打开包裹,里面是老人们亲手缝制的棉垫、织的围巾,还有一摞摞裁剪整齐的彩纸。其中一个蓝布包袱里,整整齐齐码着几百个用毛线编织的"小机关"——只要拉动线头,毛线小动物的四肢就会活动起来。"我们琢磨着,这些能帮孩子们理解机关术!"老奶奶自豪地介绍。

范阳的眼眶微微发热。他想起《计然篇》中"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道理,赶忙将老人们迎进厢房。李明搬来长桌,苏晴泡上热腾腾的姜茶,周师傅则拿出自己珍藏的陈年普洱。一时间,厢房里茶香四溢,老人们的欢声笑语和着柴火噼啪声,驱散了冬日的寒意。

就在大家其乐融融时,庙外突然传来争吵声。范阳出门查看,只见几个穿着制服的人正在和志愿者理论。"我们接到举报,说这里违规占用古建筑。"为首的工作人员出示证件,"请配合我们进行检查。"

原来,随着青云古庙的知名度提升,一些眼红的人开始四处举报。老人们顿时慌了神,老奶奶急得直抹眼泪:"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个能发挥余热的地方,这可怎么办?"范阳安抚住众人,带着工作人员仔细查看庙内设施。

检查过程中,一个年轻的工作人员被墙上的折纸机关图吸引。"这是...古代的齿轮传动原理?"他惊讶地凑近观看,"我大学学机械设计时见过类似的示意图!"范阳顺势拿出团队研发的简易灌溉模型,现场演示起来。当看到竹制齿轮精准咬合,带动水流缓缓转动时,工作人员们的态度明显缓和下来。

"这些研究确实很有价值,"为首的工作人员合上记录本,"不过相关手续还是要尽快办理。这样吧,我们帮你们联系文物保护部门,争取特批。"临走前,那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悄悄塞给范阳一张纸条:"我爷爷也是老木匠,他肯定喜欢这里,下次能带他来看看吗?"

风波暂时平息,但团队意识到正规化的重要性。老院士利用人脉联系上文物专家,苏晴负责整理申报材料,范阳则带着孩子们在庙内布置展示区。他们用折纸和竹编还原古代机关场景,在每个展品旁都配上童趣盎然的说明——比如介绍"木牛流马"时,旁边画着卡通版的诸葛亮和小推车。

展示区开放那天,正赶上大雪纷飞。尽管天气寒冷,前来参观的人却络绎不绝。一个小男孩指着复原的"指南车",拽着爸爸的衣角惊叹:"它真的会一直指向南方!爸爸,古代人好聪明!"不远处,几位外国留学生围着老人们学习编织毛线机关,笨拙的手法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夜幕降临,雪花依旧簌簌飘落。范阳站在庙门口,看着最后一批参观者离去。突然,他发现台阶上坐着个蜷缩的身影——是个衣衫单薄的流浪老人,正对着庙里透出的灯光发呆。

"老伯,进来暖和暖和吧。"范阳将老人扶进厢房,给他端来热粥和刚烤好的红薯。老人捧着碗,手却一直在颤抖。范阳注意到老人脚上的鞋子破得露出脚趾,二话不说跑回房间,拿出自己新买的棉鞋。

"使不得使不得!"老人慌忙推辞。范阳蹲下身子,像给福利院的孩子穿鞋那样,轻轻为老人系好鞋带:"天冷...脚暖了,心就暖了。"老人突然哽咽出声,浑浊的泪水滴在粥碗里,泛起小小的涟漪。

这天夜里,厢房里又多了一张临时搭起的床铺。老人们轮流照看老人,给他讲年轻时的故事。范阳则坐在油灯下,继续研究古籍。当他翻到"达则兼济天下"的字句时,望向熟睡的老人和守夜的众人,终于明白真正的智慧,不仅藏在古籍和机关里,更藏在这寒夜中相互温暖的人间烟火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