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员的话让客厅里的气氛瞬间凝固,周振海的脸色微微变了变,江辰的头埋得更低了,张妈则吓得捂住了嘴。
“带我们去看看。”林砚立刻说道,率先朝着书房走去。
苏晓紧随其后,路过江辰身边时,脚步顿了顿,轻声问:“暗格的位置,除了陈先生,只有你知道吗?”
江辰的身体猛地一僵,声音细若蚊蚋:“是……先生只告诉过我。”
“那锁被撬动的痕迹,你怎么看?”苏晓的目光依旧温和,却带着不容回避的压力。
江辰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只能任由警员领着,跟在众人身后走进书房。
书房的书架是嵌入式的,紧贴着北墙,警员移开最中间一排古籍,露出了后面的墙面——一块木板与周围的墙体颜色略有差异,边缘有明显的撬动痕迹,显然是被人强行打开过。
“这就是藏《南宋孤本》的暗格?”林砚伸手摸了摸木板边缘,上面还残留着细小的木屑,“撬动的工具应该是细长的金属制品,比如螺丝刀或者特制的撬棍。”
苏晓蹲下身,仔细观察着暗格内部,里面空荡荡的,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灰尘,灰尘上有明显的擦拭痕迹。“凶手偷走孤本后,还特意清理了暗格,说明他很谨慎,不想留下指纹。”
“林队,”另一名负责勘查通风管道的警员喊道,“我们在通风管道的另一端,发现了这个!”
林砚和苏晓立刻走过去,只见警员手里拿着一段银灰色的钓鱼线,线的一端打着一个精巧的活结,另一端则缠着一小块已经凝固的石膏。
“这段钓鱼线,和之前在排气扇转轴上发现的是同一种材质。”警员补充道,“我们顺着管道排查,发现管道在靠近走廊的位置有一个隐蔽的检修口,这个活结就是挂在检修口的金属扣上的。”
林砚接过钓鱼线,指尖摩挲着那个活结:“这是密室手法的关键。”
她走到书房门口,指着反锁的插销:“凶手应该是先在书房内杀害陈先生,偷走孤本,然后通过通风管道,将钓鱼线的一端系在插销的金属圆环上,另一端穿过管道,从检修口拉到走廊。”
“之后他走出书房,关上门,在走廊里通过钓鱼线拉动插销,让门从内部反锁。”苏晓顺着她的思路补充道,“反锁后,他只需要轻轻拉动钓鱼线,活结松开,就能将线从管道里收回,完美掩盖痕迹。”
林砚点头:“没错,而砚台上的石膏粉,应该是凶手为了固定钓鱼线的位置,避免拉动时偏移留下的。江辰,你三天前清理通风管道时,有没有发现管道里有钓鱼线或者石膏?”
江辰的脸色已经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没……没有,我清理的时候,管道里只有灰尘。”
“那你房间里,有没有类似的钓鱼线或者撬棍?”林砚追问。
“没有!我根本没有这些东西!”江辰突然提高了声音,情绪显得有些激动,“我没有杀先生,也没有偷孤本!你们不能凭这些就怀疑我!”
“我们不是怀疑,是在找证据。”苏晓轻声安抚道,“但目前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你有作案的条件。你熟悉书房的结构,知道暗格的位置,清理过通风管道,还有接触石膏粉的机会——古籍修复时会用到石膏,对吧?”
提到古籍修复,江辰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点了点头:“是会用到,但我最近没有碰过石膏,先生的工作室里才有。”
“我们会去检查陈先生的工作室。”林砚说,“现在,麻烦三位跟我们回警局,配合进一步调查。”
周振海皱了皱眉:“警察同志,我已经提供了不在场证明,为什么还要跟你们回去?”
“你的不在场证明还需要核实,而且你与死者有利益纠纷,是重要的嫌疑人之一。”林砚的语气不容置疑,“张妈,你作为第一发现人,也需要回去做详细的笔录。”
三人虽然不情愿,但也只能跟着警员离开。走出老宅时,暴雨终于小了一些,天边泛起一丝微光。
林砚和苏晓留在书房,看着空荡荡的暗格和那段钓鱼线,陷入了沉思。
“江辰的嫌疑最大,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林砚说,“他的情绪太激动了,像是在刻意掩饰,又像是真的害怕。”
“他确实有作案条件,但动机不够明确。”苏晓靠在书架上,目光落在散落的古籍书页上,“如果他只是为了偷《南宋孤本》,完全可以趁陈先生不备,没必要杀人。而且以他的性格,未必有这么缜密的心思设计密室。”
“你觉得周振海的嫌疑更大?”林砚问道。
“周振海的不在场证明看似完美,但太刻意了。”苏晓分析道,“他提到转让孤本谈了半年,却没人能证明他没跟别人提过,或许他背后还有同伙?”
林砚点头,指尖敲击着书桌:“不管是谁,都离不开两个关键点——熟悉老宅结构,并且知道《南宋孤本》的价值和藏匿位置。”
她拿起那半张被撕碎的古籍书页,上面只有几个模糊的字迹,像是“窑”“二十”“秘”。“这半张书页,应该是陈先生死前留下的线索,或许和孤本的秘密有关。”
苏晓凑近看了看:“‘窑’可能指的是某个窑厂,‘二十’或许是二十年前,或者某个与二十相关的地点。如果能找到另一半书页,或许就能解开孤本的秘密。”
就在这时,林砚的手机响了,是负责调查江辰住处的警员打来的。
“林队,我们在江辰的房间里,找到了这个!”警员的声音带着兴奋,“是一小袋石膏粉,还有一把小型的撬棍!”
林砚和苏晓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
证据似乎都指向了江辰,但苏晓总觉得,这一切太顺利了,像是有人故意把线索引向他。
“去江辰的住处看看。”林砚收起手机,眼神坚定,“真相,应该就藏在这些线索背后。”
两人走出书房,暴雨已经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但老宅里的阴影,却似乎更加浓重了。
这场围绕古籍展开的谋杀,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凶手?那本失踪的《南宋孤本》,又藏着怎样的秘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