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贞贞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拉着毕扬穿过庭院,径直去了章振的书房。一进门,行过礼后,她便像只欢快的小鸟般扑到章振书案前,语气雀跃地开始讲述今日在望湖楼的经历。
“……爹爹,您不知道,当时那李三多么可恶!多亏了毕扬姐姐!”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时的情景,尤其着重讲了毕扬如何轻描淡写地接下酒杯,又如何一指点得那李三抱臂惨叫,“女儿竟不知,毕扬姐姐有这么厉害的功夫!真是又利落又解气!”她说着,满眼崇拜地看向站在一旁的毕扬。
随即,她又转向章振,带着撒娇的口吻说道:“爹爹,毕扬姐姐帮了女儿这么大的忙,您可一定要好好谢谢她!一定要留她到中秋,咱们好好热闹一番,可不能让她这么快就回去了!”
她拉着章振的衣袖轻轻摇晃,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期待,仿佛已将毕扬视作了不可或缺的家人。
章振看着女儿,又看向静立一旁的毕扬,心中自然万分希望她能留下,却又不敢表露得过于热烈急切。
他压下翻涌的情绪,面上维持着长辈的温和与持重,缓缓开口道:“扬……毕扬侄女,你且放宽心。昨日我已修书一封,令人快马送往崇州,向你父母报了平安,也说明了此间情况。你既已到此,若想多盘桓几日,领略一下这越州风物,一切自有我来安排,断不会让你父母担忧。”
他略作停顿,观察着毕扬的神色,继续温言道:“想必你自幼在山中,也未曾在这等繁华州府过过中秋吧?两浙的中秋别有风味,湖上有放灯之俗,满湖星火与天上明月交相辉映,城中各大酒楼亦有鳌山灯会,舞龙舞狮,杂耍百戏,热闹非凡。不如……就趁此机会,体验一番,如何?”
章振的话,如同石子投入毕扬本已决心离去的心湖。
她原本想着,既然已知子期安然无恙地在京都家中,且他那封留书字句清晰,意思明了。
前约戏言,卿且忘之。
自己又何必在此徒增烦恼,不如归去,也全了彼此最后的体面。
可是,另一个声音却在心底微弱却执着地响起: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如章贞贞所说,过不了几日,子期很可能便会一同来到越州。这或许是唯一一个,能再次见面的机会,难道……自己真的要亲手斩断这近在咫尺的可能吗?真的要带着满腹的疑问和那份被轻贱的难堪,灰溜溜地逃回山中去吗?
章振看着毕扬脸上的神色从微微蹙眉心欲拒绝到眉梢间慢慢染上几丝犹豫和动摇,心知有戏,立刻趁热打铁,又细细描述起中秋佳节的诸多趣事,从精巧的月饼到绚烂的烟火,言语间充满了令人向往的憧憬。
说话间,他不动声色地朝章贞贞使了个眼色。贞贞何等机灵,立刻会意,松开父亲的衣袖,转到毕扬身边,亲昵地挽住她的手臂,软语央求道:“是呀是呀,毕扬姐姐,你就留下来嘛!中秋可好玩了,我们一起放水灯,猜灯谜,我让厨房做最好吃的蟹粉月饼!我向来没有姐妹,你若是走了,我一个人多无趣啊!”
毕扬纷乱的思绪被贞贞娇憨的打断,她低头看着贞贞充满期盼,灿若春花的笑脸,那份决绝的离去之意,终究是在这父女二人一唱一和的温情攻势下,软化了几分。她对着贞贞,缓缓展露出一抹带着些许无奈,却又不再那么坚定的浅淡笑颜。
时光荏苒,日子匆匆而过。
这几日,毕扬在章府的生活可谓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章振似乎总想弥补多年的亏欠,流水似的往履霜阁送东西,一会儿是首饰,一会儿是瓷瓶,一会儿是香料,一会儿是糕饼……件件精致,样样昂贵,堆在屋里,琳琅满目,就连贞贞来了都说比起自己的屋子都要讲究不少。
之前量制的秋装,也在章振的催促下被针线房日夜赶工,迅速制成送到了她面前。七八套质地精良、剪裁合身的衣裙,其效率让毕扬暗暗惊叹。
而章贞贞则生怕她无聊,每日不是拉着她在府中花园亭台间穿梭,指着各处景致说些趣闻,便是兴致勃勃地拖着她去最繁华的街市闲逛,流连于各色商铺之间,或是去瓦舍中听那些她早已耳熟能详的才子佳人,侠客传奇。贞贞早已耳熟能详,甚至能跟着说书先生一起念出台词,毕扬却只是安静地陪着,心思早已飘远。
但无论白日如何奔波,入夜回到履霜阁,毕扬总会挤出时间,在那方小小的院落里习上一会儿剑。
月色下,剑光如练,身影婀娜,只有在这个时候,她才能抛开白日里所有的精致与束缚,感受体内内息的流转,聆听剑锋划破夜风的清响。这短暂的时刻,是她与那个自由不羁的山野灵魂唯一的连接,是她在这座繁华牢笼里,为自己保留的一片向往逍遥的净土。哪怕只有一刻钟,她也必要练上一趟,仿佛唯有如此,才能确认自己仍是毕扬,而非被这锦衣玉食慢慢驯养的笼中雀。
……
时光如流水行舟,终究会将人送至终点。
转眼,便到了中秋前一日。
清晨的露珠还挂在墙角那几株马齿苋和荠菜的叶尖上,毕扬正拿着小瓢,细心地将清水浇灌下去,看着那片新绿在晨光中舒展,心中才觉片刻安宁。
“毕扬姐姐!”
章贞贞像一只欢快的云雀,提着裙摆小跑了进来。她今日显然是精心打扮过,穿着一身天青色的杭罗长裙,裙裾上用同色丝线绣着疏朗的兰草纹样,正是那日她在绸缎庄挑选的那匹料子。光洁的发髻上簪着一支简单的白玉簪,通身气质清雅灵动。
“姐姐,你看我今日这身怎么样?”她在毕扬面前轻盈地转了个圈,裙摆漾开柔和的弧度。
毕扬放下水瓢,看着她这身明显用了心思的装扮,点了点头,由衷赞道:“很好,清雅脱俗,”她见贞贞这般郑重,便随口问道,“是要出门吗?”
“哎呀!”章贞贞一拍手,恍然道,“瞧我,光顾着高兴,竟忘了同姐姐说了!”
她脸上瞬间飞起两抹红霞,带着少女的娇羞,声音也低了几分,“今日……今日是兄长他们回来的日子,船一早就能到港,我们这就去码头接他们。”说着,她便伸手轻轻推着毕扬往屋里走,“姐姐快别摆弄这些土了,快去换身衣裳,梳洗一下,我们这就出门!”
毕扬被她推着,脚步有些踉跄地往屋里走,心却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攥了一下,随即剧烈地跳动起来。
原以为是尚久的月圆,谁知竟提前撞破了晨光。
她一直以为,那个悬在心头、既盼又怕的重逢,至少要等到明日,容她有一整日的时间去筑起心防,或鼓足勇气。却不想,它就这样毫无预兆地,随着贞贞轻快的话语,骤然降临在今朝。
那一瞬间,连日来被刻意压抑的期待,如同被春风拂过的枯枝,悄然冒出嫩绿的芽尖。心底那片沉寂的湖,被投下了温润的石子,荡开一圈圈止不住的涟漪,清亮而微颤。她甚至能清晰地感觉到,一丝若有若无的、带着甜意的紧张,正顺着血脉悄然蔓延。
被章贞贞催得急了,毕扬也来不及细细梳妆,只匆匆换上了一身淡紫色缠枝莲纹的罗裙,如云的青丝来不及绾成繁复的发髻,依旧用那根绣着青空梨花的发带挽着,便同贞贞一道出了门,登上了等候在府门外的马车。
马车辘辘而行,驶向码头,两人各自掀开车帘一边,向外望去。
越州城的街道沐浴在金色的晨光里,早已苏醒,充满了节日前夕特有的欢快气息。路旁的酒肆茶楼早早挂起了红灯笼,小贩的吆喝声格外响亮,售卖着应景的月饼、桂花糕和各式果品。
零星的行人脸上多带着笑意,孩童举着新买的兔儿灯嬉笑跑过,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一种甜暖的、即将团聚的喜悦。
不一会儿,马车便在距离码头不远的一处空地上稳稳停下。毕扬见已抵达,下意识便想推门下车,却被身旁的贞贞一把拉住。
“姐姐,且慢!”章贞贞摇了摇头,压低声音解释道,“此时还不能下去。此次兄长和鹤尘哥哥是随官船走的运河,此番同船抵达的,想必还有不少随行的官员和官眷。我们坐着马车过来接人已是情分,但若贸然下车,在码头上抛头露面,反倒不合礼数,平白惹人议论。还是在车上等候更为妥当。”
她边说着,目光也忍不住投向窗外那繁忙的码头,眼神里流露出与毕扬相似的,混合着急切与不得不按捺的无奈。
毕扬闻言,只得收回手,重新坐好。目光紧紧地锁在窗外那停泊着数艘高大官船的码头方向,心跳,随着那水波轻轻晃动着。
时间在等待中仿佛被拉长。不知过了多久,在水天相接的朦胧之处,一个小小黑点闯入了毕扬的视线。她的呼吸下意识地屏住了一瞬。那黑点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缓缓移动,变得越来越清晰,轮廓也逐渐分明。
那是一艘体量颇大的官船。船身修长,线条流畅,高耸的主桅上悬挂着表明身份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船体漆成深褐色,显得沉稳而威严。船头雕刻着威严的兽首,船楼层层叠起,飞檐翘角,依稀能看到甲板上有身着统一服饰的官军和水手在忙碌。随着距离拉近,能听到船桨划破水面的哗哗声,以及风中隐约传来的号子声。
官船并未直接靠上最喧闹的民用码头,而是驶向了另一侧更为肃静,有兵丁守卫的泊位。船身缓缓调整方向,最终稳妥地停靠在坚实的石砌码头旁。巨大的缆绳被抛上岸,码头上等候的差役们迅速上前,熟练地将其紧紧系在巨大的石桩上。船舷与码头之间,搭上了宽厚的跳板。
几乎在这艘船停稳的同时,码头上的气氛也为之一变。原本有些散漫的差役们迅速列队,一些明显是官员家仆模样的人也纷纷上前,聚集在跳板附近,翘首以盼。整个场面井然有序,却又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与期待。
毕扬的心跳,在这一刻,与那最终停泊的船只一同,仿佛也骤然落定,却又在下一秒,被更汹涌的浪潮高高抛起。
他,就在那艘船上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