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校园论坛,一条加粗置顶的热帖突然引爆了平静。
《教授靠裙带?音乐系新来的洛老师真的有料吗》
帖子配图是洛凝站在讲台旁的侧影,背景里十几架古筝整齐排列。发帖人"清风雅韵"用看似客观的语气写道:"这位空降教授连硕士都没读完吧?据说靠导师推荐信才进的洛大。"
短短半小时,评论区已经炸开锅。
"听说她是走后门进来的,导师推荐信都是假的。"
"长得倒是好看,这年头看脸招老师也太离谱了。"
"昨天我表妹想调班,导员居然说'理解',这是心虚了?"
洛诺刷着帖子,眼神越来越冷。他迅速调出后台数据,IP追踪显示发帖设备来自图书馆307号终端机,登录账号赫然是[email protected]。
"林雅欣。"他轻声念出这个名字,嘴角泛起冷笑。
与此同时,洛凝正走在通往教学楼的林荫道上。两个低年级女生看见她,立即压低声音:
"你说她是不是真有什么后台啊?咱们系主任当年评正高都等了八年......"
"谁知道呢,说不定认识哪个文化局领导?"
她们看见洛凝走近,立刻噤声低头。洛凝脚步未停,只是轻轻整理了一下旗袍的领口,将那份微妙的情绪压进心底。
推开教室门,熟悉的松香气息扑面而来。她放下琴谱包,指尖轻拨一根琴弦,"5"音清越,音准完美。
"今天我们继续练《渔舟唱晚》。"她语气温和平静,"注意第三段的滑音衔接,要像水流一样自然。"
学生们翻开乐谱,有人偷偷抬眼看她神情。当她弹到第四小节过渡段时,忽然加入一段即兴变奏——原本平稳的旋律陡然拔高,左手揉弦如风吹竹林,右手轮指似雨打芭蕉,最后以一组清亮泛音收尾。
一曲终了,教室陷入短暂寂静,随即掌声雷动。
"老师......您是不是看到论坛那个帖子了?"一个戴眼镜的女生犹豫着开口。
洛凝合上琴盖,脸上浮现淡淡笑意:"看到了。你们觉得呢?"
"我觉得肯定是造谣!"前排男生立即反驳,"谁不知道您上次用《广陵散》镇住了那个挑衅的研究生?"
"可网上说从来没看到您有公开演出......"角落里有人小声嘀咕。
洛凝站起身,走到门口时忽然回眸:"下周三下午三点,市文化馆主厅,《高山流水》,我报名参赛了。欢迎来听。"
话音落下,她推门而出,留下满室怔然。
回到办公室,她取出一份市级古筝大赛报名表,贴上证件照,在参赛曲目栏郑重写下"高山流水"。封口时,她用火漆印章轻轻压下——一枚篆体"凝"字。
敲门声响起,是同系的李教授。
"小凝啊,我听后勤王姐说,林雅欣在教师休息室讲你坏话呢。说什么'都是人情世故,真本事没用'......"
笔尖在纸上微微一顿,墨迹稍稍洇开。洛凝轻轻吹了吹纸面:"那就让她亲眼看看,什么叫真本事。我不需要解释,但我必须赢。"
当天傍晚,教学楼渐次熄灯,唯有音乐楼三层西侧的练琴室仍亮着灯。洛凝独自留在里面,将《高山流水》分为五段:引子·云起、第一段·溪涧、第二段·激流、第三段·穿石、尾声·归海。每一段都标注了力度变化和情感层次。
弹到"湍流穿石"时,她反复练习一组连续泛音。指尖一次次触弦,直到皮肤微微发烫。她没有停歇,反而越弹越深,仿佛要借这一曲,把十年沉默都倾泻而出。
手机震动,学院信息技术老师发来消息:"确认了,帖子是从林雅欣常用终端发出的。"
洛凝回复:"谢谢,我知道了。"
她没有截图转发,也没有向校方举报,而是撰写了一封正式邮件:
致市文化馆赛事组委会:
洛城大学音乐院洛凝,已提交参赛材料,参赛曲目为《高山流水》,敬请查收。
第二天午休,音乐系休息室挤满了学生。林雅欣坐在沙发上高谈阔论:"说实话,有些人就是不懂分寸。评委都是业内权威,你以为报个名就能赢?"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洛凝拿着一张打印好的报名表,轻轻放在公告桌上。
"下周三下午三点,市文化馆主厅,《高山流水》,我等各位来听。"
林雅欣愣住,奶茶吸管咬在嘴里,一时忘了反应。
洛凝转身看向全屋学生:"我不靠谁的关系站在这里,也不会因几句闲话退下舞台。真正的音乐,经得起耳朵检验。"
她说完便走,背影挺直如琴弦。
当晚,论坛帖子下开始出现反转。
"楼上那位说人家没学历的,睁眼看看官网简历行吗?"
"人家参赛时都是戴着面具用艺名,怎么到你们嘴里就成了履历空白?"
"等着吧,周三我去现场,要是她弹得真的行,我当场道歉。"
最后一条回复是洛诺发的:
"到时候别哭就行。"
林雅欣气得摔了手机,又不甘心地打开直播软件。她刚点开摄像头,电脑突然黑屏。重启后,桌面多了一个"发言记录备份"文件夹,里面全是她这几天在不同场合的贬低言论,每一条都附带录音和视频片段。
最上面一行字写着:
"你说的话,我都记下来了。"
而在城市另一端的练琴室里,琴声未歇。
一个音接着一个音,如山泉奔涌,如松涛阵阵。
那是《高山流水》的最后一章——归海。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