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和叶凡缓缓地走着,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曾经无比熟悉的那个街角的饺子馆。那是一座三层的红砖楼房,在岁月的侵蚀下,它依然矗立在那里,却仿佛一位被时光遗忘的孤独老人,往昔的热闹与繁华早已消逝不见,如今徒留一片死寂,全然没有了人的气息。
曾经那扇老旧的木门,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和无数顾客的进进出出,如今却被一个冰冷坚硬的钢板门所代替。门框之间,封条紧紧地贴着,那封条上的字迹已然模糊不清,却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漫长的过往。仔细想来,这封条大概已经严严实实地贴了二十年之久,二十年的时光,足以让太多的事物发生改变。
涟漪望着那小黑屋的窗户,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曾经,这里的窗户或许还能透进温暖的阳光,如今却被红砖砌得死死的。而街面上原本被砸了改成饺子馆大门的窗户,也同样被红砖封堵,让人根本无法窥探到里面的景象。这一处处被封闭的空间,就像是被尘封的记忆,永远定格在了过去的某个时刻。
“嗯!叶凡,我有一个想法。”涟漪忽然站住不动,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你说呀!”叶凡急切地回答道,目光紧紧地盯着涟漪,心中充满了好奇。
“我想把你之前那个小院子买回来!”涟漪微微仰头,认真地说道。
“回顾过去用啊!为什么不买你这间小黑屋?”叶凡皱起眉头,满脸疑惑地问。
“这间已经买不回来了!”涟漪用低沉的语气感叹着,声音中透着深深的无奈和遗憾。此时的叶凡才反应过来,涟漪曾经生活过的这间饺子馆,在当初已经变成了拆迁腾退的产物。这座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建筑,此时此刻它虽然还在,但早已不属于可以买卖的房屋。
“那个小院子里有我们最开心的回忆,等我老了,买回来收拾收拾,种种花。再买一辆 GL8 停在门口,想去哪去哪,这就是我憧憬的美好人生。”涟漪一边说,一边闭上眼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仿佛那美好的场景已经出现在眼前。她继续说道:“春天,院子里的花朵争奇斗艳,我坐在摇椅上,感受着微风的轻抚;夏天,在树荫下乘凉,品尝着自己种的水果;秋天,看着满院的落叶,感受岁月的静好;冬天,躲在温暖的屋子里,欣赏窗外的雪景。这样的生活,想想都觉得无比惬意。”
“天啊!你居然把买我之前住过的房子当成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叶凡先是一脸震惊,迟疑了一阵后,又接着说道,“还行!我家之前那个房子在旅游区,位置还算不错。就算按每平米 10 万的高价来算,那房子的房本面积也就 20 平方米,还行!100 万,不是完全遥不可及,那就看看咱俩谁能先买回来吧?”
“那个 GL8 是什么?”叶凡皱起眉头,满脸疑惑地又问。
“就我家那辆商务车啊?”涟漪随口说道。
“天!你们家怎么那么爱买商务车,现在的是,之前咱们吵架时的那辆也是。”叶凡忍不住自说自话地唠叨起来。此时,涟漪并没有回答他,只是静静地驻足在楼栋口,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那个订在水泥柱上的塑料信报箱看着。叶凡的眼睛也不由自主地跟随着她看向那里。
那个信报箱他是认识的,记忆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往昔。大概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整个楼梯进行了粉刷工程,把信报箱同楼梯外延整体刷成了红色。在 20 年前叶凡来涟漪家玩时曾看到过它,那个时候它还是鲜亮的绿色,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仿佛象征着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而如今,岁月的痕迹不仅留在了信报箱上,也留在了他们的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旧的建筑和设施不断被改造和翻新,以适应新的需求和审美。然而,对于那些曾经熟悉这里旧貌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改变都可能勾起心底深处的回忆和感慨。
就像这个信报箱,颜色的转变不仅仅是外观的变化,更像是一种时光的见证,见证了他们的成长,见证了生活的起起落落。而此刻,他们站在这里,望着这个已经不再熟悉的信报箱,心中或许都在回想着那些曾经的美好与温暖。
“你知道当初你给我寄的信都会被邮递员放到这里面么?”涟漪转过头,目光落在那陈旧的信报箱上,轻声问道。
“不是被你妈妈放在饺子馆抽屉里了么?”叶凡一脸不解地说。
“嗯,你在国外时给我寄的三封信是被我妈妈从这儿拿走放在抽屉里的,然后她忘了告诉我。”涟漪微微低下头,神色略显无奈地解释着,“但后来我每次回家都先看看信报箱,怕自己错过了什么?”
“之后也没写过信吧?”叶凡皱着眉头问道。
“写过!”涟漪语气坚定地说。
“写过?”叶凡满脸疑问着,但马上又立刻说,“写过!对!我想起来了,应该是我去杨镇前或者是我们第一次吵架后好像是给你写过几封信的,但是我都没收到过回信,那几封信还留着么?”叶凡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急切。
“你回国后的信没了!可能是被我妈妈扔掉了吧?但内容我记得。”涟漪轻轻叹了口气说道。
“我写的什么?”叶凡迫不及待地问。
“你写的一首诗!”涟漪抬起头,目光中仿佛重现了那首诗的模样,回答道。
“哦!我想起来了!陆游的《钗头凤》!”当涟漪提及到那是一首诗时,叶凡的记忆仿佛在瞬间被一道强烈的光芒所照亮,往昔的种种画面如潮水般汹涌而来。
那是涟漪和叶凡的某次激烈吵架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那个“消失不解释”和“撅嘴不高兴”之后互相之间产生的深深误会。那次误会犹如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横亘在两人之间。那次的争吵激烈而又令人心碎,让叶凡觉得涟漪已经决然地和自己分手了。吵架之后,电话拨打过去,只有无尽的忙音;手机发送的消息,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丝毫回应;四处寻找,却始终不见那熟悉的身影。无奈之下,叶凡只能怀着无比悲伤的心情给涟漪写了那封信,信的开头就引用了陆游的那首饱含深情与无奈的诗《钗头凤》。
就如同陆游在诗中所表达的那种爱而不得、相思难解的痛苦,叶凡在写信的那一刻,心中也充满了对失去爱情的恐惧和对未来的迷茫。这封信,不仅是他情感的宣泄,更是他试图跨越误会、挽回爱情的最后一搏。
“当时我都不明白那诗的意思,我还怕我理解错了意思,到图书馆去翻书去找那诗的释义,但是没找到。我一直把信存着,后来被我妈偷偷扔了。”涟漪微微蹙着眉头,神色中带着些许遗憾说道。
“你妈是怕你太过伤心,就跟当初把咱俩合影都撕成一个人照片一样,我妈妈也做过相同的事。”叶凡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你去图书馆查干什么?用电脑搜索一下不就能找到那诗的释义了。”
“当时我哪懂啊!我的电脑又不好!”涟漪略显委屈地反驳道。
“搜索引擎搜个诗跟电脑好不好有什么关系!”叶凡提高了音量,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
“唉!反正当时我就是不会。”涟漪轻叹了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
“唉!也不知道我当时怎么会用那诗当信的引子,一语成谶了!”叶凡神情落寞地说道。
“什么?什么?”涟漪一脸疑惑,没有听清叶凡的话。
“我说一语成谶,就是随便说的一句话到后来成真了。”叶凡耐心地解释道,“好了!别想了!越想越堵!我问你个事儿行么?”
“你问啊!”涟漪毫不犹豫地点头应道。
“你不是说你不想像爷爷一样等到老的时候连想见姐姐都这么困难,你说过你不想后悔,对吧?”叶凡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涟漪,神情格外认真。
“嗯!”涟漪重重地点头。
“那这样,我们选择一个很长久的关系可以么?”叶凡的语气开始变得认真又严肃,仿佛在这一刻,他正与涟漪一同踏入一个未知却充满期待的领域,貌似开始和涟漪一起研究一种叫做“未来”的事情。
“这次聚会后我们可不可以是朋友关系,特别特别好的朋友,朝亲人方向发展也可以。“叶凡目光诚挚,语气诚恳地说道。
叶凡说罢,涟漪的话来的更快,“不行!那样就不能抱抱了!“涟漪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声音清脆而坚决。
叶凡当然直到涟漪这句抱抱的含义,他和涟漪在过去本身就是男女朋友关系且关系特别近。曾经的他们,花前月下,浓情蜜意,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每一个眼神交汇都充满了爱意与默契。此时的关系虽然没人知道也没有人认可,但在她的世界里此时和过去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或许她一直都在感受当年的感觉,那些温暖的拥抱,甜蜜的亲吻,以及相互依偎时的安心,都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底。
虽然叶凡的话说出不足 1 秒就遭到了涟漪的反对,但叶凡仍然坚定地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在他的思维里,只有那样的选择才能让他俩能长久地认识,而不会像之前一样毫无预兆地断联,让彼此在茫茫人海中失去联系,徒留满心的遗憾和无尽的思念。
“哎呀!等一会儿聚完会再说这个行么?现在那么开心的时候你要跟我研究这个!“涟漪皱起眉头,脸上写满了不高兴,声音中也透露出一丝烦躁。
无奈之下的叶凡,望着涟漪那不满的神情,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暂时将它们咽回肚子里,停止自己刚刚开启的言论。
“快走到市场了!“涟漪抬手指向前方,欢快地说道。
“嗯!你们家门口的这个市场我之前总来的,当时都成了习惯了,自家门口有市场不遛,什么东西都要跑你家门口这个市场来买,就是为了能碰到你。“叶凡的眼神中充满了温柔与眷恋,缓缓地述说着。
几乎没走到一个地方都能激起叶凡的某一段回忆。那些曾经独自徘徊在这个市场的日子,每一个角落都承载着他深深的期待与思念。街边的水果摊,飘来的阵阵果香,让他想起曾无数次在这儿驻足,目光急切地搜寻着那个熟悉的身影;嘈杂的摊位间,喧闹的讨价还价声,仿佛还回荡着他内心默默的呼唤。这些回忆在涟漪没回到自己身边时是痛苦的,睹物思人嘛,每一处熟悉的景象都如同尖锐的刺,刺痛着他的心。望着人来人往,却始终不见那心心念念的面容,那种失落与煎熬如影随形。
作者:赵同
斜杠青年,朝三暮四,比上不足,笔下有余,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怕折腾,才是人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1章 钗头之凤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