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朝廷

德元二十年十一月庚辰,皇后陈氏崩,上大恸,招魂葬于顺陵,时令诸王子于灵前服齐衰尽哀。

门下制曰:“皇后陈氏,少而婉顺,长而贤明,以赖姒音,动容礼则,赠谥章顺。”

因陈仙言崩逝,德元帝再是没了处理政务的心情,一应事务都交给了政事堂,或是说交给了刘千甫。

头七朝夕祭奠,哭声满殿,德元帝的子女,以及宗室子女跪于灵柩前。无不掩面哭泣,国母崩逝,礼法在前,谁也不敢在此时偷懒。

殿内,林怀湘跪在前位在灵柩下首处烧着纸钱,双眼哭红,他身后一字排开的则是皇子皇女。

诸人皆泣,林怀治就跪在林怀湘旁边,齐衰麻服加身,免去两位天之骄子往日的华贵。他也在哭,但更多是在哭白嫄和林怀清。

他们深爱的丈夫和父亲一直知道他们的苦楚,但并未严惩凶手,而是将其留在身边。

纸钱燃烧后的灰烬飘在空中,林怀湘看着前来祭奠的官员。官服褪下,殿中白茫一片。麻布孝服,额缠白巾。五品以上官员皆拜灵柩前。

这是陈仙言走后的头七祭奠,林怀湘再也哭不出来,母亲走了,那个强势逼他用功的人再也不在。他的心好似空了一块,官员祭完,又是中书令宣诰,林怀湘看向宣诰的那人。

麻布白衣,白巾裹额,俊美的五官透着疏离与忧伤,站至高位时,气势淡雅如兰,身姿比至庭兰玉树。念着诰书的声音如山间泉露,跟幼时教导他时的厉声不同。

在外官眼里,太子正听着祭文悲伤,这时的林怀湘看着刘千甫蓦地想起一句话:“想要俏,一身孝。”

“四哥,你再不停手火就灭了。”林怀治看林怀湘神情发怔,寻视线看去只能看到刘千甫。并未看到什么异样,于是好心提醒。

这种时候他就在林怀湘身边,若是出了什么错,弹劾太子时那些御史说不定也会捎上他。

被提醒的林怀湘才停手往火炉里丢纸钱,陈仙言离开了他,他背后的臂力又少了一双。他望向林怀治这个与他相差两岁的弟弟,见他双眼通红,泪痕犹在,此刻也是在为他母亲哭泣吗?

他还记得陈仙言对他说林怀清知道白嫄的死因,要是他不做这个太子,林怀清上位必除之。而他这个不继宗业的儿子也会在林怀清上位后被放其外地,一生流离,说不定还会死。

林怀湘收回视线,哭了几日的嗓子有些低沉:“六郎,我现在跟你一样了,都没有母亲了。”

“四哥的话让我不明白。”林怀治拿起一叠纸钱慢慢丢进火炉里。

火势蓦然上升,火舌舔舐着林怀湘俊朗的脸庞,他道:“怎么会不明白呢?阿娘死前,你不是去见过她吗?她跟你说什么了?”

“孝子奉母病榻前,章顺皇后虽在禁足,我身为人子前去探望病母,乃是天经地义。”林怀治道,“母子相见,还能说什么?”

众皇子自幼读礼法,尊儒法以君长为先,在礼仪方面德元帝对他们的教诲无不认真。故此林怀治面对林怀湘的质问,也只是拿孝义说话。

毕竟大雍明面上言孝治天下。

林怀湘冷冷道:“阿娘可不是跟你会有什么话说的人。”

“那四哥认为皇后会跟我说什么呢?”林怀治答道:“章顺皇后灵柩前,还是谨言慎行。”

林怀湘自知他从这位六弟嘴里套不出什么话来,旋即作罢。

哭奠完毕,诸皇子女起身离开。林怀湘扶着已大显怀身子不便的曲婉离开。官员面前他都拿捏着风度,虽然他对曲婉没有感情,但他知自己愧对曲婉,在外人面前他努力扮着一位好丈夫。

“皇后跟你说什么了?”德元帝负手望月而叹。

林怀治站在德元帝身后,垂眸答道:“母后见我时已气息游离,只是问我近来与其余王子功课如何,又......”说到此处,林怀治的声音低了下去,细听下还有抽咽:“又说到阿娘,说她一时糊涂,才犯此错。”

在这个时候若无悲色,根本不可能骗过德元帝。德元帝此刻问他,怕是在担心陈仙言死前有没有透露出林怀清的死因。

德元帝转身看着林怀治,见子泪湿眼尾心中不免动容,这身边人一个个都离开,他也快落个孤家寡人的地步,他对林怀治终究是喜爱大过愧疚。

喜爱也有,愧疚也有,两种情绪在心中沉浮,才弄出他这么个性子来。德元帝笑着揽过林怀治的肩,往榻边走,说:“故人已逝,六郎啊,事情就让它过去吧。你外祖家的亲眷,我让其追赠,后宫的事不要影响到朝堂。”

皇家最不缺的是什么,是空头爵位。

和稀泥太多,林怀治知道不可追紧,便揖礼应下:“儿子多谢父亲,政务繁忙,爹您也要注意龙体。”

说话间,父子已到榻边坐下,德元帝一向随性,放开了林怀治肩上的手,手肘搭在支起的膝盖上撑额道:“这些话我听了你们几个孩子说了几百遍,我都知道。我与贵妃给你相看了几门亲事,待皇后丧期满后,就抓紧挑一个把新妇娶进门吧。”

林怀治道:“我不娶。”

“别使性子了,老大不小的。你整天窝在你那个王府里面是藏着什么人啊?媳妇也不娶。”德元帝平易近人时非常近人,他对这个性子死犟的儿子无法用好话说,尴尬道:“死了都没人给你送终,出殡时连个哭丧的都没有。”

林怀治无奈地看了德元帝一眼,幽幽道:“儿子有病,不愿耽误娘子芳华。”

德元帝:“......”

在这种话题下的病自然不是普通的病,德元帝极为尴尬地来回摩挲着额头,良久后叹了口气,心想应该不是遗传的他吧?

这几个成人的儿子咋没一个正常的,林怀湘早年与男宠乱来这段时间才正常不少,林怀治又这个样子。偏生今年给臣子赐婚,好像没几个成功的。郑厚礼家那二小子也拒绝他,德元帝很郁闷。

他没去看林怀治那略有些悲伤的神情,最后宽慰道:“让御医好好看看,这......那就先搁下吧。”

这老爹也不知咋安慰你,只得咬牙道:“若是不治,届时我看看这皇子里有没有文静友善的孩子过继给你,这样就算死了也得有人哭丧。怀治,人老了就想子孙承膝,不想别的。”

林怀治见糊弄过去,就点头。德元帝疑心重,若是说出他与郑郁的事情,难免不会怀疑他与郑厚礼互相有勾结。

“前两日那何才文与徐深谋反一事,你是怎么看的?”德元帝似是无意般提起。

林怀治答道:“贼子反心,不顾人伦君父。何才文等食君禄却合谋造反,不以君父为先,若不严查怕会有更多相者揽一方势力,对抗朝廷。”

“今年这些事怎么那么多?”德元帝疲得很,“查出什么人都全部处死,包括江南那些参与这谋反案的人。”

林怀治皱眉道:“江南官场腐化怕是严重,查起来从上到下都不方便。”

德元帝看向林怀治,沉吟道:“怀治,身为君父,这不是我们该担心的。事情交代下去,自然会有人去查,至于这个结果,只需挑一个你喜欢的处理就好。过程从来不重要,因为你只负责结果和开头,若是事事亲为,你就会发现这个世道与你认知的不一样。”

“人皆存贪念,亦有不完美之处。”林怀治从来知道德元帝对于臣子的态度,却没想到他如此看待。

德元帝朗声笑道:“一条政策从中央到地方,每位官员都有自己的见解,我朝重谏官,广开箴言,可有时他们并不是为了这个天下好,而是就想揪出天子的错。想让帝王与他们一样,时时刻刻都犯错,天子一怒诛杀他们还有可能让其留名青史,于是就更拼命上谏。”

“殊不知,儒法孝义只是禁锢他们的枷锁而已,圣人可从来不会看这些书。皇家才是话语权的拥有者。”

真干起事来,帝王可选择的刀会比官员能选择的更多。林怀治答道:“儿子明白,何才文谋反一事御史台自会审查清楚。”

如今的御史台,徐子谅不在,是他和另外两个人说了算。德元帝的意思,是让他不要插手太多。

“我的六郎长大了,懂得为父亲分忧了。”德元帝笑着抚上林怀治的鬓,随后又看到他的眉眼,似是感慨:“你跟你二哥只有这双眼睛像,怀清就总是拿孝和礼法在前头说话,殊不知这些是压不住那群狐狸的。”

时间好似停了些许,林怀治苦笑着点头:“二哥孝友仁慈,我及不上他半分。”

德元帝面容也有些沉重:“仁慈有时好,有时不好,这个量永远拿不准。”发觉话题有些伤情后,德元帝听着风雪声,笑着说:“外面雪大了,你别走了。”

说罢就起身牵起林怀治的手走向书房,说:“来,跟阿爹下两局棋。”

林怀治看着德元帝的背影,心中是说不出的苦涩。小时候德元帝也很喜欢林怀清,但孩子长大,就不会是孩子,而是臣子,是一位将来要跟他分权力的人。

有刘千甫和陈仙言日日吹风,他对林怀清的芥蒂越来越深,最后深到默认儿子被毒害。

而陈仙言和白嫄又何曾不是这样,她们的一生都活在皇权下。

君欲其死,下必遵之。

德元帝给白嫄的祖父母等都追了官,又给在世的几位朝官都升官赐了男爵。

江南也是大雪纷飞,郑郁写好官员应奏给陈仙言的祭文,用纸糊糊好后,封好火漆,说:“如今这长安局势怎么样?”

杨立也写好自己那份跟郑郁的装在一起,答道:“朝廷让大查谋反一案的文书已发到崔山庆手里,是刘仲山亲自转下来的。章顺皇后崩逝,百官哭丧,我觉得依旧没什么变化。”

郑郁拢紧裘衣,思索片刻道:“今冬江南无忧,军饷赵贞国也挤出发了下去。如今刘仲山让崔山庆来查前头的军饷,那这赵贞国与马远就是瓮中鳖。”

“他俩胆子大,贪污军饷的事我已经安排好。”杨立说,“这林潜待在这里也时时想回长安,只可惜有人阻路。”

郑郁笑着给杨立斟好热茶,两人对雪景而谈。

扬州大都督府内,赵贞国实在气愤,朝马远喝道:“朝廷这又是发什么疯?要彻查何才文贪污的事情?!查来查去,会查到谁头上?”

查到他们头上。

“你别叨叨了!”马远站在屋内也是一脸烦躁,“文书是政事堂下的,政事堂谁说了算你不知道?”

这时赵贞国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咧嘴嗤笑:“狗日的刘千甫!他把我们卖了?凭什么?!他在江南干这么大一桩伤天害理的事情,到现在就想擦干净屁股了?”

“是局势乱了。”马远一声长叹。

赵贞国是个要死也要做个好死鬼的人,追问道:“什么意思?什么局势?长安的官场不是一向在他手里吗?他妈的!章顺皇后去世,他背后的太子就是棵摇钱树,他还能把不住什么局势?!”

马远说:“有人在我们身边捅娄子,长安那边也有。我和你逼他把军饷落在修葺房屋的款上,怕是惹急了他,更别说何才文的家产。”

“身边捅娄子那个肯定是郑砚卿,祸国殃民!那长安会是谁?袁维之都走了,还有谁斗着他?洛阳借粮这又什么好惹的?”赵贞国再也坐不住,拉着马远的袖子说,“这笔钱咱们一起干的,如今何才文死了,他想查,这是自报家门吗?”

“你就甭管长安是谁,我也不知道。”马远转身在赵贞国肩上按了下随后收手,悠悠道:“郑砚卿是袁维之的学生,刘仲山派他来却没有因洛阳一事除掉他,反而因我俩向他索要赈粮的事情,让郑砚卿躲了过去。如今这新法清丈已开始,可我听说江南还有世家在偷摸着顽抗,刘仲山势必推动新法,可这群世家不答应明里暗里给郑砚卿使绊子,就是给他使绊子,年前这事办不成,咱们就都得死。”

“那他直接下文书让我俩帮郑砚卿不就是了吗?”赵贞国无所谓地说,“何必绕这么大个圈子,搞得人心慌。”

马远皱眉道:“你怎么还不明白?是郑砚卿想干掉我们,他跟刘仲山又不是一个被窝睡出来的,早视彼此为仇敌了。刘相的意思怕是,让我们既要干好新法的事情,也要用谋反案除了郑砚卿。”

赵贞国面色一时为难,随后马远又道:“顶头上官嘛,都是这样,话说明了。来日事发就会被牵连进去,不如云里雾里让我俩从局势推断。”

“我马上回家把家里那些田给清出去,谁敢在此时拦我,我就砍了谁!”赵贞国已有些愤怒,“可军饷怎么办?”

对于这个官场同僚,马远实在可恨又可爱,不耐道:“反正是崔山庆查,把事情都推给何才文那死人就好。要是我俩不做好这件军饷的事,下场就是谋反啊。”

赵贞国走到案边喝了口水,而后大喝道:“他刘千甫敢!我们帮他办事,他还敢反过头咬我们?要是真惹急了,老子上京给御史台告御状,告他个狗日的毁堤淹田,大家一起死!”

马远上了年龄,这下子听得这话瞬间觉得周身寒风扑面,天旋地转,两眼一抹黑,身子不住往后栽去,一下子跌坐在地上。

“哎呀——”赵贞国见马远这从军数年的人弱不禁风,连忙跑过去扶起他,可见人傻愣愣的以为他中风了就把他往榻上拖,生拉硬拽好一会儿才把面色苍白的马远四仰八叉的摆在榻上。

赵贞国跪在他身边,用手顺着他的胸口,焦急道:“你这咋了?就算昨夜跟你的十几房小妾情深欢好也不至于吧?”

疑似中风的马远许久才缓过神来,气息微弱咬牙恨道:“你脑子里就别想......那些裆头里的事了,多想想朝局行吗?”

赵贞国一时打不过弯,还顺着他的胸膛,严肃道:“咱们手里可是有刘千甫那龟孙子许多事,你怕什么啊?!”

马远双眼紧闭,不住哀嚎:“我的好祖宗,好大哥。毁堤的事,是我们受刘千甫的命干的,可他背后的主子可是当今天子。”

赵贞国懵了,手也停住,这一刻他的脑子终于归位,遍体恶寒:“也就是说,要是我们捅上去,死的只会是我们?”

马远皱眉点点头:“老赵,毁堤淹田促新法,是圣上决心跟世家过不去,刘千甫这才做了他手里的刀。否则郑砚卿为何一来江南就砍了广陵、余杭县令,但圣上却没有任何问罪?因为这是他默许的,一切事情只有圣上默许,才有发生的机会,你我只能捂死这件事,不然九族一起死。”

马远到底滚在官场数年,一下摸出局势,他这下子是被逼到头了。

要不是张书意迟迟不出兵,让郑郁这么个人去了会稽,他那里能知道赵贞国与他伙同刘千甫贪污军饷的事,又恨刘千甫想借江南缺粮局势大乱除郑郁。可没想到郑郁通过徐深反过头把借粮的事推给他们,这才导致他们去逼刘千甫妥从洛阳借粮。

以为刘千甫跟他们是一条船上,殊不知长安那边有林怀治在里面混搅,导致刘千甫要崔山庆查账。

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马远懊悔不已,可俱为时已晚。

崔山庆彻查军饷,还要管着清丈田地,搜寻跟何才文一起谋反的人,实在管不过来,于是就丢了一些给浙东观察使郑郁做。

赵贞国得到马远的一番指点后,连忙回家把田地给抛了出去。又亲自在扬州周边的州县开始严查田地,谁在这个时候犯忌讳找他,谁就活不久了。

于是林潜找上了他。

林潜到时,赵贞国正对着一堆田账册犯难,看人进来,于是连忙收起。虽说林潜贬官,但他好歹还有些人脉在长安,毕竟这可是曾经的大理寺少卿。

“林贤弟,找我做什么?”赵贞国在江南这个大油桶里浸淫多年,虽比不上马远那样的心眼子,但还是对人客气。

谁也不会知道,你的同僚明天就升成什么官。

一朝为官,多的是朝承恩,暮赐死。

林潜自从离了长安那硝烟地,到了江南这鱼米之乡整个人都圆润许多,他勒了下腰带,坐下后笑嘻嘻道:“大都督安好,我呀来问问赵公你家里那些田,查清了没?”

“不是早就让人去查了吗?”赵贞国有些生气了,“你怎么......怎么还来问我?”

论官阶,赵贞国在林潜之上,可要论人精,林潜显然高一头,他道:“我要是真查清楚?还来问你?这田册对不上啊,你家清出来的是一万四百亩,可你家夫人递上来的文书却是九千一百亩。这差几千亩,你让我怎么办?”

赵贞国数日没回家,一下听见这个,顿时惊了,但还是瞬间反应过来回道:“现明,这种小事你还要来问我?”

现明是林潜的表字,如今这称呼起来,林潜知他有些不快,但还是笑着说:“缺了数,我总得问清楚不是?不然我能怎么办?我们都是为圣上办事,那里有大小之分?”

赵贞国一下被林潜的几问堵住,随即答道:“你等着,我亲自给你找找,你拿回去仔细核对,这休假的日子你也跑来。”

今日官员休假,这林潜才能从广陵跑到扬州来。

林潜捧着赵贞国的给的田册回到了扬州淮南节度使后的官舍里,他把田册递给崔山庆,随后转身关门出去。

“账册我也找来了,郑少卿你的意思是,他们真吞了军饷,占了田?”崔山庆展开那些旋风装样式的册子,细细核对。

郑郁答道:“崔将军,朝廷下文书要你追查军饷,清丈田地,还要将何才文谋反一案给算好。这桩桩件件是谁挑起的,你我心知肚明。”

崔山庆掀起眼皮看了郑郁一眼,淡笑:“郑少卿,朝廷的文书我自会遵从,可赵贞国的事是否还要商量一下?”

“如何商量?”郑郁微笑着反问,言语轻柔,“田册都在这里了,赵贞国侵占田地违拗国策,军饷的人证账册我这里也有从何才文家中搜出来的证据,他俩连军饷都贪下,至于这谋反。”

说道此处,郑郁语气停顿少顷,随后又继续:“崔将军,你是刘相推举来的江南,任淮南节度使,是一方大吏。四年任期一到,这入阁拜相的日子也就到了,将军你办不好这件事,可就是辜负了刘相对你的期望。”

来江南前,刘千甫对他说的话他还记在耳里。

刘千甫,刘仲山这个人,只要你不跟他对着干,在你要什么求到他门下时能帮你的总会想着你,故此朝廷跟着他的人不在少数。

不为别的,富贵险中求,有钱有权的日子谁不向往?跟着清流员派是只有饿死,况且刘千甫头上还有一个天子撑着。

崔山庆听见这话犹豫了,他身后的书架还搁着昨夜从长安来的密信,是刘千甫亲自写的。要他不留余力,彻查军饷贪污,若是时机得当要这两人参与进谋反案中。

“期望不期望的,我也谈不上,这事我会查,既然郑少卿担着监察一事,你我也就听他们说个明白吧。”崔山庆卷好田册说道。

赵贞国与马远万万没有算到,刘千甫还给了崔山庆一封密信,让他除掉自己。刘千甫最讨厌的就是不听话的人,崔山庆很听话,郑郁也是,在江南事态没有平稳之前,刘千甫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而军饷这件事,被御史台告发出来,就总得有人背锅,这个锅不可能是刘千甫背。

郑郁道:“万事都好说话,只要不牵连到刘相。既如此那就立马下公文,抓捕二人立即提审。”

崔山庆却道:“不着急,事慢慢来,先把赵家的田弄干净,长安那边也还等着查呢。”

“将军是主事人,您老都这样说了,我也不好反驳什么,田地的事我再去看看,您老先忙。”郑郁说罢就起身离开。

崔山庆虚礼地送他到门口,继而转身写好密信,叫来判官吩咐:“把信送到刘相手里,看看是不是这么个意思,顺便盯着赵贞国等人,不许他们做出任何扰乱江南官场的事。”

从方才的对话中,他明白马远等人或许想对郑郁下手,既然这田地还未弄好,那就不能在此刻让他出事,刘千甫的信中还说让他多与郑郁往来。

那他就不能违背这个意思。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0章 朝廷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