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章 破局

第二十一章破局

夜校的灯光和沈玉竹的话语,像在史今封闭的思维里凿开了一道缝隙。他开始意识到,所谓的“量化”和“效率”,并非是要他把活生生的人变成冰冷数字,而是要找到衡量工作好坏的那把“尺子”。这把尺子,必须公平,必须能真正反映出工作的价值。

他不再对着白纸发呆,而是重新拿起了仓库的领料记录本。这一次,他不再只看物资名称和数量,而是开始琢磨记录背后的规律。他发现,领料最频繁、最耽误时间的,往往不是那些大件设备,而是像密封圈、特定型号的螺栓、保险丝这类小零件。因为它们种类繁多,摆放分散,寻找起来耗时费力。而且,车间工人为了省事,常常是一次多领,囤积在自己工位,造成仓库库存不准,其他急用时又找不到。

一个问题清晰地浮现在他脑中:如何能让大家最快地找到最常用的东西?

他想起了在部队时,弹药箱的码放绝非杂乱无章,而是严格按照战时取用顺序和频率来规划。最常用的手榴弹和步枪弹匣,永远放在最顺手的位置。这个朴素的道理,似乎也能用在仓库里。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成型。他需要数据支撑。接下来的几天,史今做了两件事:

第一,他利用夜校学到的“ABC分类法”皮毛,对过去三个月的领料单进行粗略统计,将零件按使用频率分为“常用”、“次常用”、“不常用”三大类。

第二,他做了一个更“笨”但也更直接的调查。每次有工人来领料,他递上零件后,都会看似随意地多问一句:“老师傅,找这个东西费劲不?您觉得放哪儿最顺手?”开始工人们还觉得奇怪,但看史今态度诚恳,也就都乐意说上几句。“这个要是放门口就好了”、“那玩意儿一年用不了两回,搁最里面就行”……这些朴素的建议,被他一一记在心里。

沈玉竹偶尔晚上路过仓库,看到里面亮着灯,会走进来看一眼。她不再主动提建议,只是看到他趴在桌上对着单据归类,或是在货架间比划测量时,轻声说一句“别太晚”,或是将一瓶热水放在桌角。这种无声的支持,比任何指导都让史今感到安心。

半个月期限将至的前两天,史今的方案终于有了雏形。它不是一份充满专业术语的报告,而是一张他自己手绘的仓库区域重新规划图,以及几条简单明了的新规矩。

恰在此时,一个突发事件给了史今验证想法的机会。

这天下午,铸造车间的核心设备——一台大型中频熔炼炉的液压系统突然失灵,炉体无法倾转!通红铁水困在炉内,情况万分危急,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一炉原料报废,更可能导致设备永久性损伤。

经沈玉竹和技术员初步判断,是主液压缸的密封组件爆裂,需要立即更换。但这种进口密封件库房没有备件,必须立刻去市里采购。

“型号很复杂,是一套组合密封,尺寸精度要求极高,不能有任何偏差。”沈玉竹拿着图纸,眉头紧锁地对闻讯赶来的赵东升和王大海说。

采购科的人面露难色,担心买错型号责任重大。

“我去吧。”史今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他走上前,目光平静,“这套密封件的型号和安装示意图,旧备件库的档案袋里有存底,我这几天整理仓库时刚好看到过,已经记下了。”他摊开手掌,上面清晰写着一串代码和关键尺寸。

他的准备充分,让众人都有些意外。赵东升看了他一眼,果断下令:“好,史今去。厂里派车,务必准确、最快速度带回!”

史今却没有立刻动身,他转向老马:“马师傅,麻烦你现在去把B区货架最里面,那个标着‘液压密封-急’的黄色工具箱拿到车间去。”

老马赶紧照办。当那个沉重的黄色工具箱被打开时,沈玉竹眼前一亮。里面不仅是各种规格的O型圈、密封垫,还有专用的安装工具、液压油以及一本手写的常见液压故障排查要点——这正是史今根据近期领料频率和工人反馈,刚刚归类准备的“液压系统应急包”。

“太好了!有这些基础密封件和工具,我们可以先尝试清理油路、更换辅助密封,为更换主密封争取时间,也能更精确地判断损坏情况!”沈玉竹立刻组织技术工人行动起来。

史今则跳上吉普车,赶往市区。他往返用了近三个小时,当他拿着准确无误的新密封件跑回车间时,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更换工作迅速展开,一场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事故被化解于无形。

车间主任王大海长舒一口气,用力拍着史今的肩膀:“史保管!真有你的!要不是你那个应急包和前期准备,我们抓瞎的时间就长了去了!”

赵东升站在一旁,看着气喘吁吁但眼神沉静的史今,又看了看那个发挥了关键作用的黄色工具箱,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淡淡地问:“这就是你方案里想体现的东西?”

史今稳住呼吸,朗声回答:“报告厂长,这是一部分。我的想法是,让仓库从被动领料,变成能主动为生产应急、提速的第一站。”他简要阐述了他的构想:按使用频率重新布局货架、建立关键设备“应急配件包”、推行“以旧换新”减少浪费、制定清晰的领料流程和内部响应时限。

没有华丽辞藻,每一条都扎根于实际,直指痛点。

赵东升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旁边的铁架。片刻后,他开口:“嗯。方向抓得准,思路是活的。比预想中务实。”他话锋一转,“但想法落地需要细节。你的区域规划图,时限的具体承诺,如何确保‘以旧换新’执行到位?这些,需要更扎实的数据和更周全的规则。”

“是,厂长!我明白,回去就细化方案!”史今大声应道,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类似于完成一次重要任务后的成就感与干劲。

下班时分,史今还在仓库里对照着草图修改方案,沈玉竹走了进来。她没有带饭盒,只是像往常一样,将一瓶热水放在桌角。

“听说,你今天又立了一功。”她语气平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史今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就是正好准备到了。还是你说的对,得找到方法。”

“方法是你自己找到的。”沈玉竹看着他桌上那张画得密密麻麻的规划图,轻声说,“赵厂长说得对,细节很重要。但最难的一步——找到正确的方向,你已经做到了。”

她的话像一阵暖风,拂过史今疲惫的心田。他抬起头,看着灯光下她清秀而专注的侧脸,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在胸中涌动。他想说些什么,却觉得任何话语都显得苍白。

“天不早了,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吧。”沈玉竹说完,对他微微颔首,便转身离开了仓库。

史今望着她消失在门口的背影,心里既充实又泛起一丝淡淡的怅惘。他知道,自己终于在迷雾中踏出了一条小路。而这条路上,是否有她并肩同行,是他此刻内心最深切的期盼与不确定。新的大门已经打开,门后的世界,必然伴随着更大的挑战,也隐藏着未知的机遇。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