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2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手指轻轻敲桌面,王弗撑着脑袋发了好长的呆。

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她刚一回过神,房门被推开了,苏轼迈进来。

“你上哪儿去了?”王弗纳闷地问。

苏轼嘴上来不及马上回答,他两只手扣着发烫的砂锅沿,砂锅镇在桌子上的空位,他才触电般地弹开双手,摸自己的耳垂降温。

“我熬了粥啊。”

说着他揭开砂锅盖子,一小锅精细慢熬的淮山红枣小米粥呈现在眼前,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原来是去熬粥了,王弗抬头望着他,顿了一瞬,“我不吃也无妨的,都习惯了。”

“饿了要吃。”苏轼纠正,将勺子递给她,“这个不油腻。”

王弗接过勺子,用勺背在粥里搅动散热,舀了一勺起来。冬天冷得快,她轻轻吹了一口,放进嘴里品尝。小米清香满溢,淮山入口软糯,甘甜可后,暖呼呼的。

“好吃吗?”

苏轼出声问,他心里其实拿不准,自己没尝过,为了尽快煮好,火烧得有些大,其实小火慢熬出来的小米粥的品相才是最佳的。

“好吃。”王弗点头,勺子去舀新的。

苏轼松了口气,脸上微微欣慰,喜欢吃就好,就怕她不吃,他就真没辙了。他往桌下看,顺手将炭盆推到她脚边。

他起身走向喜床,俯身理好床上的被褥,然后解下身上的外衫放好,上床睡到了里面。

好一晌,王弗禁不住打了嗝。

她自觉失态地捂住嘴,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她会打饱嗝。上一次这样饱是什么时候?记不得,那大概很久远的事情了。不知不觉间,桌上这一小锅粥她竟然吃了大半,还剩下的实在吃不下了。砂锅里的惨粥放在新房里不大体面,她局促地起身,想将砂锅端去灶房,却听见喜床上传来声音:“就放那里吧,明早紫烟会来收捡的。”

“嗯。”放下锅轻声应。

“过来歇息了。”

闻言,王弗心跳漏跳了一拍,她拘谨地走过去,呼吸略缓。走到床边时,苏轼从里侧挪了出来,给她让出位置,“你睡里面。”

她点点头,没有多想,褪下身上的大红外裳,脱鞋上床,慢慢往里面挪动。当被子盖在身上时,她才发觉被窝里是暖洋洋的,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苏轼吹灭了烛火,房间里瞬间暗了下来。她感觉到床陷了一些下去,他躺到了旁边。本来困意是很足的,坐在桌边等的时候都差点睡着了,但肚子吃饱之后反而困意全无。她平躺着,抬头呆呆地望着漆黑一片的床架顶部,脸上终于掠过一丝欢喜。

就像她说的一样,眉州苏轼惊才绝艳,闲来父亲常与她谈起,少女芳心萌动。但闺中自有规矩,得闻其名,不见其人。后来她偶然间听闻,苏轼常在中岩书院外的山水间读书静坐。那一日飞来凤花开,她有意无意地带着丫鬟过瑞草桥,游山朝庙,在湖畔花丛间,竟然就真的看见了。

少年英气,品貌非凡。除了眉州苏轼,天底下不会再有第二个人如他一般。

书上有佳偶天成之说,姻缘就来得这样巧妙,因为同拟了“唤鱼池”,父亲深以为他们是良配,父亲同苏伯父订下他们的婚事那天,她欢喜得无以复加,那是她这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光。

但今天却不好,她藏在大红盖头下,却能感受到从他来家中接亲时到拜堂,一直一言不发,冷若冰霜。她曾经隔着屏风偷听过父亲同学子们讲学,眉州苏轼起座,洋洋洒洒,口若悬河,在学子中间最负盛名,最自信洒脱。绝不是今日的模样。

只有一种解释,这场姻缘并非他期许的,大概他早就心有所属,又或许志存高远。

她一个人在婚房的喜床上枯坐了两个时辰,心一直惴惴不安。她想,满心满眼未必换到满眼满心,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她的一场空欢喜罢了。她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果真如此,那就自求休书一封,早早还家,不耽误他的前程。

可从刚刚这一切看来,事情尚有转圜的余地,似乎不是她想的那样。

王弗微微偏了一些头,用余光去瞥他,房间里光线太暗,这个角度是看不清了。她并不想看清,只是想确认一下他是否真的睡在旁边。

苏轼却说话了:“除了粥,你还喜欢吃什么?”

王弗愣了一下,“没有特别喜欢吃的,只是畏油,我胃口从小就不好,无需费心的。”

苏轼沉默片刻,又问:“那你身子如何?”

“应当还好,只是偶尔染风寒,但服药会很快痊愈,别无他疾。”

他轻轻应了一下,然后声音和缓地说:“我爹我娘都甚好相处,父亲宽慈,母亲甚是知书达理,惟有弟子由尚且顽劣,但心性纯良。往后如若你思念家中亲属,可随时跟我说,我带你回青神省亲。”

王弗听进去,“好。”

……

日上三竿,苏辙起床在院子里伸了个懒腰,远远看见一道熟悉的身影,是苏轼,他又钻进了灶房。

昨天夜里那口粥没吃上,他惦记了一晚上,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在喝粥,咬到一小块红枣皮,怎么咬也咬不烂,早上清醒过来才发现咬的是嘴皮。哥也太小气了一些,分他点怎么了,他们可是亲兄弟,兄弟之情大于天!竟然吃独食!

他后脚就跟了进去。

厨娘已经在准备晌午的饭菜了,灶房里烟气缭绕,苏辙一眼就看到他哥在案板前切菜。

有厨娘在劝:“二公子,这些吩咐我们下人来就可以了,将来二公子可是入开封府考功名的,岂能下厨烧菜?传出去有损公子声名。”

苏轼摇摇头,“无妨,你们照旧即可,我自己做些小菜。”

厨娘拗不过,只能转身悻悻作罢。苏辙跨过门槛走上前来,搓着手,喜滋滋地问:“兄长,你又要烹什么好东西?小弟今日总能讨一些了吧?”

苏轼切菜丝的同时抬头看他,“河东先生的《封建论》背会了吗?父亲说好今日要查你的。”

“哎!”苏辙闻言大惊失色,猛地一拍脑门,“兄长提醒得是!我差点忘了这茬了!”

随即迈开步子就往回跑。他原先是打算踩着死线再颂记的,可谁承想,兄长大婚前忙着替他布置,昨日又随兄长接亲,喝酒还喝大了,全忘得干净了!

苏轼移回目光,利索地继续切丝。切了青菜丝,再细致地切韭菜、蕹菜、萝卜,整齐地垒了一大盘,放入蒸屉最高层稍微温一温。

午饭上桌,琳琅满目地摆了一大桌子,鸡鸭鱼肉齐全,苏家虽不是钟鸣鼎食之家,但衣食尚且富足。

苏家人围坐在一起,程夫人面含微笑地打量着新妇,温婉贤淑,闺英闱秀,她甚满意。

苏辙眼神躲避着走进来,他暂时不敢看父亲,先朝桌上陌生的女娘揖礼,“弟苏辙,见过嫂嫂。”

王弗颔首,“见过叔郎。”

“你兄长呢?”苏洵问。

苏辙心紧张地一跳,怯声说:“应该快来了吧。”

他在心里狂喊:不要想起来!不要想起来!不要想起来!

只要撑过这顿午饭他就溜出去,夜里再偷偷回来,熬个大夜把《封建论》给记住。柳柳州实在太过分了,文章写那么长,就不考虑一下他们后世者会被长辈逼迫背诵的吗!

“没规矩,成家的人了,还要让我们一桌子人等,”苏洵轻斥了一声,随即挥手示意大家,“动筷子吧,不等了。”

苏辙如同得到恩赦一般,长长地出一口气,拿起了筷子。父亲常教他们,食不言,寝不语,既然吃着饭,父亲总不会抽背他吧?他嘴里嚼着饭菜,再背诵《封建论》,那多不雅啊。

他利索地夹菜、扒饭,使自己的两腮始终保持鼓起来的状态。

程夫人看了一眼坐在她旁边的王弗,发现她吃得有些拘束。这可以理解,初来乍到,面对一桌的生人,难免有所顾虑。是以,程夫人夹了一筷上好的炖肉放进她的碗里。

“弗儿,往后我们自是一家人,不必拘谨。”程夫人说。

王弗拿碗接过肉,微笑颔首,“谢君姑。”

只是她拿这块肉有些没辙,瘦肉她尚且难以下咽,这块半肥半瘦,看见肥的这一面直让心胃里酸水翻沸。

但肉是君姑给她夹的,君姑是长辈,君姑见她拘谨,怕她吃不到好东西,特意替她翻找的,长辈的一番心意她不好辜负。

犹豫再三,她用筷子夹住肉,心一横,准备生生咽下去。

就在这时,房间外传来了脚步声,苏轼跨过门槛走进来,双手不空,一手端着一个盘子,坐到了王弗旁边的空位上。

苏洵喝酒,睇了他一眼,“我当你不吃呢,没规矩。”

苏轼放下盘子,立马弯腰揖礼,“叔父叔母,父亲母亲,轼来迟了,请见谅。”

叔父手一抬,爽快地说:“自家宴而已,没那么多繁文缛节,子瞻,快动筷子吧。”

叔母抬眼打量对面这一对新婚夫妻,甚觉养眼,眉眼不禁弯起来,“子瞻,新妇贤淑娴雅,与你正是良配,可切莫辜负啊。”

“轼谨记。”苏轼含笑点头。

而后将带来的两个盘子推到王弗面前,揭开,一盘是整整齐齐码好的菜料,翠绿的色泽,令人心旷神怡,光看着就能解腻。

而另一盘盛的是垒在一起的冒着热气的春卷皮,饼皮薄若蝉翼,大若茶盘,柔腻绝伦。

他还带了一小碟蘸酱,轻轻推过来。

“是肉酱和豆酱,咸辣,若不喜欢也可以不蘸,揉面的时候放过盐。”他用小到只有她才能听到的声音说。

王弗轻应了一声,夹起一张薄薄的春卷皮,再往上面加各类菜料,包在一起,蘸了一点小碟的浓酱。一咬,酱香入口,饼皮柔韧有嚼劲,菜料香脆爽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菜料因为用温气蒸过,不至于太生太寒,仍然脆口,恰好好处。

她继续蘸小蝶里的酱料吃下一口。

苏轼微微抿唇,无意间瞥到了她碗里的那块肥瘦相间的肉,略一想就猜到了什么情况,随即拿起筷子,不着痕迹地将块肉夹进自己碗里。

苏辙正大口大口地吃着东西,猛然瞥见嫂嫂手里的春卷,伸长了脖子往这边瞧,瞬间恍然大悟:“兄长,原来你进灶房是给嫂嫂做春卷啊!昨天的粥该不会也是给她熬的吧?好香啊,我也要吃!”

说着他伸出筷子要盘子里的夹春卷皮,却被苏轼伶俐地用筷子挡掉了。苏辙毫不相让,这一次,他说什么也不会再放手了!

眼看就要挡不住苏辙的进攻,苏轼抬头看向苏洵,“父亲,还记得前些日子让子由记《封建论》吗?饭后切莫忘了抽背。”

苏辙:“……”

苏辙:6

晚点还有一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12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