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陵越这般逼着对视,芙蕖一下被陵越眼中的那种坚决和沉稳击中了。
犹豫之言,就在口中。
但又想得陵越之言不无道理。
最终还是站起身来,冲着陵越点了点头:“...那大师兄随我来吧~”
陵越放下双手,直起腰来,紧随其后。
此刻已经很晚了,整个天墉城安静得几乎叫做是掉根针都能听见响动。
到处都是黑黢黢的一片。
唯有守卫弟子头顶上的灯还在昭示着黑夜中仅存的一丝活气。
也许是因为巫蛊之术的名头实在太过响亮,即使是无比熟悉天墉城的陵越,也在这样的黑夜中,感觉到了丝丝凉意。
前往芙蕖住处的途中,经过了藏经阁。
瞧见那描金的牌匾,再瞧了瞧在打着哈欠的守卫弟子,以及藏经阁各处门窗的方位分布,陵越再次按照陵阳的描述在脑海中还原起了案发经过。
白日里,他虽然也的确是这般去还原,但始终还是担心那些守卫弟子会看出什么来,便对这藏经阁是匆匆的一瞥。加之,白天终究是白天。而案发是在黑夜。大环境的不同,也会造成对一些情况的误判。
这会儿,那些守卫弟子哈欠连天的,恐怕是什么都不会发觉的。
再说,处于暗处的他和芙蕖,是能够明明白白看见处于亮处的他们,但处于亮处的他们,却未必能够看见他和芙蕖。虽说距离有点远,但也应该还是看得见有一点点模模糊糊的人影的。
如此,在空旷的地方使用迷香一类的东西,究竟是怎么把守卫弟子放倒的?
若是密闭的空间,倒还有可能。
陵阳也说过,并未发现迷香的痕迹。
并且,这些守卫的弟子坚称他们是被风吹倒的,而不是晕了过去...
这...
天墉城中,何时有过这么大的风?
连人都能吹倒?
再说,陵阳明确说过,去藏经阁做守卫的,是最初级的执事弟子,即新晋执事弟子。
这类执事弟子,在天墉城中,最差也是乙级的程度。
且陵阳还提到过,天墉城中这种轻道法,重剑术的形势。
那么这晋升到乙级的弟子,可以完全推测的是,其剑术,或者说是其武力,都还算得上是勉强能够看看的。
长久的习武,在面对如此劲风的时候,就那么任由自身被刮倒?
这...
不正常。
最正常的反应应该是立刻就把手中的剑插在地上,半跪下来,将重心降低,减小被吹走的可能性。
而他们却没有这么做...
这就有些...莫名了。
他们还坚称他们是清醒的。
他们...又到底是不是清醒的呢?
这...
还有这处在屋中的烛火,又是怎么熄灭的?
在天墉城中,譬如剑阁,天烨阁等这类重地,到了晚上是会一直亮着灯的。
除了外间会有灯而外,内间也会有灯。
外间的灯,是为了给守卫弟子照明,以及方便他们换班,和让整个天墉城看上去明亮。
内间的灯,看房间大小,但一般都会留下足够的光亮。
一般来讲,这些重地的对外办公时间是在上午的辰时和巳时,下午的未时和申时。其余时候,若是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是不会办公的。也就是说,一天当中,除了辰时、巳时、未时、申时这些时候,重地是有主事人的而外,其余时候,都只是留着灯罢了。办公的时候,所有的门窗都要全部打开,无论是什么天气。这是表示广开言路和此时此地是对外开放的办公时间。而待得休事的时候,则会关闭门窗,除非还有人在。
剑阁那里,红玉姐一直都在。
但因为剑阁的特殊性,剑阁一直都是闭门谢客的。
若是要寻人,需要敲门,待得红玉姐来开门才行。
且剑阁是执剑一脉的弟子才能进入,遂那处算是法外之地,不用去思索问题所在。
而藏经阁这处,还是按照天墉城中的办公和休事时间规定在执行的。
除非是有人需要进入藏经阁,才会在休事的时候由执事弟子来开门。
待得人进去之后,大门是会由执事弟子关闭的。
进了大门之后,就是沿着整个藏经阁修造的攀在墙壁上的楼梯。
藏经阁的楼梯沿着整个藏经阁盘旋而上。
所以才是单向行驶的。
来到某个楼层的大门前,那里会有一个平台,那就是短暂站立的地方。
从那里推开门,就能进入某一层的藏经阁。
出来,也只有这么一道门。
也就是说,来来去去的,都是单一方向的行走。
加之,那个时候是在晚上,是在休事的时间,那么窗户和门都应该是关闭着的。
就算屠苏和肇临进去了,至多不过把门打开罢了。
最多再开几扇窗。
但为何偏偏开的是背对着他们的窗户?
再说,若真的有大风刮来,也不大可能把处于藏经阁内部的蜡烛吹熄。
一者,藏经阁的门窗都是从内向外单向打开的。
也就是说,如若真的风很大,最多得到的结果就是把门窗吹来摔回原处,即吹来关上。
二者,天墉城内的蜡烛不是普通的蜡烛。普通的蜡烛也经不起这么没日没夜的消耗。
天墉城这边的蜡烛借鉴了长明烛的制法制作而成。
这是天墉城内部的工匠做的。
一只蜡烛可供七个昼夜的消耗。
后来,有过改良,为其增加了一个灯罩和可供调整的风门。
确保蜡烛在燃烧的时候,不会因为风而使得火焰跳跃,致使伤害眼睛,以及确保蜡烛的消耗时间更长,完全可以达到一只蜡烛供十四个昼夜的消耗。
那些更换蜡烛的,并不是天墉城内部的弟子,而是工匠。
在这种情况下,蜡烛居然被风给吹熄了?
这也...
因为这种蜡烛是被特制的,而这种特别的制法还是跟陵墓里面的那种蜡烛学的,多多少少有点儿不太好,遂此事基本上没人知道。
这些弟子皆以为天墉城灯火通明,是因为工匠们一直不停地换蜡烛所致。
加之这些蜡烛中还有一种原料,叫做人鱼膏。
这东西来的残忍,遂也隐晦不提。
那些供长久照明的蜡烛,确实算不得很干净,但有用,也就行了。
至于分发给各处的那种蜡烛,仅供普通照明使用的,倒确实就是在山下的商铺中采买的普通蜡烛了。
当时的守卫弟子,见到烛火不够明亮,为屠苏和肇临多点了两盏蜡烛,这个比较正常。
那种长久照明的蜡烛所做的灯,一般都挂在房梁上,虽然燃烧的时间长,但因为距离地面的矮几远,若是要在藏经阁去默书的话,确实需要点上烛台,如此才能获得足够的光源,看清书上的字。
也就是说,就算真的有大风刮来,也刚好门窗都打开,那么最多熄灭的也就只有屠苏和肇临桌面上放着的烛台,其余的供长久照明的蜡烛是不会熄灭的。
这...
看起来,这似乎是这些黑衣人百密一疏的地方了。
藏经阁的窗户都比较矮。
最低的位置,大约是成年男子小腿的高度。
这是为了极致的采光。
若是晚上有人在藏经阁默书的话,按照正常的成年男子的坐高,应该能够从远处看出灯光投射出的人的影子。
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是能够在远处看见屠苏和肇临所在的楼层的。
但按照藏经阁中纵四横四的矮几摆放方法,以及藏经阁中的矮几全都是放在整个房间的正中,而周围则是呈现放射状摆放的书架,如何确认当时的藏经阁中只有屠苏和肇临两个人的?
假设在当时的屋中有四个人,若他们似叠罗汉一般的,坐在同一列矮几后,几个人对准一条直线,那么在远处来看,岂不是应该只有一个人?
这...
还有,这藏经阁上上下下只有五层。
只是因为内部要放置高大的书架,所以才是一层当普通房子高度的两层。
但即使如此,整体的高度也比剑阁要矮上不少。
五楼,放置的是天墉城的机密,是不允许任何弟子前去的。
且五楼的大门也是有一把锁的。
只有掌教、诸位长老的手中才有这把锁的钥匙。
也就是说,五楼里面的各种文献典籍等,只有掌教和长老才有权限参阅。
自己也是在获得了代执剑长老之位之后,才获得了藏经阁五楼的钥匙,才有幸进去看看。
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屠苏和肇临都不在藏经阁的五楼。
一楼是个大厅,放置了一些空白的文书等。
且一楼也没有可供弟子们坐着书写的矮几和蒲团。
也就是说,当时的屠苏和肇临只能在藏经阁的二楼到四楼之间。
这么一个位置...
比人的视线高出了不少...
若是坐在正中间的话,在远处又能不能看见藏经阁中有人呢?
1.本节中有很多越越分析事情的内容哈~老板算得上是自以为把天墉城摸得透透的,所有人都得栽进他挖的坑里去。而越越对天墉城中的一事一物都非常的了解,也是实际管天墉城的人。所以,现在就要细节之处见真章了。大家慢慢往后看,就明白了~
2.人鱼膏,就是用人鱼熬成的油膏,放在地宫里供照明之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陵地宫内“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所以,这里才说的是这种长明烛的来源有些残忍,以及是跟陵墓里学的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70章 尽心竭力养仙根,闻说惨祸心境平【190】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