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昔年在君凌夜的府邸安顿下来后,便开始了他的教学工作。他决定从基础的儒家经典入手,教导君凌夜治国理政的道理。第一天的课程,谢昔年选择了《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来开篇。
君凌夜坐在书桌前,认真地听着谢昔年的讲解。谢昔年讲解得深入浅出,不仅引用了原文,还结合了现代的治理理念,让君凌夜听得津津有味。
“谢先生,您的讲解与众不同,我从未听过如此生动的解读。”君凌夜赞叹道。
谢昔年微微一笑,说道:“殿下,治国理政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德治是基础,但法治也不可或缺。只有德法并举,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君凌夜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的光芒。他心中暗想,这个谢昔年果然与众不同,他的思想新颖,或许真的能帮助自己成为一个明君。
接下来的几天,谢昔年继续为君凌夜讲解各种经典著作,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荀子》的“隆礼重法”,每一堂课都让君凌夜受益匪浅。君凌夜发现自己对治国理政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开始对谢昔年充满了敬意。
然而,就在谢昔年和君凌夜的师生关系逐渐加深时,宫中却传来了一道圣旨。君临夜召见谢昔年,要他入宫讲解《道德经》。
谢昔年心中一惊,他知道君临夜的召见绝非偶然。他整理了一下衣衫,跟随传旨的太监入宫。一路上,他心中暗暗思索,君临夜召见自己究竟有何用意。
进入皇宫,谢昔年被带到了御书房。只见君临夜坐在龙椅上,手中拿着一本《道德经》,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谢爱卿,朕听说你在教导王爷殿下,讲得十分精彩。今日召你入宫,也是想听听你的讲解。”君临夜说道。
谢昔年心中一凛,他知道君临夜虽然表面上是明君,但实则阴险狡诈。他不敢有丝毫大意,恭敬地说道:“陛下过奖了,臣只是尽力而为。”
君临夜点了点头,示意谢昔年开始讲解。谢昔年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解《道德经》中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一章。
“陛下,‘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是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调小鲜鱼一样,需要小心翼翼,不可过度。治理国家需要谨慎,不可轻举妄动。过度的干预和频繁的政策变动都会给国家带来动荡。”
君临夜听完后,微微一笑,说道:“谢爱卿说得有理。朕一直以德治国,力求国家的稳定。不过,朕也听说你在教导王爷殿下时,提到了法治。不知你对法治有何见解?”
谢昔年心中一紧,他知道君临夜这是在试探自己。他沉思片刻,说道:“陛下,法治是治国的重要手段。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石,只有公正的法律,才能保障百姓的权益。当然,法治也需要与德治相结合,以德化民,以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君临夜点了点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他心中暗想,这个谢昔年果然有些本事,他的思想新颖,或许可以为朕所用。
“谢爱卿,朕决定封你为翰林学士,负责教导王爷殿下,同时也为朕出谋划策。”君临夜说道。
谢昔年心中一喜,他知道这是君临夜对他的认可。他连忙跪下谢恩,说道:“谢陛下隆恩,臣定当尽心尽力,为陛下分忧。”
君临夜满意地点了点头,挥手让谢昔年退下。谢昔年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日子,他需要更加小心谨慎,才能在这个充满权谋的宫廷中立足。
回到王爷府,谢昔年将今日的事情告诉了君凌夜。君凌夜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担忧,说道:“谢先生,陛下虽然封你为翰林学士,但他的用意难测。你一定要小心行事。”
谢昔年点了点头,说道:“殿下放心,臣心中有数。陛下虽然表面上是明君,但臣总觉得他有些不对劲。臣会小心观察,寻找机会。”
君凌夜点了点头,心中对谢昔年充满了信任。他相信,有谢昔年在身边,自己一定能成为一个明君,为百姓谋福祉。
随着时间的推移,谢昔年在王爷府的日子逐渐稳定下来。他继续教导君凌夜治国理政的知识,同时也暗中观察宫中的动静。他不知道,一场风暴即将来临,而他和君凌夜的命运也将因此发生巨大的转变。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