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助二皇子登基

深秋的夜,寒星缀满天幕,京郊的驿站内却烛火通明。萧玦将一卷密函递到二皇子赵珩手中,指尖因用力而泛白:“殿下,这是丞相与三皇子私通外敌的密信,林墨从边境密探手中截获,证据确凿。”

赵珩展开密函,借着烛光逐字细看,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密信上的字迹虽经伪装,却与他此前掌握的丞相手札笔迹隐隐相合,信中不仅提及三皇子承诺登基后割让边境三城,更载明了丞相计划在明日早朝时,诬陷他“私结将领、意图谋反”的阴谋。

“好一个狼子野心!”赵珩将密函攥紧,指节泛白,“孤忍了他这么久,他竟真敢勾结外敌,置江山社稷于不顾!”

萧玦躬身道:“殿下,丞相党羽遍布朝野,三皇子又掌控京畿部分卫戍兵力,明日早朝恐是一场硬仗。臣已按计划联络了兵部尚书与京营指挥使,他们愿效忠殿下,只是……”他顿了顿,语气凝重,“京营副指挥使是丞相的门生,若他从中作梗,恐难控制局面。”

赵珩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怒火,目光落在萧玦身上:“你有何对策?”

“臣已安排死士,今夜子时潜入京营,控制副指挥使。”萧玦声音沉稳,“同时,臣让苏将军(苏令蘅兄长,镇守京郊大营)率三千精兵,于明日卯时前抵达宫门附近隐蔽,若丞相敢动武,便即刻入宫护驾。”

他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份布防图,标注清晰:“殿下只需在早朝时,将密信呈给陛下,揭穿丞相与三皇子的阴谋。臣会安排御史台同僚适时发难,拿出他们贪腐、构陷忠良的证据,届时群臣必站在殿下这边。”

赵珩看着布防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又看了看萧玦眼中的坚定,心中忽然安定下来。自去年御花园萧玦献上粮草路线图,他便知此人不仅有才干,更有胆识——他敢查丞相克扣粮草的旧案,敢为太子冤案奔走,更在他数次陷入困境时,总能拿出破局之策。如今这般周密的计划,更让他确信,萧玦是能助他定鼎江山的关键之人。

“好!就按你说的办!”赵珩拍案而起,“明日早朝,孤便与他们清算总账!”

子时刚过,京营方向传来一阵细微的骚动,旋即归于平静——萧玦安排的死士已得手。他站在驿站窗前,看着远处京营的灯火,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口的青梅佩。他想起沈知意,想起若此次失败,不仅自己性命难保,侯府冤案永无昭雪之日,连苏家也会被牵连。但他没有退路,唯有一战。

次日卯时,天还未亮,萧玦便随赵珩入宫。宫门前,苏将军率领的精兵已隐蔽在街角,盔甲反射着冷冽的晨光。赵珩拍了拍萧玦的肩:“孤若能顺利登基,必为永宁侯府昭雪,也必不负你今日之功。”

萧玦躬身:“臣所求,唯有国泰民安,忠良得以正名。”

早朝时分,太和殿内气氛凝重。丞相果然率先发难,手持一封“密信”,跪在地上高呼:“陛下!二皇子私结京营将领,意图谋反,此乃证据,请陛下严惩!”

三皇子也跟着跪奏:“父皇,儿臣近日也听闻二皇兄与边关将领往来密切,恐对父皇不利,请父皇明察!”

朝臣们哗然,有人面露惊色,有人窃窃私语,更多人则看向赵珩,等着他辩解。

赵珩却神色平静,缓步走出朝列,从袖中取出丞相与外敌的密函,递到内侍手中:“父皇,儿臣确有‘证据’要呈——这是丞相与三皇子私通外敌、意图割让国土的密信,还请父皇过目。”

陛下接过密函,越看脸色越沉,猛地将密函摔在地上:“逆贼!朕待你们不薄,你们竟敢勾结外敌!”

丞相脸色惨白,连连叩首:“陛下!此乃伪造!是二皇子陷害臣!”

“是不是伪造,一查便知!”萧玦上前一步,呈上早已准备好的证据,“陛下,臣这里有丞相近三年与边境商号的往来账目,其中多笔款项流向不明,与密信中提及的‘通敌经费’数额相合;另有御史台同僚查到,三皇子近日频繁与外使接触,形迹可疑。”

御史台官员随即纷纷附和,呈上更多证据——有丞相构陷太子的旧案证词,有三皇子收受贿赂的账本,桩桩件件,铁证如山。

丞相与三皇子面如死灰,瘫倒在地。朝臣们见局势已定,纷纷跪奏:“请陛下严惩逆贼,以正国法!”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京营指挥使率部入宫,跪地奏道:“陛下,京营副指挥使意图叛乱,已被臣拿下!臣愿效忠陛下,效忠二皇子!”

陛下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已然明了。他站起身,指着丞相与三皇子,厉声喝道:“将此二人打入天牢,彻查其党羽!”

混乱平息后,陛下看着赵珩,又看了看一旁沉稳而立的萧玦,缓缓道:“珩儿,朕知你素有贤德,又能识得忠良、平定逆乱。往后,这江山社稷,便交给你了。”

赵珩眼中一热,跪地叩首:“儿臣谢父皇信任!定当勤政爱民,不负父皇所托,不负江山百姓!”

几日后,陛下下诏退位,传位于二皇子赵珩。登基大典那日,京城张灯结彩,百姓夹道欢呼。萧玦站在新帝身后,看着龙椅上的赵珩,心中百感交集——他不仅助新帝定鼎,更离侯府冤案昭雪、太子沉冤得雪的目标,近了一步。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