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巨鹿之战前奏

离别的愁思浩如烟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不停延伸……马鞭轻轻一挥,感觉他的人很快到了天涯。望着尘土飞扬,我想起临别前一天,心在掏空中对着岁末残冬,萧瑟而寂寥中沉沦。或许他走的那一刻,土地下面已孕育出翻天覆地的能量,等待着一个时节,再次破土而出。当老秦家的江山岌岌可危的时候,另一股力量正在暗自涌动,毁灭也后必有新生。离别之夜本就惆怅,想着两军交锋,更是让人焦灼不安。灯火摇曳影影绰绰中,映照楚帐举杯的各路英雄,想想曾经的大楚,连自己的王都被人家骗去做了人质,鱼龙混杂各色人等,心情大概此刻一致同仇敌忾吧。夜深残月也开始了摇摇欲坠,帐外一轮明月照着满身酒气少年,英姿如潮水汹涌澎湃,大气磅礴,气势恢宏。跟随其后的我依依不舍,琵琶在指尖轻舞的声音依旧回荡耳畔,快如疾风,拨弄间我神色黯然,婉转动人外哀而不伤,凄清中带着些许温柔,丝丝缕缕地缠绕着人的心绪,透过窗户镂花飘扬在天地间。帐外朦胧的天空笼罩于大地,精灵般的雪花漫天飞舞,一个个玉色蝴蝶摇动着薄翼,随北风纷纷洒洒于枝头还有他的肩上,而他则视而不见……

捧起划过手心的雪花,片刻汪成细细水珠,我感叹造化神奇。目送他的背影进入自己营帐,伟岸的背影彻底从眼前消失,风雪肆虐中谁主沉浮?回到自己房中,整夜无法安然入睡的我,远远看见窗户中透出亮光,我知道他并没有睡下,掀开帘子走进他营帐中,见他正更衣,眼前健硕的胸肌昭然若揭,我惊恐的捂起眼睛:“你怎么不穿衣服晃来晃去?”他捂着胸口:“我在自己帐中换衣服你也要管?虞姑娘的手是不是伸的有点长?”见我突然到访,他脸上挂着难以置信的喜气洋洋,仿佛不是上战场,而是赴一场人间惊鸿宴……我心头划过一丝异样。刚要回避更衣的人儿,步子禁不住向门口游移,一个洪亮温存的声音:“既来之则安之,那么虞姑娘帮本将军更衣可好?”他说着举起手等我为他穿衣,我有些拘谨,想上前又迟疑……“怕本将军作甚?难不成我还能吃掉你?”面对如此坦荡君子,我为自己的小人之心有所不齿,慌乱道:“这么大一个人,将军吃得下吗?”“烤着腌着红烧油焖……通通都可以。”上战场之前还能如此妙趣横生,我的楚霸王不得不说,是千古第一人。见我神色凝重,他明白我很是担忧,脸上挂着云淡风轻:“妙弋不是最爱笑吗?给本将军笑一个,待本帅从咸阳城带嬴政的皇冠赐你可好?”我哧哧一笑:“去你的、我才不要臭男人戴过的东西,只要你毫发无损回来就好……”“放心、本将军定不负虞姑娘所望。”他依旧眉飞色舞……我提着那些轻便的内衣,细心为他穿搭齐整,只是那厚厚的铠甲,我连举都举不起来。见我吃力他并不帮忙,摸着下巴看我费尽吃奶的力气拉扯那厚重的铠甲,他戏谑道:“看来虞姑娘并没有吃饱,要不要本将军帮你一把?”我白了他一眼:“当然要啦!这个人真真没有眼力劲,让一个柔弱女子给你提这么重的铠甲,居然无动于衷?人家是护花使者,你怎么看都像奔辣手摧花来的。”他一把抓起铠甲:“还是自己来吧,这样子下去,满嘴的口水就能淹死本将军了,别初战未捷身先士卒才好。”我赶紧捂住他嘴巴:“呸呸呸,不吉利,赶紧把话咽下去,否则我跟你势不两立。”他抓住我的手轻轻抚摸了一下,眼睛盯住我的脸:“为了你,我定凯旋归来……”

氤氲中的天亮有些刺眼,青衣在白雪中穿越,将士们背上的弓箭沐浴在霞光里,他手中的宝剑冷冽如寒霜。营帐外我眼睛有些红红的,他深深看我一眼,并没有多说一句话,便策马而去。透过千军万马,他矫健的身影在士兵中如鹤立鸡群。我寻着他的影子,眼睛直直不肯放弃,多看一眼都是莫大的鼓舞,远山横如眉,水眸似月辉,随他的影子痴缠。我知道,我已深深沦陷,千军万马,一路扬尘、我的心追随他去秦川二百里,无为讨伐,只因心意始发。染我眉睫的牵挂,是执剑少年的英姿飒爽,后来无数次在午夜时分,唤醒我梦境里面百转千回的号角争鸣。连天空的镰月都已拉满弓弦,夜色如冰,搭弓射箭涨满心潮,看到万箭齐发,我惊魂未定中,执着了一段遥远的相望……他突然下马快步跑过来,一把抱住我:“等我回来拱手江山讨你欢……”说完瑟瑟朔风中,策马扬鞭……直奔咸阳。很快秦川大地烽火无涯,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明明知道这场战争必大捷,眼泪还是不听使唤,毕竟刀剑无眼,哪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能活下来的,便是老天赋予杀人使命,微笑快意。而被杀之人,诛心的唯有他们至亲之人了。无论输赢我的心总是悲戚的,战争就意味着死亡,敌我双方都一样,没有谁是真正的胜利者,只有死亡与被死亡,毁灭与被毁灭凡,在尘俗世不过各有其命。如果这场战争我与他阴阳两隔、不过是天命提前,但若彼此珍惜,或许亦能改命也未可知。一路有一路的艰辛,一站有一站的宿命,当年龄成为生命的勋章后,我愿吞下的所有委屈,喂大他的格局,所以愿意等待奇迹,哪怕最后奇迹未曾谋面又如何?因为世上本无奇迹。都说别人的尺子,量不了自己的人生,??别人的脚下,也不是自己要走的路,但生活终归是属于自己的一场盛宴,沉浸在西楚霸王的世界里,路过别人质疑的目光,取悦自己,才是荒芜人生的解药吧。虽然巨鹿之战离自刎乌江畔还早,可我心底的伏笔竟然,慢慢向乌江游移。对他越来越痴迷,即使坠入了无边的浩劫,也要不离不弃。拼命赶赴前世之约,哪怕最后惨死的映像,萦绕我所有的花样年华又如何?垂泪落目,腊尽的梅花,带着足月的霜华,隔着水岸攀附而来,前世未卜的签卦,我明白了自己一念成执,最终成祸。反弹的琵琶落在古镜中,鬓发散乱了芳华,钿上朱砂,刺破了眼底桃花,任月光冰彻般将自己吞没,落瓣纷沓。我终究是兵败如山倒,气力耗尽时,驻足月圆之夜,乌江畔重新载入我悠长的梦华,此生依然无憾,若有来世我依然愿意再举剑刺向自己……

一路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敌营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一手举着下巴,他盯着军事布防图暗暗发呆,分别数十日的脑海中,开始有了逐渐清晰的身影:“将军我将日日茹素,夜夜诵经祈祷您平安归来。还有另外一件事相求,尽管与秦军有不共戴天之仇,切不可蛮横跋扈,嗜杀成性才好,上天有好生之德啊!”他淡然笑笑:“果真是妇人之仁,本将军暂且听你一次,只是下一次断不能的,我一介大将军传扬出去,岂不是惹天下人耻笑?”我愉快点点头故作轻松:“下不为例,期待将军凯旋归来,你我把酒言欢,行装我已让初萱打点好,今夜安心休息便可。要完璧归赵啊!回来的时候连一根头发也不许丢呦?”“咸阳城美女无数,怎可能少呢?这点妙弋放心好了。”我戏谑:“秦王的后宫很快充斥你的楚宫,那么祝将军夜夜新郎。”他想起这句话哑然失笑:世间怎么有如此妙人儿,明明那么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却要口是心非一把才好。看看沙漏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很快即将投入一场战争。杀戮抢夺是战争无法回避的主题,尽管心下不忍,可是凭我也改变不了什么,只能劝他少些杀戮,此刻他回味着我的话,心中并未有任何打算。外面正刮着风、下着的雪一直不曾停歇,战鼓阵阵、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飞身上马……

秦川——乌骓马上黑衣少年眉宇飞扬,能内碾压七国的大秦也绝非等闲之流,望着黑压压的千军万马,联军有些胆怯,一个个缩头缩脑止步不前,想着隔岸观火做壁上观,毕竟保命才是重中之重。谁人不爱惜生命那是扯淡,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可谁人能舍命那便是霸道。自古英雄出少年,未经岁月打磨的菱角少年为了使命可以两肋插刀。而被岁月打磨成鹅卵石般的成年人,学会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当然很少使用这种气魄去拼去斗争,毕竟算计与拿捏是岁月赋予的资本,这种资本本身就是年少轻狂换来的。莽撞少年尽管歇斯底里大喊大叫,效果始终差强人意。凭他的口才想力战群儒,那是差强人意的,但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恃无恐是绝对最高主张。战争不只是拼体力,有时候拼的是耐力,看谁沉得住气,这方面少年始终是少年,挑起腥风血雨不需要耐力,只需一点激情加勇气便事半功倍。见联军依然无动于衷,他冲出战壕,俾睨群雄之态对准敌军:“我本周王室诸侯国之首,项国后代姬项氏,敢挡我去路者,问问我手中剑,尔等鼠辈还不速速后退……”秦军看到马上少年桀骜不驯,姿态气吞山海,强大的气场令人不寒而栗,脚步不由自主纷纷后退。

历史上他成名于巨鹿之战,我们都知道破釜沉舟的故事,但故事的前提鲜有人问之:那年楚怀王熊槐,(就是流放屈原的那一位楚怀王)有人说他是听信谗言,从而渐渐疏远,最后流放了屈原。其实倒不如说是楚怀王迫于压力,丢车保帅更为贴切。平心而论,以楚国的客观条件,屈原搞变法实在太难,以屈原一己之力,是很难做到的。楚怀王既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魄力,所以不得不拿屈原做了牺牲品和挡箭牌,随着屈原的轰然倒台,楚怀王设想中轰轰烈烈的变法,最后成了一地鸡毛。不久他被秦国骗至武关,说好商量结为盟友,最终扣押起来,让楚国拿土地交换,只是他宁愿死也不愿拿国土换自己性命与自由,这人充其量是平庸而不是昏庸,所以他在楚国上下还有要一定声望的。这泼天耻辱令楚人一直耿耿于怀,此仇不报非君子的决心,从未被打断过。后来他们拥立另一个“楚怀王”熊心,在秦末成为“灭秦”战争中的精神领袖。这个“楚怀王”当时派宋义为上将军,此时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结果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宋义慢悠悠喝着小酒隔岸观火。对此急性子的项羽日渐焦急,最后火气通通的燃烧,让他倍感焦灼。疾步来到宋义帐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现在军营里粮食短缺,士兵们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上不顾国家安危,下不体恤兵士,畏首畏脑之态,哪里有点大将军的做派呢?”宋义听闻大怒:“谁给你的胆量质疑本上将?我做事不需要你一个武夫指手画脚,来人军法伺候……”他何从受过这样的委屈,火冒三丈举剑:“我看谁敢?”士兵们面面相觑止步不前之际,他突然拔剑,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剑刺向宋义心脏,还未等宋义反应过来,便一剑毙命,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如今以军法处置,诸位可有意见?”将士们一看人死翘翘了,若反抗将身首异处,横竖他不过为了体恤下属,尽快完成抗秦使命,不管是老百姓还是士兵,只要不让他们饿肚子,便是拯救者,很快将士们拥护他为上将军。

杀宋义的举措,很快威震了楚国,虽然他手刃上司,以下犯上并不令人苟同,可原因是宋义名为救赵却隔岸观火,士卒已疲罢不堪,他却日日高会饮酒。关键时刻不但置友军危难而不救,士卒劳苦也不恤,致使军队中怨声四起,在项羽的眼里这是很不道义的,心思单纯的他对此是零容忍的。他全然不顾宋义曾经的苦口婆心说:“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而宋义也有自己的策略:秦军如果胜赵,必然疲惫易击,赵军如果胜秦,就乘机攻占秦。现在看来这完全是个缜密的计谋,他想不费一兵一卒,坐上观虎斗,奈何架不住急性子的项羽。若宋义活着,大约天下没刘邦什么事,可历史没有假设。他比项羽破釜沉舟的做法靠谱多了,但项羽就是宁可放手一搏,也不愿为此以逸待劳。但起初命运的天平是偏向于他的,确实赢的出乎意料,巨鹿之战的完美上演,奠定了他在历史上战神的位置。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