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桂花载酒,不似年少(11)

一行人光鲜亮丽地在一楼集合准备出门,为了防紫外线,舒媚这一身打扮十分的“低调”,大□□墨镜遮住一半的脸,超大帽檐的米色沙滩帽,无袖紧身挂脖吊带背心,身材火辣,一转身,背部一半光洁,下身破洞长裤,整个膝盖和腿露在外面,像是偷工减料一样,小心思拉满氛围。

舒媚总是张扬着自由和个性。

童年脸上一抽问小八,“你确定她这样不会被人认出来?”

小八双手握着手机恋恋不舍地抬头看了一眼,“常规操作,勿大惊小怪。”

正出门的时候听见段阿姨在房内打着电话,门半掩着,上了年纪的人听力又不大好,所以她的声音大得一清二楚。

“不是才打了三千块吗?就用完了?我这一时半会也没那么多,要不等下个月月底?”段阿姨近乎讨好的语气,而电话那头的人显然没了耐心。

只听段阿姨连连答应,“我想办法我想办法,你别不给来电话,舒悦可想你呢,在外面一切都好吧?什么时候回家啊?”

杭澈和宋知并排往外走,段阿姨的声音也渐渐飘远,舒媚跑上前和宋知一人一边围着杭澈,童年挽着小八走在后面,沈莘随手在路边摘了一根狗尾草叼在嘴里,纨绔出街既视感。

她孤家寡人落得清闲,戴着墨镜穿着薄款的休闲短袖花裙子,头上戴着一顶麦秆巴拿马白色草帽,看着要去夏威夷度假。

杭澈早上上过山,自然在前面带路,这边的路简单地走了一遍,“我们住的地方比较靠近度假村村口。”所以开了不到几公里的黑灯瞎火就落了脚,“沿着这条彩虹路往前走,前面就是民俗村和游乐场,还挺大的,能逛两三个小时。”

舒媚微微低头用手指往下扣了眼镜,地面中间果然刷了三条红黄橙的分割线。

宋知对杭澈的这个形容感到有趣,用手机拍着前方的风景。

“如果要上山可以坐摆渡车去山脚下坐缆车,从山上能看到民俗村,民俗村前面有一片村落,隔着一片桃林。”杭澈说得不急不缓,娓娓道来。

一群人出去旅游,每个人的分工各有不同,虽然她们出来前没有就此讨论,但目前根据个人性格已经初见端倪,小八喜欢计划,童年全程附和,沈莘和舒媚负责拖后腿,杭澈则像个导游,至于宋知,她暂时还没想好自己的定位,第一次和她们出去玩,管多管少都不大好,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去,做一块有价值的砖就好了。

走过这条羊肠小道路边渐渐开始出现一些特色的小屋建筑,新奇的雕塑和墙绘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颇有趣味,然而比起风景,这一群人的出现才更吸引人。

周末十点多大概是最热闹的时段,不会太热也不会太早,街道两边的店铺和摊贩都开张了,各式各样新奇的东西都摆在门口,乱中有序,有吃的,玩的,穿的,艺术馆。

游客遍布在街道四周,这一行人的出现实在养眼,不时引来路人的注意,甚至还有人悄悄拿出手机拍摄。

这样的场面对于舒媚杭澈甚至小八童年沈莘来说都司空见惯,但对于宋知来说还是有些不自在,就在她考虑要不要和童年走到一处的时候,杭澈指了指右手边一座红色砖瓦建筑,看起来像是一座旧厂房改造的。

“这里面有一些工艺品,要不要进去看一看?”

舒媚立刻喜笑颜开,尽管隔着口罩,都能感受她的迫不及待,当然不是对工艺品的期待,“好啊,都走累了,去找找有没有椅子歇一会。”

宋知看着门口的方正招牌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你早上进去过吗?”

“没有,早上还没开门。”

听完这句话宋知才觉得自己平时的缜密真是掉链子,杭澈带着一群人进了工艺品展馆,里面空调开得很足,有些凉意,和刚才外面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不同,这里面冷清又安静。

四周陈列的都是一些较为高端的手艺人制品,有文房四宝区,纺织区,乐器区,陶瓷区,木制品区,珠宝奇石区等大大小小将近十个分区,只是文房四宝这一个区域又分成了笔墨纸砚国画扇面六七个小区。

可能是因为商业化开发,这些东西并没有太大新奇之处,但逛一逛也未尝不可,沈莘在篆刻区走不动道,聚精会神地看一位老师傅带着单片镜正细致地雕琢着一块方玉。

老师傅见她感兴趣笑眯眯地夸她有眼光,这么一夸沈莘更是走不动道,拉了凳子坐下不走了。

篆刻只在这方寸之间,却大有乾坤之境,除却耐心更需毅力和从头再来的勇气。

童年拉着小八去前面看纺织,小八被迫直接拖走。

杭澈和宋知边逛边走,在一处挂着木质牌匾的百扇坊停下。

“百扇坊?里面还真有很多扇子,进去看看?”宋知站在门口往里瞟了几眼。

“好啊。”杭澈看起来也很有兴致。

这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能让舒媚瞬间犯困,她打了个哈欠,一不留神身边的两人已经进去了店铺,“欸,等等我啊!”

平时见过的扇子多为素面,就是白色为底,上面作画题诗,这里倒是包罗万象,除了纸扇还有木扇竹扇骨扇布扇,各个制作精妙,有大有小看起来,从扇子本身到下面的坠饰,都十分精巧。

宋知面前这一把金笺扇面,上面零散地分布着洒金,如雪如屑,在白色的纸面上星星点点,如白日繁星,别致又随性。

“这一把挺特别,杭澈,好看吗?”她指着面前的这把扇子对杭澈道。

还没等杭澈开口,舒媚就探过来脑袋,“很特别吗?上面不就是乱七八糟洒了些金墨汁吗?”

宋知指着扇面的手微微缩回,杭澈看了一眼舒媚,“这是扇面洒金,要做这种扇面没那么简单。”

听见杭澈的话,柜台里的老板握着一小瓶银色酒壶的手微微一动。

“一把扇子,能有什么工序啊。”舒媚看了看周围这么多扇子,在她眼里各个都普通不过。

杭澈淡淡地说,“14道。”

“14道?”舒媚一副你逗我的表情,如果让她给你说出14种口红色号,她绝对信口张来。

“哪14道?”宋知黑色的瞳孔里透出感兴趣三个字。

老板饶有兴趣地盖上小酒壶旋了旋壶盖,眯着眼看过去,三人造型各异,一个看起来夸张时尚,一个机灵聪慧,还有一个就是刚才淡淡开口的那位,气质沉静,卓尔不群。

杭澈原本打算点到为止,毕竟她很清楚舒媚对这些不感兴趣,现在宋知问起来,她只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宋知知道她在对自己微笑,因为杭澈的眼眸里透出温柔的光,“前前后后要经过开料,制作夹条,刮纸,上矾,糊面,看面,调黄水,上水,敲金筒,贴金,折面,切通,沿边,压面。”她顿了顿接着补充,如果算上定型和晾干,那就是16道。

舒媚一把摘下墨镜弯着腰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姑娘。”柜台后的老板站起了身,抬手示意身前桌子上的一把洒金扇,“有没有兴趣在我面前这把扇子上题字啊?”

杭澈微微颔首,礼貌地说,“谢谢老师的好意,我怕斩卷。”

听杭澈这么一说,老板更是惊喜,他在这里开店至今,遇到的都是来游玩的游客,日日醉生梦死了无生趣好不舒坦,能这么了解面扇的做法还有书法用词的人极少,更别说还是这么年轻的姑娘,属实大喜过望。

老板酒晕还在脸上,忍不住冲杭澈招手,“没看出来,姑娘你是行家啊。”

杭澈见老板招呼她,不好不上前。

舒媚回头摸不着头脑,但也知道聪明地拉了拉宋知的衣袖小声问,“她刚刚说什么?什么卷?什么意思?”

宋知侧头也小声回,“斩卷,意思是不小心把墨滴在纸面上,将纸面弄脏。”

舒媚起身站在宋知身后冲她耳语,“这有关联吗?你怎么知道?”

为什么自己不知道?

“我之前帮一个书法家打过著作权的官司,听他提起过。”宋知用手稍稍挡在嘴边和舒媚咬耳朵。

老板迫不及待地把木架上的洒金扇转了个方向给杭澈看,“来来来,你来看这幅扇面。”

宋知和舒媚也跟上前,但老板那一身酒气让她不自觉抬了抬手,手指靠在鼻下才发现有口罩,又尴尬地抱住了手臂,三人站在桌前仔细看了看,上面写的是元末明初诗人徐贲创作的一首六言诗《写意》。

舒媚手里拎着墨镜一晃一晃,边看边读了出来,“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客去客来日日,花开花落年年。”

什么山啊水啊的故弄玄虚,不知所言,好没意思。

老板摇头晃脑指着杭澈又指了指扇面,“姑娘你若是能补上后面四句,这扇子我就送给你了。”

“白送啊?杭澈你赶紧写。”舒媚一听有免费的东西立马提了精神,虽然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但是听杭澈刚才说还挺麻烦的,不要白不要呢。

杭澈原本想拒绝,无功不受禄,老板却先人一步,“姑娘不要找什么不会毛笔字的借口啊。”

杭澈实话实说,“家里有老人,偶尔会写一写,上不了台面,登不了大雅之堂。”

宋知见老板十分期待,她自己心里也很想知道杭澈会如何作答,她用期盼的眼神看着杭澈,手上还配合了刚才舒媚拽她衣袖的动作,“试试吧,我给你研墨。”

杭澈被她晃了晃应承道,“那好。”

老板立马做出请的姿势,宋知拾起桌边的墨条,在一旁研磨起来,杭澈随意拿了一支悬挂笔架上的毛笔,左右看了看桌面,拿了一旁废掉的纸裹着笔尖开始舔笔。

老板看她手法娴熟,微微点头,肯定了自己的判断,更加期待这位戴着口罩的姑娘如何落笔。

杭澈的袖口比较宽大,只能像古人一样左手微微笼着袖口,右手抬笔在砚台蘸墨,直起身体略微思索,看了眼老板手里那个反光的银色扁平酒壶,而后微微弯腰在桌面铺陈的宣纸上龙飞凤舞一气呵成。

宋知想过杭澈会一些书法,之前在横店给小女孩签名的时候,虽然只是名字的正楷,但也窥见一斑,但她没想到杭澈的毛笔书法竟也这般惊艳。

字迹清秀俊逸,颇具魏晋风骨,几处飞白恰到好处,断墨之处游刃有余。

舒媚歪着脑袋又是边看边读了出来,“揽风揽月入怀,梦朝梦夕缱绻,醉酒醉心暮暮,绘声绘色朝朝。”

老板眼睛瞪得老大,他这段时间一直在对这副六言,可没想到杭澈顷刻间就对完了,他直接拉开杭澈。

舒媚皱着眉哎了一声,“你干吗啊。”

杭澈退到一边,被宋知扶住,“没事吧?”

“没事,没站稳而已。”杭澈解释。

老板拾起桌上的纸张旁若无人地嘟囔着几遍,由衷地佩服,他转身看着杭澈,一只手拿着宣纸另一只手手背拍了拍纸面,“姑娘真是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啊!难得,难得!”

老板丝毫不掩饰对杭澈的赞赏,向前走了一步放下手里的宣纸,拿起桌上的扇子潇洒一合,空气中发出啪的风声。

“这副金笺扇面就送给你了。”老板言而有信,“等等,我拿个盒子给你装起来!”

杭澈和宋知对视一眼,也未拂了老板的好意,不卑不亢地道了一声,“谢谢。”

【注:1.“开料,制作夹条,刮纸,上矾,糊面,看面,调黄水,上水,敲金筒,贴金,折面,切通,沿边,压面,晾干。”---《扇面洒金工艺详解》2.“看山看水独坐,听风听雨高眠。客去客来日日,花开花落年年。”--元末明初 徐贲 3.斩卷,舔笔,飞白,断墨是书法里面的用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9章 桂花载酒,不似年少(11)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