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约会预定

庆功宴结束时已是深夜。陈子文驾驶着他的磁悬浮轿车驶离会场,车窗外城市的光影如同数据流般向后退去。车载AI以柔和的女声播报着实时路况,但他并未在听。

那本书被随意放在副驾驶座上,暗色的封面在仪表盘微光的映照下泛着哑光。陈子文的余光数次落在上面,最终他伸手拿起,指尖摩挲过烫金的书名——《第三种契约:后人类世的生态伦理重构》。

林墨。这个名字在他的神经网络中反复回响,带着某种不协调的频率。

红灯。车辆平稳停下。陈子文翻开扉页,看到那行手写的题词:

"献给那些试图在秩序与混沌之间寻找第三条道路的先行者。愿我们的对话能照亮彼此的盲区。——林墨,2067.10.15"

字迹确实如他所见,优雅有力,笔锋处透着某种克制的激情。陈子文的心跳微微加速——生物监测环显示数值从58跳到64,这个细微的变化让他皱起眉。

不对劲。他太习惯对自己身体的绝对掌控,任何超出预期的生理波动都会触发他的警觉系统。陈子文深吸一口气,刻意放缓呼吸节奏,将心率重新压回静息状态。

这只是智力层面的欣赏。他在心中定义,为这份异常的情绪波动找到合理的分类标签。林墨展现出的思辨深度确实罕见,能够在不贬低他工作价值的前提下,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哲学质疑。这样的对话对象,在他的社交圈中几乎不存在。

仅此而已。

回到位于云端塔楼第127层的公寓时,已是凌晨一点。这座由他亲自参与气候调控设计的建筑,拥有独立的微气候系统。陈子文踏入玄关,感应灯光以预设的3200K色温渐次点亮,湿度自动调整至他最舒适的47%。

他脱下西装外套,动作精准地挂在衣架上,确保肩线与衣架弧度完美贴合。领带被解下,卷成标准的圆柱形收入抽屉。衬衫的每一颗纽扣都被依次解开,袖扣放回原处时发出轻微的咔哒声。

这套仪式般的流程,通常能让他从社交模式切换到个人空间,完成心理上的"下班"。但今晚,当他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城市如同集成电路般的灯火阵列时,林墨的那句话却再次浮现:

"我们是在治愈,还是在用更精密的方式,施加另一种控制的创伤?"

陈子文的手指无意识地叩击着窗框。他当然明白这个问题的深层含义。盖亚系统每一次启动,都意味着对自然系统施加外力干预。他们用电离层加热阵列扰动气压场,用纳米气溶胶操纵云层形成,用量子计算预测并修正每一个可能偏离预期的变量。

这是控制。绝对的、精密的、不容置疑的控制。

而控制,恰恰是陈子文存在的意义。

他转身走向书房,全息显示屏在他的虹膜扫描下激活。陈子文调出盖亚系统的底层架构图——那是一个覆盖全球的立体网络,237个电离层基站,1847个地面气象锚点,以及轨道上的16颗气候监测卫星,共同构成了人类对地球大气层的神经网络。

每个节点的闪烁都代表着实时数据传输。陈子文放大东南亚区域,那里刚刚被平息的台风路径以红色轨迹标注。数据显示,系统在72小时内向目标区域释放了总计14.7太瓦的定向能量,配合83000吨纳米银碘化合物,成功将风眼气压从925百帕提升至998百帕。

完美的数学。完美的执行。完美的结果。

但林墨的疑问像一枚刺,扎在这份完美的表皮之下:当我们强行提升风眼气压时,是否也打断了海洋与大气之间某种更深层次的能量交换?那些被压制的飓风能量,会不会以我们尚未理解的形式,在系统的其他节点累积?

陈子文关闭全息屏幕。这些问题他不是没想过,只是在"拯救三十万人生命"这个绝对正确的目标面前,这些哲学性的疑虑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他需要睡眠。生物监测环显示他的皮质醇水平已经超标——社交活动带来的应激反应还未完全代谢。陈子文走进卧室,卧床前的惯例是服用0.5毫克褪黑素和一粒定制的神经调节胶囊。

躺在记忆棉床垫上,他闭上眼,却发现林墨的脸清晰地浮现在黑暗中。那种忧郁而澄澈的眼神,那种仿佛能看穿他所有伪装的洞察力,以及那句"希望能有更深入的交流"。

陈子文的手伸向床头柜,摸到了那张被林墨郑重收起的名片的复制品——他的私人联系方式很少给人,这意味着某种信任,或者说,某种将对方纳入私人领域的许可。

为什么会给?

他问自己。答案应该是"因为林墨展现出了值得深入交流的智识"。但此刻,在夜深人静、所有社交面具都可以卸下的时刻,陈子文不得不承认,那个瞬间的决定,并非完全出于理性计算。

那里面有某种...渴望。

一种被真正理解的渴望。不是被崇拜,不是被需要,而是被一个同样站在高处的灵魂所看见,所共鸣。

陈子文睁开眼,盯着天花板上投射的城市微光。这个念头让他感到危险。情感联结意味着失控,意味着在精密的自我管理系统中引入不可预测的变量。

他应该将林墨归类为"有价值的思想交流对象",保持在安全的社交距离内,就像他对待其他所有人那样——有用的工具,或者需要应对的障碍。

但林墨给他的感觉,超出了这两个分类。

生物监测环显示他的心率再次上升。陈子文强迫自己启动一套呼吸控制程序——吸气四秒,屏息七秒,呼气八秒。这是军事级的快速入眠技巧,他已练习多年。

睡意终于降临。在意识的最后一刻,陈子文听到自己内心深处一个微弱的声音:

或许,可以见一面。仅仅是学术交流。

第二天清晨六点整,陈子文的生理闹钟准时将他唤醒。他睁眼的第一件事是检查生物监测环的数据报告:深度睡眠217分钟,REM睡眠92分钟,夜间心率波动在正常范围内。

一切符合标准。

晨间流程如同程序般执行:十五分钟冥想,三十分钟力量训练,十分钟冷水淋浴。当他穿戴整齐,站在镜前系领带时,镜中的人依然是那个无懈可击的气候建筑师——深灰色三件套西装,领带角度精确到85度,袖扣反射着晨光。

但当他拿起手机,看到昨晚放在书桌上的那本《第三种契约》时,指尖还是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一秒。

陈子文打开通讯录,林墨的联系方式尚未录入。他当然记得那个号码——过目不忘是他的天赋之一——但此刻,他盯着那串数字,犹豫着是否要按下"添加联系人"的按钮。

添加意味着主动。意味着他承认了某种兴趣。

不,是"学术兴趣"。陈子文修正自己的措辞。林墨的著作中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观点,作为盖亚项目的首席设计师,他有必要了解不同视角的批判性思考,以便完善系统的伦理框架。

这是工作需要。他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完美的正当化理由。

手指点击,号码被录入。联系人名称栏里,他输入"林墨",然后在后面添加了标签"环境伦理学者"。分类,归档,纳入管理系统。

一切尽在掌控。

陈子文将手机放入口袋,拿起公文包,准备前往盖亚总部。今天有一场关于二期融资的内部会议,他需要向董事会汇报台风事件的完整数据分析,以及由此带来的系统升级计划。

电梯下降时,他再次翻开那本书,随意选了一个章节开始阅读。林墨的文字风格很特别——既有学术论文的严谨,又有散文般的诗意。他用一个关于蝴蝶效应的隐喻,来描述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干预:

"当我们自认为是在修剪花园的园丁时,或许在更大的尺度上,我们不过是在一个我们尚未理解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某种入侵物种的角色。我们的每一次'修正',都可能是对某个我们看不见的平衡的破坏。"

电梯门打开。陈子文合上书,走进总部大厅时,已经重新戴上了那副完美的职业面具。同事们向他问好,他回以得体的微笑和简短的寒暄。

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陈子文的报告无懈可击,数据详实,逻辑严密,结论令人信服。董事会批准了二期融资的预算增加,以及他提出的在南美和非洲新增气候锚点的计划。

散会后,王部长特意留下他,神秘地笑道:"子文,有个好消息。联合国气候峰会明年三月在日内瓦召开,组委会点名邀请你作主题演讲。这可是向全球展示盖亚系统、巩固我们技术主导地位的绝佳机会。"

"我会准备好。"陈子文应承,语气平静,内心却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的分量。联合国气候峰会,意味着最高规格的国际舞台,意味着盖亚系统将从区域性的气候干预工具,正式迈向全球治理体系的核心。

这是他的棋局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回到办公室,陈子文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总部园区内那座标志性的盖亚雕塑——一个巨大的地球模型,被无数光纤编织的网络包裹,象征着人类对地球的"守护"。

守护,还是控制?

林墨的问题再次浮现。陈子文发现自己竟然有些期待与他的下一次对话,想要听听这位环境伦理学者,会如何评价盖亚系统即将承担的全球性角色。

他拿出手机,盯着林墨的联系方式,拇指悬停在消息输入框上方。

该说什么?以什么名义开启对话?

"林先生,您的著作我已开始阅读,其中一些观点很有启发性。不知是否有时间,就书中的理论框架做进一步探讨?"

措辞得体,动机正当,保持了适当的距离感。陈子文检查了三遍,确认没有任何可能被误读的暧昧信息,才按下发送。

消息显示已读。

三分钟后,回复到达:

"陈博士的邀请让我深感荣幸。本周六下午,城市植物园的'寂静亭'如何?那里远离喧嚣,适合深度交流。"

植物园。寂静亭。

这个地点的选择意味深长。不是咖啡馆那种常规的商务会面场所,也不是学术机构的严肃氛围,而是一个充满自然气息、需要步行穿过大片绿地才能到达的隐蔽空间。

陈子文感到某种微妙的不安。这个安排太...私密了。但他无法找到拒绝的合理理由——对方只是选择了一个安静的讨论环境而已。

"可以。周六下午三点。"

他回复,简短,克制。

手机放回桌面时,陈子文注意到自己的手指尖有些发凉。生物监测环显示肾上腺素水平轻微上升——这是期待,或者说,是某种他不愿承认的紧张。

窗外,城市在午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盖亚系统的微气候调控正在发挥作用,确保每个城区都拥有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这是秩序,这是文明,这是人类智慧的胜利。

但在陈子文的内心深处,某个被长期封印的角落里,一丝混乱的种子,正在悄然发芽。

【生物监测环实时数据 - 17:32】心率:71 bpm(静息状态偏高) 皮质醇:18.3 μg/dL(轻度应激) 多巴胺受体活性: 23%(基线值) 神经递质平衡:检测到血清素波动系统提示:建议进行15分钟正念训练以恢复基线状态

陈子文看着手腕上闪烁的提示,嘴角浮现一丝自嘲的弧度。

连他自己的身体,都在背叛他对绝对理性的信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