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阳光,透过繁茂的香樟树叶,在通往礼堂的石子小路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许晨希拖着略显沉重的行李箱,脚步却异常轻快。空气里弥漫着青草与新翻泥土的气息,这是她理想中学府应有的味道。
“终于,抵达了。”
她在心底默念。眼前浮现出的是规划清晰的未来蓝图:独居一室,按部就班,自律,以及无人打扰的、绝对理性的美好生活。这是她拼尽全力,从那个略显逼仄的家乡挣脱出来后,应得的奖赏。
开学典礼的礼堂人声鼎沸。新生们脸上交织着兴奋与茫然,三三两两地聚集交谈。许晨希下意识地蹙了蹙眉,目光迅速扫过全场,最终锁定在礼堂侧后方一个靠近出口的角落位置。这里不易被注意,方便提前离场,符合她的效率原则。
台上,领导的讲话冗长而充满鼓励。台下,许晨希已经默默点开手机备忘录,开始细化未来四年的阅读清单与学习路径。目光偶尔抬起,不经意间,定格在前几排一个扎着高马尾的女生侧影上。
那个女生……似乎也没在听讲。她微微低着头,膝盖上摊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纸张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化学结构式和反应方程式。她的指尖悬在纸面上,无意识地模拟着某种键结或断裂的动作,神情专注,仿佛周遭的喧嚣与她无关。
许晨希内心给予了一个冷静的评价:“看来,有个同样不想浪费时间的人。”
典礼在掌声中结束。人潮如开闸的洪水般涌向出口。许晨希逆着人流,像一尾固执的鱼,朝着宿舍区的方向走去。她现在只想尽快安顿下来,建立自己的秩序领地。
刚走出礼堂门口,一个身影风风火火地擦着她身边跑过,肩膀被不轻不重地撞了一下。
“抱歉啊同学!” 清脆的声音带着一丝匆忙,人影已经跑出去几步,那头极具个性的狼尾鲻鱼头在阳光下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
许晨希还没来得及回应,另一个身影便不紧不慢地跟了上来。那是一位穿着精致、留着大波浪长发的女生,她先是瞥了一眼跑远的“鲻鱼头”,语气带着无奈的熟稔:“俞颖真,你是属炮弹的吗?”
然后,她转向许晨希,露出一个礼貌且恰到好处的微笑:“不好意思,她总是这么冒失。”
“没关系。” 许晨希微微点头,语气平淡。内心却已给那位名叫俞颖真的女生贴上了标签:精力过剩,不可控因子。她看着她们走向自己宿舍楼的方向,暗自希望自己的室友不会是这样的人。
站在宿舍楼304门前,许晨希深吸一口气,用钥匙打开了门。房间是标准的双人间,四白落地,两张原木书桌和衣柜分立两侧,靠窗的位置光线充沛。很好,符合预期。她毫不犹豫地将行李拖到了靠窗的那个床位下,开始整理。
她的动作高效而有序。书籍按照历史分期和主题分类,整齐码入书架;文具归入笔筒,笔记本按大小排列;洗漱用品在洗手间里有其固定的角落。每一样物品都有其位置,如同她的人生,需要清晰的规划。
“吱呀——”
门被再次推开。许晨希抬起头,与进来的人视线在空中相遇。两人都愣了一下。
是那个在典礼上看化学笔记的高马尾女生。
短暂的沉默在空气中弥漫,带着一种彼此心照不宣的审视。
“许晨希。历史系。” 她率先开口,声音平稳,报上全名,如同递交一份身份证明。
对方挑了挑眉,似乎对这种直接的介绍方式并不反感。“蒋云蔚。化学。”
又是一阵沉默。目光却不约而同地,再次落向了房间中央那片空旷的、划分着两块私人领域的区域。
许晨希觉得有必要将某种默契制度化。她放下手中的衣服,从笔袋里——那里总备着一些可能用于“规划”的小工具——取出一卷深色的电工胶带。
“我想,我们都希望拥有不被打扰的空间。” 她陈述着,并非询问,而是结论。
蒋云蔚看着她的动作,嘴角似乎勾起了一个极淡的、觉得此事颇有意思的弧度,点了点头:“同意。”
许晨希不再多言,她蹲下身,拉出胶带头,沿着两块地砖之间的缝隙,贴下一条笔直、漆黑的“三八线”。动作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原则上,不越过这条线。各自的区域自治,互不干涉。” 她站起身,陈述规则。
蒋云蔚的目光从那道崭新的界线上抬起,看向许晨希,再次点头:“没问题。很清晰的界限。”
规则确立,气氛似乎松弛下来,却又绷上了一根无形的弦。两人各自退回自己的领域。许晨希继续整理书籍,蒋云蔚则从行李箱里拿出几个造型奇特的分子模型,随手放在了书桌一角,然后又掏出一个平板电脑,戴上了耳机。
许晨希用眼角余光瞥见,蒋云蔚的平板屏幕上,暂停着一幅画面精致的动漫场景,色调偏暗,似乎是两个女性角色在某种昏暗环境下对峙,片名隐约是《青柠之蚀》。她收回目光,从自己的书堆里抽出一本小说,封面上是素雅的山水纹样,书名《她的蓝天与汪洋》。她更喜欢这种沉静克制的文字世界。
傍晚,许晨希独自一人来到食堂。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一边吃饭,一边翻看着手里的《她的蓝天与汪洋》。
“……晨希?许晨希?”
一个带着不确定的温柔声音在身旁响起。许晨希抬头,看到一个长相清秀、眼神清澈的女生站在桌前,正有些紧张地看着她。
是汪晗晗。她童年时代最好的玩伴,后来因对方搬家而断了联系。
“汪晗晗?” 许晨希的脸上闪过一丝罕见的波动,像是平静湖面投入了一颗小石子。
“真的是你!” 汪晗晗的脸上瞬间绽放出喜悦的光彩,她很自然地在对面的座位坐下,说话时,手指习惯性地卷着肩头的发梢,“我刚刚就觉得像!你也考到这里了吗?”
“嗯。历史系。”
“我在环境设计!太好了,没想到还能遇到你……” 汪晗晗的话语带着柔软的暖意,驱散了许晨希周遭一部分的冷清。她们交换了联系方式,约定以后常联系。这份失而复得的旧日联结,让许晨希感到一种安定的慰藉。
这时,两个熟悉的身影端着餐盘走过。正是俞颖真和钟昭懿。
俞颖真看到汪晗晗,热情地打了个招呼:“嗨,汪晗晗!这么巧?”(她们可能见过)。然后,她的目光转向许晨希,笑嘻嘻地用胳膊碰了碰旁边的钟昭懿:“看,钟昭懿,是我们不小心撞到的那位同学,缘分呐!”
钟昭懿对许晨希和汪晗晗点头致意,然后对俞颖真无奈道:“俞颖真,吃饭都堵不住你的嘴。”两人在邻桌坐下,随即开始就“食堂糖醋排骨的肉质老化程度是否符合市场价值规律”展开了看似激烈、实则充满了某种默契的互损式辩论。
许晨希收回目光,继续安静地吃饭。内心对那两人的关系做出了判断:聒噪,但稳固。
回到304时,天色已暗。蒋云蔚正坐在书桌前,平板亮着,耳机线从耳边垂下。她似乎在看某种复杂的电路图或实验装置图,手指在空气中虚划,若有所思。
许晨希没有打扰她,径自洗漱,然后坐到自己的书桌前,戴上降噪耳机,继续看那本《她的蓝天与汪洋》。宿舍里很安静,只有蒋云蔚偶尔敲击键盘的细微声响,和她自己翻动书页的声音。一种互不干扰的平衡,在“三八线”的两侧微妙地维持着。
然而,这份平衡很快被打破。
一阵富有节奏感的流行音乐,夹杂着俞颖真极具辨识度的笑声,突然从门外穿透进来——来源明确,是正对面的305宿舍。似乎是在举行什么小型庆祝。
紧接着,是钟昭懿提高音量的、带着命令口吻却并无真正怒意的声音:“俞颖真!把你那个破音响关小点,想刚开学就被整层楼投诉吗?”
俞颖真的声音带着笑意传来:“钟昭懿,你这人真没劲!这叫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懂不懂?……行了行了,关小点就是了。”
音乐声减弱了下去,但隐约的谈笑和走动声依然存在。许晨希微微蹙眉,对于这种无序的、过于外放的社交活动感到本能的不适。她看向对面的蒋云蔚,却发现对方似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着屏幕上的图形,眼神专注,仿佛那堵墙和门并不存在,外界的喧嚣只是无关的背景杂音。
临睡前,许晨希下床喝水,目光扫过房间中央那条在夜色中略显模糊的胶带线时,顿住了。
一个苯环结构的分子模型,不知何时从蒋云蔚的书桌上滚落,此刻,正不偏不倚地,静止在“三八线”的黑色胶带正中央。
许晨希盯着那个小小的、塑料制成的六边形环,内心进行了一场关于“规则、便利与不必要的接触”的快速权衡。叫醒蒋云蔚?没必要。自己帮她捡起来?越界。
最终,她选择维持规则的纯粹性。她像绕过一颗地雷般,小心地绕开了那个模型,安静地喝完水,回到了自己的床上。
夜色深沉,宿舍区彻底安静下来。许晨希在黑暗中望着天花板,耳边似乎还残留着白日的喧嚣与对面宿舍的噪音。那条在开学第一天就立下的、物理上的界线,在几个小时内,似乎已经被各种无形的东西——好奇、噪音、乃至一个滚落的模型——所挑战。
新生活开始了,充满了她喜爱的秩序,也潜藏着无数她试图规避的变量。第一天的终点,躺在床上的许晨希,心中是如愿以偿的平静,以及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愿深究的、对于“失控”的细微不安。
那几天没写皎月炽心其实是写这个来了,也是初中的灵感,当时是和朋友一起写的,不过我朋友现在好像没空写了呜呜,还有两章的存稿等我明后天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一章 界限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