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多威和刘云鹤极不情愿的接受了秦睿的计划,开始安排装修洗浴中心,培训人员,又从手下的人里面抽调了200多个人,组成了运输队,煤不用自己挖,西山脚下有很多挖煤的人家,直接买就可以,很便宜。
在秦睿的指示下,以四海帮和斧头帮的名义,和挖煤的人家签订了长达十年的合作协议,价格一文两斤,每年采购量最低三千万斤煤粉,先款后货,绝不拖欠,但要是交不上货就别怪四海帮和斧头帮无情无义了。
孙多威和刘云鹤被秦睿说的数字吓到了,认为秦睿在信口开河,秦睿只是笑而不语,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争辩没有意思,让事实说话最好。
三千万斤多吗?北平城会有70万人,将近15万户,平均一户才200斤煤而已,连做饭都不够。秦睿拿出十万贯宝钞,拿到了煤球五成的份子,剩余五成两个帮派平分了。
挖煤的人家见到真金白银后,燃起了热情,煤粉根本没人要,现在有傻子拿钱来买了,还不赶紧镐头挥起来,全家钻煤洞,背一筐就是百十斤,一天背个三五百斤不成问题,那就是两、三百文,一个月就是十两,发家致富就在今朝,穷人啥也没有,不就是一把子力气吗?赚个十年也能腰缠万贯了,到时候儿孙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了,为了儿孙也得拼一把。
秦睿让人在城北找了一块黄土多、有水的地方,租了下来,又让工匠打造了一批做煤球的工具。
八成煤、两成黄泥加水,用模具一压,煤球就成型了,然后晾干就行了。秦睿又找来烧陶的工匠,按照煤球的尺寸烧了几千个陶管。
十月中,煤球的生意正式开业,北平城同时开出六家煤球店。煤球的定价很低,一个煤球用煤一斤(十六两)加四两黄土,卖两文一个,不算人工的话,翻了4倍的价格,暴利啊!买200个送陶筒,并上门为客户制作火炉,免费。
这个价格贵吗?北平城现在碳价3.5钱银子可以买一百斤,折合3.5文一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价格便宜,还免费制作炉子,他们是买呢?还是买呢?
火炉的制作很简单,铁是肯定不可能的,那秦睿得亏死。黄泥加陶管,烟囱用竹筒,怕冒烟就用黄泥再裹一层,技术好点的人一天可以做三十个。
一开始百姓还不信煤球好用,当他们看到煤球店用煤球路烧水、炒菜烤火时,才开始上前咨询,很快煤球的销量开始攀升,当煤球卖到一千万个时,孙多威和刘云鹤哭晕在厕所,大头都被秦睿赚走了,他们两个只能喝汤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永乐十八年,十月十七,壬子日,大吉。准备了月余的皇太子朱高炽和户部尚书夏原吉启程,带领先遣部队向北平城进发,几万人的场面,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也就在这一日,远在北平府的秦睿,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郑和郑公公。历经十个月,行程五万余里的船队,终于回到了大明,四十条船还剩下三十二条,两千四百人,回到大明的只有一千六百人,一半以上还都是病号,可谓是惨烈、壮烈。郑和本人也是形容枯槁、瘦骨嶙峋,与出发前简直判若两人。
“郑公,一路辛苦,此番东进,郑公必将彪炳史册,光耀千古!”秦睿心怀着无限的敬重,向郑和深深地施了一礼。
无他,就是为那种不畏死、意志坚定的精神,秦睿看郑和的样子就能猜出,这一次航行他们会遭遇什么。
“承秦大人吉言,都是陛下英武,将士用命,上下齐心,咱家哪敢居功。”郑和抬了抬手,表示了一下谦虚。
“郑公居中调度,居功至伟!”秦睿当然不敢反驳这句话,毕竟人家是皇帝,任何社会都是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功劳都是领导的,过失都是下属的。
两人坐了下来,郑和详细跟秦睿说了一路的经历,听到有八百余人在途中死亡时,秦睿不仅唏嘘不已。
“郑公,能否给下官一份此次出海人员的详细名单,东进寻找高产粮种是下官的主意,这些人为了下官一个飘渺虚无的想法,披荆斩浪,豁出性命,实在令下官不知该说什么是好。下官略有薄资,所以想拿出一笔钱来,说是补偿也好,说是奖励也罢,总之略表一下心意!”秦睿其实心里是有愧的,毕竟人家本来活得好好的,现在很多人都死在海上了,父母失去了儿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儿女失去了父亲。
朝廷怎么样奖励、抚恤,那是朝廷的事,秦睿可不想晚上睡不着觉,虽然秦睿很清楚,人类的每一步探索都伴随着无数的牺牲,但他要做到心里无愧。
郑和听了秦睿的话后,微微点了点头,长叹了一口气,没说什么。他当然知道朝廷会赏赐,会抚恤,但对于逝者的家人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秦睿有这番心意,倒是让郑和减轻了一些心理压力。自己带出去的人,三分之一都死在了海上,这是历次下西洋所没有经历过的事情。
“郑公,这次东进亚美利加,可曾寻到那些粮种?”在聊了一会之后,秦睿抛出了自己最为关心的问题。
“寻是寻到了,但似乎没有你说的那么高产。”郑和根据秦睿画得图,按图索骥找到了红薯、土豆、玉米,还有一些其他的种子。但他评估了一下,这些秦睿嘴里的高产作物,似乎没有秦睿说的那样,能亩产几千斤。
“郑公寻到的作物,恐怕是土生土长,没有人打理的吧?”在郑和走后,秦睿就想过这个问题,后世的土豆能亩产三、五千斤,那是经过了多少年的育种、改良,都是优中选优的结果。
“的确如此,只有你说的那个玉米,是从当地土人手里换来的。”郑和想了想之后,回答道。
“那些粮种没人施肥,没人打理,低产是必然的,只要精耕细作,最多两年就能达到亩产十石、二十石的产量,郑公勿忧。不知郑公此次带回粮种有多少?”秦睿很关心数量,因数量决定了推广的速度。
“本来红薯、土豆、玉米各带了两船,但途中有些腐烂,剩下来的土豆应该有三万斤,红薯有两万五千斤,玉米倒是没损坏。”
听了这个数字,秦睿想打开窗户,仰天大笑三声,然后抱起眼前的郑和亲上两口,大明的百姓有好日子过了,朱老四算是为大明百姓做了件实事!
正在跳转到在大明当神棍的日子 第181章 回归的郑和船队绿色阅读 - 在大明当神棍的日子 看书神 - 看书神小说阅读网 ...,如果没有自动跳转请点击[跳转]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