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新的一天,戌时整,天幕亮起。只见乌云密布间,浮现"西游记:除妖乌鸡国"几个大字。
天幕中唐僧一行踏着暮色来到宝林寺,那朱漆山门足有三丈高,门环都是鎏金的。可当唐僧上前求宿时,知客僧却把鼻孔翘到了天上:"此乃皇家寺院,岂是尔等游方僧人......"
"呸!狗眼看人低!"灞桥军营里,一个满脸刀疤的老兵朝地上啐了一口,"当年老子跟着卫将军打仗,路过少林寺,那帮秃驴......"话没说完就被校尉瞪了回去。
只见孙悟空把金箍棒往地上一杵,"轰"地一声震得整座寺院都在摇晃。国子监的年轻博士们齐声喝彩。
"该!该啊!"扬州瘦西湖畔,盐商周老爷拍着紫檀木案几直叫好,"这些个势利眼,就该让孙爷爷教训教训!"
方丈前脚还端着架子,后脚看见金箍棒直喊“有请唐老爷!”
天幕里方丈这声吆喝还未落地,洛阳城茶楼上的说书先生已经拍案而起:"诸位且看,这老和尚的脸变得比六月天还快!"
正在挑选胭脂的宰相千金掩唇轻笑:"父亲常说官场如戏场,我看这佛门倒也不遑多让。"身旁的丫鬟赶紧附和:"小姐说得是,那方丈的嘴脸,活脱脱像极了来府上打秋风的那些清客。"
最精彩的当属翰林院几位学士的反应。白胡子的王学士痛心疾首:"斯文扫地!佛门清净之地..."年轻气盛的李编修却笑道:"王老莫恼,下官倒觉得这方丈深谙'能屈能伸'之道,颇有古贤遗风。"气得老学士的胡子直翘。
某个深宅大院里,老夫人正指着天幕教导孙儿:"做人万不可如此前倨后恭..."
天幕也转向夜晚,唐僧在禅房休息时,忽见一阵阴风袭来,一位头戴王冠、浑身湿透的“鬼魂”(即乌鸡国国王)前来托梦。
那**的鬼魂显形时,长安城观天幕的百姓都不由自主裹紧了衣衫。
国王哭诉自己一年前被一个妖道(假国王)推入御花园井中害死,并冒充他霸占王位。国王请求唐僧师徒为他伸冤,并留下“白玉圭”作为证据。梦醒后,唐僧将梦境告知徒弟们。
汉朝未央宫前,刘彻神色凝重:"若朕梦中得此冤诉,必彻查到底!"
秦政的冕旒在夜风中轻颤,沉声道:"身体在井中一年不腐,此乃真龙天子之征。"
最是宋太祖赵匡胤反应奇特,汴京皇宫里,他忽然拍案大笑:"这妖道蠢甚!既已得位,竟不毁尸灭迹?"赵光义闻言变色:"皇兄...此言..."却见太祖指着天幕:"你瞧那白玉圭——留此物证,不是自寻死路么?"
各朝皇宫里,帝王们的影子被天幕幽光拉得老长。而在民间,百姓们早已议论纷纷——卖油的张老汉说井里定有古怪,更夫李二猜测王后必是同谋,连平康坊的歌伎都在猜那妖道长得何等模样...
接着看到孙悟空带着八戒下井捞尸,那呆子一路抱怨。
"噗——"宋朝瓦舍里,看戏的百姓笑作一团,"这夯货,连死人都要讨价还价!"
一个扎着蓝头巾的脚夫笑得直拍大腿:"这呆子!背媳妇时跑得比马快,背死人倒嫌晦气!"
当孙悟空向太上老君求来还魂丹时,惹得人间帝王们纷纷离座。
秦始皇已猛然起身。徐福见状立刻捧上竹简:"陛下,臣请再赴东海..."话未说完,李斯已抢步上前:"仙丹终是虚妄,陛下当以法治国!"始皇袖中拳头攥得发白,青铜灯树映得他面色阴晴不定。
未央宫前,汉武帝的冕旒剧烈晃动。他一把抓住东方朔:"爱卿当年说西王母..."东方朔却不慌不忙从袖中掏出个漆盒:"陛下且看,此乃上林苑新贡的枸杞,比那劳什子金丹..."卫青突然重重咳嗽,原来平阳公主正带着小霍去病走来,孩子手里还捏着个泥捏的孙悟空。
汴京皇宫里,宋真宗对着天幕痴痴伸手:"朕的祥瑞..."
各朝太医署此刻灯火通明。长安太医令王冰正在狂翻《黄帝内经》:"素问有云'精气夺则虚',可没说能..."年轻医官突然指着天幕惊呼:"快看!那国王的手指动了!"
民间更是炸开了锅。洛阳药铺里,坐堂郎中把《本草纲目》拍得啪啪响:"当归三钱?看看人家老君!"柜台前抓药的老妇撇嘴:"你有人家那葫芦吗?"满堂哄笑。
孙悟空救活真国王的同时,乌鸡国太子正与他的母后说起假国王之事。不凑巧假国王赶来,和太子一番试探。
天幕上太子与假国王周旋之际,咸阳宫前的扶苏突然攥紧了《论语》。蒙毅将军低声道:"公子若能如此机变..."
话未说完,赵高阴测测插话:"太子私会母后,恐有不臣之心。"始皇却盯着太子腰间的佩玉:"此子...识得真假。"
未央宫前,卫青看着天幕里太子按剑的手势,不禁对霍去病低语:"比你十四岁擒匈奴探子时还稳三分。"年轻的骠骑将军不服气地撇嘴:"舅父且看,他腰间玉佩都没晃一下——我当年可是..."话到一半突然噤声,原来武帝正意味深长地望过来。
唐太宗突然把酒盏往案上一顿:"承乾若有人家一半..."长孙无忌慌忙打断:"太子近日习《贞观政要》颇有心得。"
《西游记》中真假国王的剧情在天幕上继续播放,那妖怪变化的国王与真国王站在一起,连声音、神态都分毫不差,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无人能辨。
"这...这如何分辨?!"咸阳宫中,李斯手中的竹简"啪嗒"落地,发出清脆的声响。他面色苍白,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秦始皇嬴政猛地从龙椅上站起,宽大的衣袖带翻了案几上的青铜酒樽,琼浆玉液洒在织锦地毯上。"妖孽竟能如此肖似人君?"他的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惊怒。
李斯已从震惊中恢复,他拾起竹简,沉声道:"陛下,可效法商君'连坐'之制,令百姓互相监察。凡有行为异常者,邻里不报,同罪连坐。"
嬴政眼中寒光闪烁:"善。"
与此同时,汉朝未央宫中,汉武帝刘彻拍案而起,冠冕上的珠串剧烈晃动:"好个胆大包天的妖怪!竟敢冒充一国之君!"
唐朝贞观年间,魏征上前一步,正气凛然:"陛下,此故事虽为虚构,却发人深省。为君者当以德服人,而非以貌取人。那妖怪纵能模仿国王形貌,却模仿不了其仁德之心。"
房玄龄点头赞同:"魏公所言极是。臣建议完善科举制度,选官不仅看其才学仪表,更要考察其德行操守。"
程咬金却大咧咧地摆手:"要俺老程说,管他妖怪不妖怪,先打一顿再说!真的打不还手,假的一定现原形!"
众臣哄笑,气氛稍缓。长孙无忌若有所思:"陛下,可令画师为百官绘制画像存档,定期对照,以防有人假冒。"
李世民颔首:"善。另传旨各州县,凡遇双生案件,即刻上报,不得延误。"
宋徽宗赵佶却对妖怪的变形之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妙哉!此妖变化之术,竟连衣冠纹饰都分毫不差!"
蔡京眼珠一转,趁机进言:"陛下,臣观那妖怪变化之术如此精妙,恐怕...恐怕朝中已有妖人混入啊!"他说着,意有所指地瞥向一旁的政敌。
"你!"被注视的大臣怒发冲冠,"蔡京!你血口喷人!"
童贯阴恻恻地建议:"陛下,不如设'镇妖司',专查朝中可疑之人?" 一时间,朝堂上人人自危。
汉朝长安市集上,方士们的摊位前排起长龙,各种"照妖符""镇妖镜"价格飞涨。一位老方士手持铜镜,高声吆喝:"照一照,看一看,是人是妖立分辨!"
唐朝的茶楼酒肆里,文人们争论不休:"此故事定是讽刺武后时期酷吏当道,真伪难辨...""非也非也,分明是警示世人莫要被表象迷惑..."
回到天幕前,《西游记》的剧情继续发展,孙悟空与妖怪斗法的场面引得古人阵阵惊呼。当文殊菩萨现身,道明此妖乃自家坐骑时,各朝反应迥异。
"原来又是神仙管教不严!"唐朝一名士子愤然掷笔。
"佛家的坐骑下凡害人,居然变成道士的模样!"洛阳白马寺前,一名头戴逍遥巾的道士冷笑连连。
大慈恩寺内,玄奘法师却合十赞叹:"菩萨慈悲,连伤人之妖亦给改过之机。"身后弟子窥基却小声嘀咕:"师父,这狮子精害得真国王泡在井里..."
秦朝咸阳宫内,嬴政冷笑:"什么菩萨坐骑,分明是神仙纵妖为祸!"
天幕散去,众人仍议论纷纷,觉得佛家道家都有害人的妖孽。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