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数量不多,他们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收割任务。
米阮看到一捆捆的甘蔗和小麦不由得露出了高兴的笑容。
而且经过他仔细的辨认,这些小麦的品种应该是冬小麦。
一般来说,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在夏季或初秋收获,冬小麦在秋季播种,在来年初春收获,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至于外表特征上的区别并不算明显,只能从一些比较细微的地方看出来。
比如说,冬小麦的植株相对春小麦更高一些,麦穗也要大一些。
因此,一个谜题也解开了——他为什么能在天气寒冷的情况下看到成熟的小麦?
收割完小麦,接下来还需要挑个阳光好的时间将其摊平晾晒,目的是把新鲜小麦里的水分晾干,以便后续脱粒。
米阮带着穗把小麦在山洞前面的平地上摊开铺平后,没有继续空等着,立刻马不停蹄地开始收拾甘蔗。
甘蔗的话,首先得把甘蔗梢保存起来,甘蔗梢就是甘蔗顶部那一片茂密的胚芽,属于甘蔗的种子,后期种植可离不开它。
米阮专门把甘蔗梢砍下来,然后把周围的老叶削掉,只留下较嫩的地方,这些就是可以种植的种子,和小麦一样,需要晾晒去除水分后再种植。
剩下的甘蔗他也打算好了,一半储存起来当水果吃。
主要是幼崽们在尝过甘蔗的味道之后,一个个都眼巴巴的盯着它看,虽然很懂事的嘴上不说,但渴望的眼神藏不住,反正现在有了种子,也不用这么抠门。
另一半就拿来做糖吧,甘蔗做出来的红糖味道极好。
分成两份后,米阮指挥着阿和、阿山把一半甘蔗搬到储藏室里,好在最近这段时间温度还不算高,甘蔗放进去至少能保存一个月。
看着幼崽们的眼神时刻盯着甘蔗,米阮笑着拿出一根冲他们挥挥,然后熟练地削皮切段。
幼崽们立刻欢呼一声聚过来,一人分一段开始吃。
一根甘蔗他们肯定吃不完,所以米阮又分给其他人。
刚从山洞出来的阿山一口咬掉一半,边嚼边说:“多亏了巫,不然我还不知道这个能吃,我一直以为它跟竹子差不多。”
难为他嚼着东西口齿还这么清晰。
“你之前还见过甘蔗?”米阮边给甘蔗削皮边问。
阿山点点头,“是啊,不过是之前了,还挺大一片,现在估计已经没了。”
他把手里的甘蔗吃完,就开始帮米阮削甘蔗皮,这一整根甘蔗跟他们差不多高,一米七肯定是有的,说不准有的还能达到两米。
因此,他们削皮是一节一节的削,削完再切下来放进背篓里,一篓一篓地倒进石磨,慢慢研磨成甘蔗汁。
甘蔗汁被收集起来小火熬煮,伴随着不停地搅拌,水分会慢慢蒸发,逐渐变得浓稠,最终凝固成糖块。
不知为何,糖块的颜色偏深,接近红棕色,整体带着些甘蔗汁本身的光泽。
但味道没得说,就是原滋原味的红糖。
米阮尝过后连忙拿来洗干净的叶子将一块块方形的红糖包住,顺便用树藤系紧。
小二百斤的甘蔗就熬出来十五斤左右的红糖,这出糖率无疑是极低,但想想他用的工具,出这么点倒也是正常。
除了红糖以外,榨完汁的甘蔗渣也不浪费,可以给兔子当饲料。
熬好的红糖当天晚上就被拿来和姜一起煮水喝,略厚重的甜味是部落所有人都没尝过的,即使带着姜的辛辣味,这一锅水也很快就被喝完了。
由于这两天天气很好,阳光也很热烈,所以小麦和甘蔗种子第三天就全部晒好了。
甘蔗种子被晒干后就可以开始种植了,米阮早就在山洞附近找了块合适的地方,既距离河流近又十分平坦,最重要的是多年未曾耕种,土层深厚。
把甘蔗种子埋下去后,又浇过水、施过肥,就可以等着发芽了,如果发芽顺利就说明这个种植方式暂时没问题。
为了防止出错,他还特意留下来一些甘蔗种子,回头还能补种。
甘蔗种植的事情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接下来就要来处理小麦了。
首先需要给小麦进行脱粒,米阮选择的脱粒方法是使用手摇筛篮。
手摇筛篮,顾名思义,是一种由两个小麦筛组成的工具,专门用来给小麦脱粒,具体的制作方法和背篓其实差不太多,只是需要额外编织一个筛网。
米阮把适量小麦放进筛篮里,这个量得自己把控好,既不能少也不能过,如果过量会导致小麦无法均匀脱粒。
接下来他把筛篮平放在地面上,用木棍轻轻敲打筛篮的侧面和底部,同时轻轻摇动。
这样一来,小麦粒就会在筛篮内不停滚动、相互碰撞,从而让麦粒从麦壳中分离出来,下面只要再过一遍筛,就可以得到干净的麦粒。
把麦粒变成面粉的过程也很简单,他们现在完全有条件。
米阮趁着天还没黑,赶紧把麦粒洗干净,然后放到石磨里,他在看着黑石和阿成拉动石磨开始磨碎小麦粒的时候,不由得感慨,这石磨可真算得上是有极大用处。
还有幸好他们平常用石磨的时候一般用一次就会清洗一次,不然磨出来的面粉估计很脏,虽然现在也干净不到哪去,但总能安慰自己看不见就不脏。
其实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小麦壳也不应该丢掉,它磨成粉后其实也是可以吃的,但口感特别差,剌嗓子,因此米阮想着还是算了,反正他们部落真想要吃饱,还能吃其他的。
一百斤左右的小麦磨出了七十斤的面粉,这个折损程度还算是能接受。
米阮把面粉扫下来装进早就准备好的石罐里,盖上盖子,封好口后,弯腰准备把它搬进山洞里。
结果他显然是低估了石罐子加面粉的重量,第一下直接没搬起来,第二次做好准备了才搬起来。
有了面粉,米阮立刻开始摩拳擦掌,面粉能做的美食可太多了。
他得仔细想一遍部落里最近采集到的食材,有没有哪个是可以和面粉搭配的。
实在不行就做最简单的吧。
霞见此跃跃欲试地说:“巫,今天做什么?我来帮你。”顺带偷师。
米阮想了想,“我们来用面粉蒸馒头。”
“来来来,很简单的。”
不用酵母也是可以蒸馒头的,米阮拿来两个新的大木盆,往里面倒入适量的面粉和温水,教霞和纱两个人。
“把面粉揉得光滑就可以了。”
因为并不难,他俩多看一会米阮的揉面方式就学会了,接下来学着去揉面也有模有样的。
米阮见霞学会了,就赶紧去做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调馅。
现在有核桃和红糖了,就可以做糖包子。
雪季前收获的核桃被晒干后储存了起来,到现在还剩三分之一左右,米阮带着阿和几人把核桃剥开,核桃仁放进之前做好的杵臼里面,慢慢捣碎成核桃碎,并不需要特别碎,有点嚼头会更好。
核桃处理到一半,霞也把面粉揉好了,她问了一句,“这样可以吗?”
米阮过去瞧了眼,盆里的面很光滑,“可以了,接下来盖上木盖放在篝火旁边就行了。”
需要等面发酵。
趁着发酵的时间,米阮继续回来捣碎核桃,之前捣碎的放进木碗里,把上午做好的红糖块碾碎一起拌进去,这就是一碗非常香甜的馅料了。
他做着做着没忍住直接吃了一口,然后给出好评,除了干巴没有其他缺点。
因为想赶紧吃上糖包子,米阮加快了搅拌的速度。
等馅料做好,两盆面也发酵了,整体都涨大许多。
米阮在石板上把其中一盆的面团扒下来,开始不停地揉面,顺带示意给霞看,“就这么揉它,揉到表面光滑,不粘手的时候就可以了。”
揉面其实很简单,霞试了一下就上手了,他俩大概揉了十分钟左右,面团就变得有弹性了,基本看不到气孔。
米阮将自己手里的面团擀成条状,然后一剂一剂的揪下来。
馒头的话,直接把揪下来的面团放在蒸板上就可以了,蒸熟后就是一个香甜软糯的大馒头!
而糖包子就有些麻烦了,首先得把面剂子擀薄一些,然后在里面放上馅料,慢慢用技巧把馅料用面皮包裹住。
这个活霞就干的不太好了,她包出来的包子不知道为什么老是裹不住馅料,会漏出来。
因此包包子的主力大军就是米阮和纱。
说到纱,她的手特别灵巧,不仅会编一些草编的东西,今天第一次上手包包子学得也很快,前几个还有些歪七扭八,后面就包的很好了。
等包好一半的糖包子,锅里的馒头也差不多蒸好了,米阮侧着身体掀开锅盖,瞬间浓郁的水蒸气扑面而来,幸好他有先见之明,没有被烫伤。
就是怎么把蒸板拿出来呢?米阮纠结了一会,要不然再等等,放凉了再说。
结果这时候阿山迫不及待地开口了,“巫,现在可以吃了吗?”
蒸馒头的味道可太香了,从没掀锅盖的时候,他们就凑在旁边等着了,这会掀开锅盖,质朴无华的馒头小麦香彻底吸引了他们。
见他们期待的样子,米阮说:“这会有点烫,不太好拿。”
“没事没事,阿山不怕烫。”
“对对对,我不怕烫。”
听到这话,米阮嘴角抽了抽,感觉阿山被阿和卖了,还会帮他数钱。
话音刚落,阿山就空着手把蒸板提起来放在石板上了,下面沸腾的热水正咕嘟咕嘟冒着泡。
既然阿山面不改色,米阮也就不跟他客气了,指挥着他把馒头从蒸板上一一扒下来,这个蒸板接下来还得继续蒸馒头和包子呢。
“先尝尝。”米阮给围观的人一人掰了一点,“尝个味,等下一板蒸好,再继续吃。”
新鲜的馒头松软香甜,这种甜是面粉发酵后自然的甜,永远不会吃腻,由于工具有限,研磨出来的面粉并不算细腻,因此咬一口,还能吃到一些疙疙瘩瘩,但这并不重要。
外皮略带弹性,内里则柔软细腻的馒头已经足够好吃了。
果然还是得吃碳水啊。
米阮两口吃完手里的馒头,他已经开始期待下一锅了。
不光是他,其他人也都吃得停不下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7章 红糖和馒头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