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 5 章

送别荣康公夫人和戴思安回来,夏和易一直坐在妆台前的绣凳上,沉默不语。

世家公子哥儿自出生便锦衣玉食众星捧月,日子久了,总归有些想如何便如何的小习性,倒也无伤大雅。可这戴思安,看不到母亲的万般求全退让,当着未来岳母和妻子的面,竟直愣愣提起通房丫头,可见是无脑极了。能任性妄为到这个地步的,应当也不多见。

况且眼下内忧外患时局如此紧张,家里大哥哥纵是尚未拜爵位,也等闲离不得职上。可戴思安还能整宿整宿安眠花街柳巷,可见芯儿里是个没本事无志向的,将来必也挣不得什么功勋,无非是铁了心吃戴家老祖宗留下来的名声家财罢了。

还有那荣康公夫人,分明是知晓儿子什么孬样,不念着纠他回正途,反而一味纵容遮掩,第二日就要上未来岳丈家拜访,前日夜里也由得他在香粉窝里逍遥。想来若是成家后再生了事,公婆也定是同样的态度,大面儿上似乎偏帮着她,实则内里还是向着儿子。以后一房一房姬妾是免不了的,庶子庶女一个接一个,满宅院鸡飞狗跳。

虽说是门楣响亮不愁吃穿,可真要嫁了戴思安,踮脚往未来日子里一瞧,一眼看到头,灰蒙蒙的天里漫天灰烬,没有半点出路。

于潘氏而言,女儿嫁人后的幸福,大约不是在于丈夫是个可托付的良人,夫妻纵使一辈子相看两厌也罢,家门荣耀和握在手心的掌家权才是根本吧。

夏和易沉沉一叹息,歪头解下钗环,忽而听春翠报说大姑娘来了,眼里登时亮起来,“快让大姐姐进来。”

人还未至,远远便听见年轻女子间的嬉笑声,待秋红打起竹帘,两道身影一前一后,原来大嫂嫂赵氏也来了,说是在院外巧遇上。

大嫂嫂赵氏比姐俩儿略长两岁,差不多的年纪,平日总能玩到一处去,这会儿命了身后丫鬟捧一个针线簸箕,弯弯的柳叶眉下笑盈盈的,“我正愁找不到人帮手缝衣服呢,这下好,一下来了俩。”

姐姐夏凤鸣自抬着一个极漂亮的四方食盒,“方才女夫子送我一盒打南边儿来的福桔饼,我原还想迟些送给嫂嫂尝尝新鲜来着。”

出嫁前,夏和易最喜欢大嫂嫂和姐姐了,大嫂嫂贤淑温婉,姐姐端庄大方,每逢她犯了事儿被潘氏抓个正着,嫂嫂和姐姐总是一味袒护她。在夏和易的记忆里,至少在她进宫之前,嫂嫂和姐姐都待她极是溺爱。

“如此倒正好了,在我这儿吃了回去,省得姐姐多一趟脚程。”夏和易一面让丫鬟沏配点心的茶水,一面热络地招呼,“大嫂嫂,姐姐,快坐。”

四四方方的一腿三牙桌,一人一面坐下来,占了三边儿。大嫂嫂看看夏和易,笑了,“怪事,今儿易姐儿竟是不闹着要坐中间了。”

夏和易愣了下,方想起来,出嫁前她若是见着大嫂嫂和姐姐,一定会搬个圆凳坐在中间,紧紧挨着她俩,一左一右挽着手臂。

小孩儿心性的习惯,回想起来多有些赧然,夏和易颇难为地低了头,“嫂嫂不要打趣我了,我可是个大人了。”

又引得一阵笑。

刚泡好的新茶配上点心,各自分吃了些,夏和易让丫鬟把茶盘都撤下去,腾出桌面帮赵氏裁衣裳。

赵氏上个月刚查出有孕,轮廓上大体还看不出来,为人母亲的心已开始思量,府里虽养了手艺精巧的绣娘,但做母亲的,毕竟是想亲手为孩子缝制些小衣裳。

窗外的雨依旧像是从缺口的天碗里往下倒,屋里昏暗得紧,夏和易让丫鬟燃了灯,青花烛台掌了一溜,依旧不够亮堂。

好在小娃娃的衣裳没太多板式,讲究的是布料细致,做起来并不算困难。

上好的布料铺开了,夏和易站起来掖住边角,笑着自领了职责,“我替大嫂嫂压边儿。”

赵氏和夏凤鸣对视一眼,笑道:“哟,今儿太阳打西边出来啦。”

三个人边做边聊,嘻嘻哈哈闹了一阵,话题自然而然说到早前登门的荣康公家。

夏和易避开戴思安那些个陋习,只像待嫁娘一样害羞掩嘴笑,“我也不懂这些个,横竖母亲说好的,定然差不到哪儿去。”

夏凤鸣举着剪子,仔仔细细沿轮廓线裁开布料,像是顺嘴接道:“将来二公子到底是要袭爵位的,日子总归是有盼头。”

夏和易一怔。

这些日子她惶恐又心悸,只担忧着重蹈覆辙,一门心思想另嫁他人,是以有什么重要的事被她遗忘了。

进宫之前日子一直稀里糊涂过,什么都不晓得,也就不提了。

荣康公府几世鼎盛,盛极而衰,自戴老公爷之后再无可造之材,后来她在宫里也就再不曾听人说起戴家,不甚了解府内的情形。

此刻夏凤鸣一语惊醒梦中人。

戴思安行二不奇怪,大的那个或是没养活,就算是前头有个庶长子也不稀奇。

荣康公夫人膝下只有独一个儿子,所以她一直理所当然认为戴思安是要袭爵的,可为什么至今还唤二公子?

至于世子的名头,倒是从未听人提起过。

赵氏捏着的银针放下了,抬头看夏和易一眼,似是欲言又止,张了张嘴又合上了,埋下头去瞧针脚。

这样的表现,夏和易在宫里见得太多。

若是真不想说,那就提也不会提。但凡做出想说不想说的模样,必然是想引得人去问,再顺水推舟说出来。

于是夏和易作一脸好奇的样子笑,扯了扯赵氏的衣袖,“大嫂嫂常出门与夫人们来往走动,总归是比我们成日闷在闺阁里的要知道的多。我们自家人关起门来说话,不拘真假,说来听个新鲜也好。”

“我也是听说……”赵氏为难地放下手里针线,像是被她催得无可奈何了,压低了嗓音,“荣康公府上是有位世子爷的,是元夫人留下的儿子,元夫人生产的时候不幸去了,世子难免也动了根本,身子骨一向不大好,一直在戴家的西山别苑里调养。”

这么说,戴思安到底袭不袭得上那个爵位,还待两说。

可这事儿夏和易不知道,夏公爷和潘氏肯定知道,他们安的又是什么心思?莫不是笃定那位可怜的世子必定余日无多,一准得被戴思安熬死?

见夏和易长久缄默下去,赵氏便支吾了解了话头,“我是听人无意说嘴听来的,想来也不是真事,否则公爹和婆母也不能容。”

“就是就是。”夏凤鸣往窗外望了眼,岔开话题,“好大的雨,大哥哥是今儿也不归家么?”

赵氏笑着作气恼状,“唔,这不,刚打发小厮回来说了声,这几日都不归了。”

夏和易知道大嫂嫂不是真生气,于是笑着开解道:“嫂嫂别恼,这是喜信儿啊,说明大哥哥有本事,受上峰器重。”

夏凤鸣在一旁也跟着夸赞道:“不是我自夸,大哥哥真真是个有才气的,我听人说,大哥哥早年进学时写的文章,到现在都还被夫子留着作念呢。”

赵氏笑得合不拢嘴,“说到底,我们女人,这一辈子图什么呢?不就是祈着盼着求个好运势,嫁的爷们儿争气罢了。”

夏和易抿唇没接话,将手里的式样调了个个儿。

“说起来,戴二公子早年是大哥哥同窗,也是做学问的。”夏凤鸣话说到一半转了个腔,问赵氏道:“不过这些事我知道的不多,大嫂嫂在外见识多些,可知道戴二公子的学识如何?”

赵氏敛着眉眼,嘴里囫囵含糊过去了,“学问什么的,我倒是也不曾问过。”

你也不知道,我也没听说过,就差明摆着说这人学识不成就了。

夏和易看明白了,大嫂嫂和姐姐不像是闲来小坐,倒像是特特儿来提点她的。

夏和易扭身掌了一盏到眼前,途中瞥见赵氏尚未隆起的肚子,笑着问:“大嫂嫂喜欢小子还是闺女?”

“小子闺女都是天爷赏赐,都好。”赵氏喜悦地摸了摸肚子,忽然叹道:“还是姑娘好啊,就这么闲来坐一块儿,尝尝点心做做针线,日子倒也不那么空乏。”

夏凤鸣说是,“大嫂嫂家原有五个姊妹,想来也是热闹极了。”

“毕竟是骨头连着筋的血脉,嫁人后姊妹们还时常走动,总有个相互帮衬的时候。”赵氏笑着笑着,话锋一转,眉眼里隐隐惋惜,“只可惜我那五妹妹,当初硬拗着不愿嫁王子公孙,非挑了个巡检使。那巡检使祖上也是荣耀过的,只是中道里败落了。五妹妹嫁到他家,最初还回来抱怨过几回,后来觉得和姐姐们疏了话题,往来越来越少了。”

夏和易似在认真盯着松江布的针脚,凉意缓缓从心头浸上来。

眼前这一幕,她太熟悉了。

过去嫔妃们日日向皇后请安,总有那么一两位爱留下来小坐片刻的,一时说漏嘴的、顾左而言他的,和今日的场景几乎一模一样。

她那时懵懂不察,吃了不少闷亏,没少被别人拿着作筏子,在太后跟前闹了好几回没脸。

大嫂嫂和大姐姐特地冒雨来一趟,想告诉她什么呢?

戴思安的爵位悬而未决,自己也没本事,要是嫁给他,以后家里就不和她来往了。

戴思安是个没着落的,于大哥哥的仕途无益、于皇后来说更加无益,所以她们来了,兜兜转转和她说了一大通,无非是想让她转变心意。

夏和易更愿意相信她们是因心里喜爱她,真心怕她所嫁非人,心底里抱着最后一丝期望,小心试探道:“怎么办,阿姐,我突然不想嫁戴二了。”

正因看得仔细,她没有错过赵氏和夏凤鸣眼底一闪而过的亮光。

她像过去的夏和易一样赌气扔了手里东西站起来,“嫂嫂,阿姐,你们陪我去同母亲说。”

夏凤鸣果不其然从后拉住她,牵着她的手微凉,“妹妹且慢,你的亲事,由大嫂嫂和我去说,多不得宜,叫不明就里的外人听了,恐怕要误会我们嫉妒你嫁得好似的。”

事已至此,什么都不必再说了,内心的惊醒令人嗓子眼儿都发胀发堵,夏和易垂下眉眼不去看她们,声儿都像不是自己发出来的一样,“那怎么办?我自己去同母亲说,怕是没说清楚就被拧耳朵了。”

赵氏上来握住她另一只手,笑着说:“那倒不难,我看鸣姐儿惯是个会说能写的,不若就让鸣姐儿替你打个稿子,你迟些时候依葫芦画瓢,记下来念给婆母听就是了。”

夏和易闷闷道好,叫丫鬟伺候夏凤鸣笔墨,没多会儿,一张写的工工整整的小信就到了手里。

草草默念下来,信里果然一字不提戴思安的种种不好,通篇只说她有多不愿嫁。

潘氏就不会问她,是从哪儿得知的消息。

赵氏轻轻拍拍她的肩,“易姐儿万万记着不要提起今儿的事,省得婆母晓得了,须要怨了我们多嘴呢。”

夏和易怔怔转身,望着赵氏和夏凤鸣笑靥如旧的面庞,心间有缓缓的凉意淌过,为她记忆里和煦欢欣的闺中时光。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