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突发事件的时候,公关部的日常工作还是挺正常的,宁雅除了学习舆情监控之外,也想看看公司有什么其它的要求。
当大臣会在陪皇帝游园的时候突然要求来一段应制诗,对后妃虽然没有这种要求,但是有的话,属于加分项。
她当年能从采女升宝林,就是靠皇帝一时兴起,随口念了两句诗,然后卡壳。
那些有才情的妃子们都比较谨慎,怕随便接话会冒犯龙颜,任凭皇帝在那里惆怅。
善于观察的宁雅,看皇帝的表情,猜测他现在的状态是“卡文卡到绝望”,而不是“在众多绝妙词句中挑一个更好的”,便决定赌一把。
她赌赢了。
把皇帝从卡壳的窘境里救了出来,多少算个救驾之功,皇帝随便评论了几句之后,便宣布给她晋级。
之后,皇帝每每遇到需要有台阶下的时候,都会想起她,天长日久,她越升越高,从宁采女,变成宁贵妃。
上位者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注意到底层人民的想法,想表达什么,就得说出来。
宁雅想自己的绩点那么难看,又是BOSS直聘进来的,应该拿点东西,不然更要被人说是走后门抱大腿进来的废物。
还真被她找着发挥空间了:公司有个电子内刊,各个部门员工都可以投自己在工作中的想法、对公司的意见。
白雪晴和公司各位高管们会经常看这个电子内刊。
“永丽姐,这个电子内刊,我也能投吗?”宁雅向上级请示。
华永丽看着她,心里十分忐忑,毕竟她才入职几天,别是看到部门里的什么事情,然后不管前因后果,就发出来,让全公司的人看吧?
比如媒体协作组的程梅一直下午才来上班,因为她晚上要参加各种活动,活动完了再加班把活动稿写出来,基本上初稿过了才睡觉,下午来了是跟其他需要协作的同事一起开会落实。
创意组那边更是全员“半夜有灵感型”的选手,白天经常看不见人,硬把人拖来上班,也是在公司里睡觉,还影响晚上的灵感。
所以,他们也是下午才来上班。
这些,华永丽都知道,白雪晴也知道。
但在公司里都算是“能做不能说”的范围。
要是让其他部门知道他们公关部竟如此奔放,他们也会有样学样,找各种理由,让直属上司没法管。
那可太灾难了。
新员工还会惹的另一种事情,就是觉得自己来了几天,已经对公司了如指掌,可以对经营战略指点江山,自信心爆棚的来个《万言书》。
搁古代,这种行为叫“图幸进”。
万一其他部门的人以为是她华永丽想上位,才唆使关系户宁雅这么干,那可就太冤了。
要是白雪晴为了表示自己对关系户一视同仁,像某公司老板那样直接开骂:“有病治病,没病辞退。”
那整个公关部可就算真是现了大眼了。
华永丽不想让自己人生最大的挑战是平息自己部门内部烧起来的火。
所以,华永丽谨慎地询问宁雅想发什么。
“是一些关于公关理论和群体情绪的想法,公司公关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要是到处漏水,我们再努力地补,也来不及呀,我想,如果让大家都知道在网上说话没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也许,他们会再谨慎一点。”
哦,讨论专业问题啊。那没事了。
华永丽松了口气:“你发吧。”
忽然她又叫住宁雅:“等一下,发布之前,自己先检查一下,再给凝海看看。”
“我明白。”
孙凝海进公司一年多,遇到过不少事,要是宁雅写的东西里面有不适合发布的,孙凝海会第一时间拦住她。
如果孙凝海也拿不准,自然会来问华永丽。
其实,宁雅还真的想图个“幸进”,公关部的业务属于平时没事,有事就是坏事,平事是职责所在,但平不了事就得有人背锅。
难得刚起步就遇上一个不仅收入相当喜人、交齐五险,顶格交公积金,而且给交全额补充商业保险的公司。
宁雅不想公司出事,毕竟事情出到可以让公关部立功的地步,那就不是以一人之力就能挽回的。
她想在这里多待一段时间。
宁雅在工作摸鱼……不是,是熟悉社交平台功能的时候……发现网上对古代规矩的认知几乎完全来自于电视剧。
公司有一半业务是娱乐产业,拍了不少古偶剧,连着科技业务那一块的同事,平时都喜欢说几句经典台词玩梗。
所以,宁雅决定先找一个最容易吸引人的点切入——《维护古偶剧里的封建礼教的人,是在维护什么?》
在宁雅继承的记忆里,早期电视剧里的妃子能把御花园当人民公园随便闲逛,然后偶遇皇帝,得到恩宠。
后来的电视剧更不得了:宫女可以跟侍卫在御花园拉拉扯扯、后妃可以跟侍卫并肩坐在宫道边的台阶上、后妃可以穿着内衣狂奔到皇帝接见外国使者的地方、王爷可以随便闯进后妃的寝宫、宫女还能拿着妃子的出宫腰牌随便出宫……
曾有人质疑:宫里这么自由?那太监何苦挨一刀?
下面有很多人回复:
旁边那么多人跟着呢,又干不了什么,太医不也一样要给后妃诊脉吗,被侍卫拉一下又怎么了。
X妃当时的情况已经那么危急了,王爷闯寝宫也是迫不得已,救人最重要啊。
如果妃子有协理六宫之权,她派宫女出宫办事,不给宫女出宫腰牌,还怎么办事?
……
再然后,就吵起来了……
别人看乐子,宁雅看事件发展脉络。
这些人的想法虽然与现实毫无关系,但在他们心中,是一套非常完备的逻辑体系。
在他们心中,攻击他们的逻辑体系,就等于攻击他们,就会触发他们急迫想要证明自己才是永远正确的机制。
同时,为了显得自己才是正义的一方,避免在正常人群里显得格格不入,他们会抱团,会开小号,以极少的人数造成仿佛声量很大的气势,吸引更多的无知路人加入。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是一个伪命题。
这个世界永远有一部分只看截图,就立刻跟随的盲从者,而这一批盲从者,也会进入“我要证明我永远是对的”循环。
所以在遇到大型社会舆情事件的时候,需要根据情况处理,有些需要自证,有些则需要保持沉默
……
宁雅写完之后,发给孙凝海看:“帮我看看,这篇内容有什么不适合发的吗?要是内容太浅薄,我就不发了,免得让别人质疑咱们部门的专业性。”
凝海看了一遍:“写得挺好呀,写得太深了,不是专业的人又看不懂。这样也挺好的,你举的这几个例子,嘿嘿,我都看过~相当亲切,真有意思,你直接发吧。”
过了一会儿,凝海问:“发了吗?”
“没有呀。”
“怎么不发?我还等着给你点赞呢。”
宁雅笑笑:“不行,现在还是上班时间呢,发出去,影响不好,晚上再发。”
“嗐,没事的,公司不管这些,你看其他文章,基本上都是上班时间发的。”
宁雅摇摇头:“没事的时候不管,有事的时候,就是罪证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