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到这里来了?”
我又惊又喜,但还记得放低声音说话,以免被守在门口的人听到动静。虽然因为一楼窗户都是锁死的,不能随意进出,所以校方没有特意安排人守在窗边,但如果动静太大,还是有可能会被门口的人发现,到时候说不定柒优也会被牵连进来。
不同于我的紧张急切,柒优看起来一副从容自得的模样,仿佛上课时间我们一个被关在空荡荡的教室里面、一个出现在窗外都是很正常的事。
“听说顶楼天台发生了杀人事件?”柒优眨了眨眼睛,一脸平静地看着我,“你被当成嫌疑人关起来了?”
“……”我瞬间涨红了脸,心中涌现出尴尬、难堪、委屈等各种情绪。太丢脸了,而且偏偏是在柒优的面前!这一刻我真想钻到地缝里去。
柒优只用一句话就轻而易举拯救了我:“我相信你不是凶手。”
“什么?”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为、为什么?”
“为什么呢?”柒优单手托腮作思考状,“我每天中午都会去顶楼天台——这一点你很清楚,不是吗?而今天我没去是个意外,你不可能会提前知道。没有人会选择有其他人在的地方杀人,所以我觉得你不是凶手。”她停顿了一下,又说,“我听到了一些相关消息,我觉得你可能会想要知道。”
这么说,柒优是出于对我的信任,特意翘课来这里找我的?
我内心深受感动,同时又担心她今后继续像这样轻易对不熟悉的人交付信任会有危险。
“这个理由不成立。”我认真解释道,“根据现场混乱的状况来看,凶手杀人应该是一时冲动,而不是有预谋的犯罪。冲动杀人需要矛盾激化引发动机,以及一个适合杀人的场合。也就是说,因为那时天台正好没有其他人,于是凶手在冲动之下杀了人。跟他(她)提前对状况的预知没有关系。”反过来说,如果凶手是有预谋的犯罪,一定不会选择天台这个随时会有其他人出现的地方行凶。
“唔……好像很有道理。”柒优点点头,“那我还是先走好了。”
“诶等等——”我慌忙叫住她,“刚刚那个只是一般情况下的推论,是其中一种可能性,但实际上我真的是清白的!”我生怕她就这样走了,辩解的话说得又快又急。
幸好柒优配合地停下了脚步。
“你是不是害怕了?”她回过头来,一本正经道,“其实我刚刚是在开玩笑。”
“……啊?”什么?
开玩笑?柒优?而且是在我面前?
我茫然地张了张口,完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最后我笨拙地转移了话题,“你都听到了些什么消息,可以告诉我吗?”
.
接下来,柒优告诉我的内容比我想象中要多得多。
“下午一点多的时候,有老师过来把我带到了一间空教室,在那里我听说了天台发生的杀人事件,除了我之外,教室里还有那个被害女生的几个同班同学,以及她的班主任——我是因为经常去天台被叫去的。对了,还有事发时在顶楼西边楼梯口那对情侣,他们在听说这件事后,主动来教室提供了情报。”
柒优解释了她知道这件事的原因,重点是她在那里打听到的消息。
被害的女生是高二(3)班学生,名叫苏籁,平时沉默寡言,在班级存在感不高。事发后被叫去问话的,有苏籁在班级里唯一的好友林文茜、苏籁的同桌周泰然、班主任高老师、高三(9)班的小情侣李文新、刘珊珊,以及柒优。
根据好友林文茜的证词,中午苏籁是跟她一起去食堂吃的饭,因为食堂人多,她们下课又晚了几分钟,吃完饭时间已经近1点了。两人回到教室,教室里只有寥寥几个人,高二的课程已经很紧张了,同学们或是在看书,或是在午睡。这时苏籁从桌上拿了好几本书,说要出去一下,林文茜以为苏籁是要换个地方看书,她因为自己要午睡,两人就此分开,直到事件发生。
紧接着是那对情侣的证词,中午在教室吃过饭后,他们为掩藏彼此在交往的事(虽然现在已经完全暴露在老师面前了),偷偷溜到了走廊旁的楼梯间约会,那时正好是午后1点,学校的铃声在此时响起。这时他们听到上方传来一丝大门开合产生的嘎吱声,因为高三(9)班的教室位于顶楼最西侧,顶楼的上方就是天台了。两人下意识抬头,果真看见缓缓合拢的天台门,以及门后一道一闪而过的人影。只要不是被老师看见,这对年轻的情侣觉得就没有关系,那之后他们一直在顶楼楼梯间约会,直到苏籁的尸体被发现。在那期间,没有人从天台下来西侧的楼梯。听说天台出现尸体后,两人意识到他们的证词很重要,因此立即主动找到老师,将自己中午的经历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之后是苏籁的班主任高老师,以及同桌周泰然,两人都说苏籁平时就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没发现她最近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周泰然有午睡的习惯,午休时都会回宿舍休息,因此中午他没碰见回教室拿书的苏籁。
最后是柒优,她今天中午没去天台,无法向学校提供更多的情报。
.
听到这里,我顿时想起了困扰我整个下午的问题。
“对了,你今天怎么没去天台啊?”
柒优微微一愣,随即眨了眨眼睛:“你猜?”
我有些迷糊了,不确定这是不是她的又一个“玩笑”?但不管怎样,我意识到她是不会直接告诉我答案了。
我在心里深深叹了口气,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到当前的事件中来。
凶手行凶至少需要2分钟,13:02时顶楼西侧的楼梯间有李文新跟刘珊珊那对情侣守着,东侧我也已经来到顶楼楼梯间,无论凶手从哪一侧逃走,都应该会被目击到。可是当我推开门时,天台上却只有苏籁一个人。
凶手就这样消失了,不在天台,也没有被目击到。
难怪学校将我当做最重要的嫌疑人看待,果然只有我最可疑了吧。
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柒优却相信着我的清白,不如说,因为这件事,我们之间的交集变多了。
光凭这一点,就已经让我觉得足够幸运了。
而且刚刚的分析提醒了我一件事:这是一场临时的冲动犯罪,凶手不可能提前预谋好一切,他(她)从天台上消失只是个偶然,是综合各方条件后偶然出现的结果。
一定可以解开的。
.
我闭上眼睛,将发现尸体时的情况细细回想了一遍。
倒在地上、头偏向左侧的苏籁,脖子上有一道淤青般的勒痕,死因是窒息而亡。她衣衫凌乱,显然临死前拼命挣扎过。
在她的周身,凌乱地散落着一堆书本——毫无疑问那都是属于苏籁的,凶手不可能将自己的东西留在现场。是苏籁从教室带去的那些书吧?
地上有一块可疑的湿痕——今天艳阳高照,前几天虽是阴天,却也都没下雨,那湿痕不是雨水留下的,会是什么呢?
而且我记得,当时四周飘散着一股奇异的味道。
冲动犯罪,凶手不可能做得万无一失,一定会有破绽留下。
我开始脑内模拟凶手当时的行动。
首先是根据小情侣李文新、刘珊珊的证词,午后1点整,某人通过西侧的楼梯去到了天台上——因为是一闪而过,实际上两个人并没有看清那道人影的模样。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此人正是苏籁,她来到天台后,遭到了早已等在那里的凶手的杀害;二是此人是凶手,苏籁在午后1点前已经抵达天台,随后遭到了在1点整前来的凶手的杀害。
第二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存在的,好友林文茜只说跟苏籁是在近1点的时候返回的教室,随后苏籁就拿上书离开了教室,她可能在1点前就已抵达天台。
但是无论何种情况,1点整时,天台上有苏籁跟凶手都是不争的事实。
凶手跟苏籁认识,两人开始交谈,却因此发生了矛盾,此时天台上没有其他人在,凶手在一时冲动下,对苏籁起了杀意。
凶手用手掐住苏籁脖子,苏籁奋起反抗,挣扎中弄乱了摆放在身边的书本,以及……对了!那块湿痕!
难道是……不,不,现场没有那样东西……但也有可能……
无论如何,终于找到头绪了。
犯案后,凶手准备原路返回,他(她)小心翼翼推开一道门缝,却发现西侧楼梯口站着两个人,如果在人烟稀少的这时被目击到就不妙了,基于这样的考虑,凶手必定会选择从另一侧楼梯离去。
可是那时我正站在东侧天台门外,只要门一开,必然会碰个正着。
怎么做?
如果是那样的话……我猛地睁开眼睛。
终于解开凶手消失之谜了!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