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咫尺经纬

《经纬共生》项目在巴黎的工作正式展开。团队包下了一座拥有巨大玻璃穹顶的旧式厂房作为临时工作室,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在此碰撞灵感。空间被巧妙分割,一侧是沈清音的缂丝工作区,丝线、织机和样品井然有序,光线透过穹顶洒下,映照得那些特殊丝线流光溢彩;另一侧则是权志龙的“数字实验室”,布满了电脑、合成器、音频接口和各种充满科技感的设备,蓝色的数据流在屏幕上无声滚动。

物理距离如此之近,心理距离却因那场意外的重逢和各自背负的身份,变得比在苏州时更为微妙。

工作伊始,两人都表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沈清音专注于将设计图转化为具体的缂丝作品,她需要为三套核心礼服织造主要面料,每一幅都需要耗费数百小时。权志龙则沉浸在声音的宇宙里,他采集巴黎的城市噪音、工作室里细微的环境音(甚至包括远处那若有若无的缂丝机声),将它们解构、重组,试图编织出能与“光之经纬”对话的“声之经纬”。

他们的交流仅限于工作。讨论色彩频率与音高振动的关联,探讨星云爆发的视觉节奏如何对应音乐的情感张力。权志龙会拿着初步的音乐小样,走到沈清音的工作区外,隔着一段距离播放,仔细观察她聆听时细微的表情变化,捕捉她对于某个音色或段落的直觉反应。沈清音也会在完成一小片关键区域的织造后,邀请马修和权志龙一同观看在不同光线下的效果,听取意见。

对话是礼貌的、精准的、围绕《经纬共生》展开的。他们都小心翼翼地避开了任何可能触及私人领域的言辞,仿佛苏州那段朝夕相处的日子只是一场被共同封存的梦境。

然而,有些东西是无法完全掩饰的。

权志龙会发现,自己调配电子音色时,会不自觉地追求一种类似丝绸摩擦的细微质感,那是深植于记忆深处的、属于她世界的声音。他在创作一段表现“引力宁静”的乐章时,脑海中浮现的竟是她在暮色中为他弹奏《鸥鹭忘机》的画面,那份超然物外的平静,成了他音乐最好的注脚。

沈清音则发现,当她长时间凝视那片为表现“星云爆发”而织造的、充满能量冲突的缂丝时,耳边会隐约回响起权志龙音乐中那些充满撕裂感和空间感的电子音效。他带来的那种喧嚣而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表达,似乎正潜移默化地拓宽着她对“静”与“动”的理解边界。

一次傍晚,大部分团队成员都已离开。沈清音还在为一片复杂的渐变区域做最后的调整,需要极其专注,穹顶的自然光已不足以支撑。她正欲起身开灯,一束温暖而不刺眼的聚焦灯光已从侧面打在她正在工作的织机区域,光线角度恰到好处,丝毫没有干扰她的视线。

她微微侧头,看到权志龙站在不远处的阴影里,手里拿着一个专业的便携摄影灯,眼神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谢谢。”她低声道。

“光线不足,对眼睛不好。”他淡淡回应,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靠近,就那样举着灯,直到她完成那一小片区域的织造。

整个过程,两人再无交流。只有光柱中飞舞的尘埃和“唧唧”的织机声填补着沉默。但那束适时出现的光,和他沉默的陪伴,却比任何语言都更能触动心弦。

另一次,权志龙为了捕捉一段模拟“丝线崩断”前临界状态的音效,反复调试效果器至深夜,情绪有些焦躁。他摘下耳机,揉了揉眉心,下意识地走向茶水间想冲杯咖啡,却闻到一股清雅的茶香。

沈清音正站在茶水间的小桌旁,面前放着一套简单的白瓷茶具,茶壶里泡着的,是碧螺春。她看到他,动作顿了顿,然后默默地斟了一杯,放在桌沿,什么也没说,便转身离开了。

权志龙看着那杯氤氲着热气的茶,碧绿的茶汤在灯光下荡漾着细小的光晕。他端起来,熟悉的清冽微甘滑过喉咙,连日熬夜的疲惫和内心的焦躁,竟奇迹般地抚平了些许。他端着茶杯,走到玻璃穹顶下,望着巴黎的夜空,许久没有动。

他们就像两颗运行在各自轨道上的星辰,因为《经纬共生》的引力而彼此靠近,能感受到对方的温度和光芒,却始终保持着一段安全的、名为“专业”的距离。那段苏州的往事,如同一个被共同守护的秘密,无人提及,却无处不在。

这天,马修召集核心团队,进行第一次完整的音乐与服装的初步合练。当权志龙那充满空间感、时而空灵时而爆裂的电子音乐,通过高级音响系统在巨大的空间里回荡时,所有人都被震撼了。

更令人惊叹的是,当马修让人将沈清音织造完成的“光之星云”缂丝面料在特定灯光下展示,那变幻的光泽与流动的色彩,竟然与权志龙的音乐产生了惊人的同步与共鸣。音乐中的高频闪烁如同缂丝中星尘的迸溅,低频的涌动对应着深色星云的旋转,那段表现“撕裂”的乐章,更是完美呼应了缂丝中模拟引力透镜的扭曲纹理。

视觉与听觉,古老技艺与未来音浪,在这一刻真正实现了“共生”。

马修激动得难以自持,连连称赞这是“上帝的杰作”。团队成员们也纷纷鼓掌。

权志龙和沈清音站在人群稍远的地方,不约而同地看向对方。他的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欣赏与震撼,她的眸子里则映照着音乐与丝线交织出的流光溢彩。这一次,他们的目光没有立刻躲闪,而是在这片由他们共同创造的、令人心潮澎湃的“经纬宇宙”中,短暂地、真实地交汇了。

那一眼,穿越了巴黎的喧嚣,穿越了身份的隔阂,也穿越了刻意维持的疏离,直抵苏州那个梅雨季节的初心。

合练结束,人群渐渐散去。权志龙看着沈清音独自整理缂丝面料的背影,犹豫了一下,从随身的包里,拿出了一个用素净纸张仔细包裹的小小的、长方形的物品。

他走到她身边,将东西递过去,声音比平时低沉:“这个……给你。”

沈清音停下动作,看着他手中的东西,没有立刻去接,眼中带着一丝询问。

“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权志龙避开她的目光,语气尽量显得随意,“是我根据《经纬》那首歌,还有……这段时间的感受,做的一个简单的声音片段。或许……你在织造的时候可以听。”

沈清音沉默地接过,纸张的触感细腻。她没有当场打开,只是轻轻握在手里,感受到那物体坚硬的轮廓。

“谢谢。”她轻声说。

权志龙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工作室。

沈清音独自站在原地,低头看着手中那个小小的包裹。她知道,这里面装着的,或许不仅仅是声音,更是他小心翼翼递出的、一段无法用言语直接言说的“经纬”。

她将包裹小心地放进了随身携带的、装着缂丝工具的古董木盒里。

巴黎的夜色渐深,玻璃穹顶外的星辰与城市的灯火交相辉映。在这座光之城里,两条来自东方的经纬,正以一种无人能解的方式,悄然编织着一段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图谱。

咫尺之间,经纬无声,却已蔓延千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