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微光

那幅清代花鸟画的全色工作完成后,沈青瓷迎来了一个更棘手的挑战——一幅元代道士图的清洗预处理。

这幅画绢本质地尚可,但历经数百年,画面沉积了厚厚的烟尘、霉斑和不知名的污渍,将原本清雅的水墨遮盖得晦暗不堪。更麻烦的是,画心多处脆化,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大面积剥落。

常用的清洗方法风险都太高。沈青瓷对着检测报告和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绢丝状态,眉头紧锁了整整两天。她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咨询了几位业内的老师,却始终找不到一个能让她安心下手的万全之策。

工作陷入了僵局。

这日下午,她正对着铺陈在特殊支架上的画作发呆,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心情有些烦躁。这种无处着力的感觉,比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更消耗心神。

助手小周轻手轻脚地进来,放下一摞新打印的资料在她手边。

“青瓷姐,刚才……凌云集团的江总特助送来的,说是他们搜集到的一些关于脆弱绢本清洗的案例和数据,可能……可能对你有用。”小周的语气带着点小心翼翼,显然也知道之前两人之间的紧张关系。

沈青瓷一愣,看向那摞资料。最上面是一份装订整齐的英文技术文献的翻译件,下面还有几份装帧精美的国外实验室内部报告,甚至有几张高清晰度的微观结构对比图。这些东西,显然不是随便能搜集到的,需要动用专业的学术资源和渠道。

他怎么会知道她遇到了难题?是馆里领导随口提的,还是他……一直在关注她的进度?

心里掠过一丝异样,但她很快压了下去。她拿起最上面那份翻译件,快速浏览起来。起初还带着几分审视,但越看,神色越是专注。

这份文献详细分析了一种在欧洲某实验室试用成功的、基于特定酶制剂和温和表面活性剂复配的清洗液,针对的正是类似她手中这种脆弱绢本上的复合型污垢。后面附带的几份报告,则提供了该清洗液在不同温度、湿度、酸碱度下对各类古代颜料和绢丝纤维影响的详细数据,甚至包括了失败案例的分析。

数据详实,逻辑严谨,完全超越了“外行”能提供的帮助范畴。这更像是一位资深同行才能给出的、极具针对性的参考资料。

她翻到最后一页,没有落款,只在页脚看到一个极小的、手写的数字,标注了文献中原型清洗液建议的起始浓度百分比。

字迹劲瘦有力,是江焰的笔迹。

他不仅送来了资料,还亲自看过了,甚至标注了重点。

沈青瓷捏着纸张的边缘,指尖微微用力。这份“雪中送炭”,来得太及时,也太精准,精准到让她无法轻易地用“别有用心”来定义。

她可以不接受他个人的任何好意,但她无法拒绝这份对解决眼前难题有实质性帮助的专业信息。

沉默了片刻,她抬起头,对小周说:“帮我谢谢江总……和他的特助。”

“好的,青瓷姐。”小周应声,又补充了一句,“那位特助说,这些都是公开资料,希望能对项目有帮助,让您不用有负担。”

公开资料?沈青瓷看着手中那份明显带着某个顶级实验室内部标记的报告,心下了然。这不过是让对方和她自己都能下的台阶罢了。

小周离开后,修复室里重归寂静。

沈青瓷重新坐回画前,再次拿起那份翻译件,仔细研读起来。根据文献数据和微观图像对比,她开始重新评估风险,在脑海中模拟操作流程,一点点构建新的、更稳妥的清洗方案。

这一次,她的思路清晰了许多。

几个小时后,她放下资料,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还不能保证百分百成功,但至少,找到了一条值得尝试的、风险相对可控的路。

窗外,夕阳西下,暖橙色的光线涌入室内,给冰冷的仪器和古老的画作都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

沈青瓷看着那光影,心里某个坚硬的角落,似乎也被这抹暖色映照得微微松动。

她依然警惕着他的靠近,依然无法释怀过去。

但此刻,她必须承认,他送来的这份资料,像一道微光,照进了她因技术瓶颈而陷入昏暗的境地。

这感觉复杂而矛盾。

她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渐渐亮起的灯火。手机安静地躺在工作台上,没有新的消息。

她知道,有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那道她精心构筑的专业壁垒,因为这一摞恰到好处的资料,被撬开了一道微小的缝隙。

而光,总是从缝隙照进来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