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岁末、冻雨与十万人的线上守岁

腊月二十八,冻雨来袭。江城变成了一座冰雕的城市,树枝裹着透明的冰壳,电线变成粗重的银线,连江面都结了一层薄冰。排练室的窗户被封在冰层后面,望出去像隔着毛玻璃看世界。

"电路全线瘫痪。"郝斯羡检测着备用电源的储量,"最多支撑三小时。"

死亡金属理发师试图用吹风机融化门上的冰,结果让整个片区跳了闸。阿哲在门口撒盐,像在给大地调味。林磊默默清点着所剩无几的蜡烛,表情比窗外的天气还冷。

就在众人以为要在黑暗中度过小年夜时,郝斯羡的平板电脑突然收到一条推送——某直播平台发来邀请,希望他们办一场"线上守岁音乐会"。

"条件是,"翟星辰念着邮件,"要在最具特色的场地直播。"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厨房。

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厨房音乐会开始了。郝斯羡用最后的电量架设直播设备,死亡金属理发师用冰凌制作了风铃,阿哲把冻硬的饺子串成打击乐器,连"军鼓"都被系上铃铛,成了活的节拍器。

晚上八点,直播准时开始。当观众们看到镜头里冰封的厨房和五花八门的厨具乐器时,弹幕瞬间炸开了锅。

"这是要直播做饭吗?"

"武汉现在这么冷?"

"那个电磁炉我奶奶家同款!"

翟星辰对着镜头哈出一口白气:"今晚,我们要用厨房里的一切,为大家奏响岁末的乐章。"

第一首歌是即兴创作的《冻雨协奏曲》。阿哲用锅铲敲击不同厚度的冰层,死亡金属理发师摩擦冰凌制造空灵的音效,林磊通过调节煤气灶火力让水壶发出呜咽般的鸣响。最精彩的是郝斯羡——他通过精确控制电磁炉功率,让平底锅里的油发出噼啪的节奏。

直播人数开始飙升。弹幕里不断出现:

"我妈问我为什么跪着看做饭"

"这比我爱豆的演唱会还精彩"

"原来我天天在厨房开音乐会"

第二首歌时,他们开始与观众互动。根据弹幕投票,观众选择了《春节序曲》进行厨房版改编。阿哲用擀面杖敲击橱柜模拟鼓点,死亡金属理发师用抽油烟机营造气势,林磊甚至用切菜的节奏还原了原曲的欢快旋律。

直播人数突破五万时,奇迹发生了。许多观众开始在自己的厨房里加入合奏。弹幕上不断出现:

"我在用碗筷给你们打拍子!"

"我妈正在用炒锅和你们合奏!"

"我们全家都在厨房跟着唱歌!"

郝斯羡立即调整直播设置,开通了观众连麦功能。很快,天南地北的声音加入了这场音乐会:东北大妈用酸菜缸打节奏,广东小哥用煲汤的瓦罐伴奏,四川姑娘一边炒辣椒一边唱和声。甚至连海外华人都加入了,有时差的在凌晨的厨房里轻声合唱。

"这才是真正的'百家宴'。"卖热干面的大妈连麦时说,她正在用煮面的锅勺打拍子。

当晚的**发生在十点整。直播平台数据显示,同时在线人数突破十万。郝斯羡启动了他们秘密准备的压轴节目——

《厨房交响诗》。

这首长达二十分钟的曲子融合了全国各地连麦观众提供的声音素材:北京的糖葫芦叫卖,上海的弄堂风声,西安的城墙回响,昆明的花开动静...

当曲子进行到尾声时,翟星辰突然说:"让我们听听此时此刻,中国各地的声音。"

直播陷入短暂的寂静。然后,万千声音同时响起:北方的风雪呼啸,南方的细雨滴答,东海的海浪拍岸,西域的风沙呜咽。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鲜活的声音地图。

"数据分析显示,"郝斯羡的声音有些哽咽,"我们刚刚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合奏。"

直播结束已是凌晨。冻雨还在下,但排练室里温暖如春。平台数据显示,这场直播最终吸引了超过三十万人观看,收到打赏足以让他们更换所有老旧设备。

翟星辰整理着冰凌风铃:"我父亲曾经说过,音乐最神奇的不是技巧,是连接。"

现在,厨房的冰渐渐化了,窗上的冰花滴着水,像感动的泪水。全国各地寄来的礼物开始陆续到达:内蒙古的马头琴弦,新疆的手鼓,云南的葫芦丝,还有一本厚厚的留言册,记录着那个夜晚发生在千家厨房里的音乐故事。

郝斯羡在数据库里新建了一个分类:"民间音乐生态观察"。第一条记录是:"当三十万人同时在厨房制造音乐时,产生的不是噪音,而是文明的共鸣。"

岁末的钟声即将敲响,而他们的音乐之旅,正如这融化的冰河,继续向着更广阔的天地流淌。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