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顾云二人一大早便进了杭州城,打算先从狱中的那个管家娘子查起。
但是在前往牢狱之前,顾惜朝打算先去万松书院向师长告罪。
这时,云扶风才知道,原来给顾惜朝换籍,让他能顺利参加科举的就是万松书院的院长文伯山。
云扶风本以为做换籍这种事的人应该也会受到处罚,为何文院长依然没什么事呢。想着,便不自觉问出声来。
顾惜朝回答“那自然是因为文先生的身份不简单。”
“怎么个不简单法?”
顾惜朝对青年完全不知世事的样子已经习惯,耐心解释道
“当年官家还是王爷时,文先生是他的老师。帝师这个身份在此,也让万松书院在诸多学子心中地位斐然。并且只要先生不犯什么大错,朝堂之上无论是清流还是贪官也拿他没办法。”
云扶风想起和文院长的相遇经历,不禁再次感慨
“没想到文先生如此德高望重之人,为人接物却如此平易近人”看了看顾惜朝,调侃道“还独居慧眼”。
对此,顾惜朝只能摇头无奈一笑。
随即刚好路过一家书店,云扶风两人商议着表示去买点礼物。
走进去,只见书店里面琳琅满目,青年穿着一袭月白色锦衣在其中穿梭,挑花了眼。
只见不知道想起什么,青年眉目微挑,便讨好地笑着对青衣人作揖道
“小弟对文先生的了解实在是有限,不及小顾哥对先生了解,所以希望在买礼物这方面顾先生指教。”
听罢,顾惜朝将手中的书卷起,无奈一笑,轻轻敲了一下青年的头,引得青年轻呼饶命。
“先生最近对边关战事十分关心,或许可以从这方面入手”说罢便前去挑选自己要送的礼物。
半个时辰过去,两人在柜台等待结账时,互相打量着对方的礼物。
顾惜朝选了一本有些古早的琴谱。
对青年不解的目光解释道“先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久前先生正在烦恼找不到这本琴谱,今日倒也是碰巧”。
顾惜朝看着云扶风手里略显破旧的书,书皮上写着“七略”二字,其余再多的装饰就没有了,由此可见是一本并不畅销的的书。
顾惜朝略显惊讶地问“你确定送这本书吗?它好像并不是很出名。”
“非也非也,决定一本书的价值不在名气而在于内容”云扶风翻了翻手中地书,严肃回答
“我虽然还没能看完这本书,但是这本书写得确实鞭辟入里,实在是顶好的关于边关战事的策论。我相信以文先生的眼光,绝对能明白这本书的价值。”
顾惜朝看着青年一脸捡到宝的样子,叹了叹气,欲言又止,还是没有告诉他关于这本书的事。
来到书院门口,交过拜帖后,随着门房去到了院长所在的院子。
院子坐落于中部东北角,在此眺望,绿树翠竹一齐映入眼帘,有遥远之感。
主体楼阁架在由活水建造的水池之上,水池里长着一池碧绿荷叶。
楼阁门匾由隶书写着“留听阁”三个大字,云扶风欣赏着不禁念出声来。
并好奇问道“这可是取自李义山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正是,先生最喜欢李义山的诗,故而建造院子时便取了这个名字”顾惜朝答道。
正在二人讨论之际,书童前来邀请他们说先生请他们入内一叙。
二人随即进入楼内,只见主厅之上,清瘦的老者边喝茶边对着棋局发愁。
见到顾惜朝的到来,眉眼之间皆是喜色,但当他看到后面跟着的云扶风,感到一丝惊讶。
二人作揖向老者问好,分别送上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
看到顾惜朝送的琴谱,不禁感慨“难为你出门在外,却还记得老夫的话,有心了”。
顾惜朝表示了这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云扶风像献宝似的送上礼物“小生感谢先生之前的帮助,送上这本策论,这书虽然不出名,但是写得确实非常厉害”。
文伯山看着青年对这书藏不住的喜爱,无比赞同道“这书确实是一本好书。老夫还是这书的第一个读者呢”
“啊?”青年对老者的话感到十分不解。
文伯山看到青年一脸迷茫的样子,便侃笑道“这书的作者正是我这好弟子顾惜朝是也”。
云扶风终于明白了全部,脸上顿时都是红霞,“是晚辈有眼不识泰山啊,我还以为小顾哥他不喜欢这本书,原来是不好意思在我面前自夸”。
文伯山看着想要解释但又不知如何开口的顾惜朝和一脸窘迫的云扶风,爽朗一笑,问起了二人相识的经历。
随着三人谈话过半,云扶风起身提出去想要览书院一番,给师徒二人留下单独谈论的空间。
看着青年远去的背影,老者还是问出了声“惜朝觉得这个云大夫如何?”
想起青年人这些天的所作所为以及邻里对其赞不绝口,顾惜朝顺从心里的想法,回答“云弟一片赤子之心,惜朝远不及也,但弟子却愿意保护这样的赤子之心”。
看着眼前清雅俊秀的得意门生,老者的目光变得深邃,感慨道“惜朝倒是和师兄越来越像了,一旦认准了什么,便不撞南墙不回头。”
顾惜朝听着文伯山的话,还是问了出来“敢问先生的师兄是?”
“我师兄名叫顾文元,也就是你的外祖父,曾官至户部尚书。他曾与我有大恩,故而我愿意冒欺君之罪也要让官家看到你的才华”文伯山为他解答了心中的疑惑。
“你啊,从小便受人白眼,心中虽有正气却也容易走极端。我曾无数次担忧你是否会走上歧途,寒了你母亲的一片苦心”
“惜朝时刻谨记恩师与母亲的教诲,不敢逾越”顾惜朝固执的心终于变得温软。
他曾无数次感慨命运的不公,蓦然回首才发现,竟有如此多人在关爱着他。
文伯山想了想,还是对顾惜朝说道“至于你的前途也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要你能将顾师兄当年的真相查清,那么自然就又能重回官家眼中。只是,这个案子牵涉颇多,想要将当年的幕后黑手全部清算却有些困难”
“惜朝不畏艰难。即使不为前途,惜朝也要查清真相,以慰逝者在天之灵”顾惜朝言语铿锵有力。
看着顾惜朝坚定的眼神,文伯山最后提点道“或许可以让云大夫也参与进来,也是一大助力”。
说罢,便不再管顾惜朝的疑惑眼神,遣人将两人送出书院。
————————————
二人离开书院后,在路边摊子上吃过午饭后便起身来到监狱。
一番打点后,二人来到收押死刑犯的牢房。
牢房里灯光黑暗,长长的走廊上此起彼伏的喊冤声。
云顾二人随着狱卒慢慢走过,那些喊冤声便喊得更加激昂。
而这些却更加称衬得走廊尽头牢房的寂静。
终于走到牢房前,只见一个年老的妇人,形容枯槁,双目呆滞,仿佛一具没有灵魂的傀儡。
妇人听到狱卒的声音,静静看着来人不言语,就那么直直地看着来人。
狱卒交待一番后,骂了声晦气,离开了这个不祥之地。
云扶风仔细观察了一番这个妇人,虽然外表看起来好似得了失心疯一般,但是通过她清明的双眼,云扶风明白,妇人可能是在装疯。
于是云扶风在顾惜朝自报家门前,先声说明两人是受顾青辞所托,前来给妇人看病的。
沉默了很久的妇人,眼神终于不再是呆滞,而是闪过了痛苦和迷茫。
喑哑的声音响起“我不配,我是个罪人”。
妇人停顿了很久“你们回去吧,给小姐说,木娘不配她的好”。
于是便沉默了,不再说话。
云扶风本想还说什么来着,被顾惜朝阻止了,顾惜朝示意他出去等。
出于对顾惜朝的信任,离开了牢房,毕竟嘴炮云扶风肯定比不上顾惜朝的,对此云扶风很有自知之明。
于是云扶风来到狱卒聚集的地方,以义诊的名义提出要给他们诊治。
而狱卒们本来收入也不高,面对这种占便宜的机会,纷纷前来问诊。
云扶风边诊治,边和狱卒们打听死刑牢房的人犯了什么罪。
之前带路的狱卒争先将那个犯人的事一五一十道来。
本来那个妇人是城郊一个小员外的发妻,那个员外靠着妇人的嫁妆起家,结果发家以后却各种苛待妻子。
不久前他们的长子无故去世,那个员外却想将自己的外室和私生子扶正。
妇人不同意,和他大闹一番,却遭那个员外鞭打。
于是在一个深夜,妇人忍无可忍对丈夫起了杀心。
说罢,众人皆唏嘘。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