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中秋佳节2

潘邓对倪文成说道:“自那刊物发出去,这几日陆陆续续也有报名的,都是本府的蹴鞠社,今天中秋,不好教那文人跟着我一块去采访稿子,且先知会你一声,你社中有没有画人蹴鞠画的好的?要那画看起来生动的,别呆呆板板的。”

倪文成几乎马上就想到了那叫张择端的画家,是在《京东蹴鞠广昭示》里,给那位汴京文人配图的。

画的就是那汴京人蹴鞠图,画技高超,泼洒自如,他心里想着,存了几分不服输的劲头来,说道:“押司容禀,不才正会画那图,莫说是那蹴鞠图,便是打拳练武,刀枪把式都画得。”又拿了自己画过的图给潘押司看。

潘邓看了果然好,笑道:“那便是你了,过几日我叫人来找你,咱们一块儿去那蹴鞠社。”

*

汴京皇城,翰林书画院。

几位画师凑在一起说悄悄话。

“你看那择端贤弟用的是什么?他自今天中午在院里坐着,已经画了一个时辰了。”

“今早晨徐编修拎着一篮东西给他,怕是哪位给的画酬?他见了就欢喜得不得了,自去院中画画了。”

画酬?几个人被提醒了,拿了那《京东蹴鞠广昭示》出来,这画酬莫不是那‘汴京人蹴鞠图’的画酬!

几位画师坐不住了,也学择端贤弟那样,拿了马扎去园中围着他坐下。

凑近一看,只见张择端手中拿着一薄木板,上面几个夹子,画纸被夹在木板上,木板的右边还夹了一个小盒,里面是多色颜料,下方一个调色盘,已经调满了颜色。

所有的画具都在那一个木板上,放在腿上就能作画,只脚下一个水桶用来涮笔。

当真是精巧。

几人看了不禁意动,“择端贤弟,你这画具是哪里得来的?这颜料好用吗?”

张泽端如实回答:“好用,只是这颜料干了之后结块,拿水溶后颜色较淡,画水色够用,若是画浓彩稍显不足,我今日在这儿只为写生,有这颜色也足够了。”说着把自己画完的园中花卉与各位贤兄看。

几人看了,果然别具风味,“好别致的水色画呢!”

又把那颜料盒子拿下来看,是个陶瓷制的,每个颜色在一个小方格里,细致妥贴,盒盖上还印了字,写‘鹦鹉洲颜彩学院级’。

“这是哪家商行?怎么从没听过?汴京现在有卖的吗?”

“是不是徐编修早上给你送来的?”

张择端笑着答道:“正是徐编修转赠。”

几人听了心里便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果真就是别人赠的画酬!

遂把那刊物拿出来,翻到那页‘汴京人蹴鞠图’,指着左下角标注的‘张择端画’说道:“好哇,择端贤弟,你自接了这么大的活儿,不与愚兄们通气呢!”

另一人又翻出一本,翻到一页画,指着说道,“是谁与你牵线搭桥的?是不是这个叫凌文远的?我早便看出来他的画风与你是一脉,你俩都是那琅琊画派的!”

“快招!”

张择端被几位贤兄将罪证怼在眼前,再不得作画,无奈摆着手笑道,“是那刊物的东家给的画酬,这个颜料大概是东平府特有的,不往外卖呢,不敢瞒各位贤兄,我也是今早刚收到的。”

“那你说,是谁介绍了东家和你认识的?”

张泽端说道:“我哪里认识那位东家,只知道姓潘,别的都不知了。那‘汴京人蹴鞠图’也是前一阵米待诏叫我画的呢。”

说着将那颜彩盒拿过来,重新夹在了画板上,右手毛笔沾沾颜料,挥洒自如,好一派气定神闲的写生作风,完全没有他们平时出去写生那种拿了这个掉了那个的慌张样子呢,衬得连人都丰神俊秀起来。

众位画师看得心里艳羡,却又不太好意思去找上官,张择端便说道,“诸位若是想要这颜料盒,也可去找徐编修,想来他定认识那潘东家,能弄来几盒呢。”

对呀!他们还能去找徐编修,他若认识那潘东家,说不得还能叫他们也在那刊物上印画稿呢!

几人兴冲冲的,趁着书画院里没有上官看管,联袂去了翰院编修处。

到了却被告知徐编修不在翰院,正在东宫讲学呢,几人又只得回了。

*

徐观下了值,回到家中,家里老管事见了他,问道:“老爷今天不去徐府?今个是八月十五呢。”

徐观进屋喝了口凉茶,“八月十五他自一家团圆,我去做甚。”

管事只好不再提,说道:“今天奇了,收了好多封帖子,待我拿给主人看。”

徐观看了之后,无奈地笑了,“是叫我多弄几盒颜料呢,我哪能因着这般小事就劳动师兄。”

管家也才明白,“原来是为的那颜料,那也不奇怪了,精巧的很,咱们汴京城里都没有呢。”

管家拿了手帕给主人,“正巧今天备齐礼了,不若主人再去信一封?”

徐观想想,也就又加了封回信,吩咐道:“再送些好笔纸,我记得家里还有一个龙池砚,也捎带上吧。”

管事笑道:“是给那小潘押司送的?已送了崭新的四书,那小潘押司既不爱读书,您净送这些,不是叫他为难吗?”

徐观勾起嘴角,“我全是看在师兄的面上罢了,既然师兄有意收他为弟子,我这作师叔的也要督促师侄读书呀。”

管是表面应下了,心里腹诽,您不就是看那小潘押司给张画师备了厚礼,没给您备?忒小气了,那小潘押司又不认得您,怎好备礼,再说陈大人不是代送了吗。

陈大人也是,每次送节礼就那几样,腊肉绢布白金,早五年送的腊肉还在厨下放着呢,到是送些新鲜的,也叫主人猜不出来呀!

徐观又说,“我记得家中还有一个小算盘,给那小师侄带上吧。”

管事应了,叫小厮伺候笔墨,自己出去备礼装车。

*

天色渐晚,东起信步街店铺门前,小摊铺前灯笼升起,映照得一条街都亮亮堂堂。

今日街上人多,董平一大早就带着厢兵队伍在全城各处巡逻,晚间潘邓见他们一队人在信步街,便相邀在秦凤炙肉用中秋宴。

“董都监今晚不忙归家吧?”

董平笑道:“我归的什么家,鄙人还未成家,父母也在别处,只一个人住在这东平府,中秋佳节,已五年未过了。”

潘邓感到诧异,“董都监已在这东平府五年了?”

董平便知他不懂,“他们文官三年一任,我们是武官,五年十年才得挪一挪。”

说着叹了口气,“……如今太平盛世,想往上升迁着实不易,只能在此熬资历了。”

几人入了座,店小二已将这位董都监的喜好记得一清二楚,上了一只烤羊腿,一盘烤油边,百来串羊肉串,羊筋串,煎羊肚煎心脏,并着烤鱼烤鸡,烤茄子烤韭菜,砂锅煨的白玉汤,鱼辣汤,又去外面叫挎篮的人送了鲜果,盛了井水湃着,再上两坛烈烈的烧酒,又叫小二去外面小摊上拿了芥辣瓜。

一桌上满仍觉不足,掌柜出来说道:“今日八月十五,赠送客人们每人一碗玩月羹。”

说着叫伙计出去,“去把那母女俩剩了的都买了吧,叫她们早点归家。”

那伙计拿着碗出去了,不一会儿一碗碗的玩月羹端上来,潘邓拿起碗一看,这不是藕粉吗?

尝了一口,果真甜丝丝的味道还不错。

饭菜上齐,酒酣耳热,一阵香风飘了过来,有抱着琵琶的女子卖唱,潘邓不欲听人唱歌,但还是看了一眼董平,征求客人的意见。

董平喝着烈酒,吃着肉串儿,好不快栽,“叫她来这唱吧!”

那女子便找了个椅子坐在旁边弹起琵琶来。

潘邓听在耳里听了半晌,听出来那女子唱的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听到这熟悉的词,他也不觉放下了筷子,认真听了起来。

记得他小的时候,爷爷还曾经给他讲过这首词,那歌女唱到:“……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爷爷那中气十足的熟悉的声音仿佛在耳边响起,对他说:“……月亮不应对人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离别时就变圆了呢?”

儿时的他唯独对这句记忆深刻。

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他这今人也算是不走寻常路见了古时月了,只是今月古月是同一轮月,而他已隔了千年。

潘邓看着窗外一轮明亮的圆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正和董平叹气的声音相和,潘邓抬头,原来是那歌女已经唱完了,唱到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光勾起了董平的思乡之情,几个厢兵兄弟有的也偷偷抹了眼泪。

董平拍桌子,“你这卖唱的,不会唱些好曲儿来!”

那歌女被惊吓着了,哆哆嗦嗦的不敢说话。

掌柜的见了,在一边打圆场,“都监莫气,这歌女哪里知道曲子是什么意思,怕是只听是那苏大学士的曲,便以为好曲,趁着八月十五兴冲冲的学来了,待唱给客人听呢。”

又对那歌女说道,“你再唱个新的,欢快的曲子,别唱这水调歌头了,唱个临江仙罢!”

那歌女却被吓得不轻,流着眼泪不敢再唱了,董平嫌她不耐看,挥挥袖子让她赶紧走。

几个人继续喝酒撸串,不多时门外有喧闹声。

一个小马扎飞似的砸进屋来,撞翻了桌椅板凳,激起烟尘来,外面一声爆喝:“哪个欺我李瑞兰娇姐!叫他出来!”

屋里人都站起身来,那几个厢兵手按佩刀,董平喝道:“外面何人!”

回答一下小读者的问题。

1.蹴鞠赛马上开始

2.潘邓今年15岁,今年是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

3.主角这时候还只有小志,没有大志,但他的性格底色会让他一直往高爬。随着剧情一步步的发展,他的野心随着实力的增长而增长,身怀利器杀心自起。

4.蠢作者当然永远爱你们啦mu~~>3<

(没有人问这个吧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3章 中秋佳节2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