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Chapter 3 冰霜圣诞(2)

看来,这饭又没法吃了。西里斯跟着奥赖恩走了,他一向比雷古勒斯更得父亲的喜爱。雷古勒斯看沃尔布加哭得伤心,轻轻叹了口气。

雷古勒斯将自己的手帕递给沃尔布加,她没有去接。

“你过来干什么!”沃尔布加神经质地尖叫道,“你也要和你那个争气的哥哥跑到英国去吗?去呀,尽管去呀!施瓦岑堡家没有一个有良心的!”

雷古勒斯坚持把手帕递给她,结果她哭得更厉害了。

“……我当年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你刚出生没几天,还那么小。我当时就想,这么一个小娃娃,要过多少年才能长大呀。”

“你三岁那年得了肺炎,我没日没夜地守在你身旁,生怕你死掉。你死了我可怎么办啊!”

“你六岁的时候被学校的小孩欺负,磕破了头。我恨不得抄起扫帚就去学校把那几个小畜生给揍一顿!”

“你十二岁生日那天,我从熟人那听说了筹备政教院的事,当即就决定托关系给你报名。我一定要让你接受到最好的教育……”

沃尔布加还在絮叨着,这些话她重复了那么多年,雷古勒斯已经很熟悉了。可沃尔布加似乎还是在害怕雷古勒斯会忘记她曾经为他做过什么,就像他的父亲和哥哥那样。

“我知道,我不会让您失望的,”雷古勒斯弯腰在沃尔布加的额头上落下一吻,“圣诞节快乐,妈妈。”

沃尔布加抱住雷古勒斯,还在轻轻抽泣着。雷古勒斯拍着她的后背,像是在安抚一个孩子。

少年的睫毛上沾着一滴水珠。他冰冷的外表下有一颗很柔软的心,那些对他的好他全都记得。

他只是有点累。

奥赖恩第二天就回柏林了,他大概无法容忍和沃尔布加待在一个屋檐下。二十八号一早,雷古勒斯和西里斯一起搭乘开往柏林的火车,他的箱子里放着沃尔布加叫人新给他做的制服。

雷古勒斯和西里斯一路上都没什么话。西里斯拿着一本侦探小说看得津津有味,雷古勒斯则读着一份旧《黑色军团报》,上面刊登着党卫队集团领袖(Gruppenführer)海德里希参加冬季援助事业(Winterhilfswerk)活动的照片。(注:见《黑色军团报》1936.12.10第三页)

冬季援助事业的口号是“没人该挨饿!没人该受冻!”。每年的十月至来年三月,希特勒青年团和德国少女联盟的成员都会组织在周末募捐,雷古勒斯也参加过。他们募捐来的钱将被换成衣服、食物、木炭提供给贫困的德国人。他每次参与这项活动时都会感到十分自豪。

你看,元首没有忘记那些穷苦的德国人。他想着所有人呢!雷古勒斯读着报道,心里感到暖暖和和的。

火车驶入柏林火车站时,天色早就暗下来了。西里斯要去舅舅阿尔法德处,雷古勒斯则要回他在柏林的单身公寓。那是沃尔布加送给他的十四岁生日礼物。

雷古勒斯跟在西里斯身后下了车,冬季的寒冷空气瞬间将他包裹。和舒适的家乡慕尼黑相比,柏林的空气中似乎天然就含有一种能让人神经紧绷的物质。

他跟着西里斯走了一段。这没什么,所有的人都在朝一个方向走。接着,他们走进了火车站大厅,西里斯看样子是不准备停下脚步和他告别了。

雷古勒斯宁愿和西里斯打一架也不愿意和他当众拥抱,那太腻歪了。至于告别的话,他觉得自己这辈子的脸都在上次丢光了。

火车站真是个令人讨厌的地方。他不想继续往前走了,于是停下脚步,看着昏暗路灯下西里斯的身影越来越远。曾经,雷古勒斯像个小影子一样跟在西里斯身后,但是人总是要分离的吧?

西里斯走出一段后,才想起来举起手头也不回地挥了挥。这使得雷古勒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对西里斯的记忆都停留在这个寒冷冬夜里挥着手的背影上。

雷古勒斯看到后,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蠢货。”他嘟囔着,呼出一团白气,朝着另一个方向走了。

雷古勒斯一点也不在乎西里斯有没有想起来和他告别,真的,他一点都不在乎。

圣诞七天假期的最后一天,雷古勒斯要去看望生病的保罗·因特曼。政教院的管理与淘汰机制都十分严格,雷古勒斯怀疑保罗在节后是不会归队的。这对保罗来说也未必是件坏事。

雷古勒斯去看望保罗不是在履行级长的职责,而是在完成沃尔布加交给他的任务。雷古勒斯前几天才知道,半年前把西里斯和詹姆捞出来的那名党卫队旗队长马库斯·因特曼正是保罗的父亲。他的军衔相当于国防军上校。

马库斯·因特曼和沃尔布加是旧识。沃尔布加在二十年代就入党了,党内有不少高层都是她当年在慕尼黑的旧识。奥赖恩曾经为此和沃尔布加吵过,雷古勒斯亲耳听过奥赖恩轻蔑地称希特勒为“奥地利下士”。但自从纳粹党上台后,奥赖恩就没再这么说过了。

这次见面称不上有多愉快。发福秃顶的马库斯·因特曼看上去活像一只披着制服的野猪。他对雷古勒斯赞赏有加,又把自己的小儿子呵斥了一顿。接着,他指着墙上的合照告诉雷古勒斯,保罗的三个哥哥现在两个在党卫军、一个在国防军,言下之意是他们家也不全是保罗那样的“孬种”。

天知道资质欠佳的保罗是怎么在政教院和这样的父亲手中讨生活的,雷古勒斯都要同情他了。相比之下,奥赖恩对他只是撒手不管而已。

“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保罗的。”雷古勒斯竭尽真诚地说。政教院一直教育他们弱者不值得同情,但这种规则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通融”的。

马库斯点了支烟。

“一窝小兔子里总有那么一只是需要修理的,是不是?”他像是话里有话,雷古勒斯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需要修理的小兔子,比如软弱的保罗,再比如爱惹事的西里斯。

“我向您保证。”雷古勒斯严肃地说。他的心因为紧张在胸膛里“咚咚”地跳着。

马库斯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看来,他对施瓦岑堡家的私事不怎么感兴趣。

“前途无量啊,年轻人。有没有考虑毕业后来党卫军?”

雷古勒斯松了一口气。

尽管没有硬性规定,但大多数政教院学员毕业后肯定会去参军,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兵种。雷古勒斯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没想到过第一个主动问的人会是保罗的父亲。

“我想去空军,长官,”雷古勒斯停顿了一下,“我想当一名战斗机飞行员。”

马库斯大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小子,有志气!我对保罗没什么高要求,他能混毕业就行。到时候就在党卫军给他安排个差事。”

只要脑子不坏的人都能看得出来,那个喜欢读戏剧和诗集的保罗·因特曼根本就不适合参军。但他运气好,在学校里有个能照顾他的级长,参军后有个能罩着他的父亲。

雷古勒斯只希望沃尔布加能凭借她那些关系快点把西里斯留下的烂摊子给清理干净,别再让别人抓住什么把柄。生母是个英国人就够糟糕了(还好英国人也算是雅利安人),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跑到英国的亲哥,这对自认为是“德意志人”、立志当战斗机飞行员的雷古勒斯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有些事不经历过的人是永远也无法理解的。突然间,雷古勒斯有点能明白继母十几年来积攒下的无力的愤怒了。

这天下午,雷古勒斯在步行去火车站的路上碰到了教养员威廉·普林茨。他正和一名女士散步。雷古勒斯从同学那听说过威廉似乎在外面有个“女朋友”,但谁都没亲眼看到过。他走近了些,听到他们在用英语交谈。

威廉的警觉性很高,他立刻发现了身后的雷古勒斯。在行过举手礼后,威廉神态自若地将他介绍给了自己的女伴认识。

“雷古勒斯·冯·施瓦岑堡,我在政教院的学生;高奈莉娅·麦克米兰,我在美国的旧识(Bekannte),现在是驻柏林的记者。”

威廉的琥珀色眼睛看向雷古勒斯,雷古勒斯明白了其中的提醒,和高奈莉娅握了握手。高奈莉娅留着利落的蜂蜜色短发,有一双神采奕奕的蓝绿色眼睛。

对任何事物保持好奇似乎是记者的天性。在此之前,高奈莉娅还没有接触过政教院的学生呢。在几句简单交谈后,高奈莉娅确信自己可以用英语和雷古勒斯交流,恰巧他们在此时路过一家犹太人商店,它的橱窗上贴着一张大大的标语:

不要购买犹太人的东西!

在德国人的商店里购物!

这种标语三年前就有了,雷古勒斯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可高奈莉娅指着它问雷古勒斯:“你怎么看呢?”

雷古勒斯很少被问及这样的问题——“你怎么看”。长期以来,他接受的教育都是诸如“集体高于个人”“为祖国献身”“元首万岁”。他对此从未产生过怀疑。

高奈莉娅注视着他,这位敏锐的美国女记者不肯错过他脸上的一丝表情。但正如西里斯挖苦过的那样,雷古勒斯的面部神经早就被“抽走了”。

“我不知道该如何向您解释这一切,”雷古勒斯慢慢组织着语言,“但是女士,您要知道,只要您在这里,就要遵守这里的规矩。”

“哪怕它是有问题的吗?”高奈莉娅追问。

“我没看出这有什么问题。”雷古勒斯答道。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Wikipedia(“慕尼黑”“统帅堂”“冬季援助事业”)

犹太人大屠杀百科全书(“抵制犹太人工商业”)

《黑暗降临》

《Facsimile Querschnitt - Das Schwarze Korps》

...Map

——分割线——

女主在Chapter 4首次出场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Chapter 3 冰霜圣诞(2)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