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要见他的次数多么频繁,才能在唯一一次太子巧合的来找他的时候刚好能遇见?
但别人不知道他与公主的关系,从前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刘内人却从一开始就是知道的。
只是,既然知道她为什么会?
还是说,她只是想要拿公主的名义保他?
想到这一点,许昌平不免心中微震。
若是有一个人同你完全没有利害关系,她却一次次的偷偷看你,在知道你有危险的时候尽心尽力的使劲浑身解数想要保护你。
如果这都不叫喜欢,什么叫喜欢?
所以,不一定是公主想要见他,而是她有可能想借公主的名义让他知道她其实能通过公主的关系从而庇护于他?
也不是公主想要赵翁赴约,而有可能是她觉得问他的话他绝对不可能说出实情,而如果要做这件事,他肯定离不开赵翁的帮忙。所以,与其以她的名义找他,不如以公主的名义找赵翁,或许能从赵翁的嘴巴旁敲侧击点什么。
然而,他没有让赵翁见,所以刘内人只好自己行动,事情的结果就变成了太子把他错当成了唯一亲妹妹的未来驸马?
明明,
是她喜欢的他!
想清楚刘内人存在可能同他们的计划本身无关,许昌平脑子里开始想正事,而女孩的脸很快从许昌平的脑海里离开,剩下的是他的脑海之中对这次谋划全盘的掌握。
其实只需要关注两点,卢尚书的书道是有口皆碑的,连同他学了十五年书法的太子都仿写不了完全的一模一样,天下间难道还有另外一个卢世瑜吗?
而换考题,简直是只有神仙才能做到的事情。
于是,太子伪造了考题,许昌平用李柏舟提供的白麻纸伪造了信封,重新封好后便由许昌平带走偷偷送到贡院后再会由赵吏锁回盒子里去。这一次,已经不用太子引开卢世瑜了,一则到了夜晚卢世瑜总得睡觉,二则李柏舟也会帮忙。萧定权并没有想过会在将考题归还的时候能出问题,便就很放心的让人暗中送许昌平走了。期间也很顺利,沿途并没有遇到什么人,也就相当于许昌平今夜从来没见过太子。
换言之,
无论出了什么事,无论有什么后果,比如若在路上不小心被抓住,也只是许昌平一个人承担。
许昌平走后,
萧定权脑海里面浮现他之前找到许昌平与他约定时候的画面。
他向许昌平许诺,许的姑父偷题,若李柏舟没有滋事,则他可以事先拿到试题,便可以登科。
若李柏舟滋事,则许昌平藏在家里齐王写给他的书信就可以证明是齐王让他这么做的,他也要有相应的口供。事后,他科举舞弊肯定没机会再科考了,所以便许了他东宫僚属的位置。
偷考题是杀头的罪名,他潜意识认为许昌平的姑父偷题不可能会想着让李柏舟发现。所以一切的前提都在于李柏舟是否要搞事情上。
另一种情况,若赵吏被发现了,李柏舟若动手,那么就会正常按照他的计划进行。
可若站在许昌平的位置去想,看似给了他选择,但齐王失去夺嫡资格在即,谁都知道赵吏被发现李柏舟不可能不为所动。
为什么是一个不适合嫁的人呢?
他妹妹先喜欢了一个人,时常偷偷去看一眼那个人平日里的样子。她一手策划了父皇让她选择今科士子作为夫婿的机会,结果有一天偷偷去看他的时候,她的好哥哥找到了她的心上人。
许昌平不知道她妹妹的真实身份,所以也不可能把两人的密谋告诉他妹妹。所以,她武功那么高,听到他们两个人的对话也不奇怪。
若许昌平因此心生怨怼……或者说春闱案一发生,赵吏注定是要死的。他妹妹用“喜欢”这个字直接告诉了他,许昌平当有凭自身实力考取功名的能力。而这样的因为他的权势威逼不得不成为他的同谋,因为这样的原因被他拖下了水成了偷题之人如何会不心生怨怼?
他的妹妹今天可能原本是来让他收手的,她是知道的,若不收手,他们之间恐怕再无可能。
但直到离开,阿云却什么也没说。
不,
或者直到离开,
阿云其实已经都把该说的都同他说了!
……
……
太子提前安排好的地方离开贡院不远,赵吏很快拿到已经制作完成足以暂时以假乱真的假题,但当他第一时间回到那里,想要放回木箱重新锁回柜中的时候却发现他似乎始终没有找到机会。
没想到卢世瑜或许是因为他或者李柏舟的某些行为起了疑心,或许是因为今日太子不计瓜田李下偏选择在春闱前一天来引起了卢世瑜的疑心。太子走后他就一直留在放考题的外间,之后竟还守在那里一直不肯去睡,连李柏舟帮忙了都没起到什么效果。
赵吏在贡院同卢尚书一起搭档了这么多年,不过是几个眼神,几句话,他哪里还不知道卢尚书的意思?
太子让他来偷题这件事,他恐怕是知道了?!
不是猜到,是知道,非常确定的那一种。这也很容易理解,钥匙在他身上嘛,东西被偷的话有这个东西钥匙的人肯定都有绝对的嫌疑,这个是逃脱不了的。所以,赵吏立刻知道了不仅卢尚书一个人知道了,为了保护太子他还采取了措施,今天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把题重新放入它应该在的地方了。
李柏舟知道卢世瑜的选择其实是对的,因为,他其实是知道太子计划的。
首先,赵吏把假题放回。
因为连信封都造假了,所以并不是拆开考题的信封重新封好,而是重新做了个没使用过的信封,题封是他给的,写题的白麻纸是他出的,所以假题放回去明天检查的时候并不会有什么问题。
于是,春闱就会顺利开考。每一次春闱开考都会有人夹带小抄,今年也不例外,所以只要事先安排搜夹带的官吏听他的命令先放其中一个进考场,再在考试的时候把这个人抓出来,然后就能引起全场搜身、搜查,顾逢恩、陆文普、许昌平三人的考房就会搜出本场考试的答案直指本次春闱泄题,三人按照流程抓入刑部,而他和卢世瑜、赵吏、李重夔都会被关在贡院等待。
刑部侍郎杜衡是武德侯的门人,是以太子可以连夜入刑部审犯人,宫门不会开,则皇帝就算想阻止最快也要第二天才能来太子。连夜审犯人会得到几个结果:1、坐实搜身这件事是他这个中书令引发。2、他不认识许昌平,3、赵吏换题,许昌平想烧掉原题,但赵吏说原题留下能保命,所以原题放在了家里。而后,在刁吏的家里搜出来的是太子伪造的,齐王同许昌平写的书信。让他把本场考题的答案放到天字48号,天字60号,玄字2号的考房里。
再之后,接下来的话太子肯定不会同许昌平说,也可能不是太子的计划。但许昌平这么猜,他也觉得可能确有其事。
太子设计用自己为筹码,只要齐王留在刑部的眼线将许昌平收到严刑拷打后招供说的换下来的原题在家里的这件事告知齐王妃,齐王必定带着府卫来拦截太子的东宫卫。李柏舟告知赵吏要把原题留在家里,但他从许昌平那里却被他提醒——太子既然要换题,那真的题他会想让它在谁的手里被发现?
答案不言而喻——齐王。
太子留在许昌平家的既然是用齐王的笔迹写给许昌平的信,这个动作直接暴露了他的目的。自始至终,太子针对的都是齐王。也只有把齐王牵扯进来,才能让他不得不之藩,才能让他们的手不再伸向春闱,让太子能护住他想要护住的人。
所以,许昌平推测,太子必然分割齐王和齐王妃两人,又通过信息错位的方式让原本留在他手里的原题送到了齐王府齐王妃手里。齐王妃只知道齐王原本出去就是为了春闱的考题,太子只要派合适的人送给她考题,她自然会收好。
再加上许昌平认罪,说这件事是齐王指使便在皇帝面前坐实了齐王的罪名。而他这个中书令为了齐王,必然不得不揽下一切罪责。
但是——
许昌平献策,“天字40号天棚全漏又下雪无法使用,修缮又并非一日之功,为何不利用一下?”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