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是客人,所以不能失礼?
她忙上前扶他睡下,道:“可好些?”
宝玉口里说着:“好些了,只管惊动姨妈和姐姐,我当不起。”
薛姨妈见状,问道:“你要想什么,只管告诉我。”
宝玉笑道:“我要想起来,再问姨妈要。”
王夫人听了,又问道:“你想什么吃,回来好给你送过来。”
宝玉笑道:“倒是那一次吃的小荷叶小莲蓬汤还好些。”
王夫人一听,立刻冷下脸不说话了。
荷叶莲蓬汤,说白了,就是做成荷叶、莲蓬形状的面片汤。
口味清淡,摆盘精致、新雅,是淮扬菜系的重要特点。
府里有一个地地道道的淮扬姑娘。
他是想喝汤?还是想林黛玉?
王熙凤亦听出来了。人要是真想吃面片汤,还在乎面片的形状吗?
荷叶谐音,为和也。
莲蓬多子,却能结成怜(莲)子。
宝玉分明是借着受伤,希望母亲怜悯他这个独子,不要再造冤孽,成全他和黛玉。
她并不介意帮着宝玉点出来,在一旁狐狸似的笑道:“都来听听!口味不算高贵,只是太磨牙,巴巴想这个吃!”
贾母才不管那么多,宝玉说什么就是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趁着他想吃,赶紧给他做去!
王熙凤忙笑道:“老祖宗不要急,我想想,这几副模子是谁收着呢?……”
便让一个婆子去找管厨房的要,半天,那婆子来回话,说管厨房的说了,模子已经缴上去了。
王熙凤又要往各处去问。
贾敏笑道:“林丫头住过的西厢房那儿,让人收着几副呢,你只管派人去取就是了。”
王熙凤暗松了口气,忙让人去取,转头又问贾敏缘故,道:“林姑娘那儿怎么有?”
贾敏笑道:“她一到夏天,就爱吃这个,我就让人把模子给她送来了。”
王夫人:她就知道!
一时,取过了银模子,王熙凤看了,交给一个妇人,吩咐厨房立刻拿几只鸡,再添些东西,做十几碗汤来。
王夫人一肚子恼火道:“要这些做什么?”
王熙凤笑道:”宝玉想吃,林姑娘也爱吃,如果单给他们二人做了,这里老太太、太太、姑妈、姑姑都不吃,似乎不太好,不如就势多做些,连我也尝个鲜儿。”
但实际上,在场八个人里,单纯想吃这一口汤的,竟没一个。
邢夫人无所谓;
老太太是宠孙子,顺便想看王夫人、薛姨妈、宝钗等吃瘪;
贾敏是宠女儿,乐得看王夫人恼怒;
王熙凤是讨老太太和宝玉的好;
宝玉是想讨黛玉的好,顺便借这个机会,看看能不能使母亲心意回转……
而剩下的三个人,王夫人、薛姨妈、宝钗,光想想这汤的意思,就跟吃了苍蝇一样,哪里能吃进去?
偏偏贾母心更黑,记起刚才薛姨妈对宝玉说的话,“想什么,只管告诉她。”
她便对王熙凤佯嗔道:“猴儿,这可不成,你拿官中的钱,倒给自己做人情!”
这顿饭,她就是不让出官中的银子,谁刚那么会说话,会做人情,现在该站出来请客掏钱了。
薛姨妈看向宝钗,模具有了,厨房也现成,就出几只鸡,另添些东西,她们薛家还是请的起的?
宝钗却冲她微微摇头。
别看王熙凤说的简单,万一她们薛家答应请客,报账时,王熙凤报上许多,她们薛家出还是不出呢?
再有,王夫人正因这倒霉的荷叶莲蓬汤烦着,她们迎上去,不是拆自己的台吗?
两害相权取其轻。
大不了就唾面自干,宁肯脸上无光,也不强撑这种体面。
薛姨妈一句话不说。
王熙凤心里冷笑,面上却一点儿不显,道:“老太太放心,这顿小东道我还是请的起的。”
宝钗见她们一个贾母,一个王熙凤打着配合,故意膈应她们薛家,可厌极了!
一时气愤,便兴起一个挑拨离间的主意。
她便在一旁笑道:“我来了这几年,留神看着,凭凤丫头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
贾母沉声道:“我现在老了,还巧什么?想当年一般大的年纪,确要比凤哥儿来得,不过,凤哥儿这样,虽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
“要说起来,她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木头似的,在公婆面前就不显好,凤哥儿嘴乖。怎么怨人疼呢?”
她一番话,敲敲打打,顺便给几个人排了序。
巧,只能用来形容做媳妇的晚辈。
她年轻当媳妇时自然最巧,然后是王熙凤,王熙凤这个孙媳妇的巧,又远远强于王夫人这个儿媳妇。
总之,王夫人垫底最差。
方才宝钗挑拨离间,明夸暗讽,拿长辈比来比去,还没大没小的称王熙凤为凤丫头,最后没砸着别人,却砸中了王夫人。
王夫人平白无故的趟了雷,在众人面前,被婆婆挑三拣四的厌嫌着,脸色登时更差了。
宝钗后背冒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宝玉原不觉得怎么样,直到贾母叹说,“凤哥儿会说话,怨不得人疼她。”
一下子他就躺不住了。
既夸会说话的,怎么能忘了黛玉呢?
她才是全天下最会说话的,那张嘴,让人又爱又恨,喜欢的要命。
他没听到大家夸黛玉,便不甘心让这个关于“说话”的题目轻易过去,笑问道:“既这么说,不会说话的,就不可疼了?”
贾母道:“不大说话也有不大说话的可疼,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倒不如不说话的好。”
没错,她就是说薛家的宝钗。
“我说大嫂子也不怎么说话,老太太也是跟凤姐姐一样的疼。”
宝玉接了一句,赶忙笑道:”要说只有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姐妹里只有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
兜了这么一个大圈子,总算夸到想夸的人了。
他自以为做的不漏痕迹,却不知在场众人都看的分明。
他全身上下都冒着泡,对老太太写满了期待:快顺着我的话,夸夸林妹妹!林妹妹最可疼,快说啊!
那是怎么都无法忽略的。
贾母却理都不理宝玉,夸夸夸,有什么好夸的,自己的宝贝外孙女有多出色,她能不知道吗?
她才不会把黛玉拿来当出头的椽子,四处给黛玉树敌,话锋一转,向薛姨妈道:“说起姐妹们,我们家的四个丫头,千真万确,都不如宝姑娘。”
薛姨妈忙笑道:“这话老太太是客套,林姑太太也不应的。”
贾敏一笑不语。
王夫人正生宝钗方才多嘴多舌的气,听了,立刻顺着贾母,道:“这倒不是假话,老太太时常在背后跟我说,宝丫头好!”
真是好的不得了,今儿就跟没长脑子一样,在那里出头,结果惹自己挨骂。
林黛玉再惹她厌,至少人家分得清场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拎得清,没有说扔块石头,砸到自己人脚面上。
宝玉不由笑了。
虽然没夸着黛玉,但惹母亲对宝钗不喜,也算是有收获,便看向宝钗,不知何时,宝钗已跑去和袭人在角落里交头接耳,不知谋划着什么。
宝玉脸上的笑容,倾刻没了。
…………
黛玉回了潇湘馆,吃了饭。
一时,怡红院的小丫头佳蕙过来,报说:“老太太请姑娘去喝小荷叶小莲蓬汤。”
黛玉便换了衣服,信步往怡红院而来。
等到了地方,贾母她们都回府里去了。
宝玉欠起身子,眼神灼灼的瞅着她。
黛玉摸不着头脑,问道:“汤呢?”
宝玉柔声道:“汤一会儿送来,你先过来些。”
黛玉乖乖的走过去,方坐在榻边圆凳上。
宝玉仔细瞅了瞅,一夜过去,她眼睛已经消肿了,和往常一样清澈明亮。
他放下心,又问道:“你不恼我吧?”
黛玉一怔,好好的,她为什么恼他,再一瞧,宝玉唇角挂着一抹使坏得逞的笑,黛玉立即明白过来。
他又假传圣旨。
什么老太太请她过去喝汤,根本是诌的,他的目的,是为了把她骗来怡红院。
如此看,他挨打是真不冤。
不过,黛玉也有一桩心虚事,加上他受伤,不好和他计较,默了默,问道:“你可好些了?”
宝玉点着头,只觉得心里有许多话要跟她说,口里却不知说什么,正想着,晴雯过来,唤道:“林姑娘。”
黛玉见是晴雯,起身拉着她,就要去外间。
宝玉见了,忙道:“你们有什么话,就在这屋说罢,何必背着我?”
晴雯笑道:“不是背着,你受了伤,太医让你静养,我和林姑娘怎好在旁边吵着你呢。”
宝玉道:“罢呦,我动也动不了,走也走不得,听你们说话,我正好解解闷,也忘了身上的伤。”
他既这么说,两人不好再走,便坐下说话。
晴雯问道:“我前儿让人送去的花样子,姑娘可看了?”
黛玉道:“看了,难为你画得那般精巧。”
晴雯笑道:“姑娘若喜欢,我就开始绣了。”
黛玉道:“要什么颜色的线?我让紫鹃给你送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