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薛虯尚且不知自己的计划能如此顺利,将事情安排下去后,他便从书架的上层拿下两个匣子,叫锦书分别给薛母和宝钗送去。
锦书先到薛母处,薛母已经去掉簪环、换上寝衣,只待收拾停妥便要歇息,听到小丫头说锦书来了,连忙让人请她进来:“这么晚过来,可是虯儿有事?”
“大爷无事,只是让奴婢送东西过来。”锦书行了礼,将其中一个匣子奉上。
薛母疑惑地打开,便见里头是一套头面。样式并不复杂,但是配色十分别致。主体是打磨得圆润通透的黄翡,其间以小些的绿翡点缀,黄翡的温润柔和与绿翡的鲜艳夺目交相辉映,令这套头面既鲜亮又雅正。
更妙的是,宝石四周镶嵌的不是常见的金银,而是另外一种宝石。
薛母叫人取来眼镜,戴上细看片刻:“是金刚石!”
薛家也做珠宝生意,故而对金刚石并不陌生。
因金刚石质地坚硬,常被用做切割玉石的工具。近些年也有人用金刚石做首饰,不过并不常见。不想薛虯用它作为点缀,令原本就珠光宝气的头面更加光彩夺目,若是到了日头底下,必定更加好看!
锦书笑眯眯道:“大爷说郑家送来的头面不好,配不上太太的气度,倒是这套正合适。”
“净胡说!人家送来的也是极好的,哪里就配不上我了?”
虽然这么说,薛母脸上却满是笑意。儿子孝顺,做母亲的哪有不高兴的?更何况这套头面的确极美,薛母十分喜欢。
她叫人把东西收起来,打算过年的时候再戴。锦书告退:“奴婢还要往姑娘那边去。”
“去吧!”薛母闻言更加高兴,厚赏了锦书,让她出去了。
锦书捧着另一只匣子到了宝钗住处,宝钗还未曾歇息,正在灯下看书。锦书将在薛母处说的话重复了一遍,打开匣子给宝钗看。
《红楼梦》原著里说宝钗不爱花儿粉儿,其实不然。女孩子没有不爱美的,宝钗也不能免俗,她只是不爱富贵繁复,偏爱素雅的打扮罢了。
薛虯给宝钗的便是一套珍珠头面,珍珠并不很大,但是圆润细腻,更难得的是泛着淡淡粉红之色,雅致中不乏少女的柔媚活泼。
宝钗果然很喜欢,笑问道:“这成色的珍珠可不好找,哥哥从何处寻来的?”
“是从几个洋人手里买的,统共就这么些,全给姑娘制成头面了。”锦书回话道。
宝钗拿起项链细看,见设计独特、做工精致,便问:“家里又来好银匠了吗?”
这个锦书也不知道,宝钗也没有追问。
却不知此物虽为银匠所制,图纸却来自于薛虯。
在他的那个梦里,他也是出身百年世家,自小被当做继承人培养,父母对他没多少感情,但是要求十分严格,豪门继承人需要的技能必须会,非必需的技能也要会,薛虯没有直接学设计,但是学过绘画和珠宝鉴赏,画几套首饰出来并不难。
他用了几日功夫,将后世的一些巧思与大庆审美相结合,又找大匠加以润色,做成了这么几套头面。
这两套专为薛母和宝钗所制,另有几套却是打算送去银楼售卖的。
薛家也有银楼,只是不比专研此道的郑家红火。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薛虯已经点了两把,这便是第三把。
一来,若能把不温不火的银楼盘活,底下人和金陵百姓会对他更有信心。二来,也是对郑家无礼的一点小小回报。
郑家银楼之所以受欢迎,不外是养着几个好银匠,总有新鲜款式的缘故。但这时候首饰发展已至瓶颈,再怎么琢磨都差别不大,哪里比得上薛虯站在巨人肩膀上,来自数百年后的样式?
薛虯本来没打算用这个法子,薛家产业颇多,能烧这把火的地方多的是,但郑家不给薛虯体面,也就不能怪薛虯不给他们体面了。
次日,薛家银楼推出新的款式,很快引起骚动。而薛虯和宝钗则带着厚礼,登上了去孙府的马车。
孙家收了拜帖,早就做好了准备,薛虯和宝钗一到,就被引到孙老的住处。
孙老已经年近八十,然而看起来不过六十来岁,精神矍铄,耳聪目明。他夫人早逝,儿子在京都做御医,自己一个人带着两个孙子生活,不过他沉迷医术,倒不觉得日子难熬。
见到二人进来,他先捋着胡须上下打量薛虯片刻:“气色比数月前更好了,过来我给你把把脉。”
薛虯依言坐下,伸出手让孙老把脉。
孙老凝神细听,片刻后收回手,目中满是赞叹与恍惚:“一丝病灶也无,那灵应观果真如此神异!”
他其实不大相信,相比于神鬼妖魔,他宁愿相信是观主偷偷给薛虯用了药。只是若果真有此神药,灵应观没必要藏着掖着,孙老将灵应观的丸药研究了遍,也没发现哪一味有如此效果。
可把老头纠结坏了!
给薛虯把完脉,孙老又对宝钗招手:“我再瞧瞧你。”
是的,薛虯让宝钗同来,就是为了请孙老看病的。
宝钗身子还算康健,唯有一处不妥,便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热毒,不犯也就罢了,一旦发作便咳嗽不止,十分磨人。
好在此病并非不能治,孙老治不了薛虯,却能治得了宝钗。又是汤药又是药膳地调养了几年,倒也慢慢好了,这几年已经很少复发。不过以防万一,隔一段时日还是要复查一次。
说到宝钗的病,薛虯便想起原著中的冷香丸。前几年的确有个癞头和尚找到薛家,说有海上仙方可治府上姑娘的病,还给了“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让刻在金锁上叫宝钗随身戴着。
不过彼时宝钗的病已经好多了,薛父根本没把此人的话当真,客客气气将人送出去,转头就将此事抛到了脑后。
孙老给宝钗把完脉,笑呵呵道:“不错不错,调养得很好。”
薛虯和宝钗也跟着笑了出来。
孙老收起脉枕,问道:“听说你们要去京都了?”
“是。”薛虯颔首,“孙伯父也在京都,您可要与我们同行?”
孙老摆摆手:“我受不了船上的颠簸,且也舍不下我的药舍,便不去了。不过可以多配些药给你们带着路上用。”
又看向宝钗:“你伯父在太医院还算有点本事,宝丫头有什么难处便去找他。”
岂止有点本事,孙老的儿子孙书言已经是左院判,太医院的二把手。
宝钗柔声应了。
二人陪孙老说了会儿话,又一起吃了顿饭,这才起身告辞。临走之前薛虯提醒道:“过年了,城中难免乱些,无事您就不要出门了。”
孙老若有所思,点头应了。
*
与此同时,京都荣国府。
王夫人收到了金陵来信,她不认识字,让小丫头念给她听。
听到薛蟠当街将人打成了重伤,王夫人垂下眼睑,掩饰住那一丝不屑。她一向不喜薛蟠,觉得他浪荡无能,远不如她的宝玉乖巧。
只是此事甚大,倒不曾收到薛母求助。
很快她就明白了,原是薛虯回来了,找人医好了那冯公子,与对方和解了。
王夫人愣了一下:“这孩子倒有成算。”
从前王子腾也夸过薛虯,王夫人还不以为意,如今看来的确有独到之处。又不由想起长子贾珠,少不得抹一场泪。
待听到薛夫人拒绝上京,王夫人脸色缓缓沉了下来。
她盛情邀请薛母和宝钗来荣国府小住,自然不仅是为了姐妹之情,主要还是为了宝玉。
两年前小姑子贾敏病逝,她的独女林黛玉被接到荣国府教养,和宝玉一同养在老太太院子里,两个孩子朝夕相处,竟似有了些情分,老太太也有意撮合两个玉儿。
这可戳到了王夫人的废管子,她从前便与贾敏不对付,更不喜贾敏的女儿,更何况林黛玉是个病秧子,性子又矫情做作(王夫人视角,与作者无关),她才不想要个这样的儿媳妇。
王夫人不敢直接跟老太太提,也怕宝玉和林黛玉再这样相处下去不好收场,便想着将宝钗接过来。宝钗容貌品格不比黛玉差,宝玉见了必定喜欢,能分散些他放在黛玉身上的心思。
自然,王夫人也没想着叫宝玉娶宝钗,宝玉是公府嫡孙,长得好又聪明,还是衔玉而生的天命之人,即便不能尚公主,娶个郡主县主总使得,宝钗不过商户之女,哪里配得上宝玉?
等到宝玉娶了好媳妇,她做主给宝钗找个寒门进士,也算不辜负她了。
可惜了,她们不肯来。
那也罢了,未必非宝钗不可,听说老太太遣人去接史湘云去了,那也是个疯丫头,王夫人一点也不喜欢,不过宝玉喜欢和她说话,偶尔还能和林黛玉呛呛两句,也还算不错。
王夫人心里想着,拿着信纸往贾母所在的荣庆堂去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 15 章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