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国外第一课:语言不通

苏黎世机场的空气清冷而干燥,带着一种与中国机场截然不同的、混合着咖啡、香水与某种清洁剂的味道。

广播里流淌着柔和却完全听不懂的德语、法语、英语,交织成一片令人茫然的背景音。

形形色色的人群步履匆匆,各种肤色,各种语言,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陌生感如同潮水般涌来,瞬间将刚下飞机的团团淹没。

她下意识地紧紧攥住了王教练的衣角,几乎要躲到他身后去,大眼睛里充满了面对全新未知领域的警惕和不安,像一只被突然抛入陌生丛林的小动物。

王教练能清晰地感受到她的紧张。他没有催促,也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急躁,只是停下脚步,让她有时间稍微适应一下,然后才用平稳的语气说:“没事,就是人多了点,说的话不一样而已。跟着我走就行。”

他一手拉着随身行李箱,一手护着团团,目光在指示牌上快速搜寻着提取行李和入境的标志。得益于国际比赛的经验,他对于机场的基本流程还算熟悉,虽然看不懂德文,但那些通用的图标和英文缩写足以指引方向。

提取行李,排队过关。海关官员看着他们的护照,用带着口音的英语问了几个例行问题。王教练的英语磕磕绊绊,但关键单词加上手势,总算勉强应付过去。整个过程,团团都紧紧贴着他,低着头,不敢看那个高鼻梁的官员。

走出海关,正式踏入瑞士的土地。接待方的工作人员举着写有他们名字的牌子等在出口。那是一个身材高大、笑容热情的中年男人,一见面就叽里咕噜说了一大串德语,看到两人茫然的表情,才恍然大悟,切换成口音浓重的英语:“欢迎!我是马克,负责接你们去营地!旅途顺利吗?”

王教练微笑着与他握手,用简单的英语回应:“谢谢,还好。这是团团。”

马克友善地朝团团笑了笑,打了个招呼。团团吓得往后一缩,躲到了王教练腿后。

去往集训营地的车上,马克热情地介绍着沿途的风光,语速很快。王教练只能听懂零星单词,大多时候只是微笑着点头。团团则一直偏头看着窗外,异国的风景——精致的小屋、大片绿油油的草地、远处云雾缭绕的雪山——让她暂时忘记了紧张,眼睛里充满了惊奇。

营地设在郊区一个安静的湖畔,由几栋传统的木质结构建筑组成,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然而,真正的挑战从入住那一刻才真正开始。

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语速飞快,递过来一堆需要填写的表格,全是德文和英文。王教练看得一头雾水,只能连蒙带猜,配合着手势艰难沟通。房间里的各种设施开关、热水器、暖气调控面板,也全是外文标识。

团团亦步亦趋地跟着,看着教练对着一个洗衣机研究半天,眼神里充满了依赖和一丝无助。

吃饭更是第一道难关。餐厅是自助形式,长长的餐台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食物,很多都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各种冰冷的肉片、味道浓郁的奶酪、奇形怪状的面包、生的蔬菜沙拉、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酱料。

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奶制品和冷切肉的味道,这对于吃惯了热菜热饭、尤其偏好熟食和特定味道的团团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她的小脸皱成了一团,鼻子使劲抽动着,眼神里充满了嫌弃和抗拒,死死拉着王教练的手,不肯往前挪步。

王教练看着琳琅满目却无从下手的食物,心里也是叹了口气,但脸上依旧平静。他拿了一个空盘子,带着团团沿着餐台慢慢走,看到唯一认识的、放在保温炉里的意大利面,如释重负地盛了一些,又勉强挑了几块看起来最普通的面包和一根香蕉。

找座位坐下后,团团看着盘子里的食物,迟迟不肯动叉子。那意大利面的酱汁味道很奇怪,奶酪味浓得发腻。

“尝尝看,”王教练自己先吃了一口,面不改色地咽下去,“就跟咱们那边的面条味道不一样而已,吃多了就习惯了。先吃饱肚子要紧。”

他语气平常,没有强迫,只是以身作则。

团团犹豫了很久,才极其勉强地挑起一根面条,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嚼了两下,小脸立刻皱得更紧了,强忍着才没吐出来。

王教练心里明白,这种饮食上的不适应,短期内很难解决。他暗自庆幸自己带了不少饼干和速食产品。

下午,简单的休整后,外教团队召集所有小选手开会。能容纳几十人的会议室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的年轻运动员和他们的教练。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热闹又嘈杂。

主讲的是本次集训的总教练,一位身材精干、表情严肃的俄罗斯裔女士,她用流利的英语配合着幻灯片,讲解着集训的安排、纪律和要求。语速快,专业术语多。

王教练集中了全部精力,也只能听懂个大概。他注意到身边其他几个来自欧美国家的小选手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而亚洲面孔的孩子们大多和他一样,面露困惑,有的还在偷偷用手机查词典。

团团更是如同听天书,她茫然地看着台上那个表情严厉、说话像打枪一样的外国奶奶,又看看周围各种肤色的陌生孩子,一种巨大的孤立感和渺小感攫住了她。她下意识地往王教练身边缩了缩,恨不得把自己藏起来。

会议结束后,是自由交流时间。一些性格外向的小选手已经开始用英语互相打招呼,试探着交流。几个中国其他省份来的孩子,也勉强凑在一起,用中文小声说着话。

团团完全被隔绝在外。她听不懂,也不会说,只能紧紧跟着王教练,像他的小尾巴。

一个金发碧眼、个头很高的男孩似乎对团团这个安静的东方女孩有点好奇,主动走过来,笑着用英语说了一句:“Hi! Your hair color is so cool!”(嗨!你的发色真酷!)

团团吓得猛地后退一步,躲到了王教练身后,惊恐地看着那个男孩。

男孩愣了一下,有些尴尬地耸耸肩,走开了。

王教练能感觉到身后团团的颤抖。他转过身,蹲下来,看着她惊慌的眼睛,语气平和地说:“他没恶意,就是夸你头发颜色特别。这里很多人没见过红头发,觉得新鲜。”

他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图画卡片,指着上面画着笑脸和握手的图案:“看,这个,就是‘你好’、‘朋友’的意思。下次有人对你笑,对你说话,你就指指这个,或者也对他笑一笑,就行了。”

他用最直接的方式,教她跨越语言的屏障。

团团看着卡片上的图案,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眼里的恐惧并未完全散去。语言的壁垒,像一堵无形却坚厚的墙,将她牢牢困在了自己的小世界里。

第一天的经历,让团团筋疲力尽。晚上回到房间,她看着窗外完全陌生的夜景,听着远处传来的、听不懂的欢声笑语,一种巨大的孤独感和思乡情绪悄然蔓延开来。她默默地从行李箱里拿出那个巨大的毛绒玩偶,紧紧抱在怀里,把小脸埋了进去。

王教练收拾着东西,看着她的样子,心里明白。他没有说什么“要坚强”之类的话,只是走过去,把她平时睡觉抱的小枕头递给她,语气寻常地说:“今晚让这大家伙(指玩偶)睡那边,你还是抱这个小的,习惯点。”

他用这种细微的、熟悉的习惯,来对抗环境的巨大陌生感。

语言不通的第一课,比任何高强度训练都更让人疲惫。它带来的不仅是沟通的障碍,更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冲击和孤立感。

王教练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他们需要学习的,远不止冰面上的技术。如何在这片陌生的“竹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沟通和生存方式,将是比任何跳跃都更重要的课题。

他平静地打开行李箱,开始规划明天除了训练之外,更重要的事情——如何利用图画、手势和有限的单词,为团团搭建起一座与外界沟通的、最简易的桥梁。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